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砖的起源与发展
砖,是用于垒砌墙体、铺设地面等的建筑材料。我国砖的生产、使用历史悠久,砖的品种多样,用途广泛。中国最早的砖墙是五代时期出现的,据《后汉·地理志》记载的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荆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对一段因暴雨坍塌的城墙的解剖中,先后发现了隐身于现砖墙内侧的宋代砖墙和已沉寂地下的五代砖墙,以及叠压于现城墙之下的三国、两晋时期的土城垣。这次考古发掘还证实,从三国时代起,荆州古城垣没有发生大的变迁,移位距离仅在50米左右,砖城由土城演变而来;砖城垣始于五代,是我国最早的砖城墙,且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从战国时期的建筑遗址中,已发现条砖、方砖和栏杆砖等。砖的兴盛和真正大量使用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烧制和应用了大量各种砖品,用于宫殿和其他建筑。公元前214年,为防御北方的匈奴南侵,秦始皇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使用砖石建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所谓“秦砖汉瓦”,可见砖在秦朝的兴盛。
铺地砖是砖的另一个品种,用于地面的铺设与装饰,便于行人与车辆行走。考古发现,铺地砖的最早使用主要在秦汉时期,历史上著名的秦朝都城阿房宫中就使用青砖铺地。青砖上还有各种装饰性纹理图案,具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价值。陕西省淳化县古甘泉山发现的秦汉时期建筑遗址群中出土的铺地砖,有素面、素面涂朱和花纹三种。唐山博物馆陈列的迁安苏各庄东汉墓葬中出土的铺地砖,上面有乳丁、如意纹与米字形线条组成的印纹。可见在秦汉时期铺地砖不但大量使用,其装饰纹样也很丰富。
明清时期,北京紫禁城皇宫(故宫)内使用铺地砖,称为“金砖”。明成祖朱棣在建筑皇宫时,命令用山东德州出产的粘土制砖特供皇宫铺地用。这种砖在高温窑中用柴火连续烧制130天才可出窑,出窑后再用桐油浸泡49天。经过这一系列处理的铺地砖一经磨擦就会出现光泽,特别适合铺地,因此,这就是故宫铺地砖历经六百多年依然光亮如初的原因。此外,这种铺地砖质地坚硬,敲打时有金石之声,因此也称“金砖”。
以上所说的古代铺地砖都是手工模压制作的。中国最早的机制铺地砖出现在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砖品生产从手工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历程。
启新水泥厂的发展史
清朝末年,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的需要,水泥需求日益增长,而国内没有一家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在这一市场条件下,时任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报请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利用唐山石灰石为原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唐山大城山南麓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立窑生产水泥的工厂——唐山细绵土厂(细绵土即“水泥”英文cement译音)。初建时的细绵土厂,因产品成本高,质量差,连年亏损,不得不在1893年停产。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在“设厂自救”的呼声中,同意放松对一些新兴工业的控制,并表示了“提倡”和“奖励”之意。同时,随着国内各种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的兴起,对水泥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因此,1900年,开平矿务局会办、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开始着手恢复细绵土厂。同年,由于开平矿务局被英国资本家骗占,细绵土厂也落入英国资本家之手。为了能争回经营权,周学熙与英国公司进行了长期艰难的交涉,几经努力,终于在1906年收回了细绵土厂的经营权,改为自办。
1907年,唐山细绵土厂更名为“唐山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商标定为“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图一),并购置丹麦史密斯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开创了我国利用回转窑生产水泥的历史。
花砖的生产
