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翻转课堂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创造了新的契机。文章在分析翻转课堂与网络学习共同体关系及Tower的功能特點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此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研究表明,在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中,师生角色有所转变,交互程度有所提升,并且高效完成了知识共享和转移;但同时也发现,学习者参与度较低、自主思考能力较薄弱、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等因素会对共同体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文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Tower;网络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6-0044-04
一、引言
翻转课堂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颠覆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形式和结构,知识传授由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变为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在课外完成,知识内化由学习者在任务、实践中完成变为通过教师和同学共同协助完成,在颠覆过程中,伴随着师生角色、课堂时间分配、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化[1]。而这样的过程,需要依托合适的平台实现,网络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和助学者组成,利用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给予学习者良好的人际支持和信息支持,实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在结构和形式的变化,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契机。目前,已有研究发现,QQ、微信、微博等平台对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目标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钟志荣[2]认为QQ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沟通工具、写作工具,追踪评价工具以及个人主页空间等。王源[3]认为微博平台中发起话题,发布信息为学习共同体创设了学习情境,转发信息、评论信息为学习共同体“去中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乔诗淇等人认为,微信的文字、图片、语音、对讲机功能支持用户即时通讯,共享链接、图片等学习资源,并且可以通过随拍随传方式与共同体伙伴随时分享身边的学习资源,真正实现无缝学习,为移动学习共同体提供一个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4]。但这些平台在实现教育信息交流的过程中,生活知识、商业交易、娱乐新闻等娱乐性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相对而言,Tower平台排除干扰,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更为纯粹的学习氛围。
为此,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以及Tower平台的优点,尝试构建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应用,初步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对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对策,以期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提供借鉴。
二、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
Tower平台是由国内彩程团队于2013年推出的团队协作平台,它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团队异地异步协作的功能,比如:呈现任务、远程讨论、文件归档等,确保整个团队高效运行。平台凭借其简约美观的界面、便捷易懂的操作及灵活免费等特点,备受许多工作团队的青睐。与QQ、微信、博客等社交平台相比,Tower提供了特色性的功能,如表1所示。
这些功能使得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这表现在:①为学习者与助学者提供更加自由的协商空间;②为共同体成员提供更加专业的学习平台;③为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更加便捷的操作方式,与其它三类平台相比较,参与Tower的共同体成员能够明确地看到讨论主题;在确认讨论结果时,Tower的多人在线编辑功能,使讨论结果更加清晰。与QQ、微信、博客等平台相比较,Tower的良好性能为优质学习提供了条件。如表2所示。
三、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师生课堂面对面讨论活动为中轴线,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而提出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Tower对课前活动的支持
在课前阶段,Tower平台发挥着师生沟通学习的核心纽带作用,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一线下学习中课前阶段师生缺乏互动的局面[5]。在开展学习任务之前,教师与学生协商,进行分组。教师在这一阶段,根据预先确定的学习主题,结合学习目标,搜集基本学习资料并上传到Tower。教师按照分组情况对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在Tower平台上创建任务清单,明确任务要求,同时发送给全班同学或者指定人群,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者通过Tower网站或手机APP收到更新提示后,按照任务清单完成任务,利用教师上传的资料,对学习任务进行预习,将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利用Tower的在线编辑功能上传,确保学习共同体的其它成员浏览,其它成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回复、评论等。
2.Tower对课中活动的支持
学习者通过课前对学习资料的了解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课堂中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交流,为课前的问题解惑答疑,从而更加准确全面的完成任务,形成系统材料。在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既可以上传平台,以便留下记录,方便其他学习者仔细研读,同时可以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展示成果,对任务成果进行详细说明。在本阶段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疑惑和想法,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实时回复、评论,汇报结束后,若仍有问题未得到解决,循环使用此过程。
