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山北麓,二泉声声;太湖之滨,雪浪滚滚。始建于1981年改革开放之初。整合于2009年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的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秉承“厚德精技,以德为先”的培育理念,依托发达的区域经济基础,优化办学条件,创新办学模式,热忱服务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理论够用、技能精湛、富有创新思想的新一代技能人才。2009年。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29年栉风沐雨,沧桑砥砺。惠山中专,数更校名,三易其址,然百折不改衷心,数迁以谋发展。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大潮中,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众志成城,只争朝夕,用智慧与实力去打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无锡,太湖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襟河带湖,通江达海,形胜江南,包孕吴越。无锡,依水而筑,由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滋润涵养着江南大地,也积淀出温婉和顺、灵动秀美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特性。
山因水秀,水因山柔。苍翠秀美的惠山脚下,二泉叮咚;波光潋滟的洋溪河畔,桨声欺乃。在隐然的泉声桨影里,一所美丽的校园掩映其中,这就是极富江南水乡特色的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自然与人文的交互辉映让这所现代化校园彰显出独特的文化气息,清新优雅的自然环境让其拥有“花园式”学校之美誉。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凝结出“绵长不绝、锐意创新、兼容并蓄”的水性办学品格。
孔子曰: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驻足静观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分明感受到学校水性品格彰显出的韧性之美、灵动之美、融性之美。
绵长不绝的韧性之美
“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作为无锡职业教育生力军的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始终秉承着吴地先人柔韧、多智、做事必抵于成的“韧性”品格,在学校发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永不言弃。
1981年6月18日,《无锡日报》的一则报道毫不引人注目:市各级政府采取措施积极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全市领证个体户已达13000户。
1981年的秋天,天高云淡的九月,惠山职教的前身。无锡县先锋工业职业中学庄严诞生。
今天,我们特意寻找这则普通的历史新闻,就是为了唤起对那一段历史的记忆。就是为了寻找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成长的历程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之间的一种无法割舍的必然。
对于改革开放背景下风云激荡的中国,当年这所职业中学的创办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可对于无锡县这个崭新的行政区域,她的声音却宣告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历风雨几度迁徙。经岁月几度更名。从1981年的无锡县机电分校到1985年的无锡县工业学校,再到2001年6所职校资源整合,历经3次美丽的蜕变,一所生机盎然的精品特色学府——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呈现于世人眼前。如今,学校已发展成融中职和高职于一体、办学条件优良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再回首,建校之初,在简陋的校舍中,在艰苦的条件下,全校师生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满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育英才的朴素情感,充分发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勤俭建校的惠职精神,使学校的发展逐步纳人正规中等职业教育的轨道。
21世纪之初,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的实施给惠山职教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规模扩张和办学水平的大幅提高。
针对学校的扩张式发展,校领导立足新起点,谋求新飞越。2009年,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生态化、园林化、智能化新校区投入使用,揭开了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史上新一页辉煌篇章。新校区错落有致的教学楼群风格典雅大气,实训中心、体育馆、餐饮中心、行政综合办公楼等主体建筑气势恢宏,楼宇之间逶迤叠翠,处处彰显出浓郁的现代气息,已经成为无锡职教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袖者善舞。进入无锡藕塘职教园区,从乡村小集市走上了城市大舞台,学校的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新的发展环境要求学校彻底克服过去偏安一隅、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越是辉煌的传统和过去,越容易让人沉醉其间,形成对自身独特性的迷恋。过去只是一种向后的拉力。而且也未必不可以作为我们回望来路的镜鉴。
如何面对日益加剧的校际竞争的新挑战,如何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展示惠职的独特魅力。以丁志康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分析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指出:用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胆识。用二次创业的决心和气概走一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办学之路。
路线是纲,纲举目张。经过教代会的充分讨论,“一系一品一特色”逐渐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共识。
以特色项目选择引领特色专业发展
职业教育应以实践性知识为主。理论性知识为辅。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可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教学,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项目式教学法是当前职业教育中较优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式教学中,是更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就是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项目来引领特色专业的发展。
以特色专业发展推进特色系部建设
学校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变为“校——系”二级管理模式,目的就是要增强系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系部的自我发展动力、催生系部自我创新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校就是办专业。学校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还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人点和落脚点。
以特色系部建设打造特色学校品牌
学校特色品牌的形成取决于学校对自己办学历史中的文化传统的把握和辨析。我们学校将惠职精神提炼成“厚德精技”的校训,并以此为指导,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展开。相信品牌的力量,相信富有特色的惠职品牌会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以特色学校品牌培育特色学生就业
