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富有魅力的语文课堂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然而应该看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造成教师使命的缺失;过分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造成教学过程的形式主义化。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使富有魅力的语文课堂变味、变形、变僵。
  那么,语文课堂魅力从何而来?
  
  一、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应有适合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发展目标,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不要把答案定得过死,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在学生整体感知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培养学生个性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为打造魅力课堂奠定基础。
  
  二、语文课堂最大的魅力所在:情感教学
  
  许多语文课经过精心设计、打造,思路清晰、分析深入,但内心深处的感觉是“冷”,缺少最重要的东西:情感。教师是局外人,没有被打动,所以学生自然不会感动。没有感情的课不是语文课,没有感情的课是没有魅力的课。
  
  三、语文课又一大魅力所在:美感的浸润
  
  长期以来,语文课多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课文,而很少从美感的角度鉴赏作品。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将“审美”、“鉴赏”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个导向使我们看到了文化教育的希望。如《海滨仲夏夜》的教学,我们可以摆脱条分缕析的分析方法,从美感入手进行设计:海滨仲夏夜“美”在哪里?哪些语言最能突出这种美?从这种美中你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这样来个“美点寻踪”。
   课外文中的美感浸透可用“美点追踪”的方式来进行。课文中的思想意义仍是“美”的源泉。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课堂,用审美的眼光设计课堂,用审美的眼光服务课堂,这样才能使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美感”,使语文课堂具有美感魅力。
  
  四、优化主体性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与特殊的实践辩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师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尽量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计划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
  
  五、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古代文论提出:“言不尽意,立象尽意。”文学作品的一切意义来源于“象”,因此,理解的前提是“再现”,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意象积累调动起来,投入到作品鉴赏中去。
  在语文课中,我们过多关注的是抽象思维,始终站在作品的外面,对段意、文意、写作特点进行理性层面的分析,而很少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去想象。如教学《背影》一课,如果学生不设身处地地体会父亲丧母失业的隐痛,又怎能理解那四次流泪中丰富的内涵?怎能理解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这样一个平常的举动何以让作者泪流满面,又何以会打动成千上万的读者。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情感的共鸣才成为可能。
  
  六、指导自主性的学习方法
  
  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就是接受性学习,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教学时目中无人,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同时还要对正处于发展阶段中的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尊重学生的独立感悟,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探究的过程也就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也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七、课堂上应有感悟式的语言品味
  
  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是学习语言。这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性,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许多课改课把着眼点放在了内容理解和扩展上。如教学《孔乙己》时,在整体理解课文之后,我抛出了讨论题:“你怎样看待孔乙己?”学生分成了几派争论得不亦乐乎,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而热闹背后却隐藏着肤浅,讨论几乎成了打嘴仗。而且,整堂课远离了文本,远离了作品精妙的语言。这样的语文课已被异化,失去了语文课的根本,丧失了文学的滋味。语文课的人文熏陶离不开具体、直观、形象的语言,否则就变了味道。这是我在上这节课之后感悟的。
  同时,语言品味又离不开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我们品味语言的重点在于作者如何用传神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这种语言品味和以往的零敲碎打式的分析有着本质的区别。
  
  八、寻找沟通作品与学生生活的桥梁
  
  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文学的解读使学生感到文学所描写的世界是远离生命的“他者”。《孔乙己》是反映科举制度罪恶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等等,课文与学生心灵之间隔着漫长的时代,与学生的生活毫不相干,学生如何能产生共鸣?
  寻找沟通作品与学生生活的桥梁,是文学深入人心的关键。任何作品都带有特定的“语境”,打下了时代的烙印,而真正的经典却包含了许多超越时空的多重意义,这些意义穿透了漫漫的时空间隔,在当代语境中仍闪烁着光芒,与当代人形成对话,给人以启迪。在跨语境的“视界融合”中,学生情感与文学作品血脉相通、水乳交融。
  
