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等式”与“不等式”的和谐转化

来源 :中学生理科应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等式的求解或证明是数学的重要元素,而数学中的不等式问题的求解或证明也是数学学习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等”与“不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是局部的、相对的,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和谐转化,从而使得问题理想而巧妙地得到解决.转化得好可以给解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两者的相互转化略举几例,供大家分享!
  例1已知α,β∈(0,π2),且sin(α+β)=sin2α+sin2β.求证:α+β=π2.
  解析看似一道与等式相关的问题,其实通过不等式转化,可以巧妙地解决问题.不妨设α≥β,α+β≥π2,则sin2α+sin2β-sin(α+β)=0=sinα(sinα-cosβ)+sinβ(sinβ-cosα)≥sinβ(2sinα+β2cosα-β2-2cosα+β2cosα-β2)
  =2sinβcosα-β2·2sin(α+β2-π4)≥0.
  故cosα-β2=0或sin(α+β2-π4)=0,即α-β2=π2(舍去)或α+β=π2,即证.
  注:本例直接证明较为困难,待证式虽为等式,但适合通过不等式来解决问题.一般地,若a≤x≤a,则x=a,这种等式与不等式之间的和谐转化往往可以给解题带来好的效果!
  例2设y=f(x)是区间(0,1)上的函数,若对任意的x∈(0,1),f(x)>0恒成立,对任意的x,y∈(0,1),f(x)f(y)+f(1-x)f(1-y)≤2恒成立,求证:f(x)=C(C为常数).
  解析对任意的x,y∈(0,1),f(x)>0,f(y)>0,f(1-x)>0,f(1-y)>0,对f(x)f(y)+f(1-x)f(1-y)≤2交换x,y得f(y)f(x)+f(1-y)f(1-x)≤2,故f(x)f(y)+解析在传统做法中,点关于点对称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若两点P1(x1,y1)与P2(x2,y2)关于直线l:Ax+By+C=0对称,则线段P1P2的中点在对称轴l上,而且连接P1P2的直线垂直于对称轴l,由方程组
  Ax1+x22+By1+y22+C=0
  y1-y2x1-x2=BA (*)
  可得到点P1关于直线l对称的点P2的坐标(x2,y2)(其中A≠0,x1≠x2).并且直线关于直线、直线关于点的对称都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点关于点的对称来处理.勿庸讳言,(*)方程组光化简整理运算量就够大的,加上求解过程容易出错,故另辟蹊径,同学们想出如下办法:
  别解(1)因为过P1,P2的直线垂直于对称轴l,故设其方程为3x+2y+m=0,点P1(-1,-2)代入得,m=7,由3x+2y+7=0
  2x-3y+1=0得x=-2313
  y=-1113,所以垂足(也即中点)坐标为(-2313,-1113),再由中点坐标公式得P2的坐标为(-3313,413).
  (2)法一:由中心对称知,l∥l′,且P1到这两条直线距离相等,故可设l′方程为2x-3y+a=0,所以有|4+a|13=513,得a=-9或a=1(舍去)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2x-3y-9=0.
  法二(利用轨迹方程思想):设l′上任取一点M(x,y),则M关于P1的对称点N坐标为(-2-x,-4-y)必在l上,故2(-2-x)-3(-4-y)+1=0,即直线l′的方程为2x-3y-9=0.
  例2是再常规不过的题目了,很多教辅用书都有它的身影,并且解法千篇一律,但是学生的解法打破常规,运算量小且不易错,这也是最适合学生应试时用的.所以要教学和谐,不光教师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也就是常说的研究“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最好的研究“学情”.
  (收稿日期:2014-11-05)f(1-x)f(1-y)+f(y)f(x)+f(1-y)f(1-x)≤4;注意到f(x)f(y)+f(y)f(x)≥2,且f(1-x)f(1-y)+f(1-y)f(1-x)≥2,故f(x)f(y)+f(1-x)f(1-y)+f(y)f(x)+f(1-y)f(1-x)≥4;故f(x)f(y)+f(1-x)f(1-y)+f(y)f(x)+f(1-y)f(1-x)=4;且f(x)f(y)+f(y)f(x)≥2中的等号成立,即对任意的x,y∈(0,1),f(x)=f(y).故f(x)=C(C为常数).
  注:对于不等式A≥B且A≤B,其实就是A=B,这种相互转化的确可以给解题带来好处!
  例3求满足sinαsinβ+(1-cosα)cosβ+cosα=32的锐角α、β的值.
  解析将α、β中的一个看成已知数,另一个作为变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方程sinαsinβ+(1-cosα)cosβ+cosα=32看作点(cosβ,sinβ)在直线sinα·y+(1-cosα)x+cosα-32=0上,注意到点(cosβ,sinβ)在单位圆上,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cosα-32|sin2α+(1-cosα)2≤1,解得(cosα-12)2≤0,故cosα=12,故α=π3,由对称性可知β=π3.
  例4四边形ABCD中,cos2A+C3+sin2A3+sin2C3=34.求证: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
  解析由题知cos2A+C3+1-cos2A3+1-cos2C32=34,
  整理得cos2A+C3-cosA+C3cosA-C3+14=0,
  故cos2A+C3-|cosA+C3cosA-C3|+14≤0,注意到|cosA-C3|≤1,故cos2A+C3-|cosA+C3|+14≤0,即(|cosA+C3|-12)2≤0,即|cosA+C3|=12,故A+C=π,即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   注:本题易知条件中含有三角函数,关注到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建立相关不等式,从而得到我们需要的等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将不等式转化为(x-a)2≤0这其实就已经转化为等式x=a,这种转化需要平时的积累,这样解题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例5设a,b,c为整数,a2+b2+c2+3  解析因为a,b,c∈Z,故一定存在正整数k使得a2+b2+c2+3+k=ab+3b+2c即(a-b2)2+3(b2-1)2+(c-1)2+k-1=0,而(a-b2)2≥0,3(b2-1)2≥0,(c-1)2≥0,k-1≥0,故a=b2,b2=1,c=1,k=1,即a=1,b=2,c=1,故11a+7b-3c=22.