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来实施管理,坚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为办学方向来培育特色学生就业,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资格意识,更加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努力在每一个走出校门、走上社会的学生身上烙下深深的“惠职印”。
植蕙滋兰,桃李盈门。教学方式的创新、特色专业的创建以及特色系部的打造,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为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中专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美,不仅表现在形态上,而且表现在与万物相处的和谐之美。惠山 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追求学校、社会的和谐,追求学生、校园的和谐。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顺应着改革开放的呼声,应时而来,在改革开放中成长,以锐意革新的精神,以科学发展的观念,以务实有为的态度。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数十载默默坚守,终有成绩斐然;数十载潜心孕育,终于化茧成蝶。
锐意创新的灵动之美
无锡是一片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成就创新的热土。在这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丰厚多姿的吴地文化。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不变的依然是那份创新的精神和激情。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中,不论是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企板块,还是曾经领风气之先的“苏南模式”乡镇工业,及至今天以开放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苏南经济,都已经成为影响和催化社会创新行为的精神灵魂。
在这片需要创新、适合创新的土壤中,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还培育了敢于尝试、大胆探索、勇立潮头的当代气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关键在人,优势也在人。如何让发展不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如何让创新思想在校园里充分活跃起来?让创造的潜能在师生的身上充分释放出来?
丁志康校长一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始终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人才强校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培养与引进双管齐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重点抓好培养、引进和提高三个环节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先后出台《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科研学术带头人、课程带头人及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及管理办法》《在职教师读研及引进研究生管理办法》和《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办法》等规定,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教师在职读研学费毕业后硕士一次性补助3万元,参加技师、高级工培训考核通过者,全额报销所需培训费等,以此激励教师积极提升学历层次、技能操作水平和吸引高素质人才。其次,专业教师利用暑期参加技能培训和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现场锻炼,落实“一对一”联系制度,即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做好一个项目,带好一批学生。在熟悉企业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的同时,积极参与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尝试与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素养。第三,建立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在工学结合的活动中挖掘、聘请56位实践经验丰富、有较高技能水平又热心于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构建兼职教学团队;同时从企业精心选择、引进了18名具有特别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加速提升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的“三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加速打造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现有国家、省级名师8名,市区骨干教师68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15名,高级技师、技师62名,高级工150名,老师参编的教育部中职规划教材22本,其中11人任主编,28人为参编,国家精品教材l本,校本教材28本;项目式课程8门,1门为市精品课程,4门为市优秀课程。参加国家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5项,各级各类课题20项;每年论文发表或市级以上获奖300多人次;开发新产品9项,拥有国家专利3项。对口高考,本专科进线率连续三年超过95%,跃居无锡大市第一。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培养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以校企合作为引领,丰硕教科研成果
学校积极开展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以此为统领,推动全校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物化,使其转化为校企合作的实际成果和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注意引导师生和合作企业达成共识,发挥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在科研攻关中的作用,不但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弥补地方中小企业科研力量的不足,加快其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积极发挥无锡市电工专业学术带头人强高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术带头人顾建达等一大批“三高”教师团队作用,使其参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等合作中去,为科技兴企、校企共赢做出积极的贡献。
建立起长效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保障体系和统一的协调机制,使企业主导下的产学研一体化不断取得新突破。首先,2007年起学校大专班学生60%毕业设计课题都选自合作企业产品或生产技术难题,高年级学生实训内容,80%直接承接企业的产品加工、零件加工,实现“引产入教”。其次,先后与6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蓝天电子、旭阳动漫、梦燕制衣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招收“企业冠名班”,实施五个“共同”的订单式培养,推进“两化”,实现“引校人企”,达成教学与生产、招生与就业的校企无缝对接。同时,以新校区移地新建为契机,与“天奇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由学校在新校区提供企业标准厂房7200平方米,定期派遣师生参与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企业提供3000万元以上生产设备和每年不少于90万元的产学研专项经费,共建“天奇现代物流产学研基地”,打造“天奇模式”,实现“引企入校”。大胆尝试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以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建立校企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一科研一开发”三位一体的校企互惠共赢。近年来,学校产学研中心先后与无锡市斯达电器等公司联合开发了9个新产品,其中“在线纹波检测装置”等3项实用新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兼容并蓄的融性之美
