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街区涂鸦作品主要出现在街道、弄堂、社区、校园、拆迁地的外围墙或地面上。笔者从2014年8月开始对上海街区涂鸦作品展开调查取样,在上海市11个行政区中有涂鸦作品的地方拍摄到984幅涂鸦作品。图1是根据个人调查而绘制的上海涂鸦区域分布图。
与国际上已将涂鸦艺术视为当代城市鼙画的主要形式相比,国内对涂鸦的认识尚处于粗浅阶段。如有学者仍然片面地将涂鸦作品认为是少数不循理法的艺术学徒的恶作剧行为,或者将涂鸦艺术与社会主流艺术对立起来。而事实上,涂鸦早已是被国际艺术界普遍认可的一种当代艺术类型,它不但能以个人和民间的身份出现,也常常得到政府和商业机构的赞助。上海很多当代涂鸦作品也是在政府和商业机构支持下才出现的,其中典型者有上海涂鸦墙、甜爱路情人墙、大场镇动漫衔,等等。其中部分出现在校园巾的涂鸦墙还被上海市旅游局列为沪上新时尚景点,并通过官方微博推荐市民前去参观。
街区涂鸦的创作者多使用喷漆罐、马克笔等绘画工具进行随意绘画或涂写,具有色彩鲜明、造型夸张、书写随意的特点。而从思想内容上看,上海街区涂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在西方涂鸦作品中常见的消极、颓废和负面社会意识的倾向,具有明显的社会主流文化倾向。它主要包含三类主题,即:在地文化、娱乐时尚、生态环保。下文分别叙述:
一、显现在地文化
上海衔区涂鸦作品能结合不同时代背景来表现上海特有的世俗生活景象,显现繁华市区、弄堂、老城区以及郊区乡利的在地文化特征,呈现上海市民的生活百态以及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依恋与怀旧。这种对在地文化的认同和表现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再现地标景观
1.北外滩涂鸦墙
2014年4月,上海虹口区衔道出资邀请德国艺术家马里舆·伟恩伯格在位于北外滩的10幢居民楼外墙上刨作涂鸦作品,历时两个月喷涂而成。马里舆运用较为抽象的表现于法,描绘出提篮桥社区和北外滞的标志性景现形象。整幅作品将5个能够体现提篮桥社区文化特色的关键词——阳光、水岸、包容、创新、远航,融入涂鸡艺术墙的设计中,其中最突出之处是运用黄色所写的“北外滩”三个主题大字。其余画面则表现了浦江饭店、外白渡桥、下海庙、上海港田际客运中心等地标建筑的美景。这组涂鸦作品尽管形式比较抽象,但仍获得在地居民的好评,该艺术墙的存存也很快被上海市民所熟知,逐渐成为北外滩的新地标。
2、南外滩涂鸦墙
2011年4月,上海沃弗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邀请意大利涂鸭艺术家雷纳托·代纳(Renato Daina)在南外滩码头300米防汛墙上创作了系列涂鸦作品。这组作品中最为突出的形象是南外滩黄浦江两岸地标景物,如黄浦江、东方明珠、旧时木质帆船、浦江两岸的旧式高楼等。创作者通过对上海过去、现在及末来景现的描绘,表现当下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城市而貌的改变。其中,有使用中田传统吉祥水纹方法描绘的滔滔江水,以及岸边矗立的几何剪影式高楼,同时也描绘了具有电子装置和机翼并翱翔于夜空中的高利技飞船。将传统元素(旧式上海帆船、吉祥水纹)、现代元素(商业高楼、东方明珠、英文字)以及未来元素(高科技帆船)相互对映,既表达了上海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也隐喻了上海传统景观的逐渐消失。
(二)表现弄堂生活
弄堂孕育出上海的在地文化,是最能体现上海市民生活样态的人文景观。静安区富民路裕华新村常乐苑的涂鸦壁画表现了新式里弄住宅,这是一种在石库门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型里弄建筑,很多涂鸦作品就表现了新式里弄中的市民生活。
2015年3月,上海静安区富民路182弄常乐苑花园居委会对小区活动室外墙上的三面壁画进行改造,邀请艺术家根据居民提供的老照片进行绘制,将真实的老弄堂生活场景隔空呈现在当代城市空间中。这三幅作品以民国时期裕华新村的里弄生活为原型,采用红黄暖色调渲染怀旧包彩,将若干小画面组织进一个统一的大画面中。其中最长一幅作品,描绘了小巷里小朋友玩耍、中产阶级女性乘坐黄包车外出、卖糖炒栗子的摊位、妈妈带孩子买东西、交谈工作的男子、流动的连环画书摊、老式轿午迎客出行,等等。
(三)传承乡土文化
1、大仓桥涂鸦壁画
松江是上海历史的源头,大仓桥是古代松江最重要的水陆枢纽。这座跨度50余米的五孔拱形石桥能代表松江漕运文化的历史风貌。2015年2月7日,松江区新城地产企业携手街头绘画团队在松江区大仓桥南面仓城老宅白墙上,完成了以明代仓桥文化为主题的千米涂鸦墙,呈现出松江地区逐水而居的古老习俗和水乡记忆。
大仓桥涂鸦使用淡黄为底色,色调与民宅融为一体。画中有高山流水、枯藤、老树、孤舟、小桥人家、古装人物、亭台楼阁、飞禽走兽等形象。画中河岸风景与岸上景象形成对比,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农村生活与田野景象。画中人物或相聚一处攀谈,或在家中饮酒,或对着河流弹琴吹箫,处处洋溢着怡然自得的乡村生活情调。河岸上也有很多飞禽走兽,如燕子、丹顶鹤、老鹰甚至老虎,这些形象除了寓恿河水带来万物生长外,也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自然崇拜情结。
