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代汉语“挨门”一词多用于大清早或傍晚急于进出城门的场合,指在城门刚要打开或关闭之际挤开门、推开门,也可以泛指推开房门等。其中“挨”音āi,义为挤、推。现有辞书释为“等候开门”或“从门(出入)”,并把“挨”读成ái,不确。
关键词 挨门 读音 意义
近代汉语里有“挨门”一词,《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处理成“āi mén”和“ái mén”两条:
挨门āi mén 犹挨户。《红楼梦》第六七回:“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落后来,他的儿作了官,来找他父亲来;听说没了,他就挨门打听。”
挨2门ái mén 等候开门。《水浒传》第三九回:“天气暄热,今日便动身,也行不多路,前面赶不上宿头。只是来日起个五更,挨门出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店内同宿的多不曾起身,他独自一个急到关前,挨门而进。”
本文讨论的是“挨2门”(ái mén),笔者认为其注音、释义都值得商榷。
“挨门”一词元明以还文献用例不少,例如:
(1) 《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张生彩鸾灯传》:“(舜美)整整寻了一夜。巴到天明,挨门而出。至新马头,见一伙人围得紧紧的,看一只绣鞋儿。”
(2) 《元曲选外编·裴度还带》第三折:“老母问其缘故,忽然想起玉带来,急要来取,城门已闭。俺娘女二人一夜不曾睡,今日早挨门出来,入的庙门来寻,谁想不见了玉带。”又下文《楔子》:“到的家中,他那母亲问其缘故,猛然想起玉带来,急要寻去,城门关闭了。第二日挨门出来,至山神庙寻此带不见。”
(3) 《醒世恒言》第三十二卷:“(黄生)早离了帅府,趁此天色未明,拽开脚步便走……却说黄秀才自离帅府,挨门出城,又怕有人追赶,放脚飞跑。”
(4) 《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六回:“次日五更,道众皆挨门进城,到于西门庆家。”
(5) 《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八回:“乡约地方连夜挨门进城,传梆报了县官。”
(6) 《西汉演义》第三十回:“子房已知韩信住处,回到店中。次日,将前在秦宫所得宝剑一口背上,挨门进城,来到韩信门首。只见月色初上,正黄昏时候,门尚未开。”
目前有多部近代汉语词典(著作)收了“挨门”这个词,且有两种不同解说。
第一种解说与《汉大》相同,释为“等候开门”,只是各家在文字表述上略有差异。另外,“挨”的读音都注为ái。我们把这类看法按时间顺序胪列如次:
白维国(1991)《金瓶梅词典》:“守在城门边,等待开门。”
李申(1992)《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门未开而守候在门外称挨门。”
李崇兴等(1998)《元语言词典》:“守在城门边,等候开门。”
许少峰(2008)《近代汉语大词典》:“等候开门。”
白维国等(2011)《白话小说语言词典》:“守在城门边,等候一開门便通过。”
白维国等(2015)《近代汉语词典》:“守在城门边,等待开门。”
徐复岭(2018)《〈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守在城门边等候开门通过。”
第二种解说与众不同。石汝杰等(2005)《明清吴语词典》:“从门(出入)。”按该词典体例,“挨”字不标声调。
以上两说差异很大,恐怕均非确诂。“挨门”是个动宾结构,从“挨”“门”两个语素无法得出“等候开门”或“从门(出入)”的意思。先看第一种解说。严格地讲,“挨”(ái)没有等候、等待义,有些被解作等候、等待的“挨”,其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等候、等待。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昨夜甚短,今夜甚长,挨几时东方亮?”(此例《汉大》释为“拖延;等待”)《水浒全传》第九十二回:“时迁、石秀挨了一回,再溜下屋来,到祠外探看。”《广陵潮》第三十八回:“一直挨到深夜,和尚佛事已完,富荣同众家人按着名数儿分派银子。”(此两例《近代汉语大词典》释为“等,守候”)《说岳全传》第十六回:“点起一千余人,挨至黄昏,悄悄来到水关一齐下水。”《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好容易挨到三点半钟,到这时候,熟罗长衫也有些不合景了。”(此两例《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释为“等待”)以上各例“挨”实际上都可以用“艰难地度过(时光)”来解释。退一步讲,“挨”即使释作等候,但“门”没有开门义,“门”用作动词,古代只有攻门或守门的意思,“等候门”仍然讲不通。因此,“挨门”释为“等候开门”或“守在城门边等候开门通过”等,没有训诂依据。
