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化学刚刚步入新课改,老师们都摇头,这怎么教?书上什么都没有,学生刚接触化学,怎么让他们去探索?带着迷惑,我跌跌撞撞的走进化学新课改。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就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问题,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若能像悬疑教学法创始人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倡导的那样,善于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一节在探究吸入气和呼出气的不同前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如何收集一瓶教室里的空气?学生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很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而且为下面的如何收集吸入气打下了伏笔,使整堂课生动活泼起来。
二、精心设计每一个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陈玉昆教授说:一堂好的课必须要有一根主线,所有的重点、难点都能透过这条主线体现,你的提问也必须围绕这条主线,由浅及深慢慢的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围绕这些问题提炼出教学主题,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经过专家的指点,认识到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个问题我都精心设计。如《制取氧气》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催化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往双氧水中放二氧化锰?2.二氧化锰能放出氧气,可以制取更多的氧气?3.二氧化锰有特殊作用,它能使双氧水分解速度加快?4.二氧化锰是反应物,会与双氧水反应?5.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后会不会改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6.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后是否改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围绕着这些问题,同学们积极探讨,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师生双方都成为了教学的主体。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讲到空气污染时,如果不控制大气污染,世界将会变成怎样?三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且给予鼓励。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学会从燃烧前、燃烧时、熄灭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享受“创新”成功的滋味。
四、注重开放的教学,在创新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化学作为一门探究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性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做比较吸入气和呼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的实验时对着玻璃片呼气看水雾的多少,由于天气热玻璃片上没有变化,现象不明显。而课代表做这个实验的时,将玻璃片改为眼镜,两片镜片呈现明显不同的现象,我当时很惊喜,把这个实验推广到所有的班级。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学生带给我惊喜的同时让我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以上是我在课改中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的一些体会,当然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自己能坚持教学中的探索与创新,必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作者电话:18970828900;信箱:958178319@qq.com)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就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问题,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若能像悬疑教学法创始人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倡导的那样,善于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一节在探究吸入气和呼出气的不同前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如何收集一瓶教室里的空气?学生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很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而且为下面的如何收集吸入气打下了伏笔,使整堂课生动活泼起来。
二、精心设计每一个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陈玉昆教授说:一堂好的课必须要有一根主线,所有的重点、难点都能透过这条主线体现,你的提问也必须围绕这条主线,由浅及深慢慢的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围绕这些问题提炼出教学主题,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经过专家的指点,认识到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个问题我都精心设计。如《制取氧气》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催化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往双氧水中放二氧化锰?2.二氧化锰能放出氧气,可以制取更多的氧气?3.二氧化锰有特殊作用,它能使双氧水分解速度加快?4.二氧化锰是反应物,会与双氧水反应?5.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后会不会改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6.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后是否改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围绕着这些问题,同学们积极探讨,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师生双方都成为了教学的主体。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讲到空气污染时,如果不控制大气污染,世界将会变成怎样?三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且给予鼓励。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学会从燃烧前、燃烧时、熄灭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享受“创新”成功的滋味。
四、注重开放的教学,在创新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化学作为一门探究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性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做比较吸入气和呼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的实验时对着玻璃片呼气看水雾的多少,由于天气热玻璃片上没有变化,现象不明显。而课代表做这个实验的时,将玻璃片改为眼镜,两片镜片呈现明显不同的现象,我当时很惊喜,把这个实验推广到所有的班级。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学生带给我惊喜的同时让我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以上是我在课改中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的一些体会,当然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自己能坚持教学中的探索与创新,必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作者电话:18970828900;信箱:958178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