  九、布置发展性的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魅力语文课堂的延伸,然而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它,常常存在布置作业目的不明确、量不适当、缺乏指导、要求不严格、没有个性化等问题。布置作业要符合大纲、教材要求;要面向全体、分层要求;形式多样、量要适当、要求明确。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课外作业必须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作业的命令性、强制性,让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有收获。如教学《愚公移山》后,我分三个层次布置作业:(1)消化字词,力求字字落实;(2)熟读课文,力求背诵;(3)思考愚公和智叟的愚智;(4)假如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办?(5)现代社会中有无这样的愚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几题来完成。
  没有魅力的语文课堂,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通过具有魅力的语文课堂来打造。我们应该力争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其他文献
鲁迅说:“要改变一个国家,首要是改变国民的精神。”同样,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给予影响。  中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是非观的逐步形成期。识别判断能力缺乏,好奇模仿性强,情绪浮躁,做事易冲动。这些若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资源进行利导,将得到明显转变。  语文世界,美而丰富,尤其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这些文学作品,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熏陶、感染力强。如果抓住其思想、情感深入解读,使教师
期刊
最好的教育来源于生活,对于城镇中学学生来说,尤其是在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背景下。菜场是向学生陈列自然、展示自然的一个好窗口。我充分利用综合实验课,组织学生逛菜场,较好地实现了寓教于生活。  其一,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综合实验课初次组织学生买菜,要求不要太高,从最初浅的观察、认识性观察入手。如这叫什么菜,它长得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让孩子记住菜名,观看它的外观形象与色彩。一个阶段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课堂,而是要优化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要在传授知识中,启迪思维;在启迪思维中开发智力;通过开发智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而稳定的思维品质,是思维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产生较为明显的智力效应。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就必须从思想品质的培养入手。    一、思维的敏捷性培养    我
期刊
艺术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广泛性,决定了其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教育不可能脱离课堂教学而独立存在,课堂教学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蕴含的各种审美因素,否则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要把乡村艺术教育纳入正轨,必须澄清三个问题:    一、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艺术教育既然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就应该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服务。现在许多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即为艺术而进行艺术教育。这种片面
期刊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我们面对6、7岁——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期刊
合作学习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中小学课堂教学因为合作学习形式的加入,一改沉闷的教学气氛,形成了协同努力而又互相竞争的局面。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英语合作学习却存在着只重形式,不求实质的现象。    一、重“合作”,轻“个性”  合作被认为是追求热闹的、形式上的讨论,“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杂乱无章,使得课堂乱作一团。这种“讨论”,基本上是在乱哄哄的氛围中用汉语完成的,起来
期刊
在城镇学校里,小团伙已成了班主任难解的一个情结,小团伙的形成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其时代特征及原因。人总有交往的需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益强烈。小孩子要玩游戏,要捉迷藏,要堆积木,要看动画片,要有人陪着玩。  现代城镇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生活空间大,交往机会少,这就决定孩子势必要过早地突破家庭圈子,与别的孩子交往。孩子接触的机会多了,相互起了媒介作用,交往圈子逐渐扩大,极容易结成小团伙。小团伙的结成不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高效是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课标》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可替代.数学教学是师生思维的交往和对话,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交往和对话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整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的信息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
期刊
“差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有些“差生”也成为了家庭的主要负担。他们若纠集在一起,还会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能不能做好“差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可见,转化“差生”工作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普及九
期刊
这节班会课,原准备和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注意安全,可到了教室,学生却嚷着听讲故事。给学生讲故事,本不是什么坏事,但达不到预期目的。面对学生渴望的目光,心里不停地琢磨:故事、故事、……事故,灵活一闪,计上心来。于是:  师:“讲故事可以,但要回答两个问题,答上了,就给你们讲故事。”   生:“好!好!”(很高兴)  师:“先说‘故事’这个词的大概含义?”  生:“是过去的事”;“是以前有意义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