医古时期,泰伯、仲雍去国南奔,实现了中原文化和蛮夷文化的融合,诞生了灿烂的吴地文化;近代以降,荣氏兄弟投身实业,实现了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融合,引领民族工商业发展潮流;正是大气开放、兼容并蓄的历史传统,成就了无锡的现实辉煌。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之上的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始终坚持以包融一切的自信和胸怀,吸纳国内外一切优质资源。我们有理由相信实现新的跨越的目标一定不会遥远。
大品牌就要有大担当。惠山中专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担负起引领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使命。学校始终把发展的眼光投向远方的世界。惠山中专注重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吸纳并借鉴先进的职教理论和办学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国内合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延安、江西联合招生,广泛开展东西、南北合作办学。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精心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不断进行文化学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办班;2007年,学校利用惠山区和德国拉丁根市缔结友好城市之机,和该市教育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每年选送专业教师和学生去该市职业学校接受培训、文化交流。次年,与美国奥克勒荷马大学合作开设国际联办班,与美国全球教育集团、全美大 学联盟合作开展国际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考核,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不久的未来,国际技能证书培训和考核点将设在该校,并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将国外先进的实验室、研究所等引进学校,进一步充实科研力量,提高办校质量,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平和姿态,宛如飘浮在太湖的涟漪之中,始终呈现出平静、细腻而灵动的柔性之美。
全员德育实践
“三流的学校靠校长,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教育箴言。现代学校管理文化首先是一种观念文化,它代表现代学校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
学校根据新时期中专学生的特点,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方面锐意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2005年9月,经过认真调研,学校率先实施了“全员德育”,坚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推行生动丰富的体验式、互动式、情境式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通过“全员德育”,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也拉近了普通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职业规划引领
职业生涯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重心之一,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产出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学校实施学生心理激励的有效载体。多年来,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十分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辅导和个人设计比赛,积极渗透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教育,不断增强他们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不断激发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脚踏实地地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做好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准备,提高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立足社会的能力。
企业文化熏陶
中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入与整合。中专生毕业走人社会,大多是走向企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必须亲近。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邀请成功企业人士到学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开办讲座,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二是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学校先后与无锡天奇集团,梦燕制衣合作办学,经常组织学生到玉龙钢管,华美达广场酒店、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参观学习。三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利用各种展板、校园广播。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通过以上途径,使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中。
文体活动承载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决定学校兴衰的重要因素和维系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学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校园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办好有特色学校的有效措施。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学校每年都利用“五一”、“五四”、“十一”等节日、纪念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教育和文体活动,通过经常性的演讲、辩论、读书、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和每年的科技文化节、技能竞赛、红五月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迎新生文艺汇演、迎新年元旦晚会、“校园歌曲大赛”和“机电杯”篮、足球比赛等增长了学生的见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学校坚持推行“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学生的优秀事迹,在学生中起到了榜样和带动作用。目前,该活动已成为学校学风建设的精品工程。
