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1958年身患胃溃疡出血,1960年又患肝炎,身体越来越虚弱。除医药外又选择了传统养生方法:练习太极拳、气功,结合实践锻炼,经过几十年的坚持使疾病逐渐消除,重获健康。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与气功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是一个具有一连串圆转柔和的整体。太极拳中有气功,是气功中的动功,即动中有气,气中有动,动气结合。而且太极拳是有一整套理论在指导,认真按要求练,用心意去练,才有祛病、延年益寿、养生的功效及技击效果。我学太极拳未经名师指导,只是一种公园式的锻炼,一面练拳、学习理论知识,一面在锻炼中摸索、改进、提高。
学习王宗岳太极十三势,明确练拳的目的与要求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提到:“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 挤按 肘靠八种手法即八卦也,又叫八门,就是四正四隅。震离兑坎四卦的方位是东南西北四正方。乾坤艮巽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方叫四隅,进退顾盼定称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太极拳就是五行八卦的综合体,是循经守窍、动静相兼的意气运动。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则分之,静则合之,无过不极,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应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气遍身躯不消滞,腹内松静气腾然,意气君来骨肉层。在行功走架中,做到以心引气,以气运身。让气在体内畅通。在每一个动作中按要求意守窍穴与运气。运气丹田,使腹部和腰间、两肾内的气发热,使气游走于肢体,到达神经末梢。在习拳时用意不用力,以意催气,以气推力。每一式都要意守窍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真正做到内外结合。使拳动即为气功。太极拳运动就是意气运动,使气遍全身精神旺盛。
进退顾盼定五行步法,是相辅相成的阴阳、水火二行。进为水、退为火,一进一退即一寒一热,一阴一阳。左顾为金,右盼为木,中定为土。太极拳就是五行八卦的综合体。行拳走架只有符合五行八卦,人体气血运行才能畅通。经络畅通、阴阳调和。使体内增强抗病能力,邪不可干。使体内的慢性疾病逐渐恢复。这样就达到了养生的作用,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太极十三势,开始比较难理解,只有在练拳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长期摸索,潜心钻研,在拳中运用,逐渐熟练,使拳功结合。
太极拳的虚实
王宗岳论《太极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须留神”。太极拳的每一个姿势、动作皆可分清虚实。动作的虚实即阴阳变化,有变化方能生技巧。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如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在习拳中虚实能分,在行拳中在前后转动中身体就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虚实,则迈步滞重。站立不稳,就容易受人牵制,处于被动的境地。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状似猫行。如练拳中的弓箭步,前腿似弓,后腿似箭,要求前腿弓,后腿蹬。身体重心在前弓腿为实腿,后蹬腿为虚腿。前弓步的膝盖弓出不超过前足尖。超过即为过劲。后蹬腿的膝关节必须保持一定的松沉度,不可蹬之僵直。做到自然地直而不僵。如匀手看似平稳,但两足还是可分虚实的。在习拳中无论是弓箭步、虚步、仆步、进步、退步都要注意虚实分明。变换身体重心时必须做到松静稳匀缓,不宜突然转换。始终要保持身体平稳。
太极拳中的虚实就是体现阴阳,阴阳即虚实。天地有阴阳,天为阳、地为阴;人有阴阳,头为阳、足为阴,后背为阳、前腹为阴。而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形神、姿势、动作、用意、呼吸、运动都有虚实。在习拳中,动者为阳为实,静者为虚为阴;出手为阳为实,收手为阴为虚;起步为阳为实,退步为阴为虚;刚劲为阳为实,柔劲为阴为虚;开为阳为实,合为阴为虚;呼气为阳为实,吸气为阴为虚;升为阳为实,降为阴为虚。
太极拳是圆的运动,每一个姿势动作皆有圆形规迹。故动静不同时,阴阳常变换,虚实无定位,因此,阳即是阴,阴即是阳,实即是虚,虚即是实。
通过行拳中的阴阳,虚实变幻的实践。使人体劲力增长使腿劲,手势的开合,腰的旋转、柔劲的伸转灵动。劲力从脚到腿、到腰再传递到手到指,使全身的气贯穿起来。使气畅通运行,拳就不会停滞。腰为一身的主载。转体,上下相承皆由腰来完成。
炼气
