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学生成长必需的基石。班会課是学校德育课程之一,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宗旨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会课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有计划、多形式、贴近生活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低、中、高三个不同年段的班会课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发展及班级本身特点,各有侧重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低年段即一、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身份、环境、学习、交际方式和自我认同等多方面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地转变,所以这一时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
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笔者发现培养学生较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让这些习惯陪伴他们终身发展。那么,教师应采用何种方式才能避免说教,让习惯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动力呢?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讲故事”教学是他们最感兴趣、最容易融入的教学形式,而且学生特别会给故事里的小主人公们想办法、出点子,所以笔者打算从班会课读绘本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解读绘本,探寻契合点
在选择绘本时,班主任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绘本内容。大卫系列之一的《大卫上学去》用了十几幅色彩明快、简洁生动、趣味横生的画面,描述了大卫在学校逐步养成守时、守纪、守秩序、礼让、讲文明等规矩时的一连串状况。主人公“大卫”和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是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绘本内容。
二、整合绘本,探究融合
班主任应以《大卫不可以》内容的特点为着力点,将其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班会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借趣味心,走近绘本
活动一开始,笔者采用读图、读色、读句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绘本,了解大卫在学校行为规则上的种种“不可以”。如遵守时间、尊重教师、遵守纪律、上课专心,谦让有礼、守规则等。在第二次阅读时,笔者会筛选出学生密切关注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融入绘本,在思考中构建自我规则意识。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卫沾满了颜料的小手想要做什么?如果你是被弄脏衣服的那个小女孩,你会怎么想?”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能在生动有趣的画风中与大卫越走越近。
2.用宽容心,融入绘本
在班会课活动中,笔者设计了留白求助的环节:“如果你是大卫,天天听到的都是‘不可以’,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呢?(失落、沮丧、不高兴、想哭……)那‘我’应怎样做呢?咱们帮帮他吧。”在畅所欲言中,学生因善意所以宽容,开始帮助大卫,也体验到从不可以到可以的积极思维所带来的快乐。
3.因同理心,拓宽绘本
在活动中,因似曾相识的经历,学生很容易构建起推己及人的同理心。这时,笔者设计让学生联想大卫今后的学习生活,并提问:“如果你就是大卫的同学,此刻你想对他说点什么?”从而让学生更快融入教学情境,对文章主人公产生同理心,更好地理解课文。可见,同理心能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跳脱绘本,探索延伸性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这就需要教师瞎展绘本的内容,开发班会课系列课程,巩固学生行为习惯的内化与养成。如笔者设计了“魔法宝贝陪伴成长,巩固好习惯”的环节,魔法宝贝即积极心理暗示的化身,它可以是心爱的毛绒玩具,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路上,当学生遗忘、放松,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魔法宝贝”的陪伴与鼓励,不断鼓励学生,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其实,大卫的困惑与不足之处,也是学生将面临或正在发生的问题,积极面对并及时解决,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培养的技能。换个角度来说,学生要在变化中规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言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绘本资源在小学低段班会课中的运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982。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在小学低、中、高三个不同年段的班会课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发展及班级本身特点,各有侧重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低年段即一、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身份、环境、学习、交际方式和自我认同等多方面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地转变,所以这一时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
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笔者发现培养学生较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让这些习惯陪伴他们终身发展。那么,教师应采用何种方式才能避免说教,让习惯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动力呢?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讲故事”教学是他们最感兴趣、最容易融入的教学形式,而且学生特别会给故事里的小主人公们想办法、出点子,所以笔者打算从班会课读绘本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解读绘本,探寻契合点
在选择绘本时,班主任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绘本内容。大卫系列之一的《大卫上学去》用了十几幅色彩明快、简洁生动、趣味横生的画面,描述了大卫在学校逐步养成守时、守纪、守秩序、礼让、讲文明等规矩时的一连串状况。主人公“大卫”和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是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绘本内容。
二、整合绘本,探究融合
班主任应以《大卫不可以》内容的特点为着力点,将其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班会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借趣味心,走近绘本
活动一开始,笔者采用读图、读色、读句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绘本,了解大卫在学校行为规则上的种种“不可以”。如遵守时间、尊重教师、遵守纪律、上课专心,谦让有礼、守规则等。在第二次阅读时,笔者会筛选出学生密切关注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融入绘本,在思考中构建自我规则意识。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卫沾满了颜料的小手想要做什么?如果你是被弄脏衣服的那个小女孩,你会怎么想?”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能在生动有趣的画风中与大卫越走越近。
2.用宽容心,融入绘本
在班会课活动中,笔者设计了留白求助的环节:“如果你是大卫,天天听到的都是‘不可以’,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呢?(失落、沮丧、不高兴、想哭……)那‘我’应怎样做呢?咱们帮帮他吧。”在畅所欲言中,学生因善意所以宽容,开始帮助大卫,也体验到从不可以到可以的积极思维所带来的快乐。
3.因同理心,拓宽绘本
在活动中,因似曾相识的经历,学生很容易构建起推己及人的同理心。这时,笔者设计让学生联想大卫今后的学习生活,并提问:“如果你就是大卫的同学,此刻你想对他说点什么?”从而让学生更快融入教学情境,对文章主人公产生同理心,更好地理解课文。可见,同理心能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跳脱绘本,探索延伸性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这就需要教师瞎展绘本的内容,开发班会课系列课程,巩固学生行为习惯的内化与养成。如笔者设计了“魔法宝贝陪伴成长,巩固好习惯”的环节,魔法宝贝即积极心理暗示的化身,它可以是心爱的毛绒玩具,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路上,当学生遗忘、放松,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魔法宝贝”的陪伴与鼓励,不断鼓励学生,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其实,大卫的困惑与不足之处,也是学生将面临或正在发生的问题,积极面对并及时解决,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培养的技能。换个角度来说,学生要在变化中规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言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绘本资源在小学低段班会课中的运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982。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