3.Tower对课后活动的支持
针对学生在线上和线下的表现,如:在讨论过程或汇报过程中发表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可以在Tower平台上根据学习专题的不同,有所侧重地进行点评和小结。使其更加系统化,从而形成完整的专题体系,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整理,呈现出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的内容。同时,针对其他小组的任务成果,在平台上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学习者根据小结和意见改进学习中的问题,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1.研究设计 该案例选择某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学习共同体”专题,共有22名研究生参与该专题的学习,另有一名专业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助学者,也是Tower平台的管理者。该课程采取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活动完全通过Tower平台进行,线下活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整个教学活动持续一个月。
为获取学习者对学习共同体的体验情况,本研究采用非结构式访谈,在专题结束后对参与该专题的学习者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时间大约10分钟/人,通过访谈具体了解了共同体成员在运用Tower的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我们记录了每位成员的录音,將22份访谈记录分别建立文件,建立材料来源。
在整理访谈材料的核心内容时,根据访谈内容相似的片段分成单元,将这些单元分类并记录编码,主要分类是从三个使用对象出发(学生、教师、平台),其中S代表学生,T代表教师,P代表平台,A代表优点,D代表缺点,数字序号为单元的顺序序号,无前后之分。如:甲同学提到“原本需要一天时间搜集到的资料,现在有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只需半天就可以完成,而且更加全面”,乙同学提到“与同学们交流的效率有所提高,原本可能需要一节课的时间发言,现在早已通过平台了解同学们的想法”,甲乙同学的访谈记录,根据分类方式,即分为“学生”中的“学习效率”,编码为SA01。依此类推,生成访谈内容编码。编码采用了归纳方式,即在阅读访谈资料的过程中根据体验情况的分类建立编码,其过程遵循了系统化、结构化、全面化等特点,同时进行了多次修订,保证其信度与效度。
2.结果分析
如表3所示,根据访谈记录的片段划分,确定为三大主要分类,包括10个内容,频次较高的内容有“学习效率”(SA0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程度”(TA01)。这些内容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和教师在采取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体验和关注情况。
按照编码体系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具体表现为:
(1)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学习任务是否有质量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效率的高低,通过将基于Tower的学习共同体应用课程教学后发现:在教师安排任务后,学习者能够快速完成,且完成的质量明显提高(频次为17),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
“收到老师的任务安排后,小组内的成员通过tower能够快速完成任务分配、资料分享、成果修改等环节,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完成优秀的任务成果”。
“教师现在成为我们学习的引导者,我们变成课堂上主要的活动者,我们可以自主探索,不受教师思想对我们的影响”。
(2)师生角色有所转变
访谈结果表明,课程教学中嵌入基于Tower的学习共同体,使师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变化(频次为13),学生掌握了学习进度的主动权,教师成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在原来的课堂中,都是我们跟随教师的步伐,现在我们可以根据要求调节学习任务,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由于基于Tower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加快速有效,为完成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师生交互程度有所改变
Tower平台为师生交互拓展了新的平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学生避免了面对教师的心理障碍,为师生充分交互提供了空间(频次为16)。
“比起以前几乎与教师零交流的课堂,现在的上课模式让我们的交流明显增加,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讨论,与教师的距离也更近了”。
“因为这样的模式克服了时空的限制,这样我可以利用更多的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与其它成员的交流也随之增加了许多”。
3.问题与对策
尽管基于Tower的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课堂气氛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习者参与互动程度低
访谈结果表明:共同体成员在参与讨论及评价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学习者参与到互动中,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学习者更是寥寥几人,很多学习者始终处于边缘参与者的位置,没有利用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比如:
“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这个平台仅仅用来交作业,并没有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
“发言的同学太少了,我也没有想要主动交流的想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在基于Tower的学习共同体中引入激励机制[6]。对于积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成员,教师给予奖励;对于不发言的成员,教师给予适当的惩罚。
(2)学习者自主思考能力薄弱
当教师或者其它小组成员对本组的汇报提出建议时,无论建议是否恰当,很多学习者都照本宣科,盲目跟从,很少有学习者深度思考用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有同学反映:
“在平台上看其他成员的成果时,跟随大多数人想法,没有自己的观点,即使有,也不会做出说服他们的措施”。
