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概括了教育现象学的概念和内涵,使读者在了解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目标的基础上能理解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模式:即研究与反思性写作相结合。接下来,本文分析了由范梅南在《生活体验研究》一书中阐释的教育现象学的研究结构,即六种研究活动的动态性结合。通过分析每种研究活动中现象学研究的特殊性和可能使用的方法,来展示教育研究者如何在具体的教育研究实践中开展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和写作。
【关键词】教育现象学;研究;写作
一、教育现象学的概念简介
“教育现象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个世纪的荷兰,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Husserl)于l20世纪初提出的现象学演变而来。教育现象学指的是从现象学角度研究教育领域的现象、活动、事实等。威廉明纳·莫斯特(Willemina Mostert,2002)在《现象学:在生活世界中发现教育学的意义》一文中把它界定为:现象学研究指一组人员对某一概念或现象生活体验意义的描述。瓦尔·哈林(Vall Hal-ling )把现象学界定为:像事物显现的那样严格而无偏见地研究事物,以便人们能理解人的意识和经验。还有研究者把现象学界定为对现象的探讨和描述(Seamon,2002)、现象学研究是描述体验的本质特征(Wilis,2004)等。这些界定尽管表述不一,但基本都认同现象学是描述直接经验中所给予的东西。教育现象学也遵循这一特点,所以范梅南(Max van Manen)说:教育现象学就是想让我们摆脱理论和预设的概念,将我们的成见和已有看法、观点先搁置起来,直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并对它们做有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对教育的具体情况的敏感性和果断性。
二、教育现象学的基本模式和特点
在范梅南的著作《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现象学》中,展示了对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的符号的运用方法,是对从事现象学人文科学研究和写作的一系列方法论的建议。这一方法的基本模式就是对生活体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文本的反思,以期提升我们的思想,增强我们的实际经验或机智。现象学描述一个人如何指向生活体验,解释学描述一个人如何解释生活“文本”,而符号学意在为现象学和解释学发展一种切实可行的写作或语言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现象学中,写作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即方法,研究就是写作——写作是研究的基本内容。在解释现象学写作中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意义进行反思是教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现象学是对生活世界的研究——一个即时体验而尚未加以反思的世界,它試图对我们在世界中前反思性的体验方式进行细腻的描述,从而获得对我们日常生活体验的本性或意义更深刻的理解。现象学的反思不是内省而是回顾。梅洛·庞蒂指出(1962),现象学人文科学的最终目的是重新获得与世界直接而原始的联系——直接体验着世界。这包括一种文本活动:反思性写作,它是从现象学和解释学两个角度来研究人类:它是对生活体验(现象)的描述性研究,并试图通过挖掘生活体验的意义来丰富生活体验本身。现象学的目的是将生活体验的实质以文本的形式表述出来,通过这种转变,文本的效果立刻成为有意义事物的重新体验和反思性拥有:通过文本,读者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会被充分激活,产生与文本的“对话”。
范梅南把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特点归纳为:一是关注普通日常生活经验,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二是要有规范性倾向,而不要坚持价值中立;三是强调对具体经验进行反思,而不要进行理论的抽象概括;四是要求兼具开展文本写作和反思的才能。他认为,探索教育学本质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建立一个教育理论着手,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个是从生活本身开始,通过反思与孩子的交往中理解教育生活世界。而他选择后一途径入手,以现象学的方法回到生活本身,通过脚踏实地的分析与描述,细致入微的分析研究,来接近事实本身,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教育的知识和理论。
三、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组织结构
如何进行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和写作?从其基本的组织结构来看,这种解释现象学研究可视为六种研究活动之间的动态结合。
1.选择关注一个我们有兴趣并使我们与实践相连的现象
对所有的现象学研究而言,在一切研究的阶段,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时刻留心人们有创见的问题并密切关注生活体验。只有在与孩子们的共同生活中受到启发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提出教育学的本质问题。对于现象学问题而言,必须由研究者去亲身“经历”,现象学研究者不可能在研究的开始就记录下问题。问号应该设在最后。通过具体的故事,读者被引向与主题相关的探问情境中。
