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相对课堂阅读而言,指课堂阅读训练之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它是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进行学习的形式。阅读者体现独立自主性,阅读内容体现廣泛多样性,阅读方法更为体现综合运用性。课外阅读的媒介有很多种,可以是书本、荧屏、网络等,我们这里谈到的阅读主要指书本文字的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策略之一:以身示范 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如果要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必须来源于个人的真正需要。因此,有效阅读实施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以身示范,向学生展示教师本身对阅读的热爱,良好的自身修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位教师抱着一个装满了她所喜欢的各类书籍的大箱子走进教室,开始了她和孩子们的第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她把她儿时喜欢的诗集、故事、神话一本本地拿出,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向学生介绍自己对每一本书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教师用这样一种直观方式告诉学生,阅读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可以向同学展示,与同学分享,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
这位教师没有一味地向学生强调阅读有多么的重要,而是以一种示范性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自主、自觉、自动地挖掘自己对阅读的需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有利于班级形成浓郁的读书氛 围。
策略之二:班级协商 议定书籍
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有思想的碰撞,有情意的对流,有情感的生成,最终让人进入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而在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抵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无序与低效状态,综观他们的整个阅读活动,既没有制定学期或月的阅读计划,也没有合理地安排时间,甚至没有掌握读书方法,基本上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喜欢哪本是哪本,对课外书的选择存在严重的偏食现象。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推荐书籍的帮助。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浅近的儿童文学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等等。从难度上说,要浅显,儿童都应能懂,“近”就是要贴近儿童,让他们能够把阅读和自己的学习、家庭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能够运用生活经验读懂儿童文学,他能读懂,就会感到有收获,有收获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才能真正感兴趣。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光明向上的主题作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深切感受“爱”是无所不能的,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猜猜我有多爱你》 《爱心树》等;可以推荐活泼生动多样的内容,因为只有活泼生动的情节,切合当前儿童阅读口味的故事内容才能吸引儿童把阅读进行下去,像《哈利·波特》中的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是吸引儿童的最大原因所在;可以推荐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知识的书,让儿重在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神话等作品中认识文学家、科学家、冒险家、发明家,认识社会,探索自然,如《艾丽丝漫游奇境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可以推荐有着朴实优美的语言的书,如《亲爱的汉修先生》等,让儿童在阅读中真正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语言。
当然,如何挑选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得考虑儿童的阅读能力。年级较低的,我们应该选择情节发展简单、人物个性单纯、趣味性更浓的作品,或者纯粹图画书。年级稍高一些的,可以选择篇幅较长的、故事情节较为复杂、内容较为丰富的作品,这样才能满足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在介绍不同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时,还应当对作家和作品的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容易在阅读时与作品进行更好的交流。
教师、学生推荐,大家一起商议,最后确定书目,这样集体议定的方式,既避免了教师居高临下的控制地位,无形中也约束了个别学生较低的阅读倾向。
策略之三:师生共读 有效阅读
遴选好书目并向学生推荐后,阅读工程还未真正开始,不要把阅读交给学生而让自己做一个旁观者和监督者,有计划地拿出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才是最有效的指导。指导小学生阅读,要从为孩子大声读书开始。与他们共读一本书,参与到他们的阅读活动之中去,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共同阅读使师生产生共同语言,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轻松有效;共同阅读能为我们的班级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充满书香气的氛围。
●只要时间允许,频繁地为你的班级朗读。
●朗读时,经常问学生:“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偶尔读一些内容较深的书,挑战学生的头脑。
●如果章节很长,或者你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整整一章,那么请在悬疑处打住,让学生意犹未尽,眼巴巴地盼望下一次朗读时间,聆听下回分解。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带着学生一起查参考书或工具书,找寻答案可以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并培养孩子熟练运用图书资料资源的技能。
●不要期望学生的考试成绩立刻有大幅度提高,但学生的学习态度应该很快有所改善。
●不要把阅读和读循环书报告进行捆绑,当学生发现阅读就意味写读后感时,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和厌恶。
●事先自己要先读一遍,先记下你希望缩减、删除或者增强的内容。并且决定当天以哪一个段落作为结束。
●不要向学生解释故事内容。听完故事后再讨论,最能增进语文能力。