2、枫泾古镇公益涂鸦
2015年4月7日,法国衔头艺术家朱利安·马兰德(Julien Malland)通过承担上海公益项目在金山区枫泾古镇开展公益涂鸦创作,其计完成10幅作品。这些作品以乡村儿童为主角,使用农民画的某些元素展现枫泾古镇的乡土人情以及乡村儿童的内心世界。其画中主角是乡村儿童,大量使用了布老虎、斗笠、风筝、蓝印土布、狮子面具等民间元素。色彩上质朴明快,注重大色块的涂抹,借用了农民画中的色彩搭配方法,多选红、黄、蓝、白、绿、紫等主观色彩,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如《放风筝的孩子》,描绘一位绿衣红裤男孩举着长长的串式蜈蚣风筝欢快奔跑,孩童手里的蜈蚣风筝是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孩童的奔跑牵引下飘然升起,轻快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突出了孩子欢快的心情,表现了纯朴无邪的乡利生活风情。 小结:上述涂鸦艺术分布在市区、里弄、历史老城及偏远乡村,表达了在地文化的主题,将上海地区特有的弄堂文化、历史图景以及民间传统艺术展现在多幅壁画之中。虽然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己将传统在地文化驱赶到社会边缘,但这些城市涂鸦仍然在顽强地致力于在地文化的新生。
二、生态环保主题
城市生态已成为中国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所以提倡绿色和环保己成为今天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引领健康生活的新的时代风尚。上海街区涂鸦作品中有大量表现绿色生活、牛态和谐以及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当下上海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与向往。
(一)向往绿色生活
1、卷帘门上的艺术长廊
2014年5月,虹口区东余杭路一带40多条马路上,1700多家商铺门口的卷帘门被风格简约的涂鸦作品所覆盖,被市民称为“艺术长廊”。这些涂鸦以卷帘门为画_布,以绿色生活为主题,以绿色或紫色平涂背景,以白、黄、红三色或线条表现蓝天、白云、水和阳光等自然景砚。另外还有体现低碳出行、健康生活的人物形象,如“骑自行车的人”以绿色为背景,以黄色描绘人物,以两棵树和一朵白云来表现自然帚观;又如一对夫妻在自然环境中散步和拿着书边走边看的上班族。也有一些涂鸦通过环保符号“绿叶”与交通工具的结合,表达全面绿化的愿望,如将轿车的尾气化作轻盈的绿叶或在车身上印有绿叶符号等。
在上千家的商铺卷帘门上进行涂鸦创作,使用清新统一的色调给商业区带来新颖的艺术面貌,同时向社会大众普及绿色环保观念,表达出在当下都市生活中市民大众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滴水湖的“人水和谐”
2014年,上海滴水湖商业广场外围墙上出现了以“人水和谐”为主题的涂鸦作品。作品选用蓝色为主基调,表现多种水的形象,如水珠、大海、海水生物等,字休设计也突出水体灵性的特点。如使用传统吉祥水纹为背景图案,以蓝包的汽泡字体书写了“DREAM”(梦想),以表达亲水近水的生活愿望。其中一幅描绘碧波粼粼的湖面美景,在远处海平而上矗立起巨大的“PEACE”(和谐)二字,字体造型模拟帆船形象,有迎风破浪的行进感,犹如参差小齐的帆船在水面疾驰,以此鲜明显现“人水和谐”的主题,同时也隐喻着除了生存与水息息相关外,现代人们的休闲方式也同样离不开水上娱乐。
这组作品的主题与滴水湖地区“人水和谐”的空间建设理念直接相关,体现南汇区依水而建的文化内涵。在形式上则依据滴水湖生态特征采用蓝色为主调,同时使用传统形式元素(吉祥水纹、鲤鱼、龙等)传递_占老的生态文化理念,强化了涂鸦作品与地域文脉的历史联系。
(二)表现怀旧情结
2015年1月20日,上海康定路600弄内石库门拆迁废墟上出现10多幅涂鸦作品,这些作品由法国艺术家宋利安·马兰德与中国艺术家施政合作完成,真切表达出了市民的心声,即对石库门建筑的认同和怀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涂鸦作品使用了唯美的插画手法以及传统图案,刻画多种人物形象,如穿着各色民间花布素衣的农民,还有戴着红领巾、穿着蓝裤白衣校服、扎着马尾或麻花辫的孩子们。由于这些人物常常是双眼紧闭,或流泪,或无奈愁苦,因此传达出一种悲伤的感觉,强烈表达出在地冒民的怀旧情怀。