对于现象学探寻的问题而言,我们现有的理解、前提、假设和现存的科学知识体系促使我们在尚未领会现象学问题的意义之前就开始解释现象的本质。胡塞尔首先用“加括弧”这一术语来描述人们必须怎样抓住现象,并将我们对现象的已有的知识置于括弧之外。这种策略是使我们的理解、信念、偏见、假设和前提理论都明确化。我们将它们抛掷一旁,质疑这些知识,揭示其肤浅性、矛盾性和其他掩盖起来的特性。
2.调查收集真实的经验
现象学研究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鉴别使我们产生深刻兴趣的事物以及这种兴趣是否认定为人类亲身经历的经验。我们需要在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中去寻找生活体验的原材料,并对之进行反省和检查。要像法国著名现象学家梅洛·庞蒂所说的那样,尽力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体验,而不作任何原因阐释或概括总结。现象学一直认为,任何现象都是可能的人类体验,现象学的描述具有普遍的跨主体性的特征。
现象学研究的对象还可以是通过追溯词源,找回指称这一现象所使用的词语最初的含义和表意功能。除此之外,惯用语(以及作家和诗人的语言)对现象学分析来说,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在人类经验总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人类经验某一方面的更深层意义或重要性,可以通过收集他人对亲身体验的生活描述。通过访谈得到个人的生活故事,通过观察得到生活中的轶事,还有文学作品中的生活体验描写,传记、日记、札记和笔记以及艺术等,还有现象学文献资料,都是生活体验的来源。 3.反思揭示现象特点的根本主题
现象学反思和解释的目标最终在于与生活经验建立更直接的联系。一个现象的意义或本质并非是简单的或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多层次的。教育学人文科学的意义只能以文本的形式——利用有条理的记叙文和散文来进行沟通和交流。人文科学的研究就是对文本的加工。通過对文本意义的单元、意义的结构和主题进行现象学描述,就可以抓住文本的意义。
现象学的主题并不是某一对象或关于现象的概括总结,它们可以被视为联系点、焦点或线索,生活经验则是被联系起来的线路,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意义整体并保存下来。
在一些文本中,我们一般通过三种方法揭示或分离现象的主题:整体概括法、选择强调法和细节详述法。我们还可以从艺术中寻求主题描述,因为艺术性的文本与日常言谈文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总是持一种反思性态度。主题也可以通过对话进行阐释,通过研究小组或研讨班的合作性分析而得到审视、表述、重新解释、删节、补充或再现。
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之存在性来引导反思。空间性、实体性、时间性和相关性四种基本存在可以视为存在的基础。生存的空间是可感空间。生存的实体性指的是这一个现象学事实,我们总是以有形的实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时间性是对应于钟表时间或客观时间的主观时间,是我们的主观感受。生存中的他人(相关性)是指我们在和他人共同的人际空间中与之保持的生存关系。人类总是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经验中寻求生活的意义、目的,生存的缘由。这四个存在概念共同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实体——生活世界,使我们感受到意义的无限丰富性。
4.通过写作和改写的艺术方式来描述这一现象
人文科学研究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项语言学课题:从我们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某个方面,通过思考使它可以理解。写作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是为了检测事物的深度,也是为了了解自身思考的深度。
现象学写作中惯常用到的修辞手段是轶闻趣事或故事。一切现象学人文科学都具有叙述体特征。轶闻(故事)使理论环境的抽象趋于独特化:使我们有可能参与真实体验,同时又让我们在面对真实体验中蕴含的意识时陷入沉思。
5.保持与这一现象的强烈而有目的的教育学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应定位于我们与儿童之间的教育关系。一个教育学研究者,如果想要对儿童的生活经验从教育层面进行分析,必须用一种稳固而持久的方式对教育意义进行探讨,也就是说,文本的内容应充分展示我们在生活中的教育立场。教育研究者和理论学家最初的研究任务是:在养育、教学的过程中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进行理论研究必须涉及对文本的思考、文本中对话的意义和教育承诺——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必须与儿童密切相关。关于研究与写作所需的条件可总结如下:我们的文本需要:①目标明确——要有意识地注意内容与形式、言语与行动、文本与结构间的关系,要从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②论证有力——需要对一定的现象作强有力的教育解释,把每个情景都定位于教育情景,解决我们应该怎样与儿童交往的问题;③内容丰富——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某一现象进行全面的探讨;④意义深远——我们对文本进行反思,是为了通过阅读来获得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些失去的、过去的、变质的事物进行收集,并将其融入我们现存的生活经验,以达到对事物深度的把握。
