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和攻坚阶段,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尤其严峻。如何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是摆在民办院校和毕业生自身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上不容乐观,而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劣势,但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由于生源基础较差,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个人素质总体上处于劣势,目前在就业竞争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生源结构多元化。民办高校的生源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计划外招生的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类学生;一类是国家计划内录取的统招生。从陕西民办高校生源结构来看,第一类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第二类仅占不到50%。这两类学生由于其入学渠道不同,其就业渠道、就业体制、就业方式也不同;学生由于其入学后考试及获取毕业证的方式不同,导致这些学生的就业心态、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都会有所不同。二是生源基础参差不齐。民办高校受招生录取体制的影响,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低于同等层次的公办普通高校,加之生源的区域性差异,致使民办高校生源基础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从而造成民办高校生源的“先天不足”,这就给后续的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大部分民办高校目前培养的主要是专科层次的学生,受各种传统教育观念及用人观念的影响,专科往往不是学生的首选,专科层次的学生就业往往受到冷遇。
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和择业心态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对高学历、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各用人单位都想尽早到学校招聘一些优秀学生;同时,由于普通高校也怕失去就业市场,致使就业洽谈会举办时间越来越提前,在教育部开禁第一天(即11月20日)就开始纷纷举办各类招聘会。以往高校招聘高峰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即三、四月份;而现在则逐步提前到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末,即11月和12月。这样,仅仅三年学制的大专,无形中就压缩成了两年。此外,在目前眼花缭乱的招聘会上,许多单位仍然打着“欢迎研究生、考虑本科生、不招专科生”的旗号,许多学生压力重重,忧虑多多,无法安心完成学业,特别是民办高校毕业生更是如此,从而在就业择业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自卑和急于求成心理;择业定位盲目、期望值偏高、择业观念陈旧、消极依赖心理;思想保守,缺乏择业技巧。
除以上情况之外,民办高校自身仍然具有很多优势。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转变正是这一时期的最显著特征。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落实,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入学、就业方面享有与国办高校同层次学生相同的待遇。从民办高校自身来讲更有许多优势,专业设置紧跟人才市场需求,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如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对学生就业的服务意识及热情都很高。另外,民办高校学生还有能吃苦、市场意识强、动手能力强等许多不同于国办高校学生的优势。
加强自身努力
要解决就业问题,毕业生自身的努力最为重要。为此,民办高校毕业生要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参与竞争。民办高校毕业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练好内功,从容面对 毕业之前,学习始终是学生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因此要处理好就业与学习的矛盾。只有学到真本领,才是就业的根本保证。面对就业,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和准备好就业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一是知识的准备。知识的准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毕业前要做的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即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能力。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要有社会知识,包括人文的、社会的知识。二是能力准备。就业既是大学学习的终点,也是走向社会的人生起点,毕业前夕应具备就业所应具备的就业能力,特别是应具备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除此之外,毕业生应具备择业的决策能力,即对所获取的就业信息进行识别并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还有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平时的积累之外应在毕业前夕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培养,往往这些能力决定着走入社会后就业工作的质量。三是心理准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要经历许多心理考验,择业之初的盲目自信会失去许多机会;择业过程中的自卑、缺乏勇气可能会导致失败;就业后的攀比心理,在工作上一次次的碰壁后产生的挫折感、焦虑感等都会影响就业的稳固性。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成长期,易受外界影响,容易冲动,当面临压力时容易情绪波动,在毕业前要调整心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作好自我调整。
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 精英教育对应的是精英化就业,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必然对应的是大众化就业。随着人才供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越来越大,许多企业在人才使用上逐渐克服了过去“人才高消费”的弊病,注意到人才的使用成本问题,即越来越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及人才使用的效益来选聘人才。作为民办高校毕业生,要打破“吃稳定饭”“一次就业定终身”等旧观念,去除“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的盲目“清高”思想,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让社会选择自己,让自己适应社会”“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从基层干起,面向中小企业、中小城市、中等岗位”等多元化、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
正视就业现状,准确定位 民办高校的学生要按社会需求来定位,要充分了解人才市场趋势,随行就市,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民办高校的学生还要根据自己的竞争力来定位,要根据与自己同时寻找职业的同学的就业竞争力情况,找出不同竞争对手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根据竞争对手的力量强弱找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干起。
全面开拓就业渠道
除了毕业生自身要加强努力外,民办高校也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从就业创业指导、引进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就业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强工作力度,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开拓就业渠道,切实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第一,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民办教育发展观,确立就业工作在民办高校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民办高校的基本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办高校目前的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民办教育发展观,要求民办高校一是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行业及岗位的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二是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加强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联系,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三是要把就业工作摆在与招生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民办高校一般都特别重视招生工作,每年用于招生的费用非常大。同样,就业工作也需要成本,民办高校要保证就业工作开展所需要的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经费。
