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方法理论的灌输,学具教学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具体阐述学具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其次深入分析了运用学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举措,以期对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42-02
  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既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上的突破和创新,与此同时,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契机。学具教学作为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工具,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有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有助于数学算理的掌握以及有助于操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深入思考运用学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举措,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具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
  1.学具有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
  基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因素,他们往往从感知事物的表象才能到理解其概念內涵的层次。而学具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从食物的表象出发从而总结出具体的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平均分”这一概念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学具,使得学生通过借助表征事物的图片等学具,具体能理解根据人数的不同导致的所选择的个数的差异,从而学生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实物训练,最终形成明确的数学概念。
  2.学具有助于数学算理的掌握。
  数学学科基于其空间化和数字化等多重特点交叉的复杂性,使得学生在对数学算理的理解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和影响,而学具教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多元的操作过程,从而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余数”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有效使用摆小棒等的过程,通过将十个一捆的形式,使学生充分体会在出发运算中涉及到的余数的概念,从而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竖式除法的具体思路,这样从具体的有形的逻辑思维到数字形式的逻辑思维的过渡转变,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的拓展。
  3.学具有助于操作能力的提升。
  课程改革的过程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在传统的教学体系过程中则过分强调对数学概念和具体定理的理解,学具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其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计算圆锥体的体积这一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剪裁和拼接的过程从而感知V=sh的计算原理,而不是单纯地将计算公式告知给学生那样简单,学生在不断地摸索计算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和印象,同时也能有助于他们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学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举措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1.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
  学具教学的重要目的则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学具的选择方面教师既可以选择已有的教学工具对教学环节进行适当的辅助,同时还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制作所需学具,例如在学习钟表的认识这一课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制作学具,从而在动手的过程中区分时、分、秒的区别。这一实践过程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力,从而让他们从内心感受数学的特有的魅力。
  2.突出小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对已有知识的简单灌输,学生既缺少自主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没有了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空间。这样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突出教学课堂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运用学具教学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循循善诱,充分重视对小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在自主思考和分组合作的多元化方式下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则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助作用和引导作用即可,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
  3.借助电子信息化学具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教师还应该将电子信息化学具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例如PPT演示和微视频等的方式,能够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在理解难度系数较高等的抽象的数学概念来说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计算不规则图像的面积这一概念时,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其进行恰当地切割和重组,从而拼接成规则的几何图形,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思维中跳脱出来,从而形成具象的理解形式。
  结语
  综上所述,学具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促进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关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运用学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举措中,首先应该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其次还应该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还应该借助电子信息化学具教学,从而促进形成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彬.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88-89.
  [2]孙新.运用学具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6):110.
  [3]郑西梅.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102-103.
  [4]郭其龙.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
  [5]李艳艳,常秀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5(24).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流动老年人口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并探究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流动老年人口就医倾向、就医资源和就医需
教学内容设置混乱是多年来阻碍、制约大学语文发展的一个瓶颈。将口语训练与应用写作纳入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是语文课程自身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受教者(学生)的期望,是对原有
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从剧中会话中的大量的非关联和无关联现象看,该剧人物会话关联性的缺乏与荒诞主题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模式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语文教学个性化,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还能培养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学生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99-01
《新华字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其科学、准确的注释内容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所公认。《新华字典》自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