再看第二种解说。许宝华等(2020)《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本“挨”条义项B18 :“〈介〉从。北京官话。北京[ai55]你~哪儿来。”陈刚等(1997)《现代北京口语词典》“挨(āi)”条义项②:“从。如:你~哪儿来?”但“挨”介词“从”的用法我们没有找到文献用例,而且各例“挨门”的方言背景也大多不属于北京官话。更主要的是,“挨门”释为“从门(出入)”,“门”自然是供人出入的,作品中为什么要特别提及?故而此说也不足采信。
细玩上揭诸例,“挨门”一词大多出现在某人大清早或傍晚急于进出城门,赶在城门打开或关闭之时就出去或进入的语境里。我们认为,“挨门”的“挨”当读āi,义为挤、推。“挨门”即挤开门、推开门。“挨门出去”“挨门而进”等是说城门刚要打开或关闭,在将开未开、将关未关之际,就急不及待地挤开门、推开门出去或进来。当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挨门出去”“挨门而进”等不一定都用其字面意思,有时候是为了强调进出城门时间之早、时间之晚以及进出城门动作行为之急切。用这种训释施之以上各例,义例吻合。请看:
例(1)说的是秀才张舜美与一女子相恋私奔,“出得第二重门,被人一涌,各不相顾”,女子径出城门,而舜美以为她还在城内,找了一夜没找到,于是巴望到天明,城门刚刚打开,就急匆匆“挨门”而出。例(2)“挨门出来”、例(3)“挨门出城”语境都与例(1)相似,“挨门”均言其时间之早和动作之急切。《汉大》所引《二刻拍案惊奇》例文意相同。例(4)“次日五更,道众皆挨门进城,到于西门庆家”,是说为给李瓶儿做道场,道众“赶首班车”到西门庆家,“挨门进城”言其早。《汉大》所引《水浒传》例也是这个意思。例(5)“乡约地方连夜挨门进城,传梆报了县官”,则是说乡约地方“赶末班车”进城把“关大帝泥胎显圣”的事情报官相验,“挨门”言其时间之晚和动作之急切。例(6)“挨门进城”侧重言进城时间之晚。 “挨(āi)”有挤、推义。《正字通·手部》:“挨,方言强进曰挨。”《玉篇·手部》:“挨,推也。”字又作“GF8C6 ”。《广韵·皆韵》:“GF8C6 ,推也。”《集韵·皆韵》:“GF8C6 ,推也。或作挨。”“挨”当挤讲,白话文献用例很多,如《水浒全传》第四十回:“只见法场东边一伙弄蛇的丐者,强要挨入法场里看。”《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玳安小厮眼里说话贼,一直走下楼来,挨到人闹里。”《警世通言》第四十卷:“许员外把两只手排开了众人,方才挨得进去。”“挨”当推讲,文献用例也有一些,如明邹元标《答杨明府》:“若以学脉自先生斩,则乙酉后吉安人从梦寐中如驴挨磨。”《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三年没过一日好日子,鎮日教他挑水挨磨来?”“挨磨”即推磨(“挨磨”的“挨”白维国《近代汉语词典》等注音为ái,但方言里当推讲的“挨”读阴平,见下文)。其他如《跨天虹》第五卷第二则:“连忙放开两手,用力一挨,……把众人劈栗剥碌都推倒在两边。”《吴江雪》第五回:“住持道是,即挨开众人,簇拥着江潮进了正殿。”以上两例“挨”《明清吴语词典》释作“推搡,推(开)”。其实,挤、推两义义相因,所谓“挤”就是用身体排开拥堵的人或物,故《说文·手部》“挤”训“排”,《广雅·释诂三》“挤”训“推”。今吴语、闽语仍然保留了“挨”之挤、推义(参《汉语方言大词典》),金华话、雷州话、梅县话、海口话“挨”读阴平,有推义(参《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白话著作中,“挨门”的“门”也可以指普通的门。石汝杰等(2005)《明清吴语词典》“挨门进,自掇凳”条:“比喻不请自来,硬凑上来。□ 那短命的上得楼来,我们见了生气,招呼都没有招呼。他挨门进,自掇凳的在楚云身边一坐,问:‘你今天什么时候去的?’(《海上繁华梦》2集19回)挨门进,自掇凳。(原注:挨,矮平声。强进曰挨。)(沪谚)”这条吴语俗语材料很有价值,也很有启发性。其中“挨门”,就是推门。再如:
(7) 《六十种曲·金雀记》第二十二出:“闻得后面有一所花园,说道十分幽静。此间角门半开,待小生挨门进去。呀!你看亭轩寂寂,花木丛丛。”
