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六模式”创新 提升学校发展正能量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87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曾小凡,男,梅州农业学校副校长, 经济管理高级讲师,职业教育评估专家。
  刘涛,男,梅州农业学校教研督导室副主任,经济管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
  摘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薄弱部分,本文结合梅州农业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实践,探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172-04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对改善区域从业人员技术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对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影响深远。目前,多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由于过去过分追求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场室和师资队伍等管理工作缺失,创新乏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智力资源优势,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同。因此,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取应有位置和强力扶持,关键在于创新办学模式、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服务经济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提升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贡献和价值。梅州农业学校在创新办学模式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一、创新办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人口总数占全省的6.5%,土地总面积占广东省的8.9%,且山多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城镇化率仅为43.57%,GDP仅占广东省的2%左右。梅州市现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2所,2012年底统计,梅州市共有76475名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036人,约占24.89%,远低于珠江三角洲,成为梅州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究其原因,大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内涵建设薄弱,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结构和教学方法等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产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岗位的要求脱节,毕业生职业技能不强,企业不欢迎,社会不认可。具体表现为:(1)绝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资金缺乏,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等、靠、要”等消极被动的陈旧发展观;(2)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自觉或不自觉地追崇普通高中的应试教育,从而造成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困境,在困难面前措施不力,办法缺乏,改革力度不大;(3)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缺少创新,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方法落后。
  鉴于此,要根本改变梅州市农村职业教育落后的面貌,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双转移”的战略和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提升的工作目标,关键在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新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立足类型教育特点办学,走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二、创新模式、夯实学校发展正能量实践探索
  (一)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增强学校发展正能量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山区经济建设”,坚持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带动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的全方位改革,大胆改革专业设置,改革办学模式,致力于为农村培养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能力强、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创业本领的实用型人才。梅州农业学校实行多层次办学,既办初中毕业三年制中职学历班,又办高中毕业一年制中职学历班,还办短期种养实用技术的非学历班。既办全日制学历教育,又办半工半读学历教育企业班。2005年来,学校主动适应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对传统的农艺、园艺、畜牧兽医等涉农专业进行优化建设,以巩固传统优势专业,保持学校特色;另一方面增设会计电算化、学前教育、中餐烹饪等财经商贸服务类专业和机电、汽修、数控等工科专业,形成集生物工程类、机械加工信息类、财经商贸服务类等三大专业群共20个专业,主动适应了“双转移”战略的需要和梅州市等粤北地区“绿色崛起”战略的需求,在校生人数从2005年的638人增加到现在的10109人,招生人数每年以超过500多人的数量递增,年培训各类实用技术人才5000多人次,毕业生“双证率”达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尽显学校的活力和生命力及服务力。
  (二)“三类六模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结构,完善与生产流程直接对接的课程体系,把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不断彰显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制胜法宝,更是探索校企“双主体”合作培养人才,实现社会服务运行模式创新的根本所在。
  1.“专业 公司 项目”产学研嵌入型社会服务模式。农村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师资和技术等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进行产学研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在项目实施中解决技术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梅州农业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依托农科类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兴办校办实体绿色企业,将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直接融入到真实生产项目中,探索出“内源型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冬虫草子实体研究开发”、“新特优花卉引种、培养、推广”、“竹子与水稻远缘杂交技术”、“梅花的引种、筛选和栽培技术”、“铁皮石触的引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等省、市科研项目,做到“教师走进基地、课堂开在基地、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师生全程参与项目试验、生产、示范和推广并在整个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不但促进了教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而且将行业生产标准有机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中,教学效果得到科研成果、生产成果的有效检验,在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教学的双功能作用。