与实际上的拆迁环境的巧妙结合,为这组涂鸦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创作者借助正在拆迁中的断壁残垣,强烈烘托出惋惜和悼念的情感。同时运用书法诗句起到点题作用,优美的诗句提升了画面意境。如侧身熟睡的少女怀里抱着红瓦白墙的老房,凌乱的长发与面带哀伤的表情对应着白墙上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另一幅作品描绘了扎着马尾辫的少女将头钻进树洞,画中树枝及墙面上画满了从地上堆满的红砖中“生长”出的红色“果实”,而这些“果实”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红色的“拆”字印章组成,画面上方书写了鲜红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品中的少女在杂乱的树枝及“拆”字包围下,只能钻进树洞避难,而这些有锋利棱角的树枝几乎布满了所有墙面,如同魔爪缠绕在少女的身体周围,暗示当这些传统老屋消失时,曾经的居住者内心也会布满创伤。总而言之,这是一组较为成功的涂鸦作品,为即将消逝的历史建筑注入新的生机,由此引起的社会反响也让在地居民的精神诉求得以广泛传播,甚至成为两会热议话题,计历史建筑拆迁问题重新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小结:以上作品的创作者从城市生态环保角度出发,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对这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的大众其识。一方面以直观图像表达绿色主张与生态和谐的砚念,另一方面表达广大市民对所在地区历史建筑的留恋与关爱。虽然几幅简单的涂鸦创作并不能解决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由此可知,作为表达大众精神诉求的一个重要媒介,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解决城市生态环保问题的多种努力中,上海街区涂鸦艺术也起到了独特的良好作用。
三、娱乐时尚主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都市中的社会生活散发出越来越多的娱乐气息,日益支配和影响着公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最直接地体现出当代市民文化的根本特征。而时尚正是在某个特定时间段中社会人群所追求的其同行为方式或事物,也最能体现娱乐文化的时段性特征。上海都市生活是一个充满娱乐时尚精神的市民公共空间,上海街区涂鸦中包含了大量表达娱乐时尚主题的作品,通常足以大众娱乐与时尚潮流为表现内容,体现出当下都市人群的时尚追求及娱乐释放。以下分别从嘻哈英文字体和嘻哈图像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嘻哈字体
嘻哈字体是世界各围涂鸦作品中出现最多的形式,主要指涂鸦书写中的甩涂(Throw-up),也被称为泡泡字(Bubble Letter),是一种使用取线勾勒,夸大、政谐、俏皮的字体形式。字母可随意运用,没有比例规则,通常所占而积较大。这种字体不便于和公众交流,因为大多数人也很难仔细辨识其具体含义,所以该种字体常常用于涂鸦者们张狂无度的签名。如在莫干山涂鸦墙上就常常可以看到诸如BARON(大亨)、MASK(标记)、KING(最牛涂鸦者)、BOMB(大量制作)、AVANT(先锋派)、NIUBI(牛逼)等这类单词,其张牙舞爪的形象会吸引路过者的关注,由此实现表现目的。而从签名到绘画形象,从创新字体到风格竞争,涂鸦刨作首们还会在原有字体上添加装饰图案,如圆点、光环、星星、箭头等,使原有的字体形象更加丰亩。所以,嘻哈字体在观众眼中或许更多是从绚丽色彩和夸张造型中获得愉悦感,对于涂鸦创作者而言,却是个性与身份的象征和与同行竞争的文字宣言。 (二)大众文化影响
1、影视和插画的影响
在上海很多涂鸦墙上,都能看到功夫熊猫的形象。尤其在莫干山路涂鸦墙巾,这个功夫熊猫破不同形式塑造出多种个性,如笨手笨脚、好吃懒做、胆小怕事的熊猫造型,或者作为武林高手而努力习武的熊猫。很多涂鸦作品中都将熊猫描绘成健硕有力的Q版形象,虽然身材肥硕,但肌肉发达,能将画面中的各种物体击破,充满着力晕。2009年,在宝山区汶水路与沪太路交叉口的百安居商场外墙上,出现了以“大梦无疆,世界在场”为主题的近千米动漫街涂鸦墙。其中最为大众熟悉的画面是忧郁的刀刀狗,这个有着动人大眼睛、淡定神色和对生活充满思考和感叹的形象,被称为“中国的史努比”。画面中的刀刀狗是一副慵懒、悠闲的样子,躺在草地上享受自然风光。优美的画风、简单感人的插画情节传达出惬意的生活方式,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了舒心的视觉感受。此外,起源于同本动漫的“萌文化”,也对上海涂鸦艺术有很大影响。这种涂鸦侧重创造虚拟世界中的角色,常常是外表可爱讨人喜欢且有着非现实妄想的女生或男生。此类涂鸦作品多出现在大学校园的涂鸦墙上,暗合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逆反心理。
2、娱乐节目与流行歌曲的影响
同济大学四平校区十大歌手的宣传涂鸦作品,描绘了在台上尽情展现歌喉的青年形象。画中青年深情演唱的模样被定格为四个不同的镜头,以黑白电影胶片效果呈现,对比强烈,既展现青春个性,也起到宣传和鼓动的作用。《江南style》是近两年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曲之一,创作者鸟叔的形象和骑马舞动作成了重要的时尚标志,其幽默搞笑的动作,简单易学的流行旋律,以及画面冲击力较强的动作演示,契合了民众舒解心理压力的要求。这样的流行形象也出现在了上海衔区的涂鸦作品中。
(三)表达爱情的涂鸦
1、甜爱路的浓情爱意
