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没有色彩的动画片,一段失去快乐的童年事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4917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动画电影,几个金子招牌会立马浮现在我们眼前:皮克斯、梦工厂、蓝天工作室、宫崎骏等等,无数经典形象留存在我们的脑海当中。与此相对,我们发现,同是动画电影,在《我在伊朗长大》中没有一般动画片的魔幻色彩和夸张性,它所有的画面和内容都非常写实,女主人公玛嘉所生活的环境也完全是遵照历史来演绎的。追溯其源,笔者认为此部动画片极具讽刺意味,导演正是用动画电影这一舒缓梦幻的美学样式来叙述一段严肃、深刻的历史。
  一部没有色彩的动画片,一段失去快乐的童年事。我始终对这部电影保持严肃和敬畏,不仅仅是在主题上,更是因为整部影片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动画的影片类型,导演却出乎意料地只使用了黑白两种色调,片中所描绘的种种带给观众的情绪,几乎使人流泪。
   打着动画片的旗号,却说着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状况。整部电影看似在描述一位叛逆的少女的童年生活,了不起的无非是她那一颗勇敢地追求自由的心境,其实却隐隐包含伊斯兰与西方文化、政治的冲突。
  片中有一句让我极其动容的话,来源于女主人公叛逆少女玛嘉。她多次辗转于欧洲和伊朗之间时,她说:“在奥地利我是外国人,回到伊朗我却依然像是个外国人。”叛逆少女无国可归的心绪,没有比这一刻更深刻了。提起伊朗,也许留给我们的印象仿佛只有无休止的战争和宗教的飞弹,但从这部电影里,我们却看到伊朗人民在某个阶段同样过着疲惫、煎熬、压抑的生活。
  《我在伊朗长大》的主人公玛嘉在德黑兰长大,母亲是波斯国王的曾孙女,祖父是卡扎尔王朝的王子,为革命死在监狱。玛嘉的童年时代,就是在动荡和危险里渡过的。国王的暴政引发社会的激烈反抗,当人人称道的伊斯兰革命发生,人人都以为会得到自由时,战争毁灭和摧残了伊朗。这些都给年少的玛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还有一个出现时间不长,但在情节和主题上都很重要的人物,就是玛嘉的叔叔。玛嘉的叔叔是为自由而战的民主斗士,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尤其获得年幼的玛嘉的喜欢和崇拜。玛赞听父亲讲述沙赫推翻卡扎尔王朝,听叔叔讲述共产主义革命结束沙赫统治,这些都让她欢喜和激动,叔叔被处死的这一事件带给玛嘉强烈地震动,他们在监狱的镜头也让人印象深刻,少女玛嘉由此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叔叔口中革命、政治、战争的险恶。
  所以,玛嘉从小就以她自己的理解看待“伊斯兰革命”。不能跳舞、不能聚会、不能喝酒,半夜开舞会都会被警察逼得跳楼身亡;所有年纪的女人,从八岁到八十岁的女人都穿得一模一样;老师带头撕掉课本上有关国王的页码,在课上撒谎说现在没有政治犯……这些情节从一个还未成年的少女脑海中流出,我们不免感到夸张和嘲讽般的可笑。这也是影片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影片以小见大,从少女的童年生活入手,表现革命、政治带给人民的压抑和伤害这一重大主题,其情感表达,毫不逊色于同类型的战争电影。影片也没有竭尽所能刻画战争的影响、创伤等常见方面,反而从细节入手,深刻体现电影主题。
  玛嘉在伊朗改革派家庭中成长,父母极为宽容和开明,自身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面对伊斯兰革命的概况,无奈之下,她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坚持:偷偷穿朋克装、买磁带等等。
  1980年伊拉克、伊朗的边境战争爆发。国际推动成为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当然也出现在了电影当中,屏幕上360度旋转、通过爆破消失又出现的英国国王似乎就是对这一事件最大的反讽。同样出现在电影中的还有统治者个人因素,雷扎国王决定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西方化。电影中,对伊朗现代化和西方化做了人民心目中的讨论,由此也引出她们对两任统治者的看法。而相反,当我们提到两伊战争,普遍意义上认为的原因:边境纠纷、民族矛盾、宗教仇视等这些并没有出现在电影当中。玛嘉和她的亲友们不止一次在电影中表达希望战争早点过去的言论,这些画面和玛嘉亲友、同学的死去交替出现在电影当中,强烈对比下,观众的情绪亦被调动起来。
  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在战争发生的第四年,1984年,父母太担心偏激的玛嘉,将她送到奥地利维也纳继续学业。然而,当14 岁的玛嘉来到奥地利,亲临以往那个只存在于海报、电影和磁带中的西方世界时,她却如叶公见真龙般震惊,她毕竟来自一个“当众接吻都被当作性行为”的东方国家。
