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构成与影响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t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落实《能力标准》的各项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地教育部门、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胜任力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前提与基础,科学分析辅导员胜任力构成,能清楚地认知辅导员能力素质水平,对于有针对性地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科学内涵
   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国务院感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在校成绩优秀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哈佛大学的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博士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在研究项目进行过程中,McClelland教授奠定了胜任力研究的一些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他抛弃对人才条件的预设前提,从第一手材料出发,通过对工作表现优秀与表现一般的外交官的具体行为特质进行比较分析,识别能够真正区分工作业绩的个人特质。
   1973年,McClelland发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标志着胜任力研究的兴起。后来,他将胜任力定义为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知识或技能等,能够可靠测量并能把高绩效员工与一般绩效员工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胜任力具有下列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业绩;二是与工作情景相关联,具有动态性;三是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与业绩普通者。换言之,只有满足上述三个特征的知识、技能、个人品质等个人特征才能被称为胜任力。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是高校辅导员所具备的内在的、稳定的、可被衡量的特性,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绩效密切相关,是技能、知识、价值观、态度、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的统一体。辅导员所具备的这些胜任力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构成要素分析
   胜任力分析是找到辅导员岗位的深层次基因的前提,是基于“人”的特性分析,目的在于探寻适应辅导员岗位的人性特性,以实现“人—岗—组织”动态匹配,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对胜任力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依据学术界公认的经典胜任力模型——冰山模型,胜任力涵盖了动机、特质、自我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现据此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进行分析。
   1 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推动并指导个人行为方式的选择朝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向前进,动机的强烈与否往往决定行为过程的效果。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对激活和强化辅导员的工作行为,对保证工作行为和活动的有效性、持久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动机主要体现为维持生活和情感稳定的安全动机、期望获得权力和受到他人尊重的地位动机、期望融入社会得到他人认同的亲和动机、发掘个人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动机等。作为辅导员,应牢牢树立安身学校、献身教育的崇高志向;充分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具有抵制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与利益诱惑的定力。以此来激励鞭策自己,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2 特质
   特质是指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外界环境与各种信息的影响下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如做事谨慎细致、能承受压力、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等等。特质是高校辅导员的一种特殊胜任力因子,由于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引路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肩负育人的重任,工作内容繁杂,包括学生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质。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个人特质有,亲和自信、果敢细致、乐观开朗、沉稳踏实、真诚和善、宽容乐观、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等。
   3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高校辅导员应注重强化四方面的自我认知:一是在道德认知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人品,做到心正、言正、行正、身正,用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他们的贴心人;二是在能力认知方面,注重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培养思维敏锐、抓问题准、办事周到细致的能力,赢得学生钦佩和拥戴;三是在形象认知方面,廉洁从教、爱岗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四是在方法认知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粗暴。
   4 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决定人行为的心理基础。高校辅导员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其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职业发展的程度和方向,还会影响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和水平。高校辅导员应牢固树立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价值观。
   5 知识
   知识是指以概念及其关系的方式存储和积累下来的经验系统。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所指的知识主要是指职业知识,具体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其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主要包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6 技能
   技能是指一个人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能力,换句话说,技能就是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技能主要有:一是组织管理技能。是指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工作执行能力、指挥调度能力等。二是协调沟通技能。要求辅导员具备较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良好的协调合作能力。三是问题解决技能。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面对学生心理、生理出现的突发事件,要求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分析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教育引导技能。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五是调查研究技能。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能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新特点、新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工作。
   三 影响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辅导员胜任力的因素很多,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辅导员胜任力理论是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体系,该体系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此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因此,外界条件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辅导员胜任力的构成因素和功能作用的发挥。一般而言,影响辅导员胜任力的因素主要有组织战略、组织文化、岗位需求、外界环境四个方面。
