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从知识层面更从心理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破窗效应’为例集中探讨了该效应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并且提出怎样有效利用该效应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破窗效应 角色转变 过程学习
一、‘破窗’之劣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是个很奇怪却也很普遍的现象。在英语学习中,不自觉地,学生们也会从正反两方面践行这一规律。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一个积累提升的过程,而识记背诵又是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但是大多时候,我发现,明明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得到的效果却是极其微小。观察下来才得知,这一过程中的‘破窗’着实太多。
(一) 输入的过程
只要涉及到集体背诵的过程,那么在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默写的限制,没有考试的压力下,一切背诵都会演变成集体聊天的场景。众所周知,背诵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记忆规律的真实性让学生无法体会速成得益的快感进而导致的消极状态很容易便滋生出了萎靡懈怠。在同伴身上寻找失败的共鸣,是学生常做的心理安慰。“你也背不出来啊,我也是!”一旦找到这一共鸣,两人常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开始闲话学习的苦涩,这就形成了第一个“破窗”。一旦這一“破窗”形成,周围人的情绪立刻被调动。“我本来也想好好背的,但是看到大家都在讲话,我便也加入了!”最后的结果便是一个与背诵毫无关联的欢歌笑语令人无奈的结果。
(二) 输出的过程
抄袭作业,是每个老师都痛恨,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曾经做过,并且正在做,大胆地猜测下,将来应该还会继续进行下去的事。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是现代学生在媒体影响下,对于所经历的一切都越来越缺乏耐心。的确如此,电视电影中经常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地跳过许多的痛苦与磨难。“xx年后,他取得了xx大学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这句话简化了学习的过程,也是所有未体会到学习快乐的学生都梦寐以求的过程。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倦怠,逃避,便成了学生的心理寄托。所以,该做作业的时候,选择了玩乐。该交作业的时候,选择了抄袭。偏偏抄作业带来的后遗症,是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的。所以这一过程中品味到甘甜的学生,从第一次抄袭的胆战心惊,到一而再再而三的漫不经心。正好又印证了破窗效应。而周围的同学,从看着别人抄袭到自己抄袭,越来越习惯,越来越顺手。“我本来是认认真真地做作业,可是看到大家都在玩,最后作业抄抄,也没怎么样么!”
二、“破窗”之优
任何事物都有着其两面性,有劣必有优。破窗效应给英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反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它的正面作用也不可忽视。善加利用,得到的效果也许会令我们都大吃一惊。
一般来说,中国人学英语,最难过的便是“开口”这一关。课堂上,我经常会问“Any volunteer?” 得到的答案最经常的,便是沉默及低头。然而,不定期的,如果出现了一个声音,那么周围的答案便开始此起彼伏了起来。还记得带选修时第一节课那次热烈的自我介绍。当我说到“OK, since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you have come to my class, I hope everyone can introduce yourself to let me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时,不意外地,我得到了沉默的答案,并且更甚的是,还有叹息声。然而我依旧微笑,继续说,“but today I want you to have a different introduction. I know all of you come to my class with your best friends. Right?”许多学生点头。选修这样的课程,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携伴参加,为了兴趣,为了共同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是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 ---“OK, now I hope you can introduce your friend!”第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她介绍了她的朋友,然后一个接一个。许多在自我介绍中不敢说的话,不敢用的赞美都竭力地表现了出来,在介绍中,我达到了我的目的,让他们开了口,并且成功地对每个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比自我介绍收益多多了。其实大家潜在地跟随着破窗效应而走,只是,大家都不愿意做那第一扇“破窗”,但是,如果那第一扇破窗不是自己,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便没有那么难了。很多时候问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举手或者自愿回答问题,他们的答案是“回答问题回答错了怕丢脸”,但是如果第一个人已经丢脸了,那么我再丢脸也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那个。
三、“破窗”之思
既然破窗效应有着其优劣两方面,那么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极力地回避这一劣势,善加利用这一优势。在网上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破窗”实例。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但是后来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反观我们的英语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呢!每十名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中,就至少有7名是单词背不出,作业不认真做的!越是不做,越是不会做,一次次倦怠,导致了下一次考试的失利,越失利越是倦怠学习,恶性循环。而针对英语试卷,这类学生的关注焦点却往往集中在完型阅读上!殊不知正是因为基础的不牢固,才导致的阅读能力的不足,输入不够,怎会有输出。针对这类学生,也许正应该向纽约市抓罪犯一样‘洗净甲板’。抓出抄作业的学生,严厉批评;背诵的时候严格监管;定期的检查督促;上课经常性地对其提问,第一次也许怕丢脸一个字都说不出,但是慢慢地习惯后,也许就越来越能够说的出答案了。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这些学生倦怠消极的环结,这个恶性循环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每个学生都有乘风破浪的梦想,彼岸等待的,都希望是灿烂的未来!对于懈怠“船只”的学生,我们只有迫使其“洗净甲板”,助其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莱文(美).破窗——细节管理如何缔造一流企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 黄涓.词汇法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
