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因工程漫谈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本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发现人之一克瑞科(Crick)提出了从DNA到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之后,分子生物学就宣告诞生了。在此基础上,70年代又发展起一门新型技术——基因工程,人们利用这一技术可扩增DNA、探测某些基因、制造生物新品种和生产蛋白质等。这一技术的兴起,给医学发展带来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为世人瞩目。但是,由于基因工程技术关系到生物遗传性质的改变,特别是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存和遗传性质等重大问题,因而基因工程技术若使用不当则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一、基因工程技术给医学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80年代起,一些科技发达国家已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工厂里大量生产某些蛋白质产品,如多种疫苗、胰岛素、凝血因子、干扰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免去了许多复杂费时和代价昂贵的生化分离,为医学科研、临床治疗提供了方便。如制药行业,人们可将几种细菌的不同基因插入同一质粒,引入某种细菌以建立新的菌种,使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得以简化,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药物成本。
  基因诊断是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人们除了用于诊断遗传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外,还可用于区别良性细胞和恶性细胞以及法医学上的破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同时也更新了一些概念,如对细菌感染的诊断,哪怕只有2个细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也可很快、很容易地扩增到上百万个,不需要再进行费时费力的细菌培养;而对于病毒感染的特殊价值则在于它能直接检出病毒存在,而无需检测其抗体,这就为早期病因学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另外,由于采用了这一技术使人们对肿瘤的起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即人类肿瘤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基因异常所致,因而人类肿瘤也可看作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还将促进人们对所有未知疾病的探测,不久之后,医生们将能告知:哪些人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疾病。同时也可利用胎儿性别探针来检测胎儿性别,以防止一些与性别有关的遗传性疾病的传播。在法医学上,利用“遗传指纹法”来进行DNA图谱分析,区别开不同个体的染色体,从而有助于法医学上的破案。在美国,医学家们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阻滞一些癌基因的作用,并采用基因转移试验方法治疗癌症并初获成功,这不仅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向人们展示了基因治疗的广阔前景。
  二、基因工程技术使用不当对人类的潜在威胁。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新品种,这就为人工制成各种不同的生命类型开辟了坦途。然而,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一新技术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存在着两面性,它既能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但若使用不当,也可给人类造成难以想象的灾祸。假如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杂交生物从实验室泄逸到自然界,这种危害就变得咄咄逼人了。它可引起生物公害,破坏生态平衡。若具有抗药性的新型耐药菌株逃逸、扩散并感染人群,则很可能使作为主要医疗手段的抗生素治疗变得逊色或完全失效而出现不堪设想的恶果。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体(包括人类)进行DNA重组,可表现出设计者希望得到的遗传新特性。设想,若将人类与某种动物的遗传物质进行重组,培育出具有人和动物特性的遗传个体,那么,这样的生物个体究竟属于人还是属于其它动物?显然带来了重大的医学伦理问题。
  基因诊断的主要伦理学问题是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胎儿性别的产前诊断,这直接关系到对胎儿的留弃,这里既存在着医学问题,又存在着颇为棘手的感情和社会问题。
  从70年代起,西方科技发达国家围绕着上述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在美国,这种争论此起彼伏,从而使得一系列相应的物理防范和生物防范原则应运而生,并将基因工程的研究置于各级伦理委员会、福利健康委员会等的制衡之中。
