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数学世界的奇妙,感知数学学习的精彩,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欲,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还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 数学兴趣 激发 途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数学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进入大班后,许多家长都要求孩子会进行几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他们认为数学活动就是计算活动。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得不渗透这些计算活动。可在活动进行中有的家长比较计算速度,有的家长比较正确率等等,家里也拼命传授练习,逐渐使孩子们淡化了数学活动的兴趣。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儿童自己本身。”也就是说数学概念是一个儿童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数学需要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数概念。基于情感因素对儿童的认识及其发展的影响,我在数学活动中十分注重运用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行教学,因为我发现,情感教育能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积极效应,全面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和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一、确实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这里所指的发展水平是指幼儿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发展水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天天接触幼儿,已经很熟悉了,对幼儿的了解肯定很透彻,很深刻,其实不然。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幼儿的身体、心理的发展和成人是不一样的,尽管我们许多教师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对幼儿的了解往往还是从成人的角度来揣摸。要想真正了解幼儿,随时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就应该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他们进行交谈(包括集体、小组和个别的交谈),也可以通过倾听幼儿的谈话来了解幼儿。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我们才能掌握大多数幼儿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哪些掌握得好,哪些还有欠缺;幼儿最喜欢哪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最不喜欢哪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幼儿最喜欢哪些数学学具,不喜欢哪些学具;哪些幼儿有哪些长处,哪些幼儿有哪些不足之处等等。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才可考虑具体活动的目标,考虑所选择内容的范围和多少,考虑设计的合理性与新颖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
二、以探索操作实践为主,体现“做中学”
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重演着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为基础。因此,儿童应该更多的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游戏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如在感知数量时,将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作为孩子们的教室。3人一组放归大自然,让他们在寻找、记录的过程中感知数量,理解数与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又大大培养了孩子们仔细观察、比较的能力!又如孩子们在跳房子的游戏过程中通过自身游戏与同伴监督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感受了单数与双数。将枯燥的计算练习题,通过打打靶、翻扑克牌凑数等等游戏的形式将孩子们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将学习中心由教师变为 幼儿,将学习方法由“固定”变为灵活,将学习状态由单调枯燥而变为活跃自由。数学活动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亲自实践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数学认识发生与发展的基础。如在数量调查过程中,通过调查幼儿园有关数量的事物,调查家里有关数量的事物,在寻找身上事物哪些是单双数等探索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感知数与量之间的联系与密切关系,感受单双数,而且真正理解了数的真正含义!
三、师幼共同建构,用表扬、鼓励等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
维果茨基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是大家最熟悉的概念之一。最近发展区是指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所存在的一个区域,幼儿在发展区内的发展就是帮助行为变为独立行为的过程。有人把最进发展区看成是教师与 幼儿之间的“共同建构区”,这不无道理。一方面,幼儿活动的目标在教师心理是明确的,幼儿最终行为如何,教师也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幼儿却不了解活动的最终目标,有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最终行为将是怎样。教师的引领有助于幼儿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幼儿的当前行为和最终的行为能给教师提供借鉴,教师了解了幼儿理解了什么,才能设计下一步的活动。从这两方面来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进行共同建构,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动性,教育才会有所体现。
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师幼共同建构的基础上,言语引导鼓励幼儿参加活动,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氛围。我们常运用表扬、鼓励对幼儿的行为或言论的肯定评价,它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产生愉悦的情感,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别的、口头的、书面的,如点头、微笑、夸奖、贴红花、五角星、插小红旗、奖励玩具等,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如果老师不置可否,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而当老师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他时,会使孩子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
关键词:幼儿 数学兴趣 激发 途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数学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进入大班后,许多家长都要求孩子会进行几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他们认为数学活动就是计算活动。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得不渗透这些计算活动。可在活动进行中有的家长比较计算速度,有的家长比较正确率等等,家里也拼命传授练习,逐渐使孩子们淡化了数学活动的兴趣。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儿童自己本身。”也就是说数学概念是一个儿童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数学需要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数概念。基于情感因素对儿童的认识及其发展的影响,我在数学活动中十分注重运用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行教学,因为我发现,情感教育能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积极效应,全面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和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一、确实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这里所指的发展水平是指幼儿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发展水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天天接触幼儿,已经很熟悉了,对幼儿的了解肯定很透彻,很深刻,其实不然。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幼儿的身体、心理的发展和成人是不一样的,尽管我们许多教师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对幼儿的了解往往还是从成人的角度来揣摸。要想真正了解幼儿,随时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就应该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他们进行交谈(包括集体、小组和个别的交谈),也可以通过倾听幼儿的谈话来了解幼儿。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我们才能掌握大多数幼儿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哪些掌握得好,哪些还有欠缺;幼儿最喜欢哪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最不喜欢哪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幼儿最喜欢哪些数学学具,不喜欢哪些学具;哪些幼儿有哪些长处,哪些幼儿有哪些不足之处等等。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才可考虑具体活动的目标,考虑所选择内容的范围和多少,考虑设计的合理性与新颖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
二、以探索操作实践为主,体现“做中学”
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重演着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为基础。因此,儿童应该更多的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游戏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如在感知数量时,将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作为孩子们的教室。3人一组放归大自然,让他们在寻找、记录的过程中感知数量,理解数与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又大大培养了孩子们仔细观察、比较的能力!又如孩子们在跳房子的游戏过程中通过自身游戏与同伴监督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感受了单数与双数。将枯燥的计算练习题,通过打打靶、翻扑克牌凑数等等游戏的形式将孩子们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将学习中心由教师变为 幼儿,将学习方法由“固定”变为灵活,将学习状态由单调枯燥而变为活跃自由。数学活动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亲自实践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数学认识发生与发展的基础。如在数量调查过程中,通过调查幼儿园有关数量的事物,调查家里有关数量的事物,在寻找身上事物哪些是单双数等探索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感知数与量之间的联系与密切关系,感受单双数,而且真正理解了数的真正含义!
三、师幼共同建构,用表扬、鼓励等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
维果茨基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是大家最熟悉的概念之一。最近发展区是指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所存在的一个区域,幼儿在发展区内的发展就是帮助行为变为独立行为的过程。有人把最进发展区看成是教师与 幼儿之间的“共同建构区”,这不无道理。一方面,幼儿活动的目标在教师心理是明确的,幼儿最终行为如何,教师也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幼儿却不了解活动的最终目标,有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最终行为将是怎样。教师的引领有助于幼儿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幼儿的当前行为和最终的行为能给教师提供借鉴,教师了解了幼儿理解了什么,才能设计下一步的活动。从这两方面来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进行共同建构,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动性,教育才会有所体现。
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师幼共同建构的基础上,言语引导鼓励幼儿参加活动,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氛围。我们常运用表扬、鼓励对幼儿的行为或言论的肯定评价,它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产生愉悦的情感,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别的、口头的、书面的,如点头、微笑、夸奖、贴红花、五角星、插小红旗、奖励玩具等,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如果老师不置可否,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而当老师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他时,会使孩子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