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及楼宇智能实验实训室构成的研究分析,对实训课程改革和配套的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分析,以及原有实训、实验教学体系在运行中的问题,逐步创建一个实训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实训保障体系行之有效、教学模式先进高效,集教学、培训、创业创造、职业鉴定、技术推广于一体的实训基地。结合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的改革模式及培养目标,打造新型的创新、创业型实验实训教学,更好地实现双师型教学模式,培养适合企业现代技术要求、有自我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实验;实训;创新;楼宇智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19-02
[作者简介]杨震(1982—),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赤峰学院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师。
一、实验实训室建设的背景及要求
在智能建筑发展的今天,对楼宇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建筑人才需求也迅速扩大。建筑专业是比较大的专业,涉及的学科多,而且是操作、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那么对于楼宇智能建筑在实训中如何发展、建设,我们应该有比较强的针对性。从技术角度来看,智能建筑要求技术前沿,即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造绿色、环保、节能的智能建筑,所以如何提升现代楼宇实训室教学中的建设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
2012年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主要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种工程技术人才,这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众创”一词反映出现行社会的状态,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如何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利用校内资源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显然,加强基于模拟实地教学场景的实验实训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验室所涉及的教学任务知识是离散的,实验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操作过程与现场实地也是有很大出入的,甚至会产生误导,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双师型教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专业教师首先就要熟悉操作技能,创新思维。
二、楼宇智能化实验实训室
1.实验实训室管理
由于缺少实验设备,设备更新跟不上进度,缺少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实训室总体上来说由教师兼任,实验时间协调不畅、实验设备不能按期维护,而且实验实训任务应该由任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完成,往往这些都达不到合理的安排。培养专业教师,教师自身首先要达到或超过上岗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培训环节跟不上,教师只能根据实验实训手册自行制订实训计划,根本达不到实践、创新的能力要求。名师出高徒,只有好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培养目标的学生。技能的培养必须贯穿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它是发展与提高不断熟练的一个过程,教师技能的复杂性、创造性,决定了教师技能终身化,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
2.实验实训室基础设备
楼宇实训室建设的原则是首先要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可拓展性。由于设备更新程度快,耗材量大,仪器磨损程度严重,学生无法很好地学习综合布线、监控、故障连线排除等技术,教师无法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常用楼宇智能化和连线使用及故障排除技能测试。由于设备使用年限过高,操作频繁,技术更新快,高职院校楼宇实验实训以开展引导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实训的重点主要放在建设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功能上,但是由于设备跟不上,难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其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发挥。
智能楼宇实训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实训室环境小、模块设备套数少,势必会影响实训的质量,造成实验重复,安排利用不高,而且耗费大量的师资,实训教学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因此,选择实训设备的同时要选择综合性能强的实训设备,合理利用展示、模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场地,创造可自己开发利用的实训设备,保证操作技能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展。
3.实验实训教师培养要求
对于专业技能教师而言,技能的培养最为重要和困难,缺乏环境场地是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另外,师资短缺,很多教师都是刚毕业就转变为教师,没有机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长期下去,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所以,首先我们要和企业联合,让企业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达到生产和实训同步的目的,使学生熟悉现行状态下的企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摆脱以理论为主的实训模式,实训室建设尽可能结合工程实际,打造“校企共育”的培养模式。
三、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实习实训课程存在改革的必要。重点定在四个方面:
1.根据各类院校培养目标、学生定位的不同,我们针对建筑类学生的岗位能力、市场上所需建筑类环境的要求进行市场环境调研和分析,争取在目前市场的结论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发新型实训项目,拓展实用性实训基地,建立合理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资源库,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体现实训教育特色,满足现代化技术,符合实际的楼宇智能发展需求,能真正提高学生从施工、布线到安装、调试,到验收、使用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2.就目前的课程体系而言,现有的实训教学组织模式必须加以改进,我们必须对如何开发、创造具有技术含量的配套楼宇实训模块,在实训室扩建的情况下要考虑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如何利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建立什么样的实训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等实训室建设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如此才能有利于楼宇实训室的可扩展性,为以后的升级预留充分的空间。
3.以某高校为基础,就实训室建设的原则、思路、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出我们应坚持总学时量不变、加强训练力度、增大技术含量的原则,自由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实训结合教学内容上一个新台阶,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训效率。 4.实训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改革自编实训教材能使学生的目的性更强,适应现有的实训设备进行改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应不定期地对市场上现有的各类实训设备进行分析,现有的实训设备技术含量低、适应面窄、真实性差,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现代楼宇智能的发展趋势,无法满足楼宇智能的训练要求,必须和企业合作进行开发研制。
四、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反馈与成果研究
实训课程的总结,为了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我们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反馈机制。我们将实训教学是否合理同企业联合,教学研讨和校企活动结合起来,多渠道地听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双证上岗的双师型实训教学机制,定期培养的实训模式,校企互相交流、轮岗的教学模式。
在实训基地的探索建设中,实训室应遵循自行或合作开发,实训教学由教师保障教学体系,制订针对性强的实训文件、实训计划。编写实训手册,开发技术含量高、完善的实训建设基地,锻炼一支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最终打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楼宇智能安装、调试、服务实训保障体系。与此同时,进一步投资建设楼宇实训室,完善实训建设,在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下,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更好地推动技术方面的研究、创新研究。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楼宇实训改革与实训室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智能建筑实训系统是集教学实训、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为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符合技术发展方向,满足校企需求的楼宇智能实训系统课程体系的要求,建设一个较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保障体系,提高楼宇智能实训室的技术内涵和教学成果,还需要在实训场地的建设方面和理论时间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相信不断创新的建设发展一定会为实训室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林.智能化系统工程顾问指南[M].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6).