(8) 《北史演义》第五卷:“张奴想道:‘此人该死,所以酣睡。’挨门而入,执剑走至床前,揭帐一看,不觉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9) 《女界鬼域记》第三回:“莺娘道:‘缓日再来罢。’说着,抄在沉鱼前面,挨门竟出。沉鱼且笑且行道:‘怪丫头,别走差路呢。’”
“挨门”还可以写作“捱门”(“捱”同“挨”,音āi),义同。例如:
(10) 《禅真后史》第五十二回:“(王玉仙)唤毓秀掌灯,从后轩踅至劳我惜房前,悄悄捱门而入。揭开锦帐,只见二人搂抱鼾睡。”
(11) 《喻世明言》第二卷:“再说假公子独坐在东厢,明知有个跷蹊缘故,只是不睡。果然一更之后,管家婆捱门而进,报道:‘小姐自来相会。’”
这种“挨门”径当推门讲的用法,方言里还有遗存。金华方言、海口方言都有“挨门”的说法,义为推门、推开门(参《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方言为近代汉语提供了释义佐证,近代汉语又为现代方言提供了词语源头,两者比较互证,相得益彰。
附带说一下,《红楼梦》中有个疑似的“挨门”,见第二十三回:“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彩云一把推开金钏儿,笑道:‘人家心里发虚,你还怄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宝玉只得挨门进去。原来贾政和王夫人都在里间呢。赵姨娘打起帘子来,宝玉挨身而入。”此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北京第3版265—266页。其中“宝玉只得挨门进去”,周定一等(1995)《红楼梦语言词典》“挨(ái)”义项③:“慢吞吞地:宝玉只得~进门去。”白维国等(2015)《近代汉语词典》“挨(ái)”义项⑥:“吃力地缓慢地走;蹭。……清《红楼梦》二三回:‘宝玉只得~进门去。’”以上两部词典所据版本“挨门进去”都作“挨进门去”。从上下文及作品方言背景看,笔者认为以“挨进门去”为长(“挨”释为“慢吞吞地”,误;释作“吃力地缓慢地走;蹭”,是),也即《红楼梦》里没有本文讨论的当推门讲的“挨门”。古本小说集成本《红楼梦》第2册第835页作“挨进门去”,也是旁证。
要之,“挨门”当读āi mén,如果出现在进出城门的语境里,语义侧重于“挤开门”,主要用身体挤,也可以用手推排;如果出现在进出一般门的语境里,语义侧重于“推开门”,主要用手推,也可以用身体推排。综上,建议辞书对“挨门”条的释文做如下修改:
挨门āi mén(在城门刚要打开或关闭之际)挤开门、推开门。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老母问其缘故,忽然想起玉带来,急要来取,城门已闭。俺娘女二人一夜不曾睡,今日早挨门出来,入的庙门来寻,谁想不见了玉带。”《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八回:“乡约地方连夜挨门进城,传梆报了县官。”也泛指推门、推开门。明无心子《金雀记》第二十二出:“闻得后面有一所花园,说道十分幽静。此间角门半开,待小生挨门进去。呀!你看亭轩寂寂,花木丛丛。”《女界鬼域记》第三回:“莺娘道:‘缓日再来罢。’说着,抄在沉鱼前面,挨门竟出。”
参考文献
1. 白维国.金瓶梅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91.
2. 白维国主编.白话小说语言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1.
3. 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4. 陈刚,宋孝才,张秀珍.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7.
5. 李崇兴,黄树先,邵则遂.元语言词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 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北京: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8. 石汝杰,宫田一郎主编.明清吴语词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9. 徐复岭.《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
10. 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本).北京: 中华书局,2020.