上海虹口区甜爱路被誉为上海最浪漫的爱情街。2008年,四川北路街道把甜爱路一侧围墙制成写有古今经典爱情爵句的“情人墙”,并在街道一端设置了爱情邮筒,配备了“爱情专用邮戳”,为这条马路增添了更加浓厚的浪漫氛围。此后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在墙上写下爱情誓言,沿街两侧随之出现的涂鸦墙也因此成为别致的景观。这条街上的爱情表达涂鸦使用马克笔涂写,自然形成黑白两色的简约色调。这些作品虽然没有艺术性的图像修饰,也没有过多的文学修辞语言,却能一直吸引着情侣们前仆后继留下内心的表白,成为上海一道爱情文化风景线。而虹口区街道管理部门为了避免这些涂鸦对历史悠久的红砖墙造成损害,就在甜爱路增添一处专门的爱情涂鸦墙,于2015年11月30日竣工,以满足有情人表达爱意的涂鸦需要。
2、青涩的校园恋情
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以及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涂鸦墙,表达出大学生们的爱情生活。这些涂鸦的作者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创作多以卡通形象为主,文字为辅。如有一幅涂鸦描绘了一对自行车情侣,女友开怀大笑,男友洒脱地将考卷丢入风中,表达出放下学业而单纯享受爱情的自由精神。另一幅涂鸭描绘情侣远离嘈杂的人群来到野外享受二人世界的夜晚,画中采用蓝包调营造静谧的夜空,环境和人物则以简约的黑色剪影表达。当然还有更为激进的,是向老师大胆示爱的文字如“x老师,我们恋爱吧”,以抢眼的红色为背景,运用白色字体直接写出,表现出个别学生不受世俗理念束缚的火热爱情心理。
(四)搞笑与怪诞
搞笑的涂鸦常以夸张、反常、无厘头的形象博取人众一笑,搞笑背后常常隐藏着讽刺或反抗。如一幅涂鸦作品采用荒诞的文字来表现:红色文字部分写道“穆哥哥,孩子其实不是你的,你安心出困吧”,右边描绘了三个卡通水滴形象,分别用尴尬、开心与窃喜三个卡通表情来表示发言者的心情,这是以恶作剧的文字形式对在情感中不能承担责任的懦弱耆表示蔑视和嘲讽。另外一幅是在街道旁树干上完成的作品,描绘一只猫头鹰和正在爬树的猫,使用黑色喷漆在树干上喷绘而成,圆润的线条表现出猫爬捌的笨拙,而猫头鹰斜视的眼神充满了蔑视感。
一幅以“life and death”为题的作品,描绘两个同伴骑着双人自行车向前飞速行驶,远看并没有特别之处,但仔细看则会发现骑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同伴是一具被衣服包裹的骷髅,而身在前座的女孩毫不知情,依然努力向前行驶。这幅作品在构图上让两者前后并列,以表达死亡吞噬生命的速度,带给观者以视觉上的恐怖感,意在表达生命与死亡有时只有一线之隔,死亡会在毫无防备的时候来到身边。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也会发觉骑车女生对后座情况并不知情,这种恶作剧意味又为画面增加了一种理智的快乐趣味。
小结:娱乐时尚能以最新颖的手段影响大众日常生活和心理情绪,也最容易表达出大众的精神文化诉求。无论是嘻哈字体所呈现的个性释放,还是通过直白书写所表达的爱情观念,或者是通过搞笑和怪诞方式所传达的文化思考,都与当下影视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有关。这类土题的街区涂鸦作品也具有了同样的社会功用,即通过娱乐和戏谑的艺术方式为紧张的都市人减少生活压力,使观赏者获得愉悦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满足,这也是街区涂鸦艺术得以迅速炫展的社会动因。
结论
街区涂鸦艺术是诸多艺术类型中与市民关系最为贴切的类型,往往能够比较准确地呈现普通市民的审美诉求和社会价值取向。因此,研究上海涂鸦艺术主题能够从较为宽广的层面上了解上海市民文化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在地文化的传承与关注。有中西交融文化背景的上海城市历史文脉,通过涂鸦作品中对空间(市区地标、弄堂、老城区、乡村)与时间(现代,近代、古代)两个方面的表达而得以呈现。涂鸭作品中的都市风采和市民生活、乡土义化与现代都市文化错杂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体现当下城市的高速发展和变化,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传统文化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发展趋势。
2、坚持生态环保的生活理念。涂鸦作品中有强烈的大众环保意识,由此反射出当下社会生态环境的危机,以及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群体努力。涂鸦艺术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向往表现出来,或以正面、倡导的方式描绘环保理念,或批评对于历史建筑处理的薄弱环节,从而以直观图像方式引发社会关注,引起大众的警觉和共鸣。
3、追求娱乐时尚的开放精神。上海城市涂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嘻哈文化、电视文化、爱情表达方式、搞笑与怪诞的趣味,体现了当下城市娱乐生活中包含的多元文化特色。其主题内容有积极向上的也有较为低俗的,但都能满足当下大众猎奇、偶像崇拜、跟随潮流等普遍心理需求,也呈现着这座国际大都市里所特有的时尚生活气息。
