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所承担的不仅仅是打好英语的初步基础,学会知识这一项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去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即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体会如下:
一注重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这是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英语启蒙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的语言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保证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的前提。利用直观教具可以使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可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器官都参加活动,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用模型来揭示单词和句子的意义、练习词句的用法,能节省讲解时间,提高操练效果。例如教钟点的表示法,就可以用钟表模型进行教学。
二注重认识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情感,调动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学习新知识上下功夫;就要使教学过程成为指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过程,成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发展过程。因此,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核心环节。在教学中要突出语言要点、词汇、日常交际用语和语法的核心地位,并努力使教学过程体现:感知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语言要点和语法——应用语言这样一个完整的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认识,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过听录音、看英语电视讲座或录像来感知材料,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如何具体运用。英语教学不能孤立地教英语词汇、句型和语法,而应该教给学生生活的语言,让学生知道谁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谁讲话。因此,通过听录音和看英语电视讲座能听到地道的语音、语调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电视或录像看到在不同情景和不同语言环境中,怎样用英语进行交际,便于学生模仿学习和使用,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二)在保证学生有相当数量的听、说实践量的前提下,就应注意语言项目的反复循环。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不经过反复昕、反复说、反复练,学生的语言习得就落不到实处。同一语言项目,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如师生对话、小组活动、问答、猜谜、智力竞赛、角色表演、游戏等等。刨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刺激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发展能力,使他们愿开口,想开口,会开口。在大量接触,多次重复实践活动的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习得语言。
(三)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英语课上的实践练习有机械练习,如句型操练,有意义的操练.如围绕课文或情景所进行的模仿、问答、复述;有交际性操练,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文中的原词句,叙述自己的思想、课文学习后的体会,自由作文等,这几种练习一种比一种更接近语言交际,也一种比一种更难一些,要求更高一些,体现出一个由机械的语言练习到交际的进程。教师每次教新材料时,都要进行机械练习,再进行有意义的练习,再进行交际性练习,使学生最后能运用所学的新材料进行交际。不能把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对立起来,要想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把语言操练推向语言交际。
教师应尽量使课堂练习接近语言交际,或课堂练习交际化。在做练习时,不仅要多给学生一些说话的机会,还应创造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着表情,并伴以手势、动作等,要像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练习。教师说英语时,适当运用表情、手势和动作不仅能增加说话的风采,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学到英语的实际用场。
英语课堂教学要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尽量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在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交际形式有:a问候、打招呼;b.对人、物画面的介绍;c.会话{d请求、命令;e自言自语;f解释或说明事物或问题;g讲故事;h.演说、做报告;i.作文、写信等。这些形式在英语练习里都可以采用,而且要尽量采用。生活里常见的交际形式在课堂上做习惯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便会逐渐提高。
三注重良好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
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好思想基础,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提高,而且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在教学中要注意逐步放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正确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示范梳理的方法:设计指向明确的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梳理——规定整理目标让学生群策群力,充分研讨,集体梳理——指导学生注意自觉梳理,并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以及通过经常的整理,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等等;让学生形成自觉、自愿、主动探求未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只有围绕素质教育这个目标,从不同的角度,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既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注意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注重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这是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英语启蒙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的语言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保证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的前提。利用直观教具可以使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可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器官都参加活动,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用模型来揭示单词和句子的意义、练习词句的用法,能节省讲解时间,提高操练效果。例如教钟点的表示法,就可以用钟表模型进行教学。
二注重认识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情感,调动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学习新知识上下功夫;就要使教学过程成为指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过程,成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发展过程。因此,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核心环节。在教学中要突出语言要点、词汇、日常交际用语和语法的核心地位,并努力使教学过程体现:感知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语言要点和语法——应用语言这样一个完整的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认识,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过听录音、看英语电视讲座或录像来感知材料,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如何具体运用。英语教学不能孤立地教英语词汇、句型和语法,而应该教给学生生活的语言,让学生知道谁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谁讲话。因此,通过听录音和看英语电视讲座能听到地道的语音、语调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电视或录像看到在不同情景和不同语言环境中,怎样用英语进行交际,便于学生模仿学习和使用,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二)在保证学生有相当数量的听、说实践量的前提下,就应注意语言项目的反复循环。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不经过反复昕、反复说、反复练,学生的语言习得就落不到实处。同一语言项目,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如师生对话、小组活动、问答、猜谜、智力竞赛、角色表演、游戏等等。刨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刺激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发展能力,使他们愿开口,想开口,会开口。在大量接触,多次重复实践活动的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习得语言。
(三)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英语课上的实践练习有机械练习,如句型操练,有意义的操练.如围绕课文或情景所进行的模仿、问答、复述;有交际性操练,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文中的原词句,叙述自己的思想、课文学习后的体会,自由作文等,这几种练习一种比一种更接近语言交际,也一种比一种更难一些,要求更高一些,体现出一个由机械的语言练习到交际的进程。教师每次教新材料时,都要进行机械练习,再进行有意义的练习,再进行交际性练习,使学生最后能运用所学的新材料进行交际。不能把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对立起来,要想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把语言操练推向语言交际。
教师应尽量使课堂练习接近语言交际,或课堂练习交际化。在做练习时,不仅要多给学生一些说话的机会,还应创造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着表情,并伴以手势、动作等,要像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练习。教师说英语时,适当运用表情、手势和动作不仅能增加说话的风采,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学到英语的实际用场。
英语课堂教学要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尽量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在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交际形式有:a问候、打招呼;b.对人、物画面的介绍;c.会话{d请求、命令;e自言自语;f解释或说明事物或问题;g讲故事;h.演说、做报告;i.作文、写信等。这些形式在英语练习里都可以采用,而且要尽量采用。生活里常见的交际形式在课堂上做习惯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便会逐渐提高。
三注重良好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
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好思想基础,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提高,而且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在教学中要注意逐步放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正确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示范梳理的方法:设计指向明确的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梳理——规定整理目标让学生群策群力,充分研讨,集体梳理——指导学生注意自觉梳理,并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以及通过经常的整理,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等等;让学生形成自觉、自愿、主动探求未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只有围绕素质教育这个目标,从不同的角度,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既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注意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