6.通过考虑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协调整个研究
现象学人文科学研究项目的提案最好以叙述形式通过介绍研究问题的本质和意义,通过对实际研究文本的真实面目的典型性介绍来进行充分准备。人们需要表明研究活动可以完成解释性的描述并能以叙述形式形成独创性的见解。同时,人文科学研究要有开放的视野,要允许在选择研究方向和在研究初期不可预估的探索技巧、程序和资源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
现象学的人文科学研究一般以一定的文本形式出现,但是仅仅呈现和组织书面资料的研究并没有完成其所承担的解释和叙述任务。文本的有组织的形式、有机整体与研究方法的有条理都十分重要。这样一些方法可以使现象学研究结构化:①主题化方法:采用鲜明的主题作为引导来写作研究论文,整个研究分解为若干章节或若干部分,以此来详细阐明所研究的现象的本质方面。②分析法:在不断拓展的探寻理论依据的过程中来进行分析型的论文写作。③例证法:在写作的开始就呈现现象的可视性本质,然后通过系统改造事例以填充原先的描述。④注解法:通过与其他现象学作者的思想进行对话或对其进行注解的方式来组织。⑤存在论方法:运用四种存在论方法来编排组织现象学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现象学人文科学研究同写作一样,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没有必须遵循的陈述性顺序。在深层意义上,人文科学的目标在于从反思中探寻依据,以便于我们对儿童的教育学关怀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徐辉富.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步骤[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2).
[2]【加】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现象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8.
[3]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2006.
[4]舒艳.现象学教育学运用于教育实践述评[J].教育教学研究,2008(27).
[5]董玲.对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反思效力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4).
[6]李树英,王萍.教育现象学——一门成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5).
[7]高伟.关于教育现象学的几个根本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9).
[8]田友谊.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马克斯·范梅南教育学研究方法论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
【关键词】教育现象学;研究;写作
一、教育现象学的概念简介
“教育现象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个世纪的荷兰,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Husserl)于l20世纪初提出的现象学演变而来。教育现象学指的是从现象学角度研究教育领域的现象、活动、事实等。威廉明纳·莫斯特(Willemina Mostert,2002)在《现象学:在生活世界中发现教育学的意义》一文中把它界定为:现象学研究指一组人员对某一概念或现象生活体验意义的描述。瓦尔·哈林(Vall Hal-ling )把现象学界定为:像事物显现的那样严格而无偏见地研究事物,以便人们能理解人的意识和经验。还有研究者把现象学界定为对现象的探讨和描述(Seamon,2002)、现象学研究是描述体验的本质特征(Wilis,2004)等。这些界定尽管表述不一,但基本都认同现象学是描述直接经验中所给予的东西。教育现象学也遵循这一特点,所以范梅南(Max van Manen)说:教育现象学就是想让我们摆脱理论和预设的概念,将我们的成见和已有看法、观点先搁置起来,直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并对它们做有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对教育的具体情况的敏感性和果断性。
二、教育现象学的基本模式和特点
在范梅南的著作《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现象学》中,展示了对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的符号的运用方法,是对从事现象学人文科学研究和写作的一系列方法论的建议。这一方法的基本模式就是对生活体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文本的反思,以期提升我们的思想,增强我们的实际经验或机智。现象学描述一个人如何指向生活体验,解释学描述一个人如何解释生活“文本”,而符号学意在为现象学和解释学发展一种切实可行的写作或语言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现象学中,写作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即方法,研究就是写作——写作是研究的基本内容。在解释现象学写作中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意义进行反思是教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现象学是对生活世界的研究——一个即时体验而尚未加以反思的世界,它試图对我们在世界中前反思性的体验方式进行细腻的描述,从而获得对我们日常生活体验的本性或意义更深刻的理解。现象学的反思不是内省而是回顾。梅洛·庞蒂指出(1962),现象学人文科学的最终目的是重新获得与世界直接而原始的联系——直接体验着世界。这包括一种文本活动:反思性写作,它是从现象学和解释学两个角度来研究人类:它是对生活体验(现象)的描述性研究,并试图通过挖掘生活体验的意义来丰富生活体验本身。现象学的目的是将生活体验的实质以文本的形式表述出来,通过这种转变,文本的效果立刻成为有意义事物的重新体验和反思性拥有:通过文本,读者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会被充分激活,产生与文本的“对话”。