●不要把书当成威胁——“如果没完成好学习任务,今天的课外阅读就不上!”。当学生看见你把书当成武器时,对书的态度会由积极转向消极。
策略之四:巧妙安排 省时高效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总还是有的,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必须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
学校、班级应努力营造一个学生和书亲密接触的开放的阅读环境,大量提供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随时能够取书阅读。
班级快乐书架——由班上学生自愿将家里的图书带来学校与同学分享,两个月一换。
快乐书廊——在学校的走廊上开辟出摆放书籍的空间,让学生课间课后能够读书。
展示栏——在班上的墙壁上开辟张贴学生读后感或创作作品的专栏,为学生搭建飞扬想象、练习写作的平台。
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在寒暑假、节假日,教师可指导同学们在适当娱乐、温习功课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策略之五:交流展示 兴趣延伸
交流展示,是保障阅读指导有效性的有力措施。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与形式,但要注意形式的变换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以一根标杆进行评价,应当注重鼓励,注重欣赏。
其一,口头的读书报告。口头的读书报告,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通过在班级同学们面前的直接展示,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阅读质量,约束学生的阅读行为。小学生上进心强,他们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人之中应有的地位,来自同伴群体的肯定和接受成为其主要的心理渴求,因此必定会竭力挑选优秀的书籍作为阅读、评介和推荐的对象,以此获得同伴的肯定和钦佩。
其二,实物成果呈现。如根据对主人公的看法写出的诗歌,从如何做东西的书中学会做一个模型或者一个小小的发动机等。如进行手抄小报的评比,激发阅读的热情,锻炼学生编辑、选材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其三,阅读日志和笔记。在阅读的时候,需要记录阅读的时间、进度或者感悟。每次师生的讨论会,在做读书报告前对阅读日志和笔记的内容加以检查。开展《博览群书小练笔》的展览评比,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提出希望,并加以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怎么做读书笔记,增强他们做好读书笔记的目的性、自觉性,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次读书记录,提高阅读积累的实效。
其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比如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以及读书知识竞赛等。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世界开始变得急功近利,追求高效率、高回报。但,我们作为教育者,不能忘记,知识是容易教的,技能也是容易训练的,但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却需要信任和耐心,需要期待的目光长时间地注视,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慢慢熏陶、培养、塑造。
课外阅读需要淡化功利性。“插柳何须春知道”,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柳树就会生根,就会发芽,就会长出茂密的枝条,为大地添一片绿色,为人们造一片阴凉。人们又怎能不为这绿荫感叹,不对这插柳人深深地敬仰呢?让我们为最终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为了将来的春色满园做一个平凡的插柳人吧!
策略之一:以身示范 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如果要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必须来源于个人的真正需要。因此,有效阅读实施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以身示范,向学生展示教师本身对阅读的热爱,良好的自身修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位教师抱着一个装满了她所喜欢的各类书籍的大箱子走进教室,开始了她和孩子们的第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她把她儿时喜欢的诗集、故事、神话一本本地拿出,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向学生介绍自己对每一本书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教师用这样一种直观方式告诉学生,阅读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可以向同学展示,与同学分享,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
这位教师没有一味地向学生强调阅读有多么的重要,而是以一种示范性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自主、自觉、自动地挖掘自己对阅读的需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有利于班级形成浓郁的读书氛 围。
策略之二:班级协商 议定书籍
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有思想的碰撞,有情意的对流,有情感的生成,最终让人进入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而在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抵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无序与低效状态,综观他们的整个阅读活动,既没有制定学期或月的阅读计划,也没有合理地安排时间,甚至没有掌握读书方法,基本上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喜欢哪本是哪本,对课外书的选择存在严重的偏食现象。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推荐书籍的帮助。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浅近的儿童文学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等等。从难度上说,要浅显,儿童都应能懂,“近”就是要贴近儿童,让他们能够把阅读和自己的学习、家庭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能够运用生活经验读懂儿童文学,他能读懂,就会感到有收获,有收获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才能真正感兴趣。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光明向上的主题作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深切感受“爱”是无所不能的,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猜猜我有多爱你》 《爱心树》等;可以推荐活泼生动多样的内容,因为只有活泼生动的情节,切合当前儿童阅读口味的故事内容才能吸引儿童把阅读进行下去,像《哈利·波特》中的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是吸引儿童的最大原因所在;可以推荐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知识的书,让儿重在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神话等作品中认识文学家、科学家、冒险家、发明家,认识社会,探索自然,如《艾丽丝漫游奇境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可以推荐有着朴实优美的语言的书,如《亲爱的汉修先生》等,让儿童在阅读中真正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语言。
