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专业硕士培养要求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系统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以职业规划促发展、以德立人、以理论求完善、以科研求创新、以实践求能力的培养模式,并论述各个环节的意义及方法,为专业硕士培养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模式,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对技术的要求及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数量大、高层次的特点。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在主动适应这种新变化,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从而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专业硕士学位目在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特定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学位是一种具有职业背景的研究生教育学位,不同与学术型学位侧重于理论和研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特定次的人才。自从2009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各高校开始培养全日制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并且招生规模在逐渐扩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招生8届,然而,我国目前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培养模式,本文从系统化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系统化专硕培养模式,以期探索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五位一体的系统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一、以职业规划促发展
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少必要的就业指导。一般而言,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也影响了顺利就业。另外,由于考取专硕也面临着职业生涯道路的重新规划问题,因此有必要要以职业规划促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明确下一步的奋斗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寻找适合自我发展需要的职业,结合个人特点,准确定位,实现个体与职业相匹配,使个体价值最大化。每个人如果要想自己的一生有价值,就必须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历经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而专业硕士研究生则处在探索期和建立期的转换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生涯探索,明确合适的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必要的知识准备。这阶段对专业硕士研究生今后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大意义: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个性的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明确形势,准确定位,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实现个体的“人职匹配”,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利于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品质,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首先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引入引发学生对于职业与未来的思考,“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干什么”、“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现在的就业形势怎么样”。通过思考让专业硕士研究生关注外界就业环境、用人单位用人标准,从而认清形势,促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用外界的职业需求与职业要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提升自身的職业品质。而指导教师则通过生涯规划制定指导培养目标,比如有的同学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历,将来方便公务员、事业编考试;有的同学准备继续深造考博士,将来进入职业学院当老师;有的准备提高学历后到设计单位从事设计工作,做职业设计师;有的准备有的准备提高学历后到施工单位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等。这样,根据学生的就业目标不同,因地制宜制定培养方案,做到学生培养有的放矢。
二、践行以德立人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我国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科学研究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却出现了不少问题。近年来,高校曝出的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事件愈演愈烈,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迫在眉睫。教育部近年来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以德兴,人以德立。”道德是立人之本,尤其是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指进行学术研究时遵守的准则和规范,是治学的起码要求。因此,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坚持以德立人,德才兼备,严格规范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行为,使其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通过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可以使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深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目前,关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体系,这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无疑是一个阻碍因素。因此,只有通过加强专业硕士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以完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
(2)通过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可以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应用能力,防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偏离目标。培养道德良好并且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所在。专业硕士研究生良好学术道德的养成是其他一切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达成。
(3)通过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可以净化学术风气、形成校园内部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争鸣。同时,较好的维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形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术道德的扶直必然会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良心的维护、激发学术创新与学术争鸣。
(4)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国家最高层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我国科学文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加强对他们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对于增强我国的应用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大强国战略,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加强其学术道德教育,有利于国家科研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这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应该进行学术道德教育,通过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以理论求完善
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学习,就是一种素质能力,不仅仅包括对各类理论知识的研读,概括和总结,更关键的是会品读,扬弃和吸收创新的能力。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名族不懈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例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法学,以及我们所熟悉的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的继承与改进,还有国外的亚力士多德,柏拉图等思想家,对于他们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精神。那么,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学习的具体步骤又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广泛阅读,勤于治学,标准育人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说的一点也没错,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想有扎实的写作能力,只有广泛阅读,掌握理论学习的方法,同时更要有严格的治学精神,治学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事科学活动,引领世界科学活动。
(2)梳理知识框架,积极品读韵味
当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不仅仅只是一味的读,而是用现有的知识去概括总结之,更好的来掌握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也就说来品读其中的韵味。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也能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解决社会上的复杂问题。
(3)善于动手,坚持“两条腿走路”
所谓俩条腿走路是指,不要强调一边倒,只是注重理論学习,而不注重实践的运用,也是说我们头脑中那些所谓的理论、经典,是我为了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同时,看一本书的时候,要会运用其方法来创新,锻炼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动手写作能力。