“对于像我们这样边缘性的参与的学生,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自主思考,一定程度缺乏问题发掘的能力和深层探索的精神。”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在基于Tower的学习共同体中引入任务驱动机制[6]。教师作为助学者的角色,以阶段性任务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使用;学习者在使用本平台学习时,通过完成各阶段任务,获取学习资源,以完成阶段任务考核,从而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任务[7]。
(3)教师找不到合适的定位
在交互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不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应当恰当合理的发挥引导控制作用,减少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的无效性和盲目性。有同学针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没有交流动态的时候,我认为教师应该抛出相关话题,这样大家交流的频率可能会更高一些”。 “因为交流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个知识点,大家会一直讨论,最终还没有准确的答案,我认为教师在适当时候应该及时做出总结,引导我们继续下一个话题”。
为了解决以上阐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中心参与者作用。教师应“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 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 非外在的专制者”,依据社会网络扩散模型理论,网络学习共同体中与他人互动紧密的中心人物是意见领袖[8]。意见领袖除了以身作则进行深度互动外,还应经常抛出一些与学习主题深度相关的热点问题,引起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注意,以问题为导向,倡导有感而发。
五、总结
本研究针对Tower平台的功能特点,提出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某门课程的教学中。对22名Tower用户的访谈结果表明:基于Tower建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使学习效率最大化,高效完成知识共享和转移。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因为只有22名研究对象,无法进行严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而且,由于Tower对于学习者而言属于新型平台,无法排除学习者的新鲜感对访谈结果的干扰,这些都有待后续研究中采用更为严谨的实验设计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2]鐘志荣.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92-95.
[3]王 源.微博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4):82-84.
[4]乔诗淇,戴心来,姜淑敏.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共同体应用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3):30-32.
[5]杨彦军,江吉林,江毅.Tower泛在接入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09):32-37.
[6]李文昊,王继新,白文倩.从社会网络分析看海盐教师博客[J].中国电化教育,2010,(09):86-90.
[7]范建新,李剑.任务驱动的课程学习质量保证机制创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3,(04):69-72.
[8]万力勇,赵呈领,廖伟伟,疏凤芳.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9):54-68.
(编辑:郭桂真)
关键词:翻转课堂;Tower;网络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6-0044-04
一、引言
翻转课堂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颠覆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形式和结构,知识传授由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变为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在课外完成,知识内化由学习者在任务、实践中完成变为通过教师和同学共同协助完成,在颠覆过程中,伴随着师生角色、课堂时间分配、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化[1]。而这样的过程,需要依托合适的平台实现,网络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和助学者组成,利用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给予学习者良好的人际支持和信息支持,实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在结构和形式的变化,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契机。目前,已有研究发现,QQ、微信、微博等平台对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目标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钟志荣[2]认为QQ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沟通工具、写作工具,追踪评价工具以及个人主页空间等。王源[3]认为微博平台中发起话题,发布信息为学习共同体创设了学习情境,转发信息、评论信息为学习共同体“去中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乔诗淇等人认为,微信的文字、图片、语音、对讲机功能支持用户即时通讯,共享链接、图片等学习资源,并且可以通过随拍随传方式与共同体伙伴随时分享身边的学习资源,真正实现无缝学习,为移动学习共同体提供一个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4]。但这些平台在实现教育信息交流的过程中,生活知识、商业交易、娱乐新闻等娱乐性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相对而言,Tower平台排除干扰,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更为纯粹的学习氛围。
为此,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以及Tower平台的优点,尝试构建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应用,初步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对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对策,以期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提供借鉴。
