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团体辅导对于大学生心理压力干预的有效性已经被国内外研究者证实。研究据此设计了大学毕业生压力管理的多途径干预团体辅导方案,提高其对压力的正确认知、剖析毕业季大学生的压力影响因素、提升大学生压力管理技巧与应对能力。方法:根据心理学动力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为指导,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9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团体辅导。并在辅导开始时用《应对方式量表》《压力反应量表》对成员进行前测,并对《应对方式量表》后测以及成员对整个团体活动的评估。结果:通过对量表的分析和对团体活动的记录分析可得出团体辅导对于减轻大学毕业生压力有比较显著的作用,且能使他们学会并应用较为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
【关键词】毕业生 压力应对 团体辅导
一、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改革,大学生所处环境对他们的要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高级化,这使得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压力,如学业压力、经济压力、角色困难、职业选择等,当这些压力不能及时有效得到缓解释放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甚至生命都会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压力及其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曾经指出压力是指当外部环境或内部需要超出机体的适应能力的一种状态。当机体的适应能力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个体就会产生不适感(肖水源,1991)。因此如何管理压力成了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就是个体应该如何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或如何积极预防压力。压力管理最初研究的目的在于如何预防压力,而且在应对压力的同时还兼具问题及情绪取向的建设性方式,也就是如何降低负面情绪反应和表现的频率、强度和次数。
而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采用封闭式或开放式的方式,由团体领导者协助团体成员解决心理困扰、促进个人成长的方法。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不断的观察学习和体验,以便更深入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且不断调整与他人的关系,激发个体潜能,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能够增进成员对自己和对他人更好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促进成员的心理健康(张建英,2009)。
本次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镜中我理论、团体动力理论、符号互动理论。
镜中我理论由互动学派的早期人物库利最早提出,他认为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个体通过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小组动力”(group dynamics)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他选择“dynamics”来描述小组中的各种力量、变化和影响的过程,可以形象地传递出小组中充满了各种内在互动、变化、交错的感觉。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实体,而这个实体之所以存在,则是由于个体之间持续的通过符号进行交流。因此,要研究人类的行为,必须放到个体的日常行为环境中的互动中去,强调符号在社会互动中的意义。
在本次团体活动中,压力管理主要采取反应导向的方式,即不是消除压力源,而是针对压力源事件或者情境给大学生个体带来的情绪、生理及行为等方面的压力反应,进行合理有效的方式,如采用多种认知策略、放松疗法、时间管理策略,改变不合理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大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以及管理技巧,使之更为健康的学习生活。
二、高校毕业生压力应对团体辅导的设计与实施
1.对象
面对全体在校生,在自愿参加的原则上,筛选出9名学生。
2.工具
(1)叶向阳自编并修正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问卷》。该问卷有4个维度:学习能力下降、躯体不适、负性情绪、自杀意念,采用四级计分制,从来没有到非常多分别计1~4分。
(2)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包括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个维度。每个条目有是、否两个选项。
(3)张洪英编制的《小组活动评估表》,该问卷包括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工作人员、组员表现以及自我表现五个方面的全面评估。
3.团体辅导的设计与实施
活动目的:建立良好的团体关系,制定团体契约,成员间相互分享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形成良好的应对策略;解决毕业生目前存在的各种压力困惑和问题,如时间管理、过度紧张等问题。
活动程序:整个团体活动共分为6次实施,每次讨论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具体活动内容,每次活动大约1.5小时。
三、结果与分析
1.压力反应量表结果分析
压力反应量表是在团体辅导开始之前进行的前测,但由于此问卷反应的是被试一月之内的情况,所以不适合进行后测。前测结果的描述统计量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团体辅导成员在压力反应的四个维度中前三个维度得分较高,自杀倾向得分较低,说明高校毕业生的压力状态虽然未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但仍然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用有效的控制策略积极引导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压力应对方式。
2.应对方式量表结果分析
