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本清张早已经解释过他为何这么不留余地地将期待留给残酷世事,他说过最有名的一句话,五个字:文学即暴露。
作为“引领东野圭吾走上天王之路”又是“和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列为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宗师”的前辈兼导师,松本清张作为日本推理小说界“社会派”的掌门人,在日本战后初期本变格依旧占优势地位并同时出现“战后派五雄”的繁荣曙光来临之际,以《隔墙有眼》、《点与线》以及《砂器》确立了他在推理小说界当仁不让的终结者地位,也从此将“社会派推理”的门楣牢牢树立在文坛之上。这位43岁获得日本文学新人“芥川奖”的晚成之器,将前半生贫苦颠沛的生活经验倾注成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社会而言振聋发聩的作品,以引人入胜的推理面目,大刀阔斧地揭开这个时代社会的种种假面,罪与罚的胶着构成了对传统推理小说专注于吸引眼球的推理过程的革命性颠覆。
《检察官的遗憾》算不上松本清张的首本名作,却无处不彰显着松本作品满含的大社会格局与大悲剧意识。松山市地区检察厅衫江支部失火,值班的两位事务官员当夜竟一前一后出街喝酒,平田健吉返回支部不幸在稍后火灾中被烧死,另一位竹内平造则在饮醉状态下被陌生女子骗至四十公里外的小洲度夜,翌日回来被噩耗惊得精神半失常。作为衫江支部唯一的一位检察官,三十一岁的濑川良一展开火灾调查中发现了旧资料丢失,再进一步探寻,竟是与十五年前本支部经手处理的入室杀人案有关。
故事通常都是这样开始的,可以想象,一部这样开端的推理小说,之后便是反反复复地追查过程,详尽的逻辑分析,惊心动魄的兵贼游戏。这符合一部“正常”的推理作品的逻辑,但并不是松本清张的风格。
主人公濑川良一诚然年轻有为,却并非“懂外语,有能力,很神秘”工藤新一式的完美偶像,他也为做不完的工作而烦恼,也被家人催着相亲,也不断经受着检察厅与警署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折磨。他不愿借手警署方面而凭借一己之力沿着线索查到了失却档案的大致内容,然而去信当年经手旧案的前辈,前辈三缄其口,其后更是车祸身亡;他从衫江亲自赶赴东京想从前辈女儿处得到些信息,亦是困难重重。其后深入到东京黑帮地区,更是遭人夺去名片而致身份败露。
如果说书写普通人是松本清张笔下人物塑形乃至其推理小说一大重要特征,那么巨大的社会图景大幕缓缓揭开于抽丝剥茧的探案过程中,在看似普通人外表下各异人心里造就大环境则是一以贯之在《砂器》、《零的焦点》甚至后期剑走偏锋的《黑色的天空》中,成为其推理小说的一支明亮标签。
在《检察官的遗憾》中,濑川追查真相过程中,从政客到妓女,由衫江到东京,自农人到黑手党老大,几乎是接触遍了日本社会不同阶层的各色人等,而这些人登场的面相绝不相同,各人性格在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里如同慢火熬汤一般被细细地炖出来:身为脱衣舞娘却心地极善的春日月子、色厉内荏的帮派人物尾形已之吉、心怀犹疑却又深深认同濑川的不利处境与追查到底决心的大贺伢子,甚至是替濑川说媒不辞辛劳的宗方先生。这些鲜活的“个人”们,一个一个走进故事中,如同细流涓涓,慢慢编织成一道无形的网络,各种社会关系与秘密交织,将濑川困在网中,真相咫尺却如同天涯一般遥远,即便真相浮出水面——昔日污点案犯而今为保政治地位不惜一切代价抹去当年人物证——到最后都落得一场空的结局。这是濑川基于检察厅与警署围绕新刑法而产生的关系不平衡导致的_矛盾而选择独自行动所致的时间错失,也是在松本清张借由悬疑案件却以并不令人拍案叫绝的破案手段展示的浮世绘中的一抹悲凉。
在松本清张的粉丝中,而今正在日本推理文坛大红大紫的东野圭吾,貌似传承了“社会派”的衣钵,走的亦是轻探案过程重前因后果背景剖析的路子,然而东野笔下的世界,恰恰与松本相反,他是由外而内的,从社会探查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到最后写的其实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性挣扎,而松本清张,则是实打实的由内而外,通读全书,往往得到的个人符号信息都丧失了个性,而转化成对现实世界的悲哭当歌。
与其他作者甚至是松本自己的作品不同,这是一个没有“大团圆”,只保留了一丝温暖的“小团圆”的作品:面对真凶却无法将之绳之于法的濑川,最终得到了大贺伢子同甘共苦风雨同路的爱情,小说结尾,伢子“眼神和嗓音都充满了力量”地对准备彻底辞去检察官职务的濑川说:“到时候您一定要给我发个电报,告诉我你坐哪趟车,我……去接您。”或许是这幅洋洒四十余万言、终于熬成浓汤的人间百态图一个不无讽刺的句号,当你无法在这样的世界得到什么,不如我们双双把家还,做一对隐世鸳鸯。