第二,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功能,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走向市场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的数量、质量已成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要强化就业指导功能,即加强对毕业生价值观、择业观的指导,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及就业心理的调适,本着“指导为先,服务至上”的原则,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指导工作到位了,学生观念转变了,自然就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就业自然就落到实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有: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举办就业论文竞赛、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建立就业辅导员制度、群体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指导与业余辅导相结合、学生指导与企业指导相结合、技巧指导与观念指导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第三,以营销理论为指导,广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毕业生就业推广体系。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是一项“产品”的营销工作。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引入市场营销观念,通过产品策略加强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价格策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渠道策略拓展毕业生推荐的各种门路,建立稳定、便捷、高效的毕业生营销网络系统,积极培育毕业生推荐的网络市场,对毕业生推荐去向按照行业需求及专业进行市场细分,按照不同区域、人才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在毕业生推荐就业阶段,根据不同类别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就业能力的毕业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推荐;通过促销策略向用人单位推荐宣传毕业生的优势,提供毕业生供应信息,激发用人单位用人欲望,为毕业生走向市场树立良好形象。在运用营销理论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还要为此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建立专门的营销队伍,拨出专门资金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第四,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定期召开各种类型校园招聘洽谈会,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择业信息。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组织校园招聘会,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分班级地做好与相应行业、相应企业、相应岗位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推荐与服务,真正提高校园招聘会的效益。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多渠道、多元化主体就业提供方便。在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渠道的分流:对于有条件继读深造的同学鼓励其晋升本科提高学历或赴国外留学;对于有望通过努力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培养其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准备就业;对于学习较吃力无望取得高一级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加强其技能的培养,争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先就业然后边工作边继续进修,同时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方便。
就业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石,就业的好坏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毕业生所属的民办高校也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及就业市场的情况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协调各方关系,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针对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努力开拓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招生就业处)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上不容乐观,而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劣势,但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由于生源基础较差,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个人素质总体上处于劣势,目前在就业竞争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生源结构多元化。民办高校的生源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计划外招生的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类学生;一类是国家计划内录取的统招生。从陕西民办高校生源结构来看,第一类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第二类仅占不到50%。这两类学生由于其入学渠道不同,其就业渠道、就业体制、就业方式也不同;学生由于其入学后考试及获取毕业证的方式不同,导致这些学生的就业心态、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都会有所不同。二是生源基础参差不齐。民办高校受招生录取体制的影响,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低于同等层次的公办普通高校,加之生源的区域性差异,致使民办高校生源基础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从而造成民办高校生源的“先天不足”,这就给后续的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大部分民办高校目前培养的主要是专科层次的学生,受各种传统教育观念及用人观念的影响,专科往往不是学生的首选,专科层次的学生就业往往受到冷遇。
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和择业心态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对高学历、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各用人单位都想尽早到学校招聘一些优秀学生;同时,由于普通高校也怕失去就业市场,致使就业洽谈会举办时间越来越提前,在教育部开禁第一天(即11月20日)就开始纷纷举办各类招聘会。以往高校招聘高峰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即三、四月份;而现在则逐步提前到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末,即11月和12月。这样,仅仅三年学制的大专,无形中就压缩成了两年。此外,在目前眼花缭乱的招聘会上,许多单位仍然打着“欢迎研究生、考虑本科生、不招专科生”的旗号,许多学生压力重重,忧虑多多,无法安心完成学业,特别是民办高校毕业生更是如此,从而在就业择业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自卑和急于求成心理;择业定位盲目、期望值偏高、择业观念陈旧、消极依赖心理;思想保守,缺乏择业技巧。
除以上情况之外,民办高校自身仍然具有很多优势。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转变正是这一时期的最显著特征。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落实,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入学、就业方面享有与国办高校同层次学生相同的待遇。从民办高校自身来讲更有许多优势,专业设置紧跟人才市场需求,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如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对学生就业的服务意识及热情都很高。另外,民办高校学生还有能吃苦、市场意识强、动手能力强等许多不同于国办高校学生的优势。
加强自身努力