  玛嘉在奥地利度过一段自由的青春岁月,她先是与奥地利格格不入,连去超市看见琳琅满目的食物都觉得满足。欧洲人对伊朗的否定态度,让她不得不谎称自己是法国人。她开始恋爱,遇到了同性恋、吸食大麻、性自由的人,似乎成为法国社会的边缘人物。
  影片强烈表现两个极端的对比,从表面上看,是玛嘉两个不同年龄段生活的对比,事实上,却是不同国度、不同政治体制、不同社会状况的对比。从和男朋友牵手都会被警察监视的国家,到完全放纵的性自由之境;从喝酒聚会都会被抓的国家,到吸食大麻都无人管的欧洲。玛嘉的强烈压抑到了自由之境变演绎成最深刻的放纵,从那些边缘的行为就可以看出。
  更讽刺的是,刚刚经历过革命的玛嘉似乎不能完全适应好这里的生活,哪怕随心所欲。正如她在电影里说“革命和战争无法伤害她,爱情却差点要了她的命。”在奥地利有过最凄惨生活的玛嘉又回到伊朗。这样的情节设置足以再次证明之前的生活对玛嘉的影响多么巨大!像玛嘉一样,接受过教育,生活在如此开明,个性又如此坚持的人都在过过压抑的本国生活之后无法适应自由之境,那我们是否能想象其余留在本国的人该活得多么压抑和可悲,情节发展至此,电影主题清晰而使人感触。
  回国后的伊朗依旧没有太大改变,玛嘉却成了这个国家的漂泊者。她进入艺术学校接受大学教育,重新戴起面纱的她此时又表现出另一种格格不入,她依然活得痛苦,连和男朋友牵手都受到监视,妄图从爱情里得到片刻喘息,可爱情并未让玛嘉的生活喘息很久。这时的玛嘉俨然已经变成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冲突的代名词,除了家庭,无处再给她力量。无奈之下,她最终决定返回维也纳。
  再一次回到维也纳,玛嘉完全地成熟了起来。如果说,再次回到伊朗的玛嘉还保留对自己祖国的零星希望,那么等她再次回到维也纳,证明这种希望已经破碎,玛嘉完全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且摆脱了旧的经历带给自身的影响,已然可以开始新生活了。
  传统的动画电影从迎合观众群体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奇幻、令人惊喜的画面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我在伊朗长大》中虽然没有包含传统动画电影的种种,却在黑白的画面下,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历史,投射出许多战争电影都无法带给我们的情绪和感受。黑白画面下,玛嘉个人成长的故事却让我读起来那么心酸。简洁的线条,细密的笔调,用戏谑地方式,展现出伊朗经历的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人民起义、伊斯兰教革命、两伊战争几个重大历史转折,从个人成长的经历,投射的却是不能承受之重的文明阵痛。依旧很心疼,心疼少女玛嘉,心疼那个时期和那段历史,童年失去了快乐,童年就不能称为童年。
其他文献
武昌昙华林,几代湖美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南倚花园山,北靠螃蟹岬;青瓦小院,依山而建;民居错落,互为参差;梧桐小院,麻石幽径,会让人一洗浮躁都市的浮躁情,曰:昙华林。它是武汉最早的西方建筑群。一个充满诗意、让人充满想象的名字。  昙华林,她从几个世纪的时光中走来,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湖北美术学院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变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美术教育家和美术工作者,他们从昙华林校区走向华中、华
期刊
匆匆忙忙,一年又将走到尽头,又听到同学在倒计时,还有多少天可以回家。  说实话,我并不热衷于此,即使我也很想归去。但,倒计时太残酷。等到它真正倒数至尽头时,我们又会陷入一场失望,陷入另一场漂泊,投入另一次轮回,另一次倒计时。  曹文轩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前方》。一幅照片被一辆破旧的大巴填满,车上坐满了人。靠窗的旅客,或期待,或木然,眺望窗外。“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
期刊
皮克斯的成功,从第一部完全由电脑制作而成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开始,《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的时间跨度恰好符合皮克斯的成长轨迹,也成为皮克斯最成功也延续时间最长的系列电影。本文以《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为例,分析皮克斯电影的人文关怀与现实隐蕴。  一、人文关怀  《玩具总动员1》开篇以主人公安迪的视角,表现玩具牛仔警官胡迪的世界以及主人公安迪对胡迪的爱。在安迪面前的胡迪是面无表情的,他不能像独处时那