当然,如何挑选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得考虑儿童的阅读能力。年级较低的,我们应该选择情节发展简单、人物个性单纯、趣味性更浓的作品,或者纯粹图画书。年级稍高一些的,可以选择篇幅较长的、故事情节较为复杂、内容较为丰富的作品,这样才能满足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在介绍不同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时,还应当对作家和作品的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容易在阅读时与作品进行更好的交流。
教师、学生推荐,大家一起商议,最后确定书目,这样集体议定的方式,既避免了教师居高临下的控制地位,无形中也约束了个别学生较低的阅读倾向。
策略之三:师生共读 有效阅读
遴选好书目并向学生推荐后,阅读工程还未真正开始,不要把阅读交给学生而让自己做一个旁观者和监督者,有计划地拿出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才是最有效的指导。指导小学生阅读,要从为孩子大声读书开始。与他们共读一本书,参与到他们的阅读活动之中去,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共同阅读使师生产生共同语言,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轻松有效;共同阅读能为我们的班级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充满书香气的氛围。
●只要时间允许,频繁地为你的班级朗读。
●朗读时,经常问学生:“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偶尔读一些内容较深的书,挑战学生的头脑。
●如果章节很长,或者你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整整一章,那么请在悬疑处打住,让学生意犹未尽,眼巴巴地盼望下一次朗读时间,聆听下回分解。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带着学生一起查参考书或工具书,找寻答案可以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并培养孩子熟练运用图书资料资源的技能。
●不要期望学生的考试成绩立刻有大幅度提高,但学生的学习态度应该很快有所改善。
●不要把阅读和读循环书报告进行捆绑,当学生发现阅读就意味写读后感时,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和厌恶。
●事先自己要先读一遍,先记下你希望缩减、删除或者增强的内容。并且决定当天以哪一个段落作为结束。
●不要向学生解释故事内容。听完故事后再讨论,最能增进语文能力。
●不要把书当成威胁——“如果没完成好学习任务,今天的课外阅读就不上!”。当学生看见你把书当成武器时,对书的态度会由积极转向消极。
策略之四:巧妙安排 省时高效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总还是有的,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必须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
学校、班级应努力营造一个学生和书亲密接触的开放的阅读环境,大量提供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随时能够取书阅读。
班级快乐书架——由班上学生自愿将家里的图书带来学校与同学分享,两个月一换。
快乐书廊——在学校的走廊上开辟出摆放书籍的空间,让学生课间课后能够读书。
展示栏——在班上的墙壁上开辟张贴学生读后感或创作作品的专栏,为学生搭建飞扬想象、练习写作的平台。
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在寒暑假、节假日,教师可指导同学们在适当娱乐、温习功课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策略之五:交流展示 兴趣延伸
交流展示,是保障阅读指导有效性的有力措施。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与形式,但要注意形式的变换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以一根标杆进行评价,应当注重鼓励,注重欣赏。
其一,口头的读书报告。口头的读书报告,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通过在班级同学们面前的直接展示,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阅读质量,约束学生的阅读行为。小学生上进心强,他们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人之中应有的地位,来自同伴群体的肯定和接受成为其主要的心理渴求,因此必定会竭力挑选优秀的书籍作为阅读、评介和推荐的对象,以此获得同伴的肯定和钦佩。
其二,实物成果呈现。如根据对主人公的看法写出的诗歌,从如何做东西的书中学会做一个模型或者一个小小的发动机等。如进行手抄小报的评比,激发阅读的热情,锻炼学生编辑、选材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其三,阅读日志和笔记。在阅读的时候,需要记录阅读的时间、进度或者感悟。每次师生的讨论会,在做读书报告前对阅读日志和笔记的内容加以检查。开展《博览群书小练笔》的展览评比,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提出希望,并加以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怎么做读书笔记,增强他们做好读书笔记的目的性、自觉性,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次读书记录,提高阅读积累的实效。
其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比如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以及读书知识竞赛等。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世界开始变得急功近利,追求高效率、高回报。但,我们作为教育者,不能忘记,知识是容易教的,技能也是容易训练的,但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却需要信任和耐心,需要期待的目光长时间地注视,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慢慢熏陶、培养、塑造。
课外阅读需要淡化功利性。“插柳何须春知道”,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柳树就会生根,就会发芽,就会长出茂密的枝条,为大地添一片绿色,为人们造一片阴凉。人们又怎能不为这绿荫感叹,不对这插柳人深深地敬仰呢?让我们为最终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为了将来的春色满园做一个平凡的插柳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