11. 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北京: 中华书局,2008.
12. 周定一主编.红楼梦语言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 315300)
(责任编辑 马 沙)
关键词 挨门 读音 意义
近代汉语里有“挨门”一词,《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处理成“āi mén”和“ái mén”两条:
挨门āi mén 犹挨户。《红楼梦》第六七回:“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落后来,他的儿作了官,来找他父亲来;听说没了,他就挨门打听。”
挨2门ái mén 等候开门。《水浒传》第三九回:“天气暄热,今日便动身,也行不多路,前面赶不上宿头。只是来日起个五更,挨门出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店内同宿的多不曾起身,他独自一个急到关前,挨门而进。”
本文讨论的是“挨2门”(ái mén),笔者认为其注音、释义都值得商榷。
“挨门”一词元明以还文献用例不少,例如:
(1) 《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张生彩鸾灯传》:“(舜美)整整寻了一夜。巴到天明,挨门而出。至新马头,见一伙人围得紧紧的,看一只绣鞋儿。”
(2) 《元曲选外编·裴度还带》第三折:“老母问其缘故,忽然想起玉带来,急要来取,城门已闭。俺娘女二人一夜不曾睡,今日早挨门出来,入的庙门来寻,谁想不见了玉带。”又下文《楔子》:“到的家中,他那母亲问其缘故,猛然想起玉带来,急要寻去,城门关闭了。第二日挨门出来,至山神庙寻此带不见。”
(3) 《醒世恒言》第三十二卷:“(黄生)早离了帅府,趁此天色未明,拽开脚步便走……却说黄秀才自离帅府,挨门出城,又怕有人追赶,放脚飞跑。”
(4) 《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六回:“次日五更,道众皆挨门进城,到于西门庆家。”
(5) 《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八回:“乡约地方连夜挨门进城,传梆报了县官。”
(6) 《西汉演义》第三十回:“子房已知韩信住处,回到店中。次日,将前在秦宫所得宝剑一口背上,挨门进城,来到韩信门首。只见月色初上,正黄昏时候,门尚未开。”
目前有多部近代汉语词典(著作)收了“挨门”这个词,且有两种不同解说。
第一种解说与《汉大》相同,释为“等候开门”,只是各家在文字表述上略有差异。另外,“挨”的读音都注为ái。我们把这类看法按时间顺序胪列如次:
白维国(1991)《金瓶梅词典》:“守在城门边,等待开门。”
李申(1992)《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门未开而守候在门外称挨门。”
李崇兴等(1998)《元语言词典》:“守在城门边,等候开门。”
许少峰(2008)《近代汉语大词典》:“等候开门。”
白维国等(2011)《白话小说语言词典》:“守在城门边,等候一開门便通过。”
白维国等(2015)《近代汉语词典》:“守在城门边,等待开门。”
徐复岭(2018)《〈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守在城门边等候开门通过。”
第二种解说与众不同。石汝杰等(2005)《明清吴语词典》:“从门(出入)。”按该词典体例,“挨”字不标声调。
以上两说差异很大,恐怕均非确诂。“挨门”是个动宾结构,从“挨”“门”两个语素无法得出“等候开门”或“从门(出入)”的意思。先看第一种解说。严格地讲,“挨”(ái)没有等候、等待义,有些被解作等候、等待的“挨”,其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等候、等待。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昨夜甚短,今夜甚长,挨几时东方亮?”(此例《汉大》释为“拖延;等待”)《水浒全传》第九十二回:“时迁、石秀挨了一回,再溜下屋来,到祠外探看。”《广陵潮》第三十八回:“一直挨到深夜,和尚佛事已完,富荣同众家人按着名数儿分派银子。”(此两例《近代汉语大词典》释为“等,守候”)《说岳全传》第十六回:“点起一千余人,挨至黄昏,悄悄来到水关一齐下水。”《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好容易挨到三点半钟,到这时候,熟罗长衫也有些不合景了。”(此两例《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释为“等待”)以上各例“挨”实际上都可以用“艰难地度过(时光)”来解释。退一步讲,“挨”即使释作等候,但“门”没有开门义,“门”用作动词,古代只有攻门或守门的意思,“等候门”仍然讲不通。因此,“挨门”释为“等候开门”或“守在城门边等候开门通过”等,没有训诂依据。