二、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
Tower平台是由国内彩程团队于2013年推出的团队协作平台,它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团队异地异步协作的功能,比如:呈现任务、远程讨论、文件归档等,确保整个团队高效运行。平台凭借其简约美观的界面、便捷易懂的操作及灵活免费等特点,备受许多工作团队的青睐。与QQ、微信、博客等社交平台相比,Tower提供了特色性的功能,如表1所示。
这些功能使得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这表现在:①为学习者与助学者提供更加自由的协商空间;②为共同体成员提供更加专业的学习平台;③为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更加便捷的操作方式,与其它三类平台相比较,参与Tower的共同体成员能够明确地看到讨论主题;在确认讨论结果时,Tower的多人在线编辑功能,使讨论结果更加清晰。与QQ、微信、博客等平台相比较,Tower的良好性能为优质学习提供了条件。如表2所示。
三、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师生课堂面对面讨论活动为中轴线,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而提出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Tower对课前活动的支持
在课前阶段,Tower平台发挥着师生沟通学习的核心纽带作用,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一线下学习中课前阶段师生缺乏互动的局面[5]。在开展学习任务之前,教师与学生协商,进行分组。教师在这一阶段,根据预先确定的学习主题,结合学习目标,搜集基本学习资料并上传到Tower。教师按照分组情况对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在Tower平台上创建任务清单,明确任务要求,同时发送给全班同学或者指定人群,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者通过Tower网站或手机APP收到更新提示后,按照任务清单完成任务,利用教师上传的资料,对学习任务进行预习,将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利用Tower的在线编辑功能上传,确保学习共同体的其它成员浏览,其它成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回复、评论等。
2.Tower对课中活动的支持
学习者通过课前对学习资料的了解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课堂中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交流,为课前的问题解惑答疑,从而更加准确全面的完成任务,形成系统材料。在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既可以上传平台,以便留下记录,方便其他学习者仔细研读,同时可以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展示成果,对任务成果进行详细说明。在本阶段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疑惑和想法,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实时回复、评论,汇报结束后,若仍有问题未得到解决,循环使用此过程。
3.Tower对课后活动的支持
针对学生在线上和线下的表现,如:在讨论过程或汇报过程中发表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可以在Tower平台上根据学习专题的不同,有所侧重地进行点评和小结。使其更加系统化,从而形成完整的专题体系,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整理,呈现出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的内容。同时,针对其他小组的任务成果,在平台上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学习者根据小结和意见改进学习中的问题,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1.研究设计 该案例选择某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学习共同体”专题,共有22名研究生参与该专题的学习,另有一名专业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助学者,也是Tower平台的管理者。该课程采取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活动完全通过Tower平台进行,线下活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整个教学活动持续一个月。
为获取学习者对学习共同体的体验情况,本研究采用非结构式访谈,在专题结束后对参与该专题的学习者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时间大约10分钟/人,通过访谈具体了解了共同体成员在运用Tower的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我们记录了每位成员的录音,將22份访谈记录分别建立文件,建立材料来源。
在整理访谈材料的核心内容时,根据访谈内容相似的片段分成单元,将这些单元分类并记录编码,主要分类是从三个使用对象出发(学生、教师、平台),其中S代表学生,T代表教师,P代表平台,A代表优点,D代表缺点,数字序号为单元的顺序序号,无前后之分。如:甲同学提到“原本需要一天时间搜集到的资料,现在有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只需半天就可以完成,而且更加全面”,乙同学提到“与同学们交流的效率有所提高,原本可能需要一节课的时间发言,现在早已通过平台了解同学们的想法”,甲乙同学的访谈记录,根据分类方式,即分为“学生”中的“学习效率”,编码为SA01。依此类推,生成访谈内容编码。编码采用了归纳方式,即在阅读访谈资料的过程中根据体验情况的分类建立编码,其过程遵循了系统化、结构化、全面化等特点,同时进行了多次修订,保证其信度与效度。
2.结果分析
如表3所示,根据访谈记录的片段划分,确定为三大主要分类,包括10个内容,频次较高的内容有“学习效率”(SA0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程度”(TA01)。这些内容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和教师在采取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体验和关注情况。
按照编码体系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具体表现为:
(1)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学习任务是否有质量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效率的高低,通过将基于Tower的学习共同体应用课程教学后发现:在教师安排任务后,学习者能够快速完成,且完成的质量明显提高(频次为17),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
“收到老师的任务安排后,小组内的成员通过tower能够快速完成任务分配、资料分享、成果修改等环节,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完成优秀的任务成果”。
