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困是人体因为季节转换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寒冷的冬天,人体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减少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了。加上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相应”,人要健康长寿就须顺应自然变化规律。《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清阳上升,人若应之,清气升而浊气降,升降和调,则神清而气爽;若不能相应,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则失其生发滋养之用,就会表现出“春困”征象。
若想摆脱“春困”的袭扰,须顺应春季自然规律,做好以下3方面:
调摄身心,疏肝解郁
春季与肝相通应,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畅达不易患病。肝主疏泄,有疏通、畅达全身气血津液的功能。其生理特性是主升发,若升发作用正常,则气血津液疏通和畅达。气血通畅,清阳得升,上荣于脑,脑得其滋养,就不会“春困”。反之,若是肝气郁滞,失于疏泄,则气机不畅,清阳被阻,“春困”就将不期而至。
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要保持肝脏的疏泄功能正常,需顺应肝的生理特性。故春季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忧郁伤肝。适当运动,如散步、郊游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做足浴,有助于阳气升发,畅通血脉,振奋精神,如此气血通畅,心旷神怡,就会精力蓬勃,远离“春困”。
调整饮食,谨和五味
“三月养生重在阳”。如阳气充实,气机升降和调,则神清脑明;若阳气亏虚,气机升降失调,则易产生疲惫感。春季阳气初生,为适应此特点,扶助阳气,饮食方面应遵照《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原则,多吃辛甘发散、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补阳气,使人体阳气充实,且辛温发散有利于阳气升发。
祛“内湿”,防“外湿”
前几日“阳春”天气乍然一现,随后冷空气伴随着阴雨又“杀到”。这种冷暖寒湿的变化可以说把春天天气无常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偏于湿。一方面是内湿,另一方面则是外湿。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制,或在冬季时吃多了肥甘厚腻的食物,让体内湿气内侵脾阳以至失运。而外湿是由于外界的湿气过多,容易让湿邪入侵。内外因相互影响,容易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湿邪”是“六淫”之一。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湿气就容易入侵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阴冷的刺激和寒气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湿健脾,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让脾胃顺利运转起来。春天的饮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还可以将切成薄片的党参用开水浸泡代茶飲,有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相关链接
警惕隐藏在春困背后的疾病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春困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现。比如:精神病发作前所出现的抑郁症状;肝炎前期的低热嗜睡现象;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因体虚引起的困乏。有人还发现,高血压患者在春天嗜睡,哈欠频频,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
1.贫血
贫血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等。因此,如果贪睡同时伴有面色苍白等症状,最好到医院做一个血常规或贫血四项,尽快明确诊断。特别是找到贫血的真正原因,有时原发病比贫血本身危害严重得多(比如胃肠道肿瘤导致出血),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
2.大脑缺氧
很多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脑血流量減少,容易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时间长了会引起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如果春困的同时伴有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反应迟钝、个性改变等精神、神经症状,要高度怀疑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的问题,某些部位的脑卒中症状主要就是嗜睡及反应迟钝。
3.肝脏疾病
肝病的表现通常比较隐蔽、迁延,疲倦乏力、不思饮食正是其主要临床特点之一。如果疲劳犯困的同时,出现皮肤发黄粗糙、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等症状,要尽早排查肝病。及时进行病毒学检查、肝功能及肝脏彩超等非常重要。
4.睡眠性呼吸障碍
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身体器官得不到很好修复,白天很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对于肥胖或打鼾比较严重的人,出现上面的问题,最好观察有无睡眠呼吸暂停,必要时及时治疗。
5.心脏病
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心脏问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使血液循环不畅,乳酸等代谢产物积聚在组织内,使人产生疲劳感。如果同时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最好查查心脏,如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6.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并不十分明显,而是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贪睡且难以睡醒为首发症状。这是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加上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等造成。因此,中年人或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一定要定期检查血糖,及早发现和治疗。