[3] 李宁. 教学中的破窗现象刍议[J]. 思想·理论·教育. 2002(Z1)
[关键词] 破窗效应 角色转变 过程学习
一、‘破窗’之劣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是个很奇怪却也很普遍的现象。在英语学习中,不自觉地,学生们也会从正反两方面践行这一规律。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一个积累提升的过程,而识记背诵又是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但是大多时候,我发现,明明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得到的效果却是极其微小。观察下来才得知,这一过程中的‘破窗’着实太多。
(一) 输入的过程
只要涉及到集体背诵的过程,那么在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默写的限制,没有考试的压力下,一切背诵都会演变成集体聊天的场景。众所周知,背诵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记忆规律的真实性让学生无法体会速成得益的快感进而导致的消极状态很容易便滋生出了萎靡懈怠。在同伴身上寻找失败的共鸣,是学生常做的心理安慰。“你也背不出来啊,我也是!”一旦找到这一共鸣,两人常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开始闲话学习的苦涩,这就形成了第一个“破窗”。一旦這一“破窗”形成,周围人的情绪立刻被调动。“我本来也想好好背的,但是看到大家都在讲话,我便也加入了!”最后的结果便是一个与背诵毫无关联的欢歌笑语令人无奈的结果。
(二) 输出的过程
抄袭作业,是每个老师都痛恨,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曾经做过,并且正在做,大胆地猜测下,将来应该还会继续进行下去的事。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是现代学生在媒体影响下,对于所经历的一切都越来越缺乏耐心。的确如此,电视电影中经常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地跳过许多的痛苦与磨难。“xx年后,他取得了xx大学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这句话简化了学习的过程,也是所有未体会到学习快乐的学生都梦寐以求的过程。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倦怠,逃避,便成了学生的心理寄托。所以,该做作业的时候,选择了玩乐。该交作业的时候,选择了抄袭。偏偏抄作业带来的后遗症,是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的。所以这一过程中品味到甘甜的学生,从第一次抄袭的胆战心惊,到一而再再而三的漫不经心。正好又印证了破窗效应。而周围的同学,从看着别人抄袭到自己抄袭,越来越习惯,越来越顺手。“我本来是认认真真地做作业,可是看到大家都在玩,最后作业抄抄,也没怎么样么!”
二、“破窗”之优
任何事物都有着其两面性,有劣必有优。破窗效应给英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反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它的正面作用也不可忽视。善加利用,得到的效果也许会令我们都大吃一惊。
一般来说,中国人学英语,最难过的便是“开口”这一关。课堂上,我经常会问“Any volunteer?” 得到的答案最经常的,便是沉默及低头。然而,不定期的,如果出现了一个声音,那么周围的答案便开始此起彼伏了起来。还记得带选修时第一节课那次热烈的自我介绍。当我说到“OK, since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you have come to my class, I hope everyone can introduce yourself to let me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时,不意外地,我得到了沉默的答案,并且更甚的是,还有叹息声。然而我依旧微笑,继续说,“but today I want you to have a different introduction. I know all of you come to my class with your best friends. Right?”许多学生点头。选修这样的课程,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携伴参加,为了兴趣,为了共同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是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 ---“OK, now I hope you can introduce your friend!”第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她介绍了她的朋友,然后一个接一个。许多在自我介绍中不敢说的话,不敢用的赞美都竭力地表现了出来,在介绍中,我达到了我的目的,让他们开了口,并且成功地对每个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比自我介绍收益多多了。其实大家潜在地跟随着破窗效应而走,只是,大家都不愿意做那第一扇“破窗”,但是,如果那第一扇破窗不是自己,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便没有那么难了。很多时候问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举手或者自愿回答问题,他们的答案是“回答问题回答错了怕丢脸”,但是如果第一个人已经丢脸了,那么我再丢脸也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那个。
三、“破窗”之思
既然破窗效应有着其优劣两方面,那么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极力地回避这一劣势,善加利用这一优势。在网上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破窗”实例。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但是后来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反观我们的英语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呢!每十名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中,就至少有7名是单词背不出,作业不认真做的!越是不做,越是不会做,一次次倦怠,导致了下一次考试的失利,越失利越是倦怠学习,恶性循环。而针对英语试卷,这类学生的关注焦点却往往集中在完型阅读上!殊不知正是因为基础的不牢固,才导致的阅读能力的不足,输入不够,怎会有输出。针对这类学生,也许正应该向纽约市抓罪犯一样‘洗净甲板’。抓出抄作业的学生,严厉批评;背诵的时候严格监管;定期的检查督促;上课经常性地对其提问,第一次也许怕丢脸一个字都说不出,但是慢慢地习惯后,也许就越来越能够说的出答案了。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这些学生倦怠消极的环结,这个恶性循环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每个学生都有乘风破浪的梦想,彼岸等待的,都希望是灿烂的未来!对于懈怠“船只”的学生,我们只有迫使其“洗净甲板”,助其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莱文(美).破窗——细节管理如何缔造一流企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 黄涓.词汇法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
[3] 李宁. 教学中的破窗现象刍议[J]. 思想·理论·教育. 200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