松本清张早已经解释过他为何这么不留余地地将期待留给残酷世事,他说过最有名的一句话,五个字:文学即暴露。
作为“引领东野圭吾走上天王之路”又是“和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列为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宗师”的前辈兼导师,松本清张作为日本推理小说界“社会派”的掌门人,在日本战后初期本变格依旧占优势地位并同时出现“战后派五雄”的繁荣曙光来临之际,以《隔墙有眼》、《点与线》以及《砂器》确立了他在推理小说界当仁不让的终结者地位,也从此将“社会派推理”的门楣牢牢树立在文坛之上。这位43岁获得日本文学新人“芥川奖”的晚成之器,将前半生贫苦颠沛的生活经验倾注成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社会而言振聋发聩的作品,以引人入胜的推理面目,大刀阔斧地揭开这个时代社会的种种假面,罪与罚的胶着构成了对传统推理小说专注于吸引眼球的推理过程的革命性颠覆。
《检察官的遗憾》算不上松本清张的首本名作,却无处不彰显着松本作品满含的大社会格局与大悲剧意识。松山市地区检察厅衫江支部失火,值班的两位事务官员当夜竟一前一后出街喝酒,平田健吉返回支部不幸在稍后火灾中被烧死,另一位竹内平造则在饮醉状态下被陌生女子骗至四十公里外的小洲度夜,翌日回来被噩耗惊得精神半失常。作为衫江支部唯一的一位检察官,三十一岁的濑川良一展开火灾调查中发现了旧资料丢失,再进一步探寻,竟是与十五年前本支部经手处理的入室杀人案有关。
故事通常都是这样开始的,可以想象,一部这样开端的推理小说,之后便是反反复复地追查过程,详尽的逻辑分析,惊心动魄的兵贼游戏。这符合一部“正常”的推理作品的逻辑,但并不是松本清张的风格。
主人公濑川良一诚然年轻有为,却并非“懂外语,有能力,很神秘”工藤新一式的完美偶像,他也为做不完的工作而烦恼,也被家人催着相亲,也不断经受着检察厅与警署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折磨。他不愿借手警署方面而凭借一己之力沿着线索查到了失却档案的大致内容,然而去信当年经手旧案的前辈,前辈三缄其口,其后更是车祸身亡;他从衫江亲自赶赴东京想从前辈女儿处得到些信息,亦是困难重重。其后深入到东京黑帮地区,更是遭人夺去名片而致身份败露。
如果说书写普通人是松本清张笔下人物塑形乃至其推理小说一大重要特征,那么巨大的社会图景大幕缓缓揭开于抽丝剥茧的探案过程中,在看似普通人外表下各异人心里造就大环境则是一以贯之在《砂器》、《零的焦点》甚至后期剑走偏锋的《黑色的天空》中,成为其推理小说的一支明亮标签。
在《检察官的遗憾》中,濑川追查真相过程中,从政客到妓女,由衫江到东京,自农人到黑手党老大,几乎是接触遍了日本社会不同阶层的各色人等,而这些人登场的面相绝不相同,各人性格在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里如同慢火熬汤一般被细细地炖出来:身为脱衣舞娘却心地极善的春日月子、色厉内荏的帮派人物尾形已之吉、心怀犹疑却又深深认同濑川的不利处境与追查到底决心的大贺伢子,甚至是替濑川说媒不辞辛劳的宗方先生。这些鲜活的“个人”们,一个一个走进故事中,如同细流涓涓,慢慢编织成一道无形的网络,各种社会关系与秘密交织,将濑川困在网中,真相咫尺却如同天涯一般遥远,即便真相浮出水面——昔日污点案犯而今为保政治地位不惜一切代价抹去当年人物证——到最后都落得一场空的结局。这是濑川基于检察厅与警署围绕新刑法而产生的关系不平衡导致的_矛盾而选择独自行动所致的时间错失,也是在松本清张借由悬疑案件却以并不令人拍案叫绝的破案手段展示的浮世绘中的一抹悲凉。
在松本清张的粉丝中,而今正在日本推理文坛大红大紫的东野圭吾,貌似传承了“社会派”的衣钵,走的亦是轻探案过程重前因后果背景剖析的路子,然而东野笔下的世界,恰恰与松本相反,他是由外而内的,从社会探查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到最后写的其实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性挣扎,而松本清张,则是实打实的由内而外,通读全书,往往得到的个人符号信息都丧失了个性,而转化成对现实世界的悲哭当歌。
与其他作者甚至是松本自己的作品不同,这是一个没有“大团圆”,只保留了一丝温暖的“小团圆”的作品:面对真凶却无法将之绳之于法的濑川,最终得到了大贺伢子同甘共苦风雨同路的爱情,小说结尾,伢子“眼神和嗓音都充满了力量”地对准备彻底辞去检察官职务的濑川说:“到时候您一定要给我发个电报,告诉我你坐哪趟车,我……去接您。”或许是这幅洋洒四十余万言、终于熬成浓汤的人间百态图一个不无讽刺的句号,当你无法在这样的世界得到什么,不如我们双双把家还,做一对隐世鸳鸯。
松本清张早已经解释过他为何这么不留余地地将期待留给残酷世事,他说过最有名的一句话,五个字:文学即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