   1 组织战略
   这里所谓组织战略主要是指高校的发展战略及所担负的教学科研任务,战略目标和任务会投射到辅导员岗位的要求上,不同高校的发展战略及战略任务对辅导员的胜任力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处在建设初期的院校,由于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相对短缺,这就要求辅导员应具有很强的管理、协调与处理的能力,以适应单位短时间内对人才急缺的需求。反映在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上主要有知识、技能的胜任因素和选人用人的领导胜任因素方面。
   2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并区别于其它组织。组织文化之所以对辅导员胜任力产生影响,是因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不仅要做到“人—岗”的匹配,同时还应做到“人—岗—组织”的匹配及“人—组织”的完美匹配,要求辅导员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及组织中上级的领导风格形成同频、产生共振,使之上下同欲,步调一致。否则,将无法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自身的潜能发挥也将受限。
   3 岗位需求
   岗位需求是对胜任力的基础性要求,也是做到“人—岗”匹配的基本前提。岗位需求对辅导员胜任力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岗位自设立起,就潜在规定了需要具备什么样能力素质的辅导员能胜任此岗位,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是一种刚性要求,它不因人的不同而不同,不因人的存在而存在。可以说,岗位要求是对胜任力的最基础、最根本性的要求,对辅导员岗位分析是研究辅导员胜任力的基础和前提。
   4 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是对辅导员胜任力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适者生存”法则中可以看出,任何物种要想生存,首先要适应环境,尽力做到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协调一致。同样,辅导员要想胜任本职岗位,自身具备的能力素质也必须与高校的内外部环境要求相一致,环境的不同和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和胜任力水平的发挥,比如现阶段与本世纪初,对辅导员胜任力要求是不一样的。现阶段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善于从新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改革僵化、呆板的教育方法,改变单一的教育形式和渠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其他文献
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公众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3~6岁儿童的幼儿园教育,而学前教育课程也历来被认为是3~6岁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儿童设计的课程。然而,从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学前教育已经从单纯的幼儿园教育向下延伸到从生命产生即从0岁开始的教育。按此趋势,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也理所当然应该向下延伸,为3岁以下的儿童和家长服务。近年来,随着儿童生理发展特点的深入研究,特别是脑科学研究的新
期刊
一 强理论性的专业课程要实施课改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不少新建地方型应用性本科院校明确了自身既不同于专门培养研究和学术性人才的重点院校,也不同于只重在传授某一特定岗位操作技能及技巧的职业技术学院[1],所以如何提高应用性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市场期待的“来则能用”的应用型实用性人才,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于服务黄山市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期刊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 同时,2015年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
期刊
近年来,各高校陆续调整专业设置,逐步向综合院校发展,很多高校陆续创办艺体类专业。高校“艺体生”是指高校艺术类专业,音乐类专业和体育类专业学生。艺体类专业学生就整体而言,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高校艺体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忽略英语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 “各高等学校应参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期刊
随着当今社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在教育部要求与宏观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已经成为刚性需求。各级教育部门也根据实际条件对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设置、组织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是,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显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除了各阶段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不强、衔接不够外,更多的是教学方法上体现的不足。与传统课程不同,心理健康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内心成长,
期刊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品质。作为一种重要资源,红色文化主要包括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精神文化、红色制度文化、红色行为文化等。红色物质文化,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物质实体,包括革命后所保存的旧址、战争中留下的遗迹及文物、历史资料等;红色精神文化,主要指在革命战争实践活动中升华而成的价值观念、高尚品质、人格魅力等,如井冈山精神、
期刊
校园文化是高校历经长期的办学实践而逐渐积累形成的,并潜移默化影响高校发展的意识形态的外在流溢,它既被大学师生在思想内涵上所继承和传播,更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被一代代师生所逐渐丰满、完善,最终成熟为具有显著特点和鲜明特色的高校自身精神内涵的表征。校园文化具有内向性、唯一性和自律性等特点,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具有强大的改造能力,尤其是对价值观还处于不够成熟阶段的大学生,加强健康向上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潜移默化的
期刊
2014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高达727万,加上往届毕业尚未就业的学生,待就业人数超过800万人,2014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非常严峻。下面我们以中央民族大学2014届(2010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为例,分析与介绍一下民族类高校工科专业学生2014年的就业情况。  一 样本概况  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创建于2002年,2006年开始为社会输送毕业生。本次调研工作的调查对象为2014届通信工程
期刊
一 选题背景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简称“高教30条”) 明确指出,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1]。而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了高校的教学工作能否被科学、规范、高效地组织起来,教学过程如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在国家建设发展还是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已经显露无疑,拔尖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为了大学展现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对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其中存在某些思想观念明显地显示出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了本科生拔尖创新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应对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