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开展多渠道营销提供了可能性,也使得多渠道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以及学术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多渠道管理的概念起源于渠道营销,通常涉及到企业在不同营销渠道间的选择与组合以最大化收益。传统企业“触网”或是互联网企业搭建线下渠道是目前最常见的多渠道策略,但大多数企业对多渠道管理的定义、内涵、规则等仍缺乏认知,多渠道管理并非简单地堆砌多种渠道,而是期望整合多条渠道的特性与功能,以实现整体的效用最大化。多渠道管理的概念与内涵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互联网兴起之初,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开展多渠道营销提供了可能性,也使得多渠道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以及学术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多渠道管理的概念起源于渠道营销,通常涉及到企业在不同营销渠道间的选择与组合以最大化收益。传统企业“触网”或是互联网企业搭建线下渠道是目前最常见的多渠道策略,但大多数企业对多渠道管理的定义、内涵、规则等仍缺乏认知,多渠道管理并非简单地堆砌多种渠道,而是期望整合多条渠道的特性与功能,以实现整体的效用最大化。多渠道管理的概念与内涵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互联网兴起之初,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追求使得传统线下渠道日渐式微,而随着移动商务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线下体验的不断重视,又使得企业需要重新布局移动端与线下端。新的市场环境赋予了多渠道管理新的研究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多渠道管理领域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明确多渠道管理的定义与内涵,并从渠道整合、渠道交互以及消费者渠道选择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相应回顾与评述,帮助企业明确多渠道甚至全渠道管理的要点,也为未来新型互联网环境下的多渠道与全渠道管理研究指明方向。
其他文献
“2019年第二十三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将于2019年11月30—12月1日在中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办。论坛由世界管理协会联盟(IFSAM)中国委员会、上海管理教育学会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承办,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等协办。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企业家做大会主旨演讲,及举办东方管理学术研究工作坊。
当前,社会创新、社会创业和影响力金融蓬勃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新时代社会创业的本土研究水平,拟于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第二届中国社会创业研究论坛暨第四届全国社会创业家颁奖典礼”活动。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创业中心于2017年成立。中心依托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学科力量,广泛凝聚国内外知名学者,旨在构筑一个学界与业界、理论与实践相互协同的知识创新平台。
自雇型创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参与方式,是个人实现就业与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福利状况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CGSS(2010—2013)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家庭中丈夫或妻子从事自雇型创业对双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丈夫进行自雇型创业降低了自身的幸福感,但显著增加了妻子的幸福感,与之相反的是,妻子进行自雇型创业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但会显著降低丈夫的幸福感。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男主外、女主内”“妻子收入不应该超过丈夫”的传统社会规范是导致配偶幸福感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妻子创业使得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历史亏损对高管薪酬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具有历史亏损“包袱”的企业高管超额薪酬支付程度更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历史亏损企业的分红约束会引发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进而大股东会利用薪酬设计来赎买高管助力掏空;另一方面,分红约束加大了代理冲突,使股东更加关注业绩及其资本利得,导致高管更愿意选择盈余管理方式改变企业绩效水平,来满足股东投资回报要求,同时,也迎合了大股东的超额薪酬契约设计。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股权制衡程度高的情
商业模式设计是商业模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关键问题在于缺乏一套普适性的方法对现实中复杂的商业模式进行标准化识别与解构,以便厘清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并由此形成创新依据,使企业能够塑造出理想的商业模式。本文借助模块化技术,尝试构建一套普适性的商业模式模块化体系,即通过商业模式标准模块的解构与组合,使商业模式设计具体化并易于操作。本文针对商业模式的交易结构、盈利模式和收支方式三大结构要素,分别提出了标准模块划分方法,使商业模式各个业务单元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标准模块的互补性组合实现结构层的模块化解构;再将业务单元模块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伴随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企业组织中加速应用,企业传统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以及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深刻影响中国企业的管理运营和战略决策。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战略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组委会拟于2019年12月20-22日在广州举办第十二届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
近年来,诗歌批评在现实意识上,在历史和审美视野、抱负上,呈现不断错位乃至萎缩的状况。本文集中讨论诗歌批评人为地将现代诗的意义阐释和形式研究硬性割裂,使之“各自为阵”带来的缺失;提出一种姑且称之为“历史一修辞学的综合批评”的方式,以求将诗歌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有效打通;并结合实例,对这种方式如何能有效地连接起修辞学和历史话语批评,文体学批评和文学社会学批评,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应打破以往诗歌批评内在的制度性局限,在对诗歌语言修辞的分析中,引入历史话语分析的维度,开启新的批评视野,使诗歌批评保持自身的活力和有效
“误读”,就是在解析其他文化时所产生的错误理解和评估。“误读”也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文化在与另一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往往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和理解对方,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其他文化加以选择、切割和解读,
寺院景观,顾名思义,就是寺院所特有的景观。作为一种宗教性的综合艺术群体,它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的独特景观。自然就是一种文化景观,它的景观主体是建筑,但它却不仅仅是指建筑所形成的景观,还包括通过寺院的宗教价值和历史价值所表现出来的宗教文化气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