塑魂塑能铸就人才,育人育德锻造精神。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的探索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成绩突出、成果斐然。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29年筚路蓝缕,薪火相承,历届贤能之士,恪尽职守,同心同德,铸就辉煌。29年风雨洗礼、矢志前行,只争朝夕;29载精心办学、弦歌不辍、春华秋实。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让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无锡,太湖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襟河带湖,通江达海,形胜江南,包孕吴越。无锡,依水而筑,由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滋润涵养着江南大地,也积淀出温婉和顺、灵动秀美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特性。
山因水秀,水因山柔。苍翠秀美的惠山脚下,二泉叮咚;波光潋滟的洋溪河畔,桨声欺乃。在隐然的泉声桨影里,一所美丽的校园掩映其中,这就是极富江南水乡特色的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自然与人文的交互辉映让这所现代化校园彰显出独特的文化气息,清新优雅的自然环境让其拥有“花园式”学校之美誉。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凝结出“绵长不绝、锐意创新、兼容并蓄”的水性办学品格。
孔子曰: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驻足静观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分明感受到学校水性品格彰显出的韧性之美、灵动之美、融性之美。
绵长不绝的韧性之美
“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作为无锡职业教育生力军的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始终秉承着吴地先人柔韧、多智、做事必抵于成的“韧性”品格,在学校发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永不言弃。
1981年6月18日,《无锡日报》的一则报道毫不引人注目:市各级政府采取措施积极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全市领证个体户已达13000户。
1981年的秋天,天高云淡的九月,惠山职教的前身。无锡县先锋工业职业中学庄严诞生。
今天,我们特意寻找这则普通的历史新闻,就是为了唤起对那一段历史的记忆。就是为了寻找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成长的历程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之间的一种无法割舍的必然。
对于改革开放背景下风云激荡的中国,当年这所职业中学的创办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可对于无锡县这个崭新的行政区域,她的声音却宣告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历风雨几度迁徙。经岁月几度更名。从1981年的无锡县机电分校到1985年的无锡县工业学校,再到2001年6所职校资源整合,历经3次美丽的蜕变,一所生机盎然的精品特色学府——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呈现于世人眼前。如今,学校已发展成融中职和高职于一体、办学条件优良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再回首,建校之初,在简陋的校舍中,在艰苦的条件下,全校师生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满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育英才的朴素情感,充分发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勤俭建校的惠职精神,使学校的发展逐步纳人正规中等职业教育的轨道。
21世纪之初,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的实施给惠山职教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规模扩张和办学水平的大幅提高。
针对学校的扩张式发展,校领导立足新起点,谋求新飞越。2009年,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生态化、园林化、智能化新校区投入使用,揭开了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史上新一页辉煌篇章。新校区错落有致的教学楼群风格典雅大气,实训中心、体育馆、餐饮中心、行政综合办公楼等主体建筑气势恢宏,楼宇之间逶迤叠翠,处处彰显出浓郁的现代气息,已经成为无锡职教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袖者善舞。进入无锡藕塘职教园区,从乡村小集市走上了城市大舞台,学校的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新的发展环境要求学校彻底克服过去偏安一隅、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越是辉煌的传统和过去,越容易让人沉醉其间,形成对自身独特性的迷恋。过去只是一种向后的拉力。而且也未必不可以作为我们回望来路的镜鉴。
如何面对日益加剧的校际竞争的新挑战,如何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展示惠职的独特魅力。以丁志康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分析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指出:用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胆识。用二次创业的决心和气概走一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办学之路。
路线是纲,纲举目张。经过教代会的充分讨论,“一系一品一特色”逐渐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共识。
以特色项目选择引领特色专业发展
职业教育应以实践性知识为主。理论性知识为辅。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可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教学,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项目式教学法是当前职业教育中较优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式教学中,是更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就是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项目来引领特色专业的发展。
以特色专业发展推进特色系部建设
学校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变为“校——系”二级管理模式,目的就是要增强系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系部的自我发展动力、催生系部自我创新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校就是办专业。学校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还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人点和落脚点。
以特色系部建设打造特色学校品牌
学校特色品牌的形成取决于学校对自己办学历史中的文化传统的把握和辨析。我们学校将惠职精神提炼成“厚德精技”的校训,并以此为指导,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展开。相信品牌的力量,相信富有特色的惠职品牌会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以特色学校品牌培育特色学生就业
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来实施管理,坚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为办学方向来培育特色学生就业,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资格意识,更加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努力在每一个走出校门、走上社会的学生身上烙下深深的“惠职印”。