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应该通过培养计划合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择课程,同时指定一定范围内学生自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学习与自学互相结合的方法,完善理论体系,为科研、论文、实践工作,乃至将来的就业打下完整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以科研求创新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研究生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高等院校要适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及时合理地设置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并调整专业结构。”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已经而且正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不断的人才支持。
为此,应提供优良的研究与创新环境来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以参入科研为起点构建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平台要以“扩大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注重研究生应用培养、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为目标。平台应具有“基础实验实践十主题研究实验实践”能力,以保证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研究生进行开放性培养。平台可以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或研究生导师担任指导,以加强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指导、创新实验项目的审定、研究成果的鉴定与验收等工作。
因此,作为专业硕士导师应结合平台在专硕培养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入科研项目,通过科研活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以实践求能力
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是以职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因此应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设置课程,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但在实际培养中,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仍处在摸索的初级阶段,课程体系不够成熟,且师资与学术硕士研究生教育共用,长期的学术硕士研究生教育使指导教师在短期内难以摆脱原有教育方式适应新模式,因此课程设置理论课程比重过大,实践应用性课程比重相对较小,教学方式单一,多采用课堂讲课、课程考试或结课小论文的方式,这与专业学位的教育理念相差较远,成为阻碍全日制专硕教育发展的瓶颈。
全日制专硕的培养不同与学硕,全日制专硕应该更加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对专业知识创新运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专硕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优秀的、高质量的、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教学是专硕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注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大力发展全日制专硕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因此如何确保专硕教育质量、保证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是各培养单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高校培养全日制专硕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专业知识的储备。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为实习实践,因此必须吸引行业或企业共同参与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实践能力培养是专硕位教育的一大难点。高校长期以来作为“求真”的场所,都是处于象牙塔的顶端,不为经济社会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把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真理作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专硕实践能力培养是以行业为导向,把社会、企业纳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这对高校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高校现已普遍认识到自己的新的职责,校内积极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这些成为专硕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因此,作为专业硕士导师在专硕培养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入实践活动,走向社会,通过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综合能力。
总之,只有坚持五位一体的专硕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合格人才,推动中国梦的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
[2]张群,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3]伍世宙,职业生涯规划[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9
[4]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
[5]江泽民,《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2000.6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2006
[7]杨廷海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探索[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3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对技术的要求及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数量大、高层次的特点。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在主动适应这种新变化,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从而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专业硕士学位目在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特定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学位是一种具有职业背景的研究生教育学位,不同与学术型学位侧重于理论和研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特定次的人才。自从2009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各高校开始培养全日制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并且招生规模在逐渐扩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招生8届,然而,我国目前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培养模式,本文从系统化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系统化专硕培养模式,以期探索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五位一体的系统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一、以职业规划促发展
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少必要的就业指导。一般而言,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也影响了顺利就业。另外,由于考取专硕也面临着职业生涯道路的重新规划问题,因此有必要要以职业规划促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明确下一步的奋斗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寻找适合自我发展需要的职业,结合个人特点,准确定位,实现个体与职业相匹配,使个体价值最大化。每个人如果要想自己的一生有价值,就必须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历经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而专业硕士研究生则处在探索期和建立期的转换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生涯探索,明确合适的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必要的知识准备。这阶段对专业硕士研究生今后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大意义: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个性的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明确形势,准确定位,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实现个体的“人职匹配”,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利于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品质,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首先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引入引发学生对于职业与未来的思考,“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干什么”、“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现在的就业形势怎么样”。通过思考让专业硕士研究生关注外界就业环境、用人单位用人标准,从而认清形势,促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用外界的职业需求与职业要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提升自身的職业品质。而指导教师则通过生涯规划制定指导培养目标,比如有的同学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历,将来方便公务员、事业编考试;有的同学准备继续深造考博士,将来进入职业学院当老师;有的准备提高学历后到设计单位从事设计工作,做职业设计师;有的准备有的准备提高学历后到施工单位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等。这样,根据学生的就业目标不同,因地制宜制定培养方案,做到学生培养有的放矢。
二、践行以德立人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我国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科学研究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却出现了不少问题。近年来,高校曝出的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事件愈演愈烈,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迫在眉睫。教育部近年来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以德兴,人以德立。”道德是立人之本,尤其是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指进行学术研究时遵守的准则和规范,是治学的起码要求。因此,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坚持以德立人,德才兼备,严格规范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行为,使其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通过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可以使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深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目前,关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体系,这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无疑是一个阻碍因素。因此,只有通过加强专业硕士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以完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