再看第二种解说。许宝华等(2020)《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本“挨”条义项B18 :“〈介〉从。北京官话。北京[ai55]你~哪儿来。”陈刚等(1997)《现代北京口语词典》“挨(āi)”条义项②:“从。如:你~哪儿来?”但“挨”介词“从”的用法我们没有找到文献用例,而且各例“挨门”的方言背景也大多不属于北京官话。更主要的是,“挨门”释为“从门(出入)”,“门”自然是供人出入的,作品中为什么要特别提及?故而此说也不足采信。
细玩上揭诸例,“挨门”一词大多出现在某人大清早或傍晚急于进出城门,赶在城门打开或关闭之时就出去或进入的语境里。我们认为,“挨门”的“挨”当读āi,义为挤、推。“挨门”即挤开门、推开门。“挨门出去”“挨门而进”等是说城门刚要打开或关闭,在将开未开、将关未关之际,就急不及待地挤开门、推开门出去或进来。当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挨门出去”“挨门而进”等不一定都用其字面意思,有时候是为了强调进出城门时间之早、时间之晚以及进出城门动作行为之急切。用这种训释施之以上各例,义例吻合。请看:
例(1)说的是秀才张舜美与一女子相恋私奔,“出得第二重门,被人一涌,各不相顾”,女子径出城门,而舜美以为她还在城内,找了一夜没找到,于是巴望到天明,城门刚刚打开,就急匆匆“挨门”而出。例(2)“挨门出来”、例(3)“挨门出城”语境都与例(1)相似,“挨门”均言其时间之早和动作之急切。《汉大》所引《二刻拍案惊奇》例文意相同。例(4)“次日五更,道众皆挨门进城,到于西门庆家”,是说为给李瓶儿做道场,道众“赶首班车”到西门庆家,“挨门进城”言其早。《汉大》所引《水浒传》例也是这个意思。例(5)“乡约地方连夜挨门进城,传梆报了县官”,则是说乡约地方“赶末班车”进城把“关大帝泥胎显圣”的事情报官相验,“挨门”言其时间之晚和动作之急切。例(6)“挨门进城”侧重言进城时间之晚。 “挨(āi)”有挤、推义。《正字通·手部》:“挨,方言强进曰挨。”《玉篇·手部》:“挨,推也。”字又作“GF8C6 ”。《广韵·皆韵》:“GF8C6 ,推也。”《集韵·皆韵》:“GF8C6 ,推也。或作挨。”“挨”当挤讲,白话文献用例很多,如《水浒全传》第四十回:“只见法场东边一伙弄蛇的丐者,强要挨入法场里看。”《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玳安小厮眼里说话贼,一直走下楼来,挨到人闹里。”《警世通言》第四十卷:“许员外把两只手排开了众人,方才挨得进去。”“挨”当推讲,文献用例也有一些,如明邹元标《答杨明府》:“若以学脉自先生斩,则乙酉后吉安人从梦寐中如驴挨磨。”《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三年没过一日好日子,鎮日教他挑水挨磨来?”“挨磨”即推磨(“挨磨”的“挨”白维国《近代汉语词典》等注音为ái,但方言里当推讲的“挨”读阴平,见下文)。其他如《跨天虹》第五卷第二则:“连忙放开两手,用力一挨,……把众人劈栗剥碌都推倒在两边。”《吴江雪》第五回:“住持道是,即挨开众人,簇拥着江潮进了正殿。”以上两例“挨”《明清吴语词典》释作“推搡,推(开)”。其实,挤、推两义义相因,所谓“挤”就是用身体排开拥堵的人或物,故《说文·手部》“挤”训“排”,《广雅·释诂三》“挤”训“推”。今吴语、闽语仍然保留了“挨”之挤、推义(参《汉语方言大词典》),金华话、雷州话、梅县话、海口话“挨”读阴平,有推义(参《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白话著作中,“挨门”的“门”也可以指普通的门。石汝杰等(2005)《明清吴语词典》“挨门进,自掇凳”条:“比喻不请自来,硬凑上来。□ 那短命的上得楼来,我们见了生气,招呼都没有招呼。他挨门进,自掇凳的在楚云身边一坐,问:‘你今天什么时候去的?’(《海上繁华梦》2集19回)挨门进,自掇凳。(原注:挨,矮平声。强进曰挨。)(沪谚)”这条吴语俗语材料很有价值,也很有启发性。其中“挨门”,就是推门。再如:
(7) 《六十种曲·金雀记》第二十二出:“闻得后面有一所花园,说道十分幽静。此间角门半开,待小生挨门进去。呀!你看亭轩寂寂,花木丛丛。”
(8) 《北史演义》第五卷:“张奴想道:‘此人该死,所以酣睡。’挨门而入,执剑走至床前,揭帐一看,不觉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9) 《女界鬼域记》第三回:“莺娘道:‘缓日再来罢。’说着,抄在沉鱼前面,挨门竟出。沉鱼且笑且行道:‘怪丫头,别走差路呢。’”