与国际上已将涂鸦艺术视为当代城市鼙画的主要形式相比,国内对涂鸦的认识尚处于粗浅阶段。如有学者仍然片面地将涂鸦作品认为是少数不循理法的艺术学徒的恶作剧行为,或者将涂鸦艺术与社会主流艺术对立起来。而事实上,涂鸦早已是被国际艺术界普遍认可的一种当代艺术类型,它不但能以个人和民间的身份出现,也常常得到政府和商业机构的赞助。上海很多当代涂鸦作品也是在政府和商业机构支持下才出现的,其中典型者有上海涂鸦墙、甜爱路情人墙、大场镇动漫衔,等等。其中部分出现在校园巾的涂鸦墙还被上海市旅游局列为沪上新时尚景点,并通过官方微博推荐市民前去参观。
街区涂鸦的创作者多使用喷漆罐、马克笔等绘画工具进行随意绘画或涂写,具有色彩鲜明、造型夸张、书写随意的特点。而从思想内容上看,上海街区涂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在西方涂鸦作品中常见的消极、颓废和负面社会意识的倾向,具有明显的社会主流文化倾向。它主要包含三类主题,即:在地文化、娱乐时尚、生态环保。下文分别叙述:
一、显现在地文化
上海衔区涂鸦作品能结合不同时代背景来表现上海特有的世俗生活景象,显现繁华市区、弄堂、老城区以及郊区乡利的在地文化特征,呈现上海市民的生活百态以及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依恋与怀旧。这种对在地文化的认同和表现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再现地标景观
1.北外滩涂鸦墙
2014年4月,上海虹口区衔道出资邀请德国艺术家马里舆·伟恩伯格在位于北外滩的10幢居民楼外墙上刨作涂鸦作品,历时两个月喷涂而成。马里舆运用较为抽象的表现于法,描绘出提篮桥社区和北外滞的标志性景现形象。整幅作品将5个能够体现提篮桥社区文化特色的关键词——阳光、水岸、包容、创新、远航,融入涂鸡艺术墙的设计中,其中最突出之处是运用黄色所写的“北外滩”三个主题大字。其余画面则表现了浦江饭店、外白渡桥、下海庙、上海港田际客运中心等地标建筑的美景。这组涂鸦作品尽管形式比较抽象,但仍获得在地居民的好评,该艺术墙的存存也很快被上海市民所熟知,逐渐成为北外滩的新地标。
2、南外滩涂鸦墙
2011年4月,上海沃弗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邀请意大利涂鸭艺术家雷纳托·代纳(Renato Daina)在南外滩码头300米防汛墙上创作了系列涂鸦作品。这组作品中最为突出的形象是南外滩黄浦江两岸地标景物,如黄浦江、东方明珠、旧时木质帆船、浦江两岸的旧式高楼等。创作者通过对上海过去、现在及末来景现的描绘,表现当下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城市而貌的改变。其中,有使用中田传统吉祥水纹方法描绘的滔滔江水,以及岸边矗立的几何剪影式高楼,同时也描绘了具有电子装置和机翼并翱翔于夜空中的高利技飞船。将传统元素(旧式上海帆船、吉祥水纹)、现代元素(商业高楼、东方明珠、英文字)以及未来元素(高科技帆船)相互对映,既表达了上海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也隐喻了上海传统景观的逐渐消失。
(二)表现弄堂生活
弄堂孕育出上海的在地文化,是最能体现上海市民生活样态的人文景观。静安区富民路裕华新村常乐苑的涂鸦壁画表现了新式里弄住宅,这是一种在石库门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型里弄建筑,很多涂鸦作品就表现了新式里弄中的市民生活。
2015年3月,上海静安区富民路182弄常乐苑花园居委会对小区活动室外墙上的三面壁画进行改造,邀请艺术家根据居民提供的老照片进行绘制,将真实的老弄堂生活场景隔空呈现在当代城市空间中。这三幅作品以民国时期裕华新村的里弄生活为原型,采用红黄暖色调渲染怀旧包彩,将若干小画面组织进一个统一的大画面中。其中最长一幅作品,描绘了小巷里小朋友玩耍、中产阶级女性乘坐黄包车外出、卖糖炒栗子的摊位、妈妈带孩子买东西、交谈工作的男子、流动的连环画书摊、老式轿午迎客出行,等等。
(三)传承乡土文化
1、大仓桥涂鸦壁画
松江是上海历史的源头,大仓桥是古代松江最重要的水陆枢纽。这座跨度50余米的五孔拱形石桥能代表松江漕运文化的历史风貌。2015年2月7日,松江区新城地产企业携手街头绘画团队在松江区大仓桥南面仓城老宅白墙上,完成了以明代仓桥文化为主题的千米涂鸦墙,呈现出松江地区逐水而居的古老习俗和水乡记忆。
大仓桥涂鸦使用淡黄为底色,色调与民宅融为一体。画中有高山流水、枯藤、老树、孤舟、小桥人家、古装人物、亭台楼阁、飞禽走兽等形象。画中河岸风景与岸上景象形成对比,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农村生活与田野景象。画中人物或相聚一处攀谈,或在家中饮酒,或对着河流弹琴吹箫,处处洋溢着怡然自得的乡村生活情调。河岸上也有很多飞禽走兽,如燕子、丹顶鹤、老鹰甚至老虎,这些形象除了寓恿河水带来万物生长外,也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自然崇拜情结。
2、枫泾古镇公益涂鸦