  2.股份合作制管理模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能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梅州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按“划分栏舍,责任到人、经常检查,考核记分(公布)”的要求,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实行以劳带资、带设备入股的股份合作制管理的新模式,即管理上实行股份合作制模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使其经营上瞄准市场、因地制宜、计划明晰,分配上按股分配。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项目,教学管理部门与参加实训的同学是股东关系。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实训条件和后勤保障及资金,学生自由组合、自定股额、自定饲养规模、自定饲养计划、自定养殖品种和数量、自定原料计划、自定出栏时间、自定销售价格等“八自”生产实训经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做到“三转变、三形成”:即一是转变学校包投资、包管理、包销售的机制,形成师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激励机制;二是转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消极被动的教学实训机制,形成学生自主经营主动参与的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机制;三是转变单一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形成师生根据市场、教学的需要,自主经营,发挥智力、技术优势,突出经济效益的新观念。
  股份合作制管理模式,不仅能解决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难、成本高,学生被动参与的问题,满足专业实训实习的需要而且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教育的双功能作用,更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市场,参与计划制定、生产经营、成本核算和产品销售全过程,并在自觉实践中学到技术,学会管理,练好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调查分析能力、成本核算能力等,使校内实训基地名符其实成为学生自觉学技术练本领的“练兵场”。
  3.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校企合作是解决人才供需不对称的有效方法,农村职业学校要从强化内涵建设着手,系统思考并从理念上破解“与谁合作,合作什么,怎样合作”等问题,致力建设规范的校企合作平台、规范的校企合作的实现模式、规范的校企合作运行标准等,全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形成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和动态调整机制,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梅州农业学校结合专业加强校企合作,以贡献赢发展。
  一是与行业合作办学育人模式。2007年梅州农业学校与梅州市餐饮协会合作办学,成立以广东烹饪协会客家菜研究中心、广东烹饪协会客家菜专业委员会、梅州市餐饮协会的大师、学者为委员,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烹饪大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餐饮业国家级评委、世界客都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菜传承人陈钢文大师为常务副主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论证烹饪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产业链及人才培养链的要求,按“以岗位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体系,参照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以教学做一体化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思路,共同研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共同撰写教学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共建共管集“培训、实训、研发、推广”于一体的“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将生产操作、工艺流程、行业标准和管理理念融入实训过程,形成校企双轮驱动,师资、专业、基地、就业合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通对接。专业的适应性强,效果明显,中餐烹饪专业在校生由2008年的32人增至现在685人。融教学、训练、达标、鉴定和竞赛一体的“学训赛”技能培养体系,搭建起“知识、技能、素养”培养进阶的立交桥,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中等职业学校中餐烹饪项目技能竞赛,多人多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和包揽市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年培训中餐烹饪行业技术人才500多人,担当引领区域职业教育作用凸现。
  二是“校厂一体”育人模式。以互惠互利为前提,与广东柳菱宏通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建产品生产线,将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产品研发等融为一体。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及设备,企业提供原材料、技术和师资支持,共同制定管理制度。真实的企业环境生产与教学,以企业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为课程标准和实训操作规程,提升了校内实训场室的生产性功能。在学生实训的同时,生产合格产品并按计件返销企业,为校内实训场室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实现校企双向开放、资源共享、强化教学实训、科研研发、技能考核等功能。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媒介,使学校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功能最大化释放。
  三是“校中厂”育人模式。与梅江区声发机械厂合作建“校中厂”,构建学校与企业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的双向辐射线,将生产操作、工艺流程以及管理理念融入实训过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形式贯穿车加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师傅是老师,学生是徒弟,建立现代学徒制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强化校内实验室、综合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机制,完善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训机制,形成校企共建、共享、共用的技能实训系统,使学生未出校门先入“行”。
  四是“前置订单、后置定岗”人才培养模式。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与梅州市畜牧局、温氏集团、福建省上杭唯美培训中心和梅州博敏电子有限公司等合作,按照“分类定制”的原则,在相近或通用的专业选择有意愿的学生,为企业组建前置订单班,开设“乡村牧医班”、“温氏班”、“上杭建筑班”、“上杭牧医班”、“博敏电子班”,实现了学生“定岗”,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岗位稳定性。规范校企合作工作的组织化、系统化、长效化建设,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学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零距离。
  三、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办学模式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石
  农村中等职立业学校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以“政策引路、专家指路、行业铺路、学校探路”为方法的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更新职业教育思想,提高农村职业教育形势认识,强化忧患意识,增强办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以技能竞赛为抓手,确定学校优势和特色项目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特色专业建设,以教学团队建设带动课程建设,以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加强实践教学凸显人才培养特色,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质量工作建设,以技能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夯实办学内涵。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和方向;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按“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方式推动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三是转变办学机制,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真正把农村职业教育办好、办活。
  (二)政府重视,强化统筹,形成发展新合力