唐山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水泥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引进国外全套工艺设备,在启新旧址“西分厂”园内兴建了花砖厂,生产出中国最早的彩色水泥铺地砖,俗称花砖,也就是中国最早的机制彩色水泥铺地砖。这种花砖是选用启新洋灰公司最高品质的水泥和细磨的颜料配制原料,再用140吨压力机压制生产的。生产出来的机制彩色水泥铺地砖质地坚固、色彩鲜艳、富丽堂皇、美观耐用,当时广泛应用在天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商场、车站、营房、庭院作地面装饰,并出口国外。
关于花砖,启新洋灰公司相关资料和广告中是这样介绍的:“本公司洋灰花砖屡经改良,不厌精益求精,用是益增,名誉所造。各砖质料坚固颜色鲜明,有纯用一色者,有用二色者,有用三色者,有用杂色者”;“各种新式洋灰花砖,质洁色新,或平面或凸纹,花样极多,难以枚举。况此砖不惟坚固华丽,而且能免火烛之虞,较用木板铺地者远胜,真可为亚东第一佳品。”另有一段英文译文是这样介绍的:“唐山启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砖是最好的地砖,广泛用于走廊、大厅、通道、公共建筑、教堂、浴室、厨房、锒行以及其他商业建筑、旅馆和商店等。”由此可见,启新洋灰有限公司生产的花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地面的装饰,其种类齐全,样式多样。
启新洋灰有限公司在花砖的纹样装饰上,受到西方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前卫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以绘制的单纯性、色彩的强烈性、点线面形体抽象性为主的设计倾向。因此,启新花砖非常重视纹样的艺术设计,纹样设计细腻、精美,内容题材直观而丰富,以几何填花纹和各种几何方格纹为主(图二、图三)。这些瓷砖图案清晰,色彩鲜艳,表现手法多样;在色彩的运用上,重视红黄蓝以及金属色、褐赭色的应用,色彩对比效果强烈,华丽美观,富有时代气息。1915年,机制彩色水泥铺地砖与水泥等九项新产品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1924年,启新洋灰公司在上海五家码头开办了花砖厂,称为花砖南分厂;同时,在天津站唐家口建立花砖北分厂;1933年,又在北京建成一家花砖厂,唐山机制彩色水泥铺地砖遍及全国各大中心城市。
唐山博物馆收藏的花砖(图四),色彩艳丽,图案清晰,体现了中国最早的机制水泥铺地砖的特色。这组彩色水泥地砖由4块方形砖组成,每块大小均为20平方厘米,厚3厘米。砖面上的花纹由6种颜色构成,4块方砖拼接在一起,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图案。据捐赠者介绍,这组地砖并非一次所得,而是经过多年方才凑齐,可谓来之不易。
砖,是用于垒砌墙体、铺设地面等的建筑材料。我国砖的生产、使用历史悠久,砖的品种多样,用途广泛。中国最早的砖墙是五代时期出现的,据《后汉·地理志》记载的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荆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对一段因暴雨坍塌的城墙的解剖中,先后发现了隐身于现砖墙内侧的宋代砖墙和已沉寂地下的五代砖墙,以及叠压于现城墙之下的三国、两晋时期的土城垣。这次考古发掘还证实,从三国时代起,荆州古城垣没有发生大的变迁,移位距离仅在50米左右,砖城由土城演变而来;砖城垣始于五代,是我国最早的砖城墙,且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从战国时期的建筑遗址中,已发现条砖、方砖和栏杆砖等。砖的兴盛和真正大量使用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烧制和应用了大量各种砖品,用于宫殿和其他建筑。公元前214年,为防御北方的匈奴南侵,秦始皇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使用砖石建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所谓“秦砖汉瓦”,可见砖在秦朝的兴盛。
铺地砖是砖的另一个品种,用于地面的铺设与装饰,便于行人与车辆行走。考古发现,铺地砖的最早使用主要在秦汉时期,历史上著名的秦朝都城阿房宫中就使用青砖铺地。青砖上还有各种装饰性纹理图案,具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价值。陕西省淳化县古甘泉山发现的秦汉时期建筑遗址群中出土的铺地砖,有素面、素面涂朱和花纹三种。唐山博物馆陈列的迁安苏各庄东汉墓葬中出土的铺地砖,上面有乳丁、如意纹与米字形线条组成的印纹。可见在秦汉时期铺地砖不但大量使用,其装饰纹样也很丰富。
明清时期,北京紫禁城皇宫(故宫)内使用铺地砖,称为“金砖”。明成祖朱棣在建筑皇宫时,命令用山东德州出产的粘土制砖特供皇宫铺地用。这种砖在高温窑中用柴火连续烧制130天才可出窑,出窑后再用桐油浸泡49天。经过这一系列处理的铺地砖一经磨擦就会出现光泽,特别适合铺地,因此,这就是故宫铺地砖历经六百多年依然光亮如初的原因。此外,这种铺地砖质地坚硬,敲打时有金石之声,因此也称“金砖”。
以上所说的古代铺地砖都是手工模压制作的。中国最早的机制铺地砖出现在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砖品生产从手工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历程。