期刊
经典结晶人生精华,洞悉世事人情,铭刻历史史实。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哲人曾经说过,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也不成其为文化。因此,传统的毁灭就是文明的毁灭,经典的丢失就是文化的丢失。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都柏林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爱尔兰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话语权,爱情观,以及战乱下对家国的看法。  【关键词】女性,战争,话语权。  著名爱尔兰戏剧家肖恩·奥凯西所创作的《都柏林三部曲》——《枪手的影子》,《朱诺与孔雀》,《犁与星》曾经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处于战乱期间的爱尔兰阿贝剧院名噪一时。肖恩·奥凯西以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并以自己早年的人生
期刊
由浙江卫视、蓝天下影视和英皇娱乐重磅打造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十二道锋味》在开播半年前就未播先热,主持节目的80后影帝谢霆锋与加盟其中的众多大牌明星成为极具吸引力的节目看点,在一众媒体与粉丝对节目的翘首以盼中,于2014年7月12日  正式播出的第一期节目终于揭开了这档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神秘面纱。  在节目的前期宣传中,制作单位将其定位于一档美食节目,但是统观下来,这更像是一档集结了广告片、微电影等多种
期刊
时间:中午  地点:村里校长家  人物:校长——女,50岁,性格豪爽。  大望——男,22岁,大学即将毕业,来村里实习老师  小希——男,12岁,留守儿童  [幕启  [村长上。  校长: 家逢喜事乐呵呵,杀鸡宰鸭迎贵客。干妹妹儿子快毕业,要来村里代代课。(向台后喊)同学们,你们要来新老师啦!  [大望上。  大望: 临近毕业真繁忙,创业实习两冲撞。一路颠簸到此地,只为找人盖个章。校长!大姨!  
期刊
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是富含情感的艺术。而要想从音乐中体会音乐作品表达的艺术思想、描述的艺术形象、体现的艺术风格,体会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就要学会“听”音乐中的声音。听音就是练耳,它同视唱紧密相联,都是训练培养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但是听音、辨音并不是说谁的耳朵灵敏度高,也不是说谁可以将别人听不见的声音听出来,而是说他们分辨、分析、理解声音的能力比别人高。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
期刊
王维在《偶然作》中写道:“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馀习,偶被世人知。”可见他既是一名诗人,同时也不否认自己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从古至今,世人都将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词的最大特色,在王维的诗词中,不仅有多层次的景物逼真描摹,还有千变万化的“诡状殊行”和“斑斓色彩”;所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中有画”不仅仅是水墨山水技法的应用和意境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他在诗词中对绘
期刊
【摘 要】在当代,中国水彩画要想提高和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在把握水彩画的独特性的同时进行技法和材质的创新。只有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寻找和探索新的创新点才能更益于水彩画的表现语言和技法的提高。在本文中通过对层板、竹子上试作水彩画的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水彩画在层板、竹子上作画是可行的,能够充分发挥水彩固有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水彩画 ;“水”和“色” ;交融 ;技法;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