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要重新构建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要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创造快乐气氛,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探讨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它意味着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从而树立课程是为提供学生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对此我谈以下三点粗浅看法:
一、构建“引导——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猜想有三种可能即大于、等于、小于。接着设计实验方案,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从亲自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教材又通过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的实施,发现这两个实验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接着让同学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让学生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思考可采取什么措施重新设计实验使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而较深刻地认识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构建“开放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开放式”教学方式适用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一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开放式教学改变了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历练,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与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师生之间彼此平等、和谐、融洽地教和学。三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掌握了正确的科学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来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更大程度地挖掘学习潜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时,可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再实地调查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如平定镇罗江因不合理开采钛矿受污染的情况),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得出治理水污染的初步方案。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
三、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网络环境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能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问题的能力,加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长期保存在校园网或Internet中的化学教学网站上供学生随时随地上机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在实践中选用了下列特点的课题:(1)网络环境有较多的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境,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3)课堂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动手或操作实验的;(4)应用性强,较多地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
将网络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既能增大课堂容量,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我认为新课程标准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我们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构建新课程标准下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化学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亚桑 孔松林 化学新课程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2]杨军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探究[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探讨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它意味着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从而树立课程是为提供学生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对此我谈以下三点粗浅看法:
一、构建“引导——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猜想有三种可能即大于、等于、小于。接着设计实验方案,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从亲自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教材又通过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的实施,发现这两个实验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接着让同学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让学生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思考可采取什么措施重新设计实验使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而较深刻地认识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构建“开放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开放式”教学方式适用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一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开放式教学改变了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历练,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与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师生之间彼此平等、和谐、融洽地教和学。三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掌握了正确的科学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来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更大程度地挖掘学习潜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时,可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再实地调查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如平定镇罗江因不合理开采钛矿受污染的情况),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得出治理水污染的初步方案。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
三、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网络环境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能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问题的能力,加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长期保存在校园网或Internet中的化学教学网站上供学生随时随地上机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在实践中选用了下列特点的课题:(1)网络环境有较多的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境,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3)课堂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动手或操作实验的;(4)应用性强,较多地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
将网络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既能增大课堂容量,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我认为新课程标准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我们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构建新课程标准下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化学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亚桑 孔松林 化学新课程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2]杨军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探究[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