2015年4月7日,法国衔头艺术家朱利安·马兰德(Julien Malland)通过承担上海公益项目在金山区枫泾古镇开展公益涂鸦创作,其计完成10幅作品。这些作品以乡村儿童为主角,使用农民画的某些元素展现枫泾古镇的乡土人情以及乡村儿童的内心世界。其画中主角是乡村儿童,大量使用了布老虎、斗笠、风筝、蓝印土布、狮子面具等民间元素。色彩上质朴明快,注重大色块的涂抹,借用了农民画中的色彩搭配方法,多选红、黄、蓝、白、绿、紫等主观色彩,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如《放风筝的孩子》,描绘一位绿衣红裤男孩举着长长的串式蜈蚣风筝欢快奔跑,孩童手里的蜈蚣风筝是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孩童的奔跑牵引下飘然升起,轻快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突出了孩子欢快的心情,表现了纯朴无邪的乡利生活风情。 小结:上述涂鸦艺术分布在市区、里弄、历史老城及偏远乡村,表达了在地文化的主题,将上海地区特有的弄堂文化、历史图景以及民间传统艺术展现在多幅壁画之中。虽然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己将传统在地文化驱赶到社会边缘,但这些城市涂鸦仍然在顽强地致力于在地文化的新生。
二、生态环保主题
城市生态已成为中国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所以提倡绿色和环保己成为今天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引领健康生活的新的时代风尚。上海街区涂鸦作品中有大量表现绿色生活、牛态和谐以及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当下上海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与向往。
(一)向往绿色生活
1、卷帘门上的艺术长廊
2014年5月,虹口区东余杭路一带40多条马路上,1700多家商铺门口的卷帘门被风格简约的涂鸦作品所覆盖,被市民称为“艺术长廊”。这些涂鸦以卷帘门为画_布,以绿色生活为主题,以绿色或紫色平涂背景,以白、黄、红三色或线条表现蓝天、白云、水和阳光等自然景砚。另外还有体现低碳出行、健康生活的人物形象,如“骑自行车的人”以绿色为背景,以黄色描绘人物,以两棵树和一朵白云来表现自然帚观;又如一对夫妻在自然环境中散步和拿着书边走边看的上班族。也有一些涂鸦通过环保符号“绿叶”与交通工具的结合,表达全面绿化的愿望,如将轿车的尾气化作轻盈的绿叶或在车身上印有绿叶符号等。
在上千家的商铺卷帘门上进行涂鸦创作,使用清新统一的色调给商业区带来新颖的艺术面貌,同时向社会大众普及绿色环保观念,表达出在当下都市生活中市民大众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滴水湖的“人水和谐”
2014年,上海滴水湖商业广场外围墙上出现了以“人水和谐”为主题的涂鸦作品。作品选用蓝色为主基调,表现多种水的形象,如水珠、大海、海水生物等,字休设计也突出水体灵性的特点。如使用传统吉祥水纹为背景图案,以蓝包的汽泡字体书写了“DREAM”(梦想),以表达亲水近水的生活愿望。其中一幅描绘碧波粼粼的湖面美景,在远处海平而上矗立起巨大的“PEACE”(和谐)二字,字体造型模拟帆船形象,有迎风破浪的行进感,犹如参差小齐的帆船在水面疾驰,以此鲜明显现“人水和谐”的主题,同时也隐喻着除了生存与水息息相关外,现代人们的休闲方式也同样离不开水上娱乐。
这组作品的主题与滴水湖地区“人水和谐”的空间建设理念直接相关,体现南汇区依水而建的文化内涵。在形式上则依据滴水湖生态特征采用蓝色为主调,同时使用传统形式元素(吉祥水纹、鲤鱼、龙等)传递_占老的生态文化理念,强化了涂鸦作品与地域文脉的历史联系。
(二)表现怀旧情结
2015年1月20日,上海康定路600弄内石库门拆迁废墟上出现10多幅涂鸦作品,这些作品由法国艺术家宋利安·马兰德与中国艺术家施政合作完成,真切表达出了市民的心声,即对石库门建筑的认同和怀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涂鸦作品使用了唯美的插画手法以及传统图案,刻画多种人物形象,如穿着各色民间花布素衣的农民,还有戴着红领巾、穿着蓝裤白衣校服、扎着马尾或麻花辫的孩子们。由于这些人物常常是双眼紧闭,或流泪,或无奈愁苦,因此传达出一种悲伤的感觉,强烈表达出在地冒民的怀旧情怀。
与实际上的拆迁环境的巧妙结合,为这组涂鸦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创作者借助正在拆迁中的断壁残垣,强烈烘托出惋惜和悼念的情感。同时运用书法诗句起到点题作用,优美的诗句提升了画面意境。如侧身熟睡的少女怀里抱着红瓦白墙的老房,凌乱的长发与面带哀伤的表情对应着白墙上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另一幅作品描绘了扎着马尾辫的少女将头钻进树洞,画中树枝及墙面上画满了从地上堆满的红砖中“生长”出的红色“果实”,而这些“果实”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红色的“拆”字印章组成,画面上方书写了鲜红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品中的少女在杂乱的树枝及“拆”字包围下,只能钻进树洞避难,而这些有锋利棱角的树枝几乎布满了所有墙面,如同魔爪缠绕在少女的身体周围,暗示当这些传统老屋消失时,曾经的居住者内心也会布满创伤。