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模拟技术在化学平衡实验教学的研究

来源 :实验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fhkjthre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仿真模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和应用来对客观物质、化学反应进程、状态等进行的模拟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手段。该文将化学平衡仿真模拟技术应用于化学基础实验中液相反应平衡的实验教学,针对铁离子与硫氰酸根离子化学平衡实验教学,对分配系数图、离子活度图、组分溶解度图以及双影响因子下的组分稳定平衡相图进行动态模拟,对学生更进一步直观地理解化学平衡提供了很大帮助;同时有助于确定反应物最佳实验浓度,对教学实验中实验方案的优化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对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设计是机械类本科专业的必修实践环节,也是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围绕学生未来发展和企业工程技术需要,采用校企融合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通过构建项目式驱动、探究式学习、多元化评价与全过程管理的教学机制,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要求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养目的。同时,基于技改项目可构建企业和高校利益共同体,有力地促进产教融合。
在新工科建设和发展背景下,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建设了核心课程平台,其中“信息工程综合设计”课程属于专业工程能力提升的核心实践课程。课程组结合培养目标,改革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通过综合设计Ⅰ、Ⅱ、Ⅲ,实现从功能到指标再到系统的阶梯式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课程优化需进一步探索,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质量。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将美国康奈尔大学ECE4950课程思想应用于创新领军课程的建设,建立了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伊顿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创新领军培养教学体系。核心特色在于将与基于梯度提升树(GBDT)机器学习算法相关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实验课程进行逻辑归纳,建立具有人工智能特色的机理分析→系统设计→算法开发→仿真模拟→实验验证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所做工作可为培养具有国际化人工智能特色的创新领军人才提供参考。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馒头营养保健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馒头是我国的传统主食之一,被称为“蒸制面包”.杂粮馒头是由各种特色杂粮粉搭配小麦粉制作的美味面食,在现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而来,驱使高等教育做出变革和调整,以往单一、僵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等学校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这一重大转变,以测控专业的综合实验系统平台创新变革为例,在分析原有模块式大型综合实验平台结构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完全开放式自组织综合实验系统平台方案,改变了以往的僵化结构,可由学生根据需要自主开发完成,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工程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将不同长度的PVA和玄武岩纤维分别以单一及混合形式掺入3D打印水泥基材料中,研究了纤维种类、长度、混合形式等对打印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VA及玄武岩纤维
针对一类线性定常飞控系统,基于梯形区域下,研究了执行器连续增益故障可靠控制的问题。同时,为解决支持向量机选取参量困难而导致故障信息难以识别等问题,提出实值编码遗传算法来实现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的自动寻优。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相比,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能耗低、耗时短、迭代次数少等优点。对于未知系统极点信息难以获取的问题,给出了极点观测器的算法,实现了对极点数据的实时观测。仿真结果表明,依据不同通道发生故障时极点所处区域不同的特点而设计的可靠控制器,不但鲁棒性能好,而且准确率也较高。该方法与粒子群算法(PSO-
首先进行了5根大空心率方中空夹层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和1根实心方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压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空心率(均大于0.5)对试件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均为端部鼓曲破坏;空心率越大,试件的承载力越低。然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模拟试件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相近;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较高,试件约束效应系数很小,采用钢管约束普通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使得大部分有限元计算极限承载力偏高;计算曲线刚度大于试验曲线刚度;空心率越大,超高性能混凝土所承受的荷载
工程训练是工科院校的重要实践环节。近年来,尽管高校已逐渐重视实践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与社会需求及企业期望仍有较大距离。通过简述我国发展新工科的起因,结合大连理工大学海洋技术专业工程训练的现状,阐明当前工程训练仍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海洋技术专业工程训练培养模式。新模式将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可使学生独立完成从产品研发到加工制造的完整过程,最终实现“校园工厂”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所培养学生可满足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育部“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教学原则,在工程训练课程中开展多层次激光加工实训教学,是个性化、多样化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置了“认知型—创新制作型—拓展应用型”三层次实训课程体系,面向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生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知识的应用,可为新工科背景下各工程院校新兴技术的实践教学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