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井游记》这篇山水小品在写景艺术上妙用笔法,以心摄境,层层点染,再现春天到来时满井的春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一、以心摄境,点面结合,再现美景。
唐朝张彦远《论画体》说:“夫画物特意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便符合这种艺术辩证法。作者不是把满井春景纤毫毕露地一一罗列,而是提取最典型性的事物,“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只用山、水、田野三个点,与“一望空阔”的面结合,便尽形尽致地写活了初春的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这是满井鸟瞰。只用十几个字,就凝练、洒脱、富于感情色彩地把春景勾勒出来。接着,作者又移步换形,以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东鳞西爪地点染满井的秀丽风光:“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始写水,继写山,后写田野,三组优美的特写镜头,勾魂摄魄地凸现早春独有的特点。行文到此,作者已用独具的慧眼,细腻的笔触,潇洒的语言,完成了满井初春全景的描绘,再现了初春满井的秀丽风光。
二、多种笔法,层层点染,细绘秀色。
满井的春景给人一种和谐美的享受,让读者意犹未尽。究其原因,是作者运用多种笔法,层层点染,使美景尽收笔端:一是白描笔法,清新自然。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二是比喻妙用,贴切新奇。比喻手法写句子虽然很平常,但作者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联接式比喻”的运用,是本文在比喻运用上的一大特点。所谓“联接式比喻”,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密切的比喻联接在一起,而后面的比喻都是由前面的比喻生发、引申出来的。如文中有两个比喻,它们之间便是这种关系:“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作者在第一个比喻中,用“镜之新开”比喻“冰皮始解”的湖水,用“冷光之乍出于匣”比喻“波色乍明”,形象、贴切;在第二个比喻中,作者由湖水写到山峦,并由湖水的喻体新开之镜进而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倩女梳妆,这样,两个比喻中的本体与本体(“湖水”与“山峦”)、喻体与喻体(“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与“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之间,不仅均为相关的同类事物,而且全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三是拟人手法,动感灵秀。例如:“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手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三、心境物化,情景交融,怡情悦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满井游记》也不例外。作者把人的情感与景物水乳交融,采用心境物化的手段,把无形的情景化为有形的景物。例如,“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句中的“作”、“飞”、“走”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寒风刺耳、沙石漫天的肃杀景象,表现了作者欲出不能的懊丧、郁闷心情。又如文中“毛羽鳞鬣”的“喜气”,曲折、巧妙而韵味十足地表现了作者对春景的欣慕喜悦之情。
“文以载道”,一篇文章往往如折光镜,映出作者,映出时代,映出社会。《满井游记》这篇清新俊逸的山水游记,恰如作者任性而发、狂放不羁的为人。他厌恶官场百暖百寒、咋阴咋阳的人间恶趣,当“春在溪头芥菜花”时,当他偶见嫩柳迎风、鱼翔浅底的青山绿水时,仿佛恍然大悟:“人间不是没有春光,人生不是没有乐趣!”因而,在游记的最后,他便直抒感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作者单位:钟祥市兰台中学)
一、以心摄境,点面结合,再现美景。
唐朝张彦远《论画体》说:“夫画物特意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便符合这种艺术辩证法。作者不是把满井春景纤毫毕露地一一罗列,而是提取最典型性的事物,“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只用山、水、田野三个点,与“一望空阔”的面结合,便尽形尽致地写活了初春的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这是满井鸟瞰。只用十几个字,就凝练、洒脱、富于感情色彩地把春景勾勒出来。接着,作者又移步换形,以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东鳞西爪地点染满井的秀丽风光:“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始写水,继写山,后写田野,三组优美的特写镜头,勾魂摄魄地凸现早春独有的特点。行文到此,作者已用独具的慧眼,细腻的笔触,潇洒的语言,完成了满井初春全景的描绘,再现了初春满井的秀丽风光。
二、多种笔法,层层点染,细绘秀色。
满井的春景给人一种和谐美的享受,让读者意犹未尽。究其原因,是作者运用多种笔法,层层点染,使美景尽收笔端:一是白描笔法,清新自然。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二是比喻妙用,贴切新奇。比喻手法写句子虽然很平常,但作者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联接式比喻”的运用,是本文在比喻运用上的一大特点。所谓“联接式比喻”,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密切的比喻联接在一起,而后面的比喻都是由前面的比喻生发、引申出来的。如文中有两个比喻,它们之间便是这种关系:“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作者在第一个比喻中,用“镜之新开”比喻“冰皮始解”的湖水,用“冷光之乍出于匣”比喻“波色乍明”,形象、贴切;在第二个比喻中,作者由湖水写到山峦,并由湖水的喻体新开之镜进而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倩女梳妆,这样,两个比喻中的本体与本体(“湖水”与“山峦”)、喻体与喻体(“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与“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之间,不仅均为相关的同类事物,而且全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三是拟人手法,动感灵秀。例如:“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手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三、心境物化,情景交融,怡情悦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满井游记》也不例外。作者把人的情感与景物水乳交融,采用心境物化的手段,把无形的情景化为有形的景物。例如,“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句中的“作”、“飞”、“走”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寒风刺耳、沙石漫天的肃杀景象,表现了作者欲出不能的懊丧、郁闷心情。又如文中“毛羽鳞鬣”的“喜气”,曲折、巧妙而韵味十足地表现了作者对春景的欣慕喜悦之情。
“文以载道”,一篇文章往往如折光镜,映出作者,映出时代,映出社会。《满井游记》这篇清新俊逸的山水游记,恰如作者任性而发、狂放不羁的为人。他厌恶官场百暖百寒、咋阴咋阳的人间恶趣,当“春在溪头芥菜花”时,当他偶见嫩柳迎风、鱼翔浅底的青山绿水时,仿佛恍然大悟:“人间不是没有春光,人生不是没有乐趣!”因而,在游记的最后,他便直抒感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作者单位:钟祥市兰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