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翻唱歌经典,老调重弹调恒久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velgato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高中历史课程新课标的指导理念。其旨在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美化学生的心灵。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落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一目标,已成为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授课中的瓶颈。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对如何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路径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 情感价值观 培养
  
  情感价值观的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和完善良好的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科学态度等,最终达到育人立人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形成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民族的责任感。只有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这一目标贯穿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完善自身的情感价值观。
  一、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意义
  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而价值观则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社会情感。新课标将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教育功能定位于建构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功能。建构高中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既包括了思想教育功能,又丰富了思想教育功能,使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变得更具体、更具有人文内涵,更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内心体验和心理情感倾向的关注。当今社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一定要注重综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历史课堂培养情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和思辨性都较强的课程,它不仅承载着学习历史知识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建设和思想境界塑造的重任。而从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这一目标远远没有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还存在诸多问题。
  1.对情感价值观的建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受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把历史课程看作传授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工具,对新课标蕴含的情感价值观的建构功能没有准确理解,以至于简单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等同于思想教育,这种片面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展开。
  2.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及教学方法滞后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能量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由于部分教师仍墨守过去陈旧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使有一些情感色彩的历史教学,只是简单的堆砌。这种机械、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不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通过考试方法来测评学生,学生考试的成绩也相应的成为考核教师的标准。这种考试制度本身就不带有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测评,影响到教师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三、历史课堂培养情感价值观最合理的推进路径
  历史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关系到素质教育开展的成功,因而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结合实践,保证学生情感價值观建构的最优化推进。
  1.建构教育目标,正确认识情感价值观
  情感价值观构成了一个有序的心灵连续体,成了人的情感世界。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的内容、方法、目标都要以其为着眼点进行,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基点。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思想情感素养。而当前的历史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需求。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情感,从而担负起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建构的重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历史课程考评体系
  情感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具有特殊性,集情感、意识和行动于一体,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语言的表达,虽然它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但不能通过对知识的测评来检验。因此必须采取多元评价方法,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融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构情感价值观。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使学生的人格、品德、境界等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完善,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文国.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构[J].考试周刊.2010.(27).
  [2]梅建华.试谈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J].新课程(教师).2009.(12).
  [3]宋玲.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7.(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同学们都听说过“画龙点睛”的故事吧,人们常说: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考场作文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的标题,常常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尤其是在中考话题作文成为主流之后,拟题的意义更加重要。如果你的作文有一个亮丽的文题,一定会使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  请看以下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巧妙化用,妙趣横生    把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名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歌词等适当改
[摘 要] 在当前政府更多强调自身责任,努力增加政府供给水平的政策导向下,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普及学前教育政策时有必要考虑政府供给对市场供给可能造成的“挤出效应”。美国佐治亚州和俄克拉荷马州基于各自学前教育市场的现有结构,分别选择以公共资助和公共供给为主要方式推进州内学前教育的普及。两州都出现了“挤出效应”,其中佐治亚州的公共资助方式导致了公共资本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而俄克拉荷马州的公共供给方式
我是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虽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我“位俾敢忘忧国”,常怀报国之心,常行爱国之事,常将无时作有时,未把有时作无时。时刻想着如何培育好青少年一代,使之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栋梁之才。新课改可以说有许多优点,且行之有效。她更多地  注重了人文性和实践性,贴近生活,感性的材料生动灵活,趣味性浓厚。现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写下来与  同仁探讨,商榷。  一
在平时写作中,学过的课文就是写作的例子。它除了作为其他的考题出题依据之外,还可以作为你的“写作指导”。只要你回过头来,仔细地找找课文,就能会心一笑。  一、半命题作文  不曾留意的  标题可以填上让你的生活或者人生路或思想感情发生转变的人或事物。比如“叮咛”,比如“伙伴”……文章选材,重点当然要落在“曾”字上。文章写法,就是追述过去,再现转变的过程。比如“不曾留意的叮咛”,我们就可以回想起朱自清的
[摘 要]课感是教师对课堂运作的直觉感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敏锐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以及根据课堂状况迅速做出准确反应的能力。培养和训练课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听课中获得启发;在评课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在上课中进行实践和创新;在悟课中开展反思。  [关键词]课感;听课;评课;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要: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兴趣 情感 意志 教学实效    在初中阶段,绝大多数同龄人的智力水平差别较小,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别,很有可能是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必须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它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讲解、操练英语知识,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思维活动的直观形象性是很突出的。因此,在适当的情景中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语言、理解语言显得尤为重要。生动、形象的社会语言情景为课堂教学采用听、说、读、写多样化的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热爱,热爱创造奇迹。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这是有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任务所决定的,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尚处起步阶段,且学习动机不明显,“凭兴趣学习”“兴趣多变”。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一、以画激趣,能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最早发生兴趣的是绘画,绘画是儿童
教学格言:努力以自己的教学美,开启学生学习的乐与思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数学教学时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  一、教学资源要有趣味化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
班风又可称作班级风气,它是指在班级所有成员进行比较长期的交往中所产生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班风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树立良好的班风是班级德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并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树立良好的班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而是需要班主任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