要解决就业问题,毕业生自身的努力最为重要。为此,民办高校毕业生要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参与竞争。民办高校毕业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练好内功,从容面对 毕业之前,学习始终是学生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因此要处理好就业与学习的矛盾。只有学到真本领,才是就业的根本保证。面对就业,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和准备好就业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一是知识的准备。知识的准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毕业前要做的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即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能力。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要有社会知识,包括人文的、社会的知识。二是能力准备。就业既是大学学习的终点,也是走向社会的人生起点,毕业前夕应具备就业所应具备的就业能力,特别是应具备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除此之外,毕业生应具备择业的决策能力,即对所获取的就业信息进行识别并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还有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平时的积累之外应在毕业前夕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培养,往往这些能力决定着走入社会后就业工作的质量。三是心理准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要经历许多心理考验,择业之初的盲目自信会失去许多机会;择业过程中的自卑、缺乏勇气可能会导致失败;就业后的攀比心理,在工作上一次次的碰壁后产生的挫折感、焦虑感等都会影响就业的稳固性。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成长期,易受外界影响,容易冲动,当面临压力时容易情绪波动,在毕业前要调整心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作好自我调整。
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 精英教育对应的是精英化就业,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必然对应的是大众化就业。随着人才供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越来越大,许多企业在人才使用上逐渐克服了过去“人才高消费”的弊病,注意到人才的使用成本问题,即越来越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及人才使用的效益来选聘人才。作为民办高校毕业生,要打破“吃稳定饭”“一次就业定终身”等旧观念,去除“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的盲目“清高”思想,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让社会选择自己,让自己适应社会”“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从基层干起,面向中小企业、中小城市、中等岗位”等多元化、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
正视就业现状,准确定位 民办高校的学生要按社会需求来定位,要充分了解人才市场趋势,随行就市,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民办高校的学生还要根据自己的竞争力来定位,要根据与自己同时寻找职业的同学的就业竞争力情况,找出不同竞争对手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根据竞争对手的力量强弱找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干起。
全面开拓就业渠道
除了毕业生自身要加强努力外,民办高校也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从就业创业指导、引进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就业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强工作力度,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开拓就业渠道,切实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第一,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民办教育发展观,确立就业工作在民办高校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民办高校的基本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办高校目前的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民办教育发展观,要求民办高校一是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行业及岗位的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二是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加强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联系,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三是要把就业工作摆在与招生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民办高校一般都特别重视招生工作,每年用于招生的费用非常大。同样,就业工作也需要成本,民办高校要保证就业工作开展所需要的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经费。
第二,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功能,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走向市场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的数量、质量已成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要强化就业指导功能,即加强对毕业生价值观、择业观的指导,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及就业心理的调适,本着“指导为先,服务至上”的原则,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指导工作到位了,学生观念转变了,自然就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就业自然就落到实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有: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举办就业论文竞赛、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建立就业辅导员制度、群体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指导与业余辅导相结合、学生指导与企业指导相结合、技巧指导与观念指导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第三,以营销理论为指导,广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毕业生就业推广体系。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是一项“产品”的营销工作。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引入市场营销观念,通过产品策略加强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价格策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渠道策略拓展毕业生推荐的各种门路,建立稳定、便捷、高效的毕业生营销网络系统,积极培育毕业生推荐的网络市场,对毕业生推荐去向按照行业需求及专业进行市场细分,按照不同区域、人才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在毕业生推荐就业阶段,根据不同类别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就业能力的毕业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推荐;通过促销策略向用人单位推荐宣传毕业生的优势,提供毕业生供应信息,激发用人单位用人欲望,为毕业生走向市场树立良好形象。在运用营销理论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还要为此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建立专门的营销队伍,拨出专门资金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第四,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定期召开各种类型校园招聘洽谈会,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择业信息。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组织校园招聘会,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分班级地做好与相应行业、相应企业、相应岗位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推荐与服务,真正提高校园招聘会的效益。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多渠道、多元化主体就业提供方便。在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渠道的分流:对于有条件继读深造的同学鼓励其晋升本科提高学历或赴国外留学;对于有望通过努力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培养其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准备就业;对于学习较吃力无望取得高一级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加强其技能的培养,争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先就业然后边工作边继续进修,同时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方便。
就业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石,就业的好坏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毕业生所属的民办高校也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及就业市场的情况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协调各方关系,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针对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努力开拓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