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第一季度成都都市报市场竞争格局解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blove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都市报零售市场主要有《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其中《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和《成都日报》隶属于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和《天府早报》隶属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是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过去几年两报为了争夺成都都市报龙头地位,都使尽了浑身解数,在零售市场上,不断使出重拳。《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实力弱小,与《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差距较大。作为中国最早的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国内报界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并在成都本地拥有众多稳定的读者和良好的口碑,但在竞争激烈的成都零售市场,与《成都商报》相比,销量明显处于劣势。根据世纪华文的监测数据,《成都商报》通过实施有效的零售策略,已经占领了成都50%左右的零售市场份额,是《华西都市报》的两倍多,《华西都市报》屈居第二。并且监测数据还显示,目前这种《成都商报》遥遥领先的竞争格局比较稳定,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成都市场需求旺盛,各都市报面临增长机遇
  
  


  世纪华文2007年和2008年对成都都市报零售市场的年度连续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3月,成都各都市报较去年同期销量均出现了增长,其中尤以《成都晚报》和《天府早报》增幅最为明显。可以看出,成都都市报的市场需求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相对还比较旺盛。市场规模在旺盛需求推动下呈现增长趋势,各都市报正面临着发展机遇。
  面对增长机遇,成都各都市报销量虽然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是市场格局并未出现较大变化,《成都商报》依然以绝对优势领跑成都都市报市场。2008年3月,《成都商报》的销量以绝对优势继续稳居成都都市报销量第一位,市场份额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接近50%。《华西都市报》位居第二,销量和市场份额虽有所增加,但仍不及《成都商报》的一半。《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平均销量没有突破10份/摊,分列三位到五位。
  
  在零售终端,《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销售状态良好,两报各有千秋
  
  零售市场定位图显示,《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作为成都主要的都市报,在铺摊工作上做得比较好,都已经覆盖了成都大部分区域,其中《华西都市报》覆盖率水平接近100%。但在每个摊点的实际销量上,《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无论在覆盖范围上还是在每个摊点的实际销量上均与《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有较大差距,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所以,成都都市报间的竞争主要在《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之间展开。
  实销率是反映都市报销量和进量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3月,《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实销率都超过了90%,分别达到了94.21%、90.18%,两报在零售终端销售状态良好。《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实销率较低一些,没有达到90%,在零售终端有一定滞销比例存在。
  从销售区域特征来看,《成都商报》在成都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商贸区和交通枢纽区,这些区域其销量远远高于《华西都市报》,但在学校区和写字楼区,《成都商报》与《华西都市报》有较大差距。可以看出,《成都商报》主要侧重于人流量大、人群密集的区域,而《华西都市报》更加注重聚集着教育程度较高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的区域。两报在区域发行上各有重点。
  
  成都都市报仍有增长空间,但市场格局不会变化
  
  世纪华文监测数据显示,成都各都市报目前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还未得到满足,销量依然有上升空间,增长趋势不会终止。其中《成都商报》市场潜力最高,平均每个摊点还可以增加1.58份,《华西都市报》位居第二,平均潜力为1.43份/摊。《天府早报》排名第三,为1.05份/摊。《成都晚报》和《成都日报》在1份/摊以下,分列四五位。
  从潜力对比还可以发现,未来成都都市报零售市场格局变化的可能性很小,《成都商报》在成都零售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不会发生根本动摇,《华西都市报》冲击第一名无望,仍将会排名第二,而《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的弱势地位也不会发生改变。
其他文献
与网络业的全线飘红,电视业的快速发展和报业的“拐点”争议相比,2007年的中国期刊业显得相对平静,期刊广告和发行收入继续稳步增长,期刊产业整体呈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当然,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中国期刊业也面临着更为惨烈的竞争环境,内容提升和战略调整是2007年-2008年期刊业的两大主题。     一、2007年中国期刊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2007年我国期刊业获得了稳步增长,
期刊
编者按: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
期刊
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一举获得4项创新大奖,即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获得“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传媒集团”、中国宁波网获得“中国十大创新新闻网站”,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秉礼获得“中国十大创新传媒思想人物”,集团副总编辑、中国宁波网总编辑田勇获得“中国十大创新传媒新锐人物”。评委会是这样评价他们的:“2007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数字报业的创新与发展、从报业集
期刊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是党和政府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有效方式,也是党和政府正确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之一。2005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新的《信访条例》。最近,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指出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信访工作(群工工作),是党报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媒体吸引读者服务读者
期刊
互联网成为救灾主流媒体    5·12汶川大地震,举国惊恸,举世震惊。  在中国,互联网超过报纸和电视台,成为震情反映最迅捷、多种媒体报道集大成的信息平台,同时也是公众大规模情感宣泄和意见交流的平台。  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14点46分,新华网就发布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的权威消息。此次,大半个中国的人们刚从避震的户外陆续回到室内,一上网就能了解到地震的真相。傍晚,温家宝总理飞往
期刊
一、我国新闻阅评制度的建立    中国的新闻阅评,是由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宣传部负责实施的。目前主要在中央、省、地市三级开展。1994年,中宣部成立新闻阅评小组,最初出刊为《新闻舆论动向》,后改为《新闻阅评》。1996年8月,中宣部在烟台市召开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宏观调控会议,要求各地仿效中宣部的作法,建立新闻协调和新闻阅评制度,以利于进一步全面、及时、有效地加强新闻舆论的宏观管理。1997年1月,中共
期刊
从2007年12月1日起,由湖南广电集团投资近2000万元独立制作的36集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在湖南广电集团旗下的各电视台相继播出,引起了国内媒体、学界和电视行业的关注,因为《血色湘西》是湖南广电集团实施大片战略以来第一个独立制作的电视剧大片,标志着湖南广电的又一次求新、求变,也预示着湖南广电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对我国电视业,特别是地方电视媒介集团今后的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  
期刊
受访人:唐代英  采访时间:2008年4月15日  采访地点:西安桃李旅游烹饪学院  公司简介:西安桃李旅游烹饪学院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的一所特色院校。该校起先只是一个培训班,经过30多年的发展打造成了今天的桃李学院。1975年—2008年,桃李学院培养出了上万名烹饪人才,其中有的成为国内高级烹饪师,也有的走向国际,拿过国际烹饪金奖。  受访人简介:唐代英,女,中共党员,重庆人,高级营养师,现
期刊
                                     
期刊
一、低俗的定义与由来    什么叫低俗,汉语词典给出定义是“低级且庸俗,与高雅相对”。在对低俗之风研究之前首要的是从元定义出发,区分低俗、通俗与高雅区别。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参见《自我与本我》)。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它的指向是“快乐原则”,一味追求满足。自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它的指向是“现实原则”。超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