  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改革,离不开创新。而这种改革和创新,更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职业教育作为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抓。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政府统筹职能,帮助、指导农村职业学校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互惠互赢”的原则,推动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创新。促使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从专业建设入手,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断提升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的符合度、依存度,力求实现“产销”对接;通过“订单式”培养,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市场零距离、岗位零距离、就业零距离”的“三零”就业目标;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培养双证人才,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实习实训等活动拓宽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的领域。加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改革,强力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二是多元联动,积极探索政校企集团化办学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政行校企间互利共赢的有效途经。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模式。各级政府要为学校开放合作办学,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学校主动与行业企业产教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形成学校与行业企业携手推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模式。要通过整合、调整和园区建设等方式,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指导,以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内涵为目标,优化办学资源配置,积极探索政行校企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行业、企业及学校等集团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带动农村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发展,增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新人才红利。
  责任编辑何丽华
  
其他文献
中国雾都,山城重庆,岁至立冬,职教人才,齐聚一堂,年末盛会,隆重启幕,圆满召开!  2011年11月9—10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年会主题为“创新职教体制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和中高职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来泉主持开幕式;中国职教学会会长、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以及重庆市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职成
摘要:本文以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引企入校,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例,探索现代学徒制中的五个对接,不断创新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其他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27-04 
摘要:自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凸现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结构性矛盾和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本文将简单分析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环境,并根据多年的创业教育和实践经验,结合江门五邑侨乡特色,提出改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    2009年全国有611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而广东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超
摘要:本文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数控模具专业项目式教学的必要性、作用、研究要点以及作用进行了阐述,以对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教学;数控模具专业;教学改革  一、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的必要性  我校地处广东珠三角中心地区的国家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国家电子音响制品产业基地——小榄镇。近年来,小榄镇形成了以五金制品产业为主导,带动电子音像、家用电器等产业并驾齐
从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获悉,我国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从1978年至今,职业教育累计已为国家输送了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并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大省的广东,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进一
摘 要:标准化几乎覆盖了高职院校的各类学科和专业,但高职院校对标准化知识的教育重视不够,许多学生对标准化的意识非常淡薄。本文从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入手,分析了职业院校标准化现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及方法,并阐述了改革的成效,探讨了如何将标准化课程和知识导入高职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53-0
在各种版本的中职教材中,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的《语文(必修)》颇具特色。打开课本,你就会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每页书口都有一则“睿语”,这在别的教材中似乎未曾有过。根据笔者的领会,这并非形式上的翻新,你只要细看每一则“睿语”,你就会发现它与所处的页面密切相关,它是教材编者为方便我们施教而精心设置的一个支点。杠杆原理的发现者阿基米德曾有一句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上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口语交际教学也并未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言之有物、有序,还有情呢?笔者认为,应通过言语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所谓言语力,是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生长学生的言语思维,进而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教学中,教师
课标针对写话作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写话基础,确保教学流程的合理设计,这样才有助于激活他们主动写话的兴趣。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写话氛围,结合文本仿写、插图配文以及阅读延伸等多种方式组织写话训练,激活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  一、创设有效语境,激发写话兴趣  任何一种语言表达都需要置于相应的语境中,所以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置身于其中,体会到平等、自由,
摘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由双方共同制定其专业设置和课程的安排,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促进院校人才培训和企业技术创新,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真正体现校企工学结合互惠双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在探索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模式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成为各高职院校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校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