范梅南把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特点归纳为:一是关注普通日常生活经验,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二是要有规范性倾向,而不要坚持价值中立;三是强调对具体经验进行反思,而不要进行理论的抽象概括;四是要求兼具开展文本写作和反思的才能。他认为,探索教育学本质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建立一个教育理论着手,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个是从生活本身开始,通过反思与孩子的交往中理解教育生活世界。而他选择后一途径入手,以现象学的方法回到生活本身,通过脚踏实地的分析与描述,细致入微的分析研究,来接近事实本身,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教育的知识和理论。
三、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组织结构
如何进行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和写作?从其基本的组织结构来看,这种解释现象学研究可视为六种研究活动之间的动态结合。
1.选择关注一个我们有兴趣并使我们与实践相连的现象
对所有的现象学研究而言,在一切研究的阶段,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时刻留心人们有创见的问题并密切关注生活体验。只有在与孩子们的共同生活中受到启发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提出教育学的本质问题。对于现象学问题而言,必须由研究者去亲身“经历”,现象学研究者不可能在研究的开始就记录下问题。问号应该设在最后。通过具体的故事,读者被引向与主题相关的探问情境中。
对于现象学探寻的问题而言,我们现有的理解、前提、假设和现存的科学知识体系促使我们在尚未领会现象学问题的意义之前就开始解释现象的本质。胡塞尔首先用“加括弧”这一术语来描述人们必须怎样抓住现象,并将我们对现象的已有的知识置于括弧之外。这种策略是使我们的理解、信念、偏见、假设和前提理论都明确化。我们将它们抛掷一旁,质疑这些知识,揭示其肤浅性、矛盾性和其他掩盖起来的特性。
2.调查收集真实的经验
现象学研究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鉴别使我们产生深刻兴趣的事物以及这种兴趣是否认定为人类亲身经历的经验。我们需要在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中去寻找生活体验的原材料,并对之进行反省和检查。要像法国著名现象学家梅洛·庞蒂所说的那样,尽力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体验,而不作任何原因阐释或概括总结。现象学一直认为,任何现象都是可能的人类体验,现象学的描述具有普遍的跨主体性的特征。
现象学研究的对象还可以是通过追溯词源,找回指称这一现象所使用的词语最初的含义和表意功能。除此之外,惯用语(以及作家和诗人的语言)对现象学分析来说,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在人类经验总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人类经验某一方面的更深层意义或重要性,可以通过收集他人对亲身体验的生活描述。通过访谈得到个人的生活故事,通过观察得到生活中的轶事,还有文学作品中的生活体验描写,传记、日记、札记和笔记以及艺术等,还有现象学文献资料,都是生活体验的来源。 3.反思揭示现象特点的根本主题
现象学反思和解释的目标最终在于与生活经验建立更直接的联系。一个现象的意义或本质并非是简单的或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多层次的。教育学人文科学的意义只能以文本的形式——利用有条理的记叙文和散文来进行沟通和交流。人文科学的研究就是对文本的加工。通過对文本意义的单元、意义的结构和主题进行现象学描述,就可以抓住文本的意义。
现象学的主题并不是某一对象或关于现象的概括总结,它们可以被视为联系点、焦点或线索,生活经验则是被联系起来的线路,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意义整体并保存下来。
在一些文本中,我们一般通过三种方法揭示或分离现象的主题:整体概括法、选择强调法和细节详述法。我们还可以从艺术中寻求主题描述,因为艺术性的文本与日常言谈文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总是持一种反思性态度。主题也可以通过对话进行阐释,通过研究小组或研讨班的合作性分析而得到审视、表述、重新解释、删节、补充或再现。