经过团体辅导,合理化和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而求助、幻想等负性应对方式也有的均值也有显著下降。但是也显示遇到问题采用自责、退避的应对方式的反而有上升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可对于本次团体的成员通过网络群继续关注并研究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责、求助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退避、幻想、合理化因子前后测结果虽然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是其t检验结果也并不是很高;解决问题因子的前测后测结果差异显著。说明团体辅导后大學生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时,仍有明显的求助和自责,但是大部分已经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尽量使得问题合理化,且幻想的方式也在下降,而且同学们都积极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这也是团体辅导的目标。 四、结论与评价
1.结论
通过对量表的分析和对团体活动的记录分析可得出团体辅导对于减轻大学生压力有比较显著的作用,且能使大学生学会并应用较为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在找工作过程中应对压力能够有较为积极的方式。
2.讨论
(1)团体辅导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提前制定完善的团体方案和团体目标,可以明确每次团体活动的主题,根据主题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这对于解决学生的共同问题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团体活动的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设置中的保密原则、守时、封闭性团体都给参与者提供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是促进团体成员改变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使得团体辅导更加的清晰和有边界,对领导者和团体成员都是一个保护和约束。
(3)调动氛围很重要,尤其是在团体成立初期,团体成员之间相对陌生,如何快速完成破冰是领导者在进行团体活动之前就要思考的问题。在团体的稳定阶段,由于会涉及个人更多的隐私分享,给分享者形成安全的团体氛围也团体有序进行的关键。
(4)活动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进行团体辅导之前制定方案固然重要,但是方案制定后并不能一劳永逸。要随着团体成员的每次团体活动结束之后的反馈及时改进,制定最适合本次团体成员的方案。
(5)领导者要学会变通。在运用所学团体辅导知识的同时,要有明确的团体辅导思路,清晰的团体框架,领导者的稳定对团体辅导也有重要意义,在团体进行的过程中,解释过快和干预过早会打断团体成员的力量呈现。因此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变通。
(6)团体活动的结束对整个团体的意义重大,学会和处理分离是团体咨询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正确处理团体的结束部分。
参考文献:
[1]汪媛媛.多途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张悦.积极心理小组咨询的方案设计及干预效果评估[D].首都师范大学,2013.
[3]张洪英.小组工作: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4]张传悦.小组工作在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落差中的运用.劳动保障世界,2011,(07).
[5]叶向阳.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结构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6]雨帆.心理測试[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8.196.
【关键词】毕业生 压力应对 团体辅导
一、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改革,大学生所处环境对他们的要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高级化,这使得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压力,如学业压力、经济压力、角色困难、职业选择等,当这些压力不能及时有效得到缓解释放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甚至生命都会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压力及其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曾经指出压力是指当外部环境或内部需要超出机体的适应能力的一种状态。当机体的适应能力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个体就会产生不适感(肖水源,1991)。因此如何管理压力成了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就是个体应该如何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或如何积极预防压力。压力管理最初研究的目的在于如何预防压力,而且在应对压力的同时还兼具问题及情绪取向的建设性方式,也就是如何降低负面情绪反应和表现的频率、强度和次数。
而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采用封闭式或开放式的方式,由团体领导者协助团体成员解决心理困扰、促进个人成长的方法。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不断的观察学习和体验,以便更深入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且不断调整与他人的关系,激发个体潜能,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能够增进成员对自己和对他人更好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促进成员的心理健康(张建英,2009)。
本次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镜中我理论、团体动力理论、符号互动理论。
镜中我理论由互动学派的早期人物库利最早提出,他认为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个体通过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小组动力”(group dynamics)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他选择“dynamics”来描述小组中的各种力量、变化和影响的过程,可以形象地传递出小组中充满了各种内在互动、变化、交错的感觉。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实体,而这个实体之所以存在,则是由于个体之间持续的通过符号进行交流。因此,要研究人类的行为,必须放到个体的日常行为环境中的互动中去,强调符号在社会互动中的意义。