[2]刘晓胜.智能小区与通信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5).
[3]成龙.智能小区及智能大楼的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黎连业.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8).
[关键词]实验;实训;创新;楼宇智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19-02
[作者简介]杨震(1982—),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赤峰学院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师。
一、实验实训室建设的背景及要求
在智能建筑发展的今天,对楼宇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建筑人才需求也迅速扩大。建筑专业是比较大的专业,涉及的学科多,而且是操作、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那么对于楼宇智能建筑在实训中如何发展、建设,我们应该有比较强的针对性。从技术角度来看,智能建筑要求技术前沿,即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造绿色、环保、节能的智能建筑,所以如何提升现代楼宇实训室教学中的建设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
2012年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主要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种工程技术人才,这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众创”一词反映出现行社会的状态,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如何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利用校内资源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显然,加强基于模拟实地教学场景的实验实训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验室所涉及的教学任务知识是离散的,实验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操作过程与现场实地也是有很大出入的,甚至会产生误导,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双师型教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专业教师首先就要熟悉操作技能,创新思维。
二、楼宇智能化实验实训室
1.实验实训室管理
由于缺少实验设备,设备更新跟不上进度,缺少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实训室总体上来说由教师兼任,实验时间协调不畅、实验设备不能按期维护,而且实验实训任务应该由任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完成,往往这些都达不到合理的安排。培养专业教师,教师自身首先要达到或超过上岗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培训环节跟不上,教师只能根据实验实训手册自行制订实训计划,根本达不到实践、创新的能力要求。名师出高徒,只有好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培养目标的学生。技能的培养必须贯穿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它是发展与提高不断熟练的一个过程,教师技能的复杂性、创造性,决定了教师技能终身化,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
2.实验实训室基础设备
楼宇实训室建设的原则是首先要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可拓展性。由于设备更新程度快,耗材量大,仪器磨损程度严重,学生无法很好地学习综合布线、监控、故障连线排除等技术,教师无法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常用楼宇智能化和连线使用及故障排除技能测试。由于设备使用年限过高,操作频繁,技术更新快,高职院校楼宇实验实训以开展引导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实训的重点主要放在建设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功能上,但是由于设备跟不上,难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其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发挥。
智能楼宇实训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实训室环境小、模块设备套数少,势必会影响实训的质量,造成实验重复,安排利用不高,而且耗费大量的师资,实训教学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因此,选择实训设备的同时要选择综合性能强的实训设备,合理利用展示、模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场地,创造可自己开发利用的实训设备,保证操作技能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展。
3.实验实训教师培养要求
对于专业技能教师而言,技能的培养最为重要和困难,缺乏环境场地是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另外,师资短缺,很多教师都是刚毕业就转变为教师,没有机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长期下去,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所以,首先我们要和企业联合,让企业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达到生产和实训同步的目的,使学生熟悉现行状态下的企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摆脱以理论为主的实训模式,实训室建设尽可能结合工程实际,打造“校企共育”的培养模式。
三、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实习实训课程存在改革的必要。重点定在四个方面:
1.根据各类院校培养目标、学生定位的不同,我们针对建筑类学生的岗位能力、市场上所需建筑类环境的要求进行市场环境调研和分析,争取在目前市场的结论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发新型实训项目,拓展实用性实训基地,建立合理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资源库,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体现实训教育特色,满足现代化技术,符合实际的楼宇智能发展需求,能真正提高学生从施工、布线到安装、调试,到验收、使用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2.就目前的课程体系而言,现有的实训教学组织模式必须加以改进,我们必须对如何开发、创造具有技术含量的配套楼宇实训模块,在实训室扩建的情况下要考虑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如何利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建立什么样的实训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等实训室建设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如此才能有利于楼宇实训室的可扩展性,为以后的升级预留充分的空间。
3.以某高校为基础,就实训室建设的原则、思路、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出我们应坚持总学时量不变、加强训练力度、增大技术含量的原则,自由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实训结合教学内容上一个新台阶,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训效率。 4.实训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改革自编实训教材能使学生的目的性更强,适应现有的实训设备进行改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应不定期地对市场上现有的各类实训设备进行分析,现有的实训设备技术含量低、适应面窄、真实性差,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现代楼宇智能的发展趋势,无法满足楼宇智能的训练要求,必须和企业合作进行开发研制。
四、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反馈与成果研究
实训课程的总结,为了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我们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反馈机制。我们将实训教学是否合理同企业联合,教学研讨和校企活动结合起来,多渠道地听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双证上岗的双师型实训教学机制,定期培养的实训模式,校企互相交流、轮岗的教学模式。
在实训基地的探索建设中,实训室应遵循自行或合作开发,实训教学由教师保障教学体系,制订针对性强的实训文件、实训计划。编写实训手册,开发技术含量高、完善的实训建设基地,锻炼一支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最终打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楼宇智能安装、调试、服务实训保障体系。与此同时,进一步投资建设楼宇实训室,完善实训建设,在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下,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更好地推动技术方面的研究、创新研究。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楼宇实训改革与实训室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智能建筑实训系统是集教学实训、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为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符合技术发展方向,满足校企需求的楼宇智能实训系统课程体系的要求,建设一个较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保障体系,提高楼宇智能实训室的技术内涵和教学成果,还需要在实训场地的建设方面和理论时间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相信不断创新的建设发展一定会为实训室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林.智能化系统工程顾问指南[M].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6).
[2]刘晓胜.智能小区与通信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5).
[3]成龙.智能小区及智能大楼的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黎连业.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