植蕙滋兰,桃李盈门。教学方式的创新、特色专业的创建以及特色系部的打造,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为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中专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美,不仅表现在形态上,而且表现在与万物相处的和谐之美。惠山 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追求学校、社会的和谐,追求学生、校园的和谐。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顺应着改革开放的呼声,应时而来,在改革开放中成长,以锐意革新的精神,以科学发展的观念,以务实有为的态度。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数十载默默坚守,终有成绩斐然;数十载潜心孕育,终于化茧成蝶。
锐意创新的灵动之美
无锡是一片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成就创新的热土。在这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丰厚多姿的吴地文化。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不变的依然是那份创新的精神和激情。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中,不论是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企板块,还是曾经领风气之先的“苏南模式”乡镇工业,及至今天以开放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苏南经济,都已经成为影响和催化社会创新行为的精神灵魂。
在这片需要创新、适合创新的土壤中,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还培育了敢于尝试、大胆探索、勇立潮头的当代气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关键在人,优势也在人。如何让发展不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如何让创新思想在校园里充分活跃起来?让创造的潜能在师生的身上充分释放出来?
丁志康校长一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始终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人才强校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培养与引进双管齐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重点抓好培养、引进和提高三个环节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先后出台《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科研学术带头人、课程带头人及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及管理办法》《在职教师读研及引进研究生管理办法》和《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办法》等规定,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教师在职读研学费毕业后硕士一次性补助3万元,参加技师、高级工培训考核通过者,全额报销所需培训费等,以此激励教师积极提升学历层次、技能操作水平和吸引高素质人才。其次,专业教师利用暑期参加技能培训和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现场锻炼,落实“一对一”联系制度,即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做好一个项目,带好一批学生。在熟悉企业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的同时,积极参与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尝试与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素养。第三,建立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在工学结合的活动中挖掘、聘请56位实践经验丰富、有较高技能水平又热心于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构建兼职教学团队;同时从企业精心选择、引进了18名具有特别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加速提升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的“三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加速打造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现有国家、省级名师8名,市区骨干教师68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15名,高级技师、技师62名,高级工150名,老师参编的教育部中职规划教材22本,其中11人任主编,28人为参编,国家精品教材l本,校本教材28本;项目式课程8门,1门为市精品课程,4门为市优秀课程。参加国家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5项,各级各类课题20项;每年论文发表或市级以上获奖300多人次;开发新产品9项,拥有国家专利3项。对口高考,本专科进线率连续三年超过95%,跃居无锡大市第一。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培养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以校企合作为引领,丰硕教科研成果
学校积极开展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以此为统领,推动全校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物化,使其转化为校企合作的实际成果和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注意引导师生和合作企业达成共识,发挥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在科研攻关中的作用,不但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弥补地方中小企业科研力量的不足,加快其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积极发挥无锡市电工专业学术带头人强高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术带头人顾建达等一大批“三高”教师团队作用,使其参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等合作中去,为科技兴企、校企共赢做出积极的贡献。
建立起长效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保障体系和统一的协调机制,使企业主导下的产学研一体化不断取得新突破。首先,2007年起学校大专班学生60%毕业设计课题都选自合作企业产品或生产技术难题,高年级学生实训内容,80%直接承接企业的产品加工、零件加工,实现“引产入教”。其次,先后与6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蓝天电子、旭阳动漫、梦燕制衣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招收“企业冠名班”,实施五个“共同”的订单式培养,推进“两化”,实现“引校人企”,达成教学与生产、招生与就业的校企无缝对接。同时,以新校区移地新建为契机,与“天奇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由学校在新校区提供企业标准厂房7200平方米,定期派遣师生参与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企业提供3000万元以上生产设备和每年不少于90万元的产学研专项经费,共建“天奇现代物流产学研基地”,打造“天奇模式”,实现“引企入校”。大胆尝试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以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建立校企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一科研一开发”三位一体的校企互惠共赢。近年来,学校产学研中心先后与无锡市斯达电器等公司联合开发了9个新产品,其中“在线纹波检测装置”等3项实用新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兼容并蓄的融性之美