古人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以心意为主、以气为用,故称“用意不用力,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目前社会上一些练拳者,习惯于动动手脚,练几下套路,不懂得练拳和呼吸配合,结果一无所得,离真正练太极拳的要求相去甚远。我开始习拳时也是如此,只练拳不懂功,对内家拳的炼气认识不清楚。炼气讲:“气沉丹田”、“以调心、调息、调身”三调为原则,注意精气神的锻炼。以内功为主,以心理活动去推动拳理活动。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百练不如一站,每天在练拳之前先站桩。开始站圆桩,在站圆桩取得基础后,再改站“无极桩”。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意的把呼吸配合进去。呼吸做到细、匀、深、长。增强了肺活量,促进吐故纳新,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提高气化功能作用。由于采用逆腹式呼吸,将后天呼吸之气,通过横膈深入到腹部,使小腹的起伏增加,起到了有规律的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功能,筋络畅通、气血运行正常,增强体内水谷精气的提炼。在习拳时做到“上吸下呼,开呼合吸,左吸右呼”,吸气到中脘,呼气到丹田,在肢体的屈伸动作中,一呼一吸,一缩一伸,内气从丹田运送到四肢,再由四肢回复到丹田。往复循环,习拳中尽可能做到动静结合,意不断,气不乱,形相随。呼吸起伏鼓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疏通筋络,通利关节,使全身增强内气,抗拒邪气的侵扰,提高了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在练拳中的起势和收势要注意。起势开始炼气上吸下呼,意守丹田;收势则着重固气。在津液满口时,用舌捣鼓后分三口咽下入丹田。由于内气循环于五脏六腑、百骸九窍之间,全身经络畅通,起到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效果,达到了治病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效。
我从1972年开始学习太极拳,1985年开始学习气功。由于长期的练太极拳与气功,身体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来的疾病缠身,变为健康之身。一年四季很少生病。根据《周易参同契》三十二节:“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士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归所。老公复丁壮,老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危,号之曰真人。”
我现在85岁了,外貌也有所变化。原来脱顶稀少的白发,重新生长出黑发;原来掉落牙齿的老地方又长出新的牙齿来。现在是眼不花、耳不聋、无慢性疾病。身心舒畅、活得轻松愉快,一年四季很少生病,连感冒都少有。要身强体健,延年益寿,必须坚持锻炼,并要有正确的理论导向,心情舒畅。不断提高自身五脏六腑功能,使全身经络畅通,精、气、神充足,不使外邪有可乘之机。这样才能达到健康长寿、延年益寿。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与气功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是一个具有一连串圆转柔和的整体。太极拳中有气功,是气功中的动功,即动中有气,气中有动,动气结合。而且太极拳是有一整套理论在指导,认真按要求练,用心意去练,才有祛病、延年益寿、养生的功效及技击效果。我学太极拳未经名师指导,只是一种公园式的锻炼,一面练拳、学习理论知识,一面在锻炼中摸索、改进、提高。
学习王宗岳太极十三势,明确练拳的目的与要求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提到:“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 挤按 肘靠八种手法即八卦也,又叫八门,就是四正四隅。震离兑坎四卦的方位是东南西北四正方。乾坤艮巽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方叫四隅,进退顾盼定称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太极拳就是五行八卦的综合体,是循经守窍、动静相兼的意气运动。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则分之,静则合之,无过不极,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应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气遍身躯不消滞,腹内松静气腾然,意气君来骨肉层。在行功走架中,做到以心引气,以气运身。让气在体内畅通。在每一个动作中按要求意守窍穴与运气。运气丹田,使腹部和腰间、两肾内的气发热,使气游走于肢体,到达神经末梢。在习拳时用意不用力,以意催气,以气推力。每一式都要意守窍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真正做到内外结合。使拳动即为气功。太极拳运动就是意气运动,使气遍全身精神旺盛。
进退顾盼定五行步法,是相辅相成的阴阳、水火二行。进为水、退为火,一进一退即一寒一热,一阴一阳。左顾为金,右盼为木,中定为土。太极拳就是五行八卦的综合体。行拳走架只有符合五行八卦,人体气血运行才能畅通。经络畅通、阴阳调和。使体内增强抗病能力,邪不可干。使体内的慢性疾病逐渐恢复。这样就达到了养生的作用,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太极十三势,开始比较难理解,只有在练拳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长期摸索,潜心钻研,在拳中运用,逐渐熟练,使拳功结合。