  总之,医学基因工程是一门崭新的高科技,它的问世使人类的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让医学基因工程最终造福人类,就必须在研究和利用的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可怕的肿瘤威胁着全世界的每个角落。据国外统计,肿瘤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意外事故而居第三位,几乎每10个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个是肿瘤。在我国也大致一样,在十大死亡病因中,肿瘤占第三位,其中35~45岁年龄组死因中,肿瘤死亡者占第一位。这一情况是非常值得人们警惕的!当然,肿瘤的防治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人们正在竭尽全力向肿瘤展开斗争,正在积极研究防治肿瘤的有效方法,且已取得许多进展。  从历
随着气功的日益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采用药物等方法治疗的同时,配合气功疗法。因此,很有必要提醒练气功的癌症患者注意饮食宜忌。  癌症患者若进行气功治疗,练功前不宜进食。这是因为练气功时大量的“气”集中在体内运行,它能充分催化食品,使其完全燃烧。这时,“气”代替了食物,并可有效地发挥气功对癌细胞的瓦解作用。练气功后要补充食物,但不宜过量,否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制定食谱时,所选主副食品既要
一、要早开奶。国内外一些研究资料证明,开奶宜早。最好在婴儿出生后1~2小时就进行哺乳。因为通过婴儿吸吮,刺激乳房,能增加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充盈。产后2~8天乳汁就会大量分泌。如果这时失去哺乳的机会,乳房将明显胀大、变硬,并有胀痛感,正如俗话所说,“奶给憋回去了”,乳汁就会越来越少。目前,有不少医院产后不抱奶,而喂牛奶,认为这样既省事,又省力,还可避免交叉感染。其实,这样做,对增加母乳是不利的。 
看到上面的题目,也许有人会嗤之以鼻;难道人尿也能治病?然而古今中外的医学实践告诉我们,人尿确实是良药。    “饮尿疗法”例奇迹    报载,日本有位名叫官松宏至的摄影记者,几年来每天坚持喝一杯新鲜尿液,结果治好了他已患多年的慢性病。为伺世人介绍饮尿的好处,他写了一本书,名叫《从早上饮一杯尿开始》,极力推荐“饮尿疗法”。  20年来的腰痛和原因不明的偏头痛,使官松宏至的右手举不过肩,痛苦不堪。他虽
在去年南京国际田径邀请赛,女子400米栏的决赛中,澳大利亚选手戴比·弗林托、夫(1982年联邦运动会400米栏冠军),首先冲过终点夺魁。当冲过终点后15米娃,她突然停了下来,两脚开立,上体向前平屈,低头收颌,两手撑扶在双膝上,保持一种静止的姿态(见图)。约一分钟左右后,她直起上体,起步。许多人都认为,剧烈运动后突然停下,是一种错误和“反常”的现象,应以不停地向前走动为宜。但弗林托夫在各项径赛中,不
六月下旬的一个晚上,一位老农背一只旧背篓,篓里装着一个小女孩。她头搁篓沿上,病奄奄地趴着,苍白的脸上,一对大眼睛呆呆地瞅着我。(见图1)  “我孙女儿,3岁多了。”老农忧戚地说,“5月8日,在她外婆家跌了一跤,右脚不能动了,4天后就周身软得像坨稀泥。医生们都说是小儿麻痹后遗症,他们医不好。”  我曾治愈此疾者多人,于是我答应为这小女孩治病。  我隔天一次,医了20次,小女孩能拿轻物件,腰能坐直,能
没有电,没有油,机器就不能转动;电和油是机器转动的能源。生命不息,心跳不止,心脏这台“永动机”又是靠什么做能源的呢?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它主要依靠在有氧的条件下,氧化糖和脂肪所产生的能量——心脏活动所需能量的2/3以上来自它们。可以说,没有糖和脂肪的氧化能源,就没有心脏的不停跳动。而氧化是离不开氧气的,氧气又需血液来携带,因此,氧和血对心脏显得特别重要。  人在安静时,心脏每分钟约需300毫升血流通
寒假春节,许多人都免不了要饮点酒,以示庆贺。这里要提醒患慢性病而且常服一些药物的同志,许多药物是不宜与酒一起服用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各种酒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酒精(化学名为乙醇)。如啤酒约含乙醇3~5%,糯米甜酒含7%,葡萄酒含10~15%,酒或绍兴酒含12~17%,白兰地、威士忌含45~55%,白酒含50~60%。饮酒可刺激或抑制人体肝脏中的酶系统而加速或减弱药物的代谢,所以,饮酒前后服药,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激烈生存竞争的环境里。在每个人周围,几乎都有成千上万个细菌和病毒在每时每刻的侵犯人体。人所以能够健康地生活,是因为自己有着一个完整的有力保卫系统,即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里配备着各种负责保卫工作的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以及抗体和补体等大分子化合物。它们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抵御人体最凶恶的敌人一细菌和病毒的免疫任务。  疯狂的巨噬细胞 在免疫保卫系统中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它的好发年龄是在孩子出生后3个月~1岁。长期以来,它的防治,一直受到家长和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重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儿童保健四病防治中的一种。但是,根据全国佝偻病的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并不低,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如黑龙江、河北、内蒙等地发病率达56.17%~87.1%;广东、江苏、武汉等地发病率虽比北方地区低,但也在16.18~26.61%,说明在佝偻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