“教师现在成为我们学习的引导者,我们变成课堂上主要的活动者,我们可以自主探索,不受教师思想对我们的影响”。
(2)师生角色有所转变
访谈结果表明,课程教学中嵌入基于Tower的学习共同体,使师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变化(频次为13),学生掌握了学习进度的主动权,教师成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在原来的课堂中,都是我们跟随教师的步伐,现在我们可以根据要求调节学习任务,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由于基于Tower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加快速有效,为完成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师生交互程度有所改变
Tower平台为师生交互拓展了新的平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学生避免了面对教师的心理障碍,为师生充分交互提供了空间(频次为16)。
“比起以前几乎与教师零交流的课堂,现在的上课模式让我们的交流明显增加,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讨论,与教师的距离也更近了”。
“因为这样的模式克服了时空的限制,这样我可以利用更多的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与其它成员的交流也随之增加了许多”。
3.问题与对策
尽管基于Tower的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课堂气氛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习者参与互动程度低
访谈结果表明:共同体成员在参与讨论及评价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学习者参与到互动中,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学习者更是寥寥几人,很多学习者始终处于边缘参与者的位置,没有利用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比如:
“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这个平台仅仅用来交作业,并没有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
“发言的同学太少了,我也没有想要主动交流的想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在基于Tower的学习共同体中引入激励机制[6]。对于积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成员,教师给予奖励;对于不发言的成员,教师给予适当的惩罚。
(2)学习者自主思考能力薄弱
当教师或者其它小组成员对本组的汇报提出建议时,无论建议是否恰当,很多学习者都照本宣科,盲目跟从,很少有学习者深度思考用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有同学反映:
“在平台上看其他成员的成果时,跟随大多数人想法,没有自己的观点,即使有,也不会做出说服他们的措施”。
“对于像我们这样边缘性的参与的学生,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自主思考,一定程度缺乏问题发掘的能力和深层探索的精神。”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在基于Tower的学习共同体中引入任务驱动机制[6]。教师作为助学者的角色,以阶段性任务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使用;学习者在使用本平台学习时,通过完成各阶段任务,获取学习资源,以完成阶段任务考核,从而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任务[7]。
(3)教师找不到合适的定位
在交互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不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应当恰当合理的发挥引导控制作用,减少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的无效性和盲目性。有同学针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没有交流动态的时候,我认为教师应该抛出相关话题,这样大家交流的频率可能会更高一些”。 “因为交流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个知识点,大家会一直讨论,最终还没有准确的答案,我认为教师在适当时候应该及时做出总结,引导我们继续下一个话题”。
为了解决以上阐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中心参与者作用。教师应“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 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 非外在的专制者”,依据社会网络扩散模型理论,网络学习共同体中与他人互动紧密的中心人物是意见领袖[8]。意见领袖除了以身作则进行深度互动外,还应经常抛出一些与学习主题深度相关的热点问题,引起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注意,以问题为导向,倡导有感而发。
五、总结
本研究针对Tower平台的功能特点,提出了基于Tower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某门课程的教学中。对22名Tower用户的访谈结果表明:基于Tower建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使学习效率最大化,高效完成知识共享和转移。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因为只有22名研究对象,无法进行严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而且,由于Tower对于学习者而言属于新型平台,无法排除学习者的新鲜感对访谈结果的干扰,这些都有待后续研究中采用更为严谨的实验设计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2]鐘志荣.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92-95.
[3]王 源.微博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4):82-84.
[4]乔诗淇,戴心来,姜淑敏.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共同体应用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3):30-32.
[5]杨彦军,江吉林,江毅.Tower泛在接入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09):32-37.
[6]李文昊,王继新,白文倩.从社会网络分析看海盐教师博客[J].中国电化教育,2010,(09):86-90.
[7]范建新,李剑.任务驱动的课程学习质量保证机制创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3,(04):69-72.
[8]万力勇,赵呈领,廖伟伟,疏凤芳.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9):54-68.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