7.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经常犯困等。如在感觉慵懒疲倦的同时,伴有健忘、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要怀疑是否有甲减。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相应”,人要健康长寿就须顺应自然变化规律。《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清阳上升,人若应之,清气升而浊气降,升降和调,则神清而气爽;若不能相应,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则失其生发滋养之用,就会表现出“春困”征象。
若想摆脱“春困”的袭扰,须顺应春季自然规律,做好以下3方面:
调摄身心,疏肝解郁
春季与肝相通应,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畅达不易患病。肝主疏泄,有疏通、畅达全身气血津液的功能。其生理特性是主升发,若升发作用正常,则气血津液疏通和畅达。气血通畅,清阳得升,上荣于脑,脑得其滋养,就不会“春困”。反之,若是肝气郁滞,失于疏泄,则气机不畅,清阳被阻,“春困”就将不期而至。
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要保持肝脏的疏泄功能正常,需顺应肝的生理特性。故春季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忧郁伤肝。适当运动,如散步、郊游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做足浴,有助于阳气升发,畅通血脉,振奋精神,如此气血通畅,心旷神怡,就会精力蓬勃,远离“春困”。
调整饮食,谨和五味
“三月养生重在阳”。如阳气充实,气机升降和调,则神清脑明;若阳气亏虚,气机升降失调,则易产生疲惫感。春季阳气初生,为适应此特点,扶助阳气,饮食方面应遵照《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原则,多吃辛甘发散、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补阳气,使人体阳气充实,且辛温发散有利于阳气升发。
祛“内湿”,防“外湿”
前几日“阳春”天气乍然一现,随后冷空气伴随着阴雨又“杀到”。这种冷暖寒湿的变化可以说把春天天气无常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偏于湿。一方面是内湿,另一方面则是外湿。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制,或在冬季时吃多了肥甘厚腻的食物,让体内湿气内侵脾阳以至失运。而外湿是由于外界的湿气过多,容易让湿邪入侵。内外因相互影响,容易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湿邪”是“六淫”之一。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湿气就容易入侵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阴冷的刺激和寒气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湿健脾,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让脾胃顺利运转起来。春天的饮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还可以将切成薄片的党参用开水浸泡代茶飲,有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相关链接
警惕隐藏在春困背后的疾病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春困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现。比如:精神病发作前所出现的抑郁症状;肝炎前期的低热嗜睡现象;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因体虚引起的困乏。有人还发现,高血压患者在春天嗜睡,哈欠频频,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
1.贫血
贫血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等。因此,如果贪睡同时伴有面色苍白等症状,最好到医院做一个血常规或贫血四项,尽快明确诊断。特别是找到贫血的真正原因,有时原发病比贫血本身危害严重得多(比如胃肠道肿瘤导致出血),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
2.大脑缺氧
很多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脑血流量減少,容易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时间长了会引起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如果春困的同时伴有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反应迟钝、个性改变等精神、神经症状,要高度怀疑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的问题,某些部位的脑卒中症状主要就是嗜睡及反应迟钝。
3.肝脏疾病
肝病的表现通常比较隐蔽、迁延,疲倦乏力、不思饮食正是其主要临床特点之一。如果疲劳犯困的同时,出现皮肤发黄粗糙、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等症状,要尽早排查肝病。及时进行病毒学检查、肝功能及肝脏彩超等非常重要。
4.睡眠性呼吸障碍
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身体器官得不到很好修复,白天很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对于肥胖或打鼾比较严重的人,出现上面的问题,最好观察有无睡眠呼吸暂停,必要时及时治疗。
5.心脏病
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心脏问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使血液循环不畅,乳酸等代谢产物积聚在组织内,使人产生疲劳感。如果同时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最好查查心脏,如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6.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并不十分明显,而是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贪睡且难以睡醒为首发症状。这是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加上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等造成。因此,中年人或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一定要定期检查血糖,及早发现和治疗。
7.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经常犯困等。如在感觉慵懒疲倦的同时,伴有健忘、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要怀疑是否有甲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