总而言之,这是一组较为成功的涂鸦作品,为即将消逝的历史建筑注入新的生机,由此引起的社会反响也让在地居民的精神诉求得以广泛传播,甚至成为两会热议话题,计历史建筑拆迁问题重新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小结:以上作品的创作者从城市生态环保角度出发,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对这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的大众其识。一方面以直观图像表达绿色主张与生态和谐的砚念,另一方面表达广大市民对所在地区历史建筑的留恋与关爱。虽然几幅简单的涂鸦创作并不能解决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由此可知,作为表达大众精神诉求的一个重要媒介,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解决城市生态环保问题的多种努力中,上海街区涂鸦艺术也起到了独特的良好作用。
三、娱乐时尚主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都市中的社会生活散发出越来越多的娱乐气息,日益支配和影响着公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最直接地体现出当代市民文化的根本特征。而时尚正是在某个特定时间段中社会人群所追求的其同行为方式或事物,也最能体现娱乐文化的时段性特征。上海都市生活是一个充满娱乐时尚精神的市民公共空间,上海街区涂鸦中包含了大量表达娱乐时尚主题的作品,通常足以大众娱乐与时尚潮流为表现内容,体现出当下都市人群的时尚追求及娱乐释放。以下分别从嘻哈英文字体和嘻哈图像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嘻哈字体
嘻哈字体是世界各围涂鸦作品中出现最多的形式,主要指涂鸦书写中的甩涂(Throw-up),也被称为泡泡字(Bubble Letter),是一种使用取线勾勒,夸大、政谐、俏皮的字体形式。字母可随意运用,没有比例规则,通常所占而积较大。这种字体不便于和公众交流,因为大多数人也很难仔细辨识其具体含义,所以该种字体常常用于涂鸦者们张狂无度的签名。如在莫干山涂鸦墙上就常常可以看到诸如BARON(大亨)、MASK(标记)、KING(最牛涂鸦者)、BOMB(大量制作)、AVANT(先锋派)、NIUBI(牛逼)等这类单词,其张牙舞爪的形象会吸引路过者的关注,由此实现表现目的。而从签名到绘画形象,从创新字体到风格竞争,涂鸦刨作首们还会在原有字体上添加装饰图案,如圆点、光环、星星、箭头等,使原有的字体形象更加丰亩。所以,嘻哈字体在观众眼中或许更多是从绚丽色彩和夸张造型中获得愉悦感,对于涂鸦创作者而言,却是个性与身份的象征和与同行竞争的文字宣言。 (二)大众文化影响
1、影视和插画的影响
在上海很多涂鸦墙上,都能看到功夫熊猫的形象。尤其在莫干山路涂鸦墙巾,这个功夫熊猫破不同形式塑造出多种个性,如笨手笨脚、好吃懒做、胆小怕事的熊猫造型,或者作为武林高手而努力习武的熊猫。很多涂鸦作品中都将熊猫描绘成健硕有力的Q版形象,虽然身材肥硕,但肌肉发达,能将画面中的各种物体击破,充满着力晕。2009年,在宝山区汶水路与沪太路交叉口的百安居商场外墙上,出现了以“大梦无疆,世界在场”为主题的近千米动漫街涂鸦墙。其中最为大众熟悉的画面是忧郁的刀刀狗,这个有着动人大眼睛、淡定神色和对生活充满思考和感叹的形象,被称为“中国的史努比”。画面中的刀刀狗是一副慵懒、悠闲的样子,躺在草地上享受自然风光。优美的画风、简单感人的插画情节传达出惬意的生活方式,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了舒心的视觉感受。此外,起源于同本动漫的“萌文化”,也对上海涂鸦艺术有很大影响。这种涂鸦侧重创造虚拟世界中的角色,常常是外表可爱讨人喜欢且有着非现实妄想的女生或男生。此类涂鸦作品多出现在大学校园的涂鸦墙上,暗合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逆反心理。
2、娱乐节目与流行歌曲的影响
同济大学四平校区十大歌手的宣传涂鸦作品,描绘了在台上尽情展现歌喉的青年形象。画中青年深情演唱的模样被定格为四个不同的镜头,以黑白电影胶片效果呈现,对比强烈,既展现青春个性,也起到宣传和鼓动的作用。《江南style》是近两年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曲之一,创作者鸟叔的形象和骑马舞动作成了重要的时尚标志,其幽默搞笑的动作,简单易学的流行旋律,以及画面冲击力较强的动作演示,契合了民众舒解心理压力的要求。这样的流行形象也出现在了上海衔区的涂鸦作品中。
(三)表达爱情的涂鸦
1、甜爱路的浓情爱意
