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越来越多的城里学生从“泡科技馆、逛博物馆”中获得知识和快乐时,对农村学生而言,走进现代化科技馆、博物馆基本上还是一种奢望。为逐步填平横亘在城乡之间的这道鸿沟,农村教育要实现自我突破,其教育教学就应该与时俱进,更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除了乡间果园绿地,电子白板、微课技术以及博物馆、科技馆等,都应成为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新配置。正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姜树华所言:“乡村教育只有融入乡村生活,才具有生命力。乡村教育的构筑,当以乡村的日常生活经验作为基本素材,同时也要融进城市文明的时代基因。”
善用地方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
山东省即墨市七级镇中心小学教学楼与众不同,楼道展示各种动植物标本。该校从1989年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标本制作传统。
“七级中心小学是个农村学校。依靠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标本制作的素材比较丰富。” 校长安成浩介绍,从七级中心小学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制作标本。学生们毕业了,但是他们制作的标本还在学校留做纪念。自家养的花、菜园里的蔬菜、路旁的树叶,都可以做成植物标本。这些标本不仅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还成为老师们的教材,让每个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标本制作,七级中心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在每周的自然课上,学生们系统地学习如何制作标本。“三、四年级学习植物标本制作,五、六年级则开始学习动物标本制作。”安成浩校长说,学校的校本教材,是根据师生多年制作经验编写的,内容比较丰富。
副校长袁军说:“师生集体制作的标本留在学校,老师在教学中展示,直观形象。学生们可以认识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动植物 ,并了解他们的生长习性及特点。”学生们自己制作标本,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除了利用自然资源外,农村学校还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的乡土文化。
寨英镇中心小学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寨英古镇,当地有贵州省保存较完整、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其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建筑群雕梁画栋,飞檐斗角,集苗族建筑与徽派建筑之大成。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英镇中心小学自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以来,立足本地实际,融入乡土文化,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行养成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要求为目的,开设了11个各具特色的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让广大农村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传承。同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情怀,该校还将当地民间艺术“滚龙”引入校园,让几百年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传承。这不仅丰富了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还将乡村少年宫建设成了未成年人兴趣的摇篮和成长的乐园。
变化来源于“重视”
低矮破旧的瓦房,泥泞的运动场、杂乱重生的草木、简单的教学工具,这是过去广西灵山县大多数农村小学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一景象,灵山县檀圩镇在“十二五”期间特别加大了对小学的教育资金投入,使全镇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极大改观,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灵山县檀圩镇在各个村小学的班级教室安装了白板,大部分师生都可以感受现代电子教学设备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同时还对各个小学配备相应数量的图书、仪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实惠。据统计:目前全镇各小学现有师生工作学习电脑346台,图书143940册,各科教学器材10多万件。
近年来,广西玉林市先后投资8900多万元,为409所学校配备了7200多套网络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和400多间电子备课教室;还投资了1518万元在全市1549所教学点装备了1549套卫星接收和资源教学播放设备。通过实施多媒体远程教育项目“班班通”,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农村孩子实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的梦想。
学校面貌的改善源于政府不断的资金注入。“十二五”期间,广西5年累计投入资金227亿元,建设校舍1358万平方米,采购了大量图书、教学仪器设备、课桌椅、架床等,投入资金相当于“十一五”的3.9倍。根据广西自治区教育厅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广西规划投入296.2亿元,继续推进“全面改薄”,惠及近2万所学校,相当于2000年至2013年13年投入的1.5倍。目前,广西已落实“全面改薄”资金177亿元 ,占5年资金计划的60%,其中地方资金84亿元,地方资金中自治区本级安排资金55亿元。根据规划,2014年至2018年,广西实施“全面改薄”项目覆盖学校18285所,其中购置实验实习等设备1199.07万件(台),购置音体美器材332.53万件(台),购置数字教育资源2046.24TB,购置计算机设备33.74万台。
农村学校也可以有科技馆
来自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建立了农村中学科技馆,共计171所。其中,由基金会全额资助77所,由基金会与地方共同建设68所,中国科技馆资助26所,直接受益人数已达100万人次以上。
据悉,“农村中学科技馆”大型公益项目是在2012年8月正式启动的。该项目由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发起,中国科协和正大集团共同支持,旨在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村中学进行试点,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现有场地条件,结合初中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馆内配备科普展品、数字科技馆、科普图书、学生科技创意作品以及多媒体投影设备等,以提升农村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基金会算了一笔账:建一所农村中学科技馆需要资金约30万元,如果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助力这一公益项目,将扩大农村中学科技馆覆盖面,惠及更多农村学生和农村居民。