(2)通过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可以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应用能力,防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偏离目标。培养道德良好并且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所在。专业硕士研究生良好学术道德的养成是其他一切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达成。
(3)通过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可以净化学术风气、形成校园内部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争鸣。同时,较好的维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形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术道德的扶直必然会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良心的维护、激发学术创新与学术争鸣。
(4)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国家最高层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我国科学文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加强对他们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对于增强我国的应用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大强国战略,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加强其学术道德教育,有利于国家科研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这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应该进行学术道德教育,通过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以理论求完善
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学习,就是一种素质能力,不仅仅包括对各类理论知识的研读,概括和总结,更关键的是会品读,扬弃和吸收创新的能力。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名族不懈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例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法学,以及我们所熟悉的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的继承与改进,还有国外的亚力士多德,柏拉图等思想家,对于他们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精神。那么,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学习的具体步骤又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广泛阅读,勤于治学,标准育人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说的一点也没错,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想有扎实的写作能力,只有广泛阅读,掌握理论学习的方法,同时更要有严格的治学精神,治学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事科学活动,引领世界科学活动。
(2)梳理知识框架,积极品读韵味
当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不仅仅只是一味的读,而是用现有的知识去概括总结之,更好的来掌握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也就说来品读其中的韵味。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也能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解决社会上的复杂问题。
(3)善于动手,坚持“两条腿走路”
所谓俩条腿走路是指,不要强调一边倒,只是注重理論学习,而不注重实践的运用,也是说我们头脑中那些所谓的理论、经典,是我为了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同时,看一本书的时候,要会运用其方法来创新,锻炼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动手写作能力。
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应该通过培养计划合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择课程,同时指定一定范围内学生自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学习与自学互相结合的方法,完善理论体系,为科研、论文、实践工作,乃至将来的就业打下完整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以科研求创新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研究生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高等院校要适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及时合理地设置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并调整专业结构。”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已经而且正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不断的人才支持。
为此,应提供优良的研究与创新环境来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以参入科研为起点构建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平台要以“扩大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注重研究生应用培养、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为目标。平台应具有“基础实验实践十主题研究实验实践”能力,以保证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研究生进行开放性培养。平台可以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或研究生导师担任指导,以加强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指导、创新实验项目的审定、研究成果的鉴定与验收等工作。
因此,作为专业硕士导师应结合平台在专硕培养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入科研项目,通过科研活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以实践求能力
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是以职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因此应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设置课程,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但在实际培养中,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仍处在摸索的初级阶段,课程体系不够成熟,且师资与学术硕士研究生教育共用,长期的学术硕士研究生教育使指导教师在短期内难以摆脱原有教育方式适应新模式,因此课程设置理论课程比重过大,实践应用性课程比重相对较小,教学方式单一,多采用课堂讲课、课程考试或结课小论文的方式,这与专业学位的教育理念相差较远,成为阻碍全日制专硕教育发展的瓶颈。
全日制专硕的培养不同与学硕,全日制专硕应该更加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对专业知识创新运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专硕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优秀的、高质量的、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教学是专硕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注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大力发展全日制专硕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因此如何确保专硕教育质量、保证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是各培养单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高校培养全日制专硕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专业知识的储备。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为实习实践,因此必须吸引行业或企业共同参与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实践能力培养是专硕位教育的一大难点。高校长期以来作为“求真”的场所,都是处于象牙塔的顶端,不为经济社会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把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真理作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专硕实践能力培养是以行业为导向,把社会、企业纳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这对高校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高校现已普遍认识到自己的新的职责,校内积极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这些成为专硕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因此,作为专业硕士导师在专硕培养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入实践活动,走向社会,通过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综合能力。
总之,只有坚持五位一体的专硕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合格人才,推动中国梦的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
[2]张群,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3]伍世宙,职业生涯规划[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9
[4]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
[5]江泽民,《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2000.6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2006
[7]杨廷海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探索[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3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