  注:一般地若x≤a,y≤b,x+y=a+b,则x=a,y=b.
  例6已知实数a,b,c满足(b2+c2-a22bc)2008+(c2+a2-b22ca)2008+(a2+b2-c22ab)2008=3,求ba+ca+cb+ab+ac+bc-c2ab-a2bc-b2ca的值.
  解析注意到待求式可整理得2(b2+c2-a22bc+c2+a2-b22ca+a2+b2-c22ab),看上去和已知条件中的表达式有点关联,同时也让人容易联想到余弦定理.显然abc≠0,若b2+c2-a2=0,则已知条件可化为(ca)2008+(ba)2008=3,即b2008+c2008=3a2008=3(b2+c2)1004,此等式显然不成立!故已知条件中每一项都不可能为0,由对称性,考察|b2+c2-a22bc|,可将a,b,c看成是某一三角形的三边,由余弦定理已知条件即为cos2008A+cos2008B+cos2008C=3,|cosA|≤1,|cosB|≤1,|cosC|≤1,由此可见三角形的两个角趋于0°,一个角趋于180°,即已知条件中的三个底数两个为1,一个为-1,下面考察|b2+c2-a22bc|=1,若b2+c2-a22bc=1,则(b-c)2-a2=0,b=a+c或c=a+b;若b2+c2-a22bc=-1,则(b+c)2-a2=0,a=b+c或c+a+b=0.
  综上几种情况,代入所求式即可知ba+ca+cb+ab+ac+bc-c2ab-a2bc-b2ca=2或-6.(收稿日期:2014-12-12)
其他文献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常会遇到有关“点”的问题,这些“点”有些是代表“数”,是一个值,不是真正几何意义上的点,是代数意义的“点”,如函数的零点、函数的极值点;也会遇到另外有关的“点”,这些“点” 是真正几何意义上的点,是曲线上的“点”,如曲线的交点、拐点、切点,还有曲线上的动点、定点等.下面用具体的例题来说明这些“点”的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期刊
摘要:指出什么是圆弧相似,剖析两圆弧相似应满足的条件;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规律的求解,说明圆弧相似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圆弧 相似 带电粒子 匀强磁场 运动轨迹  所有的圆都是相似图形。等圆能够相互重合,是全等形,当然相似;大小不同的两圆,将小圆放大一定倍数之后,可以和大圆变得相同而成为等圆,也相似。但不同的圆弧却未必相似,比如,一段优弧与一段劣弧相比,它们一定不相似
期刊
插图
期刊
插图
期刊
抽象函数问题是学生学习函数时的一个难点,那么怎样突破因“抽象”而造成的解题障碍呢?“化生为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利用我们所熟悉的函数、性质、定义、法则等,将抽象的问题熟悉化,从而打开解决抽象函数问题的通道.  一、利用熟悉的和谐结构式化生为熟  通过观察题目所给条件的结构特征,将之与所学过的熟悉内容建立联系,进行问题转化.  例1已知函数f(x)的导函数为f ′(x),若2f ′(x)2f
期刊
课本中给出了关于概率的许多公式,学生在学习中常觉得无所适从,不知用哪个公式,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介绍概率题的类型和解法,现举例说明.  一、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般是借助排列组合的方法,分别求出公式P(A)=mn中的m、n的值.  例1在试制某种牙膏新品种时,需要选用两种不同的添加剂.现在可供选用的不同添加剂有6种,其中芳香度为1的添加剂1种,芳香度为2的添加剂2种,芳香度为
期刊
从人的成长阶段看,学生是未成年人,教师是经历了中学读书阶段、大学进一步的求知进修阶段及参加工作后的历练阶段,无论心智还是看问题的角度都和学生有所差别,这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教师在授课时,特别是讲评作业习题时不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只是一味的“傻听”,过后即便叫他原题重做一遍也不会,所以常常听到教师这样的疑惑:讲完课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都答“听懂了!”但解题时却是“我不会!”为什么学生听懂的
期刊
我们在解物理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同一道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而不同的解题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今以下述几例来说明巧解物理题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等效法  等效法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状态或运动过程合理地转化成简单的状态或过程的一种思维方法.  图1例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虚线框内的各元件的数值未知,当它的输出端a,b分别连接不同阻值的电阻时,电流表有不同的读数,  具体情况见下表,求: 
期刊
离子浓度比较一直是高考化学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解决的工具是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相对来说电荷守恒是学生普遍认为最简单易懂的,所以常常被忽视,但在实际解题中不少学生只会呆板的列出电荷守恒表达式,却对其应用颇为生疏.本文将结合实例与电荷守恒来一次亲密接触.  1.“电荷守恒”和“离子浓度比较”  离子浓度比较常需要考虑电离因素或水解因素及主次,而电荷守恒也是解题的有效工具之一.  例1
期刊
化学家每周制造7000种化学物质,大多数为有机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合成了一个新的“自然界”,命名有机化合物是区别有机物的重要手段.历史原因和人们的习惯,目前中学教材俗名与系统命名同时使用,本文对此提供针对性的学法指导.  一、俗名归纳 记忆强化  化学工作者常根据化合物的来源、制法、性质等加以命名,这些名称称为俗名.  ①CH4沼气又名坑气;②C2H2电石气;③CH3OH木精;④CH3CH2OH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