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高中历史课程新课标的指导理念。其旨在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美化学生的心灵。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落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一目标,已成为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授课中的瓶颈。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对如何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路径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 情感价值观 培养
情感价值观的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和完善良好的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科学态度等,最终达到育人立人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形成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民族的责任感。只有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这一目标贯穿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完善自身的情感价值观。
一、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意义
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而价值观则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社会情感。新课标将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教育功能定位于建构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功能。建构高中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既包括了思想教育功能,又丰富了思想教育功能,使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变得更具体、更具有人文内涵,更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内心体验和心理情感倾向的关注。当今社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一定要注重综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历史课堂培养情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和思辨性都较强的课程,它不仅承载着学习历史知识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建设和思想境界塑造的重任。而从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这一目标远远没有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还存在诸多问题。
1.对情感价值观的建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受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把历史课程看作传授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工具,对新课标蕴含的情感价值观的建构功能没有准确理解,以至于简单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等同于思想教育,这种片面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展开。
2.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及教学方法滞后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能量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由于部分教师仍墨守过去陈旧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使有一些情感色彩的历史教学,只是简单的堆砌。这种机械、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不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通过考试方法来测评学生,学生考试的成绩也相应的成为考核教师的标准。这种考试制度本身就不带有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测评,影响到教师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三、历史课堂培养情感价值观最合理的推进路径
历史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关系到素质教育开展的成功,因而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结合实践,保证学生情感價值观建构的最优化推进。
1.建构教育目标,正确认识情感价值观
情感价值观构成了一个有序的心灵连续体,成了人的情感世界。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的内容、方法、目标都要以其为着眼点进行,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基点。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思想情感素养。而当前的历史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需求。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情感,从而担负起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建构的重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历史课程考评体系
情感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具有特殊性,集情感、意识和行动于一体,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语言的表达,虽然它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但不能通过对知识的测评来检验。因此必须采取多元评价方法,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融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构情感价值观。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使学生的人格、品德、境界等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完善,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文国.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构[J].考试周刊.2010.(27).
[2]梅建华.试谈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J].新课程(教师).2009.(12).
[3]宋玲.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7.(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关键词:历史课堂 情感价值观 培养
情感价值观的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和完善良好的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科学态度等,最终达到育人立人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形成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民族的责任感。只有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这一目标贯穿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完善自身的情感价值观。
一、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意义
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而价值观则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社会情感。新课标将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教育功能定位于建构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功能。建构高中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既包括了思想教育功能,又丰富了思想教育功能,使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变得更具体、更具有人文内涵,更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内心体验和心理情感倾向的关注。当今社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一定要注重综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历史课堂培养情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和思辨性都较强的课程,它不仅承载着学习历史知识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建设和思想境界塑造的重任。而从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这一目标远远没有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还存在诸多问题。
1.对情感价值观的建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受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把历史课程看作传授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工具,对新课标蕴含的情感价值观的建构功能没有准确理解,以至于简单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等同于思想教育,这种片面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展开。
2.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及教学方法滞后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能量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由于部分教师仍墨守过去陈旧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使有一些情感色彩的历史教学,只是简单的堆砌。这种机械、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不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通过考试方法来测评学生,学生考试的成绩也相应的成为考核教师的标准。这种考试制度本身就不带有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测评,影响到教师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三、历史课堂培养情感价值观最合理的推进路径
历史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关系到素质教育开展的成功,因而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结合实践,保证学生情感價值观建构的最优化推进。
1.建构教育目标,正确认识情感价值观
情感价值观构成了一个有序的心灵连续体,成了人的情感世界。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的内容、方法、目标都要以其为着眼点进行,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基点。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思想情感素养。而当前的历史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需求。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情感,从而担负起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建构的重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历史课程考评体系
情感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具有特殊性,集情感、意识和行动于一体,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语言的表达,虽然它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但不能通过对知识的测评来检验。因此必须采取多元评价方法,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融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构情感价值观。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使学生的人格、品德、境界等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完善,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文国.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构[J].考试周刊.2010.(27).
[2]梅建华.试谈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J].新课程(教师).2009.(12).
[3]宋玲.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7.(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