“挨门”还可以写作“捱门”(“捱”同“挨”,音āi),义同。例如:
(10) 《禅真后史》第五十二回:“(王玉仙)唤毓秀掌灯,从后轩踅至劳我惜房前,悄悄捱门而入。揭开锦帐,只见二人搂抱鼾睡。”
(11) 《喻世明言》第二卷:“再说假公子独坐在东厢,明知有个跷蹊缘故,只是不睡。果然一更之后,管家婆捱门而进,报道:‘小姐自来相会。’”
这种“挨门”径当推门讲的用法,方言里还有遗存。金华方言、海口方言都有“挨门”的说法,义为推门、推开门(参《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方言为近代汉语提供了释义佐证,近代汉语又为现代方言提供了词语源头,两者比较互证,相得益彰。
附带说一下,《红楼梦》中有个疑似的“挨门”,见第二十三回:“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彩云一把推开金钏儿,笑道:‘人家心里发虚,你还怄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宝玉只得挨门进去。原来贾政和王夫人都在里间呢。赵姨娘打起帘子来,宝玉挨身而入。”此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北京第3版265—266页。其中“宝玉只得挨门进去”,周定一等(1995)《红楼梦语言词典》“挨(ái)”义项③:“慢吞吞地:宝玉只得~进门去。”白维国等(2015)《近代汉语词典》“挨(ái)”义项⑥:“吃力地缓慢地走;蹭。……清《红楼梦》二三回:‘宝玉只得~进门去。’”以上两部词典所据版本“挨门进去”都作“挨进门去”。从上下文及作品方言背景看,笔者认为以“挨进门去”为长(“挨”释为“慢吞吞地”,误;释作“吃力地缓慢地走;蹭”,是),也即《红楼梦》里没有本文讨论的当推门讲的“挨门”。古本小说集成本《红楼梦》第2册第835页作“挨进门去”,也是旁证。
要之,“挨门”当读āi mén,如果出现在进出城门的语境里,语义侧重于“挤开门”,主要用身体挤,也可以用手推排;如果出现在进出一般门的语境里,语义侧重于“推开门”,主要用手推,也可以用身体推排。综上,建议辞书对“挨门”条的释文做如下修改:
挨门āi mén(在城门刚要打开或关闭之际)挤开门、推开门。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老母问其缘故,忽然想起玉带来,急要来取,城门已闭。俺娘女二人一夜不曾睡,今日早挨门出来,入的庙门来寻,谁想不见了玉带。”《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八回:“乡约地方连夜挨门进城,传梆报了县官。”也泛指推门、推开门。明无心子《金雀记》第二十二出:“闻得后面有一所花园,说道十分幽静。此间角门半开,待小生挨门进去。呀!你看亭轩寂寂,花木丛丛。”《女界鬼域记》第三回:“莺娘道:‘缓日再来罢。’说着,抄在沉鱼前面,挨门竟出。”
参考文献
1. 白维国.金瓶梅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91.
2. 白维国主编.白话小说语言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1.
3. 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4. 陈刚,宋孝才,张秀珍.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7.
5. 李崇兴,黄树先,邵则遂.元语言词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 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北京: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8. 石汝杰,宫田一郎主编.明清吴语词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9. 徐复岭.《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
10. 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本).北京: 中华书局,2020.
11. 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北京: 中华书局,2008.
12. 周定一主编.红楼梦语言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 315300)
(责任编辑 马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