“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实施3年多来,各省区市科协充分发挥核心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各级政府、县区科协、相关学校共同狠抓落实。为偏远农村地区广大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开辟了有效途径。
善用地方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
山东省即墨市七级镇中心小学教学楼与众不同,楼道展示各种动植物标本。该校从1989年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标本制作传统。
“七级中心小学是个农村学校。依靠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标本制作的素材比较丰富。” 校长安成浩介绍,从七级中心小学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制作标本。学生们毕业了,但是他们制作的标本还在学校留做纪念。自家养的花、菜园里的蔬菜、路旁的树叶,都可以做成植物标本。这些标本不仅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还成为老师们的教材,让每个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标本制作,七级中心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在每周的自然课上,学生们系统地学习如何制作标本。“三、四年级学习植物标本制作,五、六年级则开始学习动物标本制作。”安成浩校长说,学校的校本教材,是根据师生多年制作经验编写的,内容比较丰富。
副校长袁军说:“师生集体制作的标本留在学校,老师在教学中展示,直观形象。学生们可以认识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动植物 ,并了解他们的生长习性及特点。”学生们自己制作标本,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除了利用自然资源外,农村学校还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的乡土文化。
寨英镇中心小学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寨英古镇,当地有贵州省保存较完整、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其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建筑群雕梁画栋,飞檐斗角,集苗族建筑与徽派建筑之大成。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英镇中心小学自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以来,立足本地实际,融入乡土文化,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行养成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要求为目的,开设了11个各具特色的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让广大农村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传承。同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情怀,该校还将当地民间艺术“滚龙”引入校园,让几百年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传承。这不仅丰富了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还将乡村少年宫建设成了未成年人兴趣的摇篮和成长的乐园。
变化来源于“重视”
低矮破旧的瓦房,泥泞的运动场、杂乱重生的草木、简单的教学工具,这是过去广西灵山县大多数农村小学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一景象,灵山县檀圩镇在“十二五”期间特别加大了对小学的教育资金投入,使全镇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极大改观,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灵山县檀圩镇在各个村小学的班级教室安装了白板,大部分师生都可以感受现代电子教学设备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同时还对各个小学配备相应数量的图书、仪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实惠。据统计:目前全镇各小学现有师生工作学习电脑346台,图书143940册,各科教学器材10多万件。
近年来,广西玉林市先后投资8900多万元,为409所学校配备了7200多套网络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和400多间电子备课教室;还投资了1518万元在全市1549所教学点装备了1549套卫星接收和资源教学播放设备。通过实施多媒体远程教育项目“班班通”,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农村孩子实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的梦想。
学校面貌的改善源于政府不断的资金注入。“十二五”期间,广西5年累计投入资金227亿元,建设校舍1358万平方米,采购了大量图书、教学仪器设备、课桌椅、架床等,投入资金相当于“十一五”的3.9倍。根据广西自治区教育厅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广西规划投入296.2亿元,继续推进“全面改薄”,惠及近2万所学校,相当于2000年至2013年13年投入的1.5倍。目前,广西已落实“全面改薄”资金177亿元 ,占5年资金计划的60%,其中地方资金84亿元,地方资金中自治区本级安排资金55亿元。根据规划,2014年至2018年,广西实施“全面改薄”项目覆盖学校18285所,其中购置实验实习等设备1199.07万件(台),购置音体美器材332.53万件(台),购置数字教育资源2046.24TB,购置计算机设备33.74万台。
农村学校也可以有科技馆
来自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建立了农村中学科技馆,共计171所。其中,由基金会全额资助77所,由基金会与地方共同建设68所,中国科技馆资助26所,直接受益人数已达100万人次以上。
据悉,“农村中学科技馆”大型公益项目是在2012年8月正式启动的。该项目由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发起,中国科协和正大集团共同支持,旨在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村中学进行试点,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现有场地条件,结合初中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馆内配备科普展品、数字科技馆、科普图书、学生科技创意作品以及多媒体投影设备等,以提升农村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基金会算了一笔账:建一所农村中学科技馆需要资金约30万元,如果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助力这一公益项目,将扩大农村中学科技馆覆盖面,惠及更多农村学生和农村居民。
“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实施3年多来,各省区市科协充分发挥核心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各级政府、县区科协、相关学校共同狠抓落实。为偏远农村地区广大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开辟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