太极拳的虚实
王宗岳论《太极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须留神”。太极拳的每一个姿势、动作皆可分清虚实。动作的虚实即阴阳变化,有变化方能生技巧。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如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在习拳中虚实能分,在行拳中在前后转动中身体就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虚实,则迈步滞重。站立不稳,就容易受人牵制,处于被动的境地。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状似猫行。如练拳中的弓箭步,前腿似弓,后腿似箭,要求前腿弓,后腿蹬。身体重心在前弓腿为实腿,后蹬腿为虚腿。前弓步的膝盖弓出不超过前足尖。超过即为过劲。后蹬腿的膝关节必须保持一定的松沉度,不可蹬之僵直。做到自然地直而不僵。如匀手看似平稳,但两足还是可分虚实的。在习拳中无论是弓箭步、虚步、仆步、进步、退步都要注意虚实分明。变换身体重心时必须做到松静稳匀缓,不宜突然转换。始终要保持身体平稳。
太极拳中的虚实就是体现阴阳,阴阳即虚实。天地有阴阳,天为阳、地为阴;人有阴阳,头为阳、足为阴,后背为阳、前腹为阴。而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形神、姿势、动作、用意、呼吸、运动都有虚实。在习拳中,动者为阳为实,静者为虚为阴;出手为阳为实,收手为阴为虚;起步为阳为实,退步为阴为虚;刚劲为阳为实,柔劲为阴为虚;开为阳为实,合为阴为虚;呼气为阳为实,吸气为阴为虚;升为阳为实,降为阴为虚。
太极拳是圆的运动,每一个姿势动作皆有圆形规迹。故动静不同时,阴阳常变换,虚实无定位,因此,阳即是阴,阴即是阳,实即是虚,虚即是实。
通过行拳中的阴阳,虚实变幻的实践。使人体劲力增长使腿劲,手势的开合,腰的旋转、柔劲的伸转灵动。劲力从脚到腿、到腰再传递到手到指,使全身的气贯穿起来。使气畅通运行,拳就不会停滞。腰为一身的主载。转体,上下相承皆由腰来完成。
炼气
古人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以心意为主、以气为用,故称“用意不用力,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目前社会上一些练拳者,习惯于动动手脚,练几下套路,不懂得练拳和呼吸配合,结果一无所得,离真正练太极拳的要求相去甚远。我开始习拳时也是如此,只练拳不懂功,对内家拳的炼气认识不清楚。炼气讲:“气沉丹田”、“以调心、调息、调身”三调为原则,注意精气神的锻炼。以内功为主,以心理活动去推动拳理活动。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百练不如一站,每天在练拳之前先站桩。开始站圆桩,在站圆桩取得基础后,再改站“无极桩”。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意的把呼吸配合进去。呼吸做到细、匀、深、长。增强了肺活量,促进吐故纳新,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提高气化功能作用。由于采用逆腹式呼吸,将后天呼吸之气,通过横膈深入到腹部,使小腹的起伏增加,起到了有规律的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功能,筋络畅通、气血运行正常,增强体内水谷精气的提炼。在习拳时做到“上吸下呼,开呼合吸,左吸右呼”,吸气到中脘,呼气到丹田,在肢体的屈伸动作中,一呼一吸,一缩一伸,内气从丹田运送到四肢,再由四肢回复到丹田。往复循环,习拳中尽可能做到动静结合,意不断,气不乱,形相随。呼吸起伏鼓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疏通筋络,通利关节,使全身增强内气,抗拒邪气的侵扰,提高了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在练拳中的起势和收势要注意。起势开始炼气上吸下呼,意守丹田;收势则着重固气。在津液满口时,用舌捣鼓后分三口咽下入丹田。由于内气循环于五脏六腑、百骸九窍之间,全身经络畅通,起到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效果,达到了治病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效。
我从1972年开始学习太极拳,1985年开始学习气功。由于长期的练太极拳与气功,身体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来的疾病缠身,变为健康之身。一年四季很少生病。根据《周易参同契》三十二节:“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士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归所。老公复丁壮,老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危,号之曰真人。”
我现在85岁了,外貌也有所变化。原来脱顶稀少的白发,重新生长出黑发;原来掉落牙齿的老地方又长出新的牙齿来。现在是眼不花、耳不聋、无慢性疾病。身心舒畅、活得轻松愉快,一年四季很少生病,连感冒都少有。要身强体健,延年益寿,必须坚持锻炼,并要有正确的理论导向,心情舒畅。不断提高自身五脏六腑功能,使全身经络畅通,精、气、神充足,不使外邪有可乘之机。这样才能达到健康长寿、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