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之存在性来引导反思。空间性、实体性、时间性和相关性四种基本存在可以视为存在的基础。生存的空间是可感空间。生存的实体性指的是这一个现象学事实,我们总是以有形的实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时间性是对应于钟表时间或客观时间的主观时间,是我们的主观感受。生存中的他人(相关性)是指我们在和他人共同的人际空间中与之保持的生存关系。人类总是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经验中寻求生活的意义、目的,生存的缘由。这四个存在概念共同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实体——生活世界,使我们感受到意义的无限丰富性。
4.通过写作和改写的艺术方式来描述这一现象
人文科学研究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项语言学课题:从我们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某个方面,通过思考使它可以理解。写作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是为了检测事物的深度,也是为了了解自身思考的深度。
现象学写作中惯常用到的修辞手段是轶闻趣事或故事。一切现象学人文科学都具有叙述体特征。轶闻(故事)使理论环境的抽象趋于独特化:使我们有可能参与真实体验,同时又让我们在面对真实体验中蕴含的意识时陷入沉思。
5.保持与这一现象的强烈而有目的的教育学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应定位于我们与儿童之间的教育关系。一个教育学研究者,如果想要对儿童的生活经验从教育层面进行分析,必须用一种稳固而持久的方式对教育意义进行探讨,也就是说,文本的内容应充分展示我们在生活中的教育立场。教育研究者和理论学家最初的研究任务是:在养育、教学的过程中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进行理论研究必须涉及对文本的思考、文本中对话的意义和教育承诺——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必须与儿童密切相关。关于研究与写作所需的条件可总结如下:我们的文本需要:①目标明确——要有意识地注意内容与形式、言语与行动、文本与结构间的关系,要从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②论证有力——需要对一定的现象作强有力的教育解释,把每个情景都定位于教育情景,解决我们应该怎样与儿童交往的问题;③内容丰富——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某一现象进行全面的探讨;④意义深远——我们对文本进行反思,是为了通过阅读来获得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些失去的、过去的、变质的事物进行收集,并将其融入我们现存的生活经验,以达到对事物深度的把握。
6.通过考虑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协调整个研究
现象学人文科学研究项目的提案最好以叙述形式通过介绍研究问题的本质和意义,通过对实际研究文本的真实面目的典型性介绍来进行充分准备。人们需要表明研究活动可以完成解释性的描述并能以叙述形式形成独创性的见解。同时,人文科学研究要有开放的视野,要允许在选择研究方向和在研究初期不可预估的探索技巧、程序和资源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
现象学的人文科学研究一般以一定的文本形式出现,但是仅仅呈现和组织书面资料的研究并没有完成其所承担的解释和叙述任务。文本的有组织的形式、有机整体与研究方法的有条理都十分重要。这样一些方法可以使现象学研究结构化:①主题化方法:采用鲜明的主题作为引导来写作研究论文,整个研究分解为若干章节或若干部分,以此来详细阐明所研究的现象的本质方面。②分析法:在不断拓展的探寻理论依据的过程中来进行分析型的论文写作。③例证法:在写作的开始就呈现现象的可视性本质,然后通过系统改造事例以填充原先的描述。④注解法:通过与其他现象学作者的思想进行对话或对其进行注解的方式来组织。⑤存在论方法:运用四种存在论方法来编排组织现象学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现象学人文科学研究同写作一样,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没有必须遵循的陈述性顺序。在深层意义上,人文科学的目标在于从反思中探寻依据,以便于我们对儿童的教育学关怀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徐辉富.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步骤[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2).
[2]【加】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现象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8.
[3]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2006.
[4]舒艳.现象学教育学运用于教育实践述评[J].教育教学研究,2008(27).
[5]董玲.对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反思效力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4).
[6]李树英,王萍.教育现象学——一门成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5).
[7]高伟.关于教育现象学的几个根本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9).
[8]田友谊.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马克斯·范梅南教育学研究方法论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