启新水泥厂的发展史
清朝末年,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的需要,水泥需求日益增长,而国内没有一家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在这一市场条件下,时任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报请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利用唐山石灰石为原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唐山大城山南麓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立窑生产水泥的工厂——唐山细绵土厂(细绵土即“水泥”英文cement译音)。初建时的细绵土厂,因产品成本高,质量差,连年亏损,不得不在1893年停产。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在“设厂自救”的呼声中,同意放松对一些新兴工业的控制,并表示了“提倡”和“奖励”之意。同时,随着国内各种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的兴起,对水泥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因此,1900年,开平矿务局会办、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开始着手恢复细绵土厂。同年,由于开平矿务局被英国资本家骗占,细绵土厂也落入英国资本家之手。为了能争回经营权,周学熙与英国公司进行了长期艰难的交涉,几经努力,终于在1906年收回了细绵土厂的经营权,改为自办。
1907年,唐山细绵土厂更名为“唐山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商标定为“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图一),并购置丹麦史密斯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开创了我国利用回转窑生产水泥的历史。
花砖的生产
唐山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水泥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引进国外全套工艺设备,在启新旧址“西分厂”园内兴建了花砖厂,生产出中国最早的彩色水泥铺地砖,俗称花砖,也就是中国最早的机制彩色水泥铺地砖。这种花砖是选用启新洋灰公司最高品质的水泥和细磨的颜料配制原料,再用140吨压力机压制生产的。生产出来的机制彩色水泥铺地砖质地坚固、色彩鲜艳、富丽堂皇、美观耐用,当时广泛应用在天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商场、车站、营房、庭院作地面装饰,并出口国外。
关于花砖,启新洋灰公司相关资料和广告中是这样介绍的:“本公司洋灰花砖屡经改良,不厌精益求精,用是益增,名誉所造。各砖质料坚固颜色鲜明,有纯用一色者,有用二色者,有用三色者,有用杂色者”;“各种新式洋灰花砖,质洁色新,或平面或凸纹,花样极多,难以枚举。况此砖不惟坚固华丽,而且能免火烛之虞,较用木板铺地者远胜,真可为亚东第一佳品。”另有一段英文译文是这样介绍的:“唐山启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砖是最好的地砖,广泛用于走廊、大厅、通道、公共建筑、教堂、浴室、厨房、锒行以及其他商业建筑、旅馆和商店等。”由此可见,启新洋灰有限公司生产的花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地面的装饰,其种类齐全,样式多样。
启新洋灰有限公司在花砖的纹样装饰上,受到西方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前卫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以绘制的单纯性、色彩的强烈性、点线面形体抽象性为主的设计倾向。因此,启新花砖非常重视纹样的艺术设计,纹样设计细腻、精美,内容题材直观而丰富,以几何填花纹和各种几何方格纹为主(图二、图三)。这些瓷砖图案清晰,色彩鲜艳,表现手法多样;在色彩的运用上,重视红黄蓝以及金属色、褐赭色的应用,色彩对比效果强烈,华丽美观,富有时代气息。1915年,机制彩色水泥铺地砖与水泥等九项新产品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1924年,启新洋灰公司在上海五家码头开办了花砖厂,称为花砖南分厂;同时,在天津站唐家口建立花砖北分厂;1933年,又在北京建成一家花砖厂,唐山机制彩色水泥铺地砖遍及全国各大中心城市。
唐山博物馆收藏的花砖(图四),色彩艳丽,图案清晰,体现了中国最早的机制水泥铺地砖的特色。这组彩色水泥地砖由4块方形砖组成,每块大小均为20平方厘米,厚3厘米。砖面上的花纹由6种颜色构成,4块方砖拼接在一起,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图案。据捐赠者介绍,这组地砖并非一次所得,而是经过多年方才凑齐,可谓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