上海虹口区甜爱路被誉为上海最浪漫的爱情街。2008年,四川北路街道把甜爱路一侧围墙制成写有古今经典爱情爵句的“情人墙”,并在街道一端设置了爱情邮筒,配备了“爱情专用邮戳”,为这条马路增添了更加浓厚的浪漫氛围。此后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在墙上写下爱情誓言,沿街两侧随之出现的涂鸦墙也因此成为别致的景观。这条街上的爱情表达涂鸦使用马克笔涂写,自然形成黑白两色的简约色调。这些作品虽然没有艺术性的图像修饰,也没有过多的文学修辞语言,却能一直吸引着情侣们前仆后继留下内心的表白,成为上海一道爱情文化风景线。而虹口区街道管理部门为了避免这些涂鸦对历史悠久的红砖墙造成损害,就在甜爱路增添一处专门的爱情涂鸦墙,于2015年11月30日竣工,以满足有情人表达爱意的涂鸦需要。
2、青涩的校园恋情
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以及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涂鸦墙,表达出大学生们的爱情生活。这些涂鸦的作者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创作多以卡通形象为主,文字为辅。如有一幅涂鸦描绘了一对自行车情侣,女友开怀大笑,男友洒脱地将考卷丢入风中,表达出放下学业而单纯享受爱情的自由精神。另一幅涂鸭描绘情侣远离嘈杂的人群来到野外享受二人世界的夜晚,画中采用蓝包调营造静谧的夜空,环境和人物则以简约的黑色剪影表达。当然还有更为激进的,是向老师大胆示爱的文字如“x老师,我们恋爱吧”,以抢眼的红色为背景,运用白色字体直接写出,表现出个别学生不受世俗理念束缚的火热爱情心理。
(四)搞笑与怪诞
搞笑的涂鸦常以夸张、反常、无厘头的形象博取人众一笑,搞笑背后常常隐藏着讽刺或反抗。如一幅涂鸦作品采用荒诞的文字来表现:红色文字部分写道“穆哥哥,孩子其实不是你的,你安心出困吧”,右边描绘了三个卡通水滴形象,分别用尴尬、开心与窃喜三个卡通表情来表示发言者的心情,这是以恶作剧的文字形式对在情感中不能承担责任的懦弱耆表示蔑视和嘲讽。另外一幅是在街道旁树干上完成的作品,描绘一只猫头鹰和正在爬树的猫,使用黑色喷漆在树干上喷绘而成,圆润的线条表现出猫爬捌的笨拙,而猫头鹰斜视的眼神充满了蔑视感。
一幅以“life and death”为题的作品,描绘两个同伴骑着双人自行车向前飞速行驶,远看并没有特别之处,但仔细看则会发现骑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同伴是一具被衣服包裹的骷髅,而身在前座的女孩毫不知情,依然努力向前行驶。这幅作品在构图上让两者前后并列,以表达死亡吞噬生命的速度,带给观者以视觉上的恐怖感,意在表达生命与死亡有时只有一线之隔,死亡会在毫无防备的时候来到身边。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也会发觉骑车女生对后座情况并不知情,这种恶作剧意味又为画面增加了一种理智的快乐趣味。
小结:娱乐时尚能以最新颖的手段影响大众日常生活和心理情绪,也最容易表达出大众的精神文化诉求。无论是嘻哈字体所呈现的个性释放,还是通过直白书写所表达的爱情观念,或者是通过搞笑和怪诞方式所传达的文化思考,都与当下影视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有关。这类土题的街区涂鸦作品也具有了同样的社会功用,即通过娱乐和戏谑的艺术方式为紧张的都市人减少生活压力,使观赏者获得愉悦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满足,这也是街区涂鸦艺术得以迅速炫展的社会动因。
结论
街区涂鸦艺术是诸多艺术类型中与市民关系最为贴切的类型,往往能够比较准确地呈现普通市民的审美诉求和社会价值取向。因此,研究上海涂鸦艺术主题能够从较为宽广的层面上了解上海市民文化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在地文化的传承与关注。有中西交融文化背景的上海城市历史文脉,通过涂鸦作品中对空间(市区地标、弄堂、老城区、乡村)与时间(现代,近代、古代)两个方面的表达而得以呈现。涂鸭作品中的都市风采和市民生活、乡土义化与现代都市文化错杂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体现当下城市的高速发展和变化,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传统文化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发展趋势。
2、坚持生态环保的生活理念。涂鸦作品中有强烈的大众环保意识,由此反射出当下社会生态环境的危机,以及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群体努力。涂鸦艺术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向往表现出来,或以正面、倡导的方式描绘环保理念,或批评对于历史建筑处理的薄弱环节,从而以直观图像方式引发社会关注,引起大众的警觉和共鸣。
3、追求娱乐时尚的开放精神。上海城市涂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嘻哈文化、电视文化、爱情表达方式、搞笑与怪诞的趣味,体现了当下城市娱乐生活中包含的多元文化特色。其主题内容有积极向上的也有较为低俗的,但都能满足当下大众猎奇、偶像崇拜、跟随潮流等普遍心理需求,也呈现着这座国际大都市里所特有的时尚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