医古时期,泰伯、仲雍去国南奔,实现了中原文化和蛮夷文化的融合,诞生了灿烂的吴地文化;近代以降,荣氏兄弟投身实业,实现了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融合,引领民族工商业发展潮流;正是大气开放、兼容并蓄的历史传统,成就了无锡的现实辉煌。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之上的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始终坚持以包融一切的自信和胸怀,吸纳国内外一切优质资源。我们有理由相信实现新的跨越的目标一定不会遥远。
大品牌就要有大担当。惠山中专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担负起引领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使命。学校始终把发展的眼光投向远方的世界。惠山中专注重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吸纳并借鉴先进的职教理论和办学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国内合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延安、江西联合招生,广泛开展东西、南北合作办学。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精心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不断进行文化学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办班;2007年,学校利用惠山区和德国拉丁根市缔结友好城市之机,和该市教育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每年选送专业教师和学生去该市职业学校接受培训、文化交流。次年,与美国奥克勒荷马大学合作开设国际联办班,与美国全球教育集团、全美大 学联盟合作开展国际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考核,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不久的未来,国际技能证书培训和考核点将设在该校,并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将国外先进的实验室、研究所等引进学校,进一步充实科研力量,提高办校质量,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平和姿态,宛如飘浮在太湖的涟漪之中,始终呈现出平静、细腻而灵动的柔性之美。
全员德育实践
“三流的学校靠校长,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教育箴言。现代学校管理文化首先是一种观念文化,它代表现代学校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
学校根据新时期中专学生的特点,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方面锐意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2005年9月,经过认真调研,学校率先实施了“全员德育”,坚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推行生动丰富的体验式、互动式、情境式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通过“全员德育”,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也拉近了普通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职业规划引领
职业生涯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重心之一,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产出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学校实施学生心理激励的有效载体。多年来,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十分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辅导和个人设计比赛,积极渗透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教育,不断增强他们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不断激发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脚踏实地地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做好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准备,提高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立足社会的能力。
企业文化熏陶
中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入与整合。中专生毕业走人社会,大多是走向企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必须亲近。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邀请成功企业人士到学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开办讲座,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二是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学校先后与无锡天奇集团,梦燕制衣合作办学,经常组织学生到玉龙钢管,华美达广场酒店、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参观学习。三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利用各种展板、校园广播。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通过以上途径,使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中。
文体活动承载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决定学校兴衰的重要因素和维系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学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校园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办好有特色学校的有效措施。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学校每年都利用“五一”、“五四”、“十一”等节日、纪念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教育和文体活动,通过经常性的演讲、辩论、读书、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和每年的科技文化节、技能竞赛、红五月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迎新生文艺汇演、迎新年元旦晚会、“校园歌曲大赛”和“机电杯”篮、足球比赛等增长了学生的见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学校坚持推行“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学生的优秀事迹,在学生中起到了榜样和带动作用。目前,该活动已成为学校学风建设的精品工程。
塑魂塑能铸就人才,育人育德锻造精神。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的探索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成绩突出、成果斐然。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29年筚路蓝缕,薪火相承,历届贤能之士,恪尽职守,同心同德,铸就辉煌。29年风雨洗礼、矢志前行,只争朝夕;29载精心办学、弦歌不辍、春华秋实。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让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