在本次团体活动中,压力管理主要采取反应导向的方式,即不是消除压力源,而是针对压力源事件或者情境给大学生个体带来的情绪、生理及行为等方面的压力反应,进行合理有效的方式,如采用多种认知策略、放松疗法、时间管理策略,改变不合理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大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以及管理技巧,使之更为健康的学习生活。
二、高校毕业生压力应对团体辅导的设计与实施
1.对象
面对全体在校生,在自愿参加的原则上,筛选出9名学生。
2.工具
(1)叶向阳自编并修正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问卷》。该问卷有4个维度:学习能力下降、躯体不适、负性情绪、自杀意念,采用四级计分制,从来没有到非常多分别计1~4分。
(2)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包括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个维度。每个条目有是、否两个选项。
(3)张洪英编制的《小组活动评估表》,该问卷包括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工作人员、组员表现以及自我表现五个方面的全面评估。
3.团体辅导的设计与实施
活动目的:建立良好的团体关系,制定团体契约,成员间相互分享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形成良好的应对策略;解决毕业生目前存在的各种压力困惑和问题,如时间管理、过度紧张等问题。
活动程序:整个团体活动共分为6次实施,每次讨论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具体活动内容,每次活动大约1.5小时。
三、结果与分析
1.压力反应量表结果分析
压力反应量表是在团体辅导开始之前进行的前测,但由于此问卷反应的是被试一月之内的情况,所以不适合进行后测。前测结果的描述统计量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团体辅导成员在压力反应的四个维度中前三个维度得分较高,自杀倾向得分较低,说明高校毕业生的压力状态虽然未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但仍然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用有效的控制策略积极引导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压力应对方式。
2.应对方式量表结果分析
经过团体辅导,合理化和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而求助、幻想等负性应对方式也有的均值也有显著下降。但是也显示遇到问题采用自责、退避的应对方式的反而有上升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可对于本次团体的成员通过网络群继续关注并研究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责、求助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退避、幻想、合理化因子前后测结果虽然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是其t检验结果也并不是很高;解决问题因子的前测后测结果差异显著。说明团体辅导后大學生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时,仍有明显的求助和自责,但是大部分已经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尽量使得问题合理化,且幻想的方式也在下降,而且同学们都积极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这也是团体辅导的目标。 四、结论与评价
1.结论
通过对量表的分析和对团体活动的记录分析可得出团体辅导对于减轻大学生压力有比较显著的作用,且能使大学生学会并应用较为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在找工作过程中应对压力能够有较为积极的方式。
2.讨论
(1)团体辅导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提前制定完善的团体方案和团体目标,可以明确每次团体活动的主题,根据主题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这对于解决学生的共同问题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团体活动的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设置中的保密原则、守时、封闭性团体都给参与者提供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是促进团体成员改变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使得团体辅导更加的清晰和有边界,对领导者和团体成员都是一个保护和约束。
(3)调动氛围很重要,尤其是在团体成立初期,团体成员之间相对陌生,如何快速完成破冰是领导者在进行团体活动之前就要思考的问题。在团体的稳定阶段,由于会涉及个人更多的隐私分享,给分享者形成安全的团体氛围也团体有序进行的关键。
(4)活动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进行团体辅导之前制定方案固然重要,但是方案制定后并不能一劳永逸。要随着团体成员的每次团体活动结束之后的反馈及时改进,制定最适合本次团体成员的方案。
(5)领导者要学会变通。在运用所学团体辅导知识的同时,要有明确的团体辅导思路,清晰的团体框架,领导者的稳定对团体辅导也有重要意义,在团体进行的过程中,解释过快和干预过早会打断团体成员的力量呈现。因此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变通。
(6)团体活动的结束对整个团体的意义重大,学会和处理分离是团体咨询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正确处理团体的结束部分。
参考文献:
[1]汪媛媛.多途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张悦.积极心理小组咨询的方案设计及干预效果评估[D].首都师范大学,2013.
[3]张洪英.小组工作: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4]张传悦.小组工作在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落差中的运用.劳动保障世界,2011,(07).
[5]叶向阳.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结构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6]雨帆.心理測试[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