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它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成为课改的卖点之一。
一、在情境中激发兴趣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数学实践的探究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情境。如果把小学数学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以设计让学生和父母玩“扑克牌”的游戏,互相对口令,这样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计算速度。再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我们布置孩子们买了一些学具假币,笔者设计了一个“模拟商店”的实践作业,请孩子在家用学具假币向父母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水果、零食等物品,让学生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关于购物的计算。
在这个案例中,家校联系,模拟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实战中感悟数学之美,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学习的充满热情。
二、在合作中展现自我
分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时,一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以及性别特征等进行评定,然后分配成若干合作小组,既要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建组原则,还要有尊重学生个人的自愿原则。目的是让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互补。每小组4~6人为宜,在一定时期内小组成员应相对稳定,保证合作的有序开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一次小组计划,以便拓宽学生的交往空间。组长实行轮换制,可以定期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临时轮换。这样,在各组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进行公平竞争,使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积极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基础和心理环境,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他人的合理化建议要虚心接纳。
想让学生有效地、持久地投入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年龄性格特征,精心设计难易合适、具有挑战性的讨论题、操作题、思考题、开放题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能用事先准备的工具和已经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学生用事先准备了梯形纸、剪刀、学生尺,开始先独立操作,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
三、在开放中绽放光彩
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开放更大的空间。
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顷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2.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效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如通过设计“科技作品的分数展出”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综合运用空间几何知识和分类思想等。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实践者吧。
一、在情境中激发兴趣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数学实践的探究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情境。如果把小学数学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以设计让学生和父母玩“扑克牌”的游戏,互相对口令,这样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计算速度。再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我们布置孩子们买了一些学具假币,笔者设计了一个“模拟商店”的实践作业,请孩子在家用学具假币向父母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水果、零食等物品,让学生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关于购物的计算。
在这个案例中,家校联系,模拟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实战中感悟数学之美,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学习的充满热情。
二、在合作中展现自我
分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时,一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以及性别特征等进行评定,然后分配成若干合作小组,既要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建组原则,还要有尊重学生个人的自愿原则。目的是让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互补。每小组4~6人为宜,在一定时期内小组成员应相对稳定,保证合作的有序开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一次小组计划,以便拓宽学生的交往空间。组长实行轮换制,可以定期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临时轮换。这样,在各组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进行公平竞争,使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积极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基础和心理环境,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他人的合理化建议要虚心接纳。
想让学生有效地、持久地投入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年龄性格特征,精心设计难易合适、具有挑战性的讨论题、操作题、思考题、开放题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能用事先准备的工具和已经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学生用事先准备了梯形纸、剪刀、学生尺,开始先独立操作,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
三、在开放中绽放光彩
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开放更大的空间。
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顷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2.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效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如通过设计“科技作品的分数展出”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综合运用空间几何知识和分类思想等。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实践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