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存在普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忽略意象对人物的表现;偏离诗歌意境场景、主观想象概括人物形象;脱离诗歌整体感知、单一片面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等三大问题。如何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前提下,解决这些学情问题成了我一段时间的备课困惑。
在一次市区课改课教研活动中,我开设了一节以情景任务为主体的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课。活动带给我很多反思,借本文梳理并总结我对此次实践的认识。
一、贴近校园生活,设计情境任务
李白其人其事给予了创作者们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于是我想尝试让高中生成为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完成对李白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因此,我便这样设计了下面的课堂核心情境任务:
学校将举办戏剧节特色活动,本班计划原创剧目“不朽的李白”,演绎内容需要涉及所选两首诗歌,现邀请你担当总导演,请你结合两首诗紧扣诗人形象进行赏析和创作。
初次看到这一任务时,学生露出了熟悉又紧张的神情。由于该校一直举办校园戏剧节,同学们自然感觉到亲切熟悉。但是,要求小组对一个没有剧本的诗歌展开人物赏析和创作,学生的关注点不光聚焦于人物形象赏析,平添的导演身份一时让学生有点手足无措。于是,我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或解读或演绎李白的作品。比如昆曲《太白醉酒》、秦腔《李白长安行》、话剧《李白》等,这些剧目的精彩演绎能让人们深入理解李白人物形象。又如汉学家顾彬、诗人霍尔茨对李白的研究与创作,亦展现了李白的人物魅力。分享这些资料给学生,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新视角,让他们关注舞台设计、台词表现等等,为教学中的其他情境任务做一定的铺垫。
熟悉又陌生的情境任务,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预习课上,小组能主动和老师交流自己的困惑,参与度较高。可见,这一贴近校园生活的情景任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锁定学习问题,分解情境任务
针对学生突出的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在创作“不朽的李白”过程中,完成两个分解的情境任务。
任务1:筛选舞台道具,感知与设定形象
筛选道具即意象的把握。对具体意象的思考,利于深入理解相关诗句。学生很是细心地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花’需要多少?”“‘花’什么颜色为好?”“酒杯需要几个?”“月亮有没有必要当做道具处理?如果设计道具该怎么和人物勾连起来”等等。这一任务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关注诗歌意象表现人物的情境。在解决任务时,学生初步表现出思维的发散和思考的深度。
关于《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我欣喜的收獲了学生如下的解读。
学生1:“花”需要团簇的鲜艳的花,这一道具是诗人歌舞的背景,因为乐景才更加衬出诗人内心的哀愁。
学生2:“酒杯”需要一杯,虽然举杯邀明月然而实际上只有诗人自己对月与影饮酒,是饮酒触景生情后举杯邀明月的,一杯的落寞更显人物的落寞。或者需要三杯,月亮与影子都有酒杯,具体化的道具能体现诗人将月与影拟人化,而且在演绎的时候与月、影的对话,才更能体现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的孤独和空虚,诗人不被理解的形象可以通过多出的两个酒杯得到有力诠释,更显叙事的张力。
学生3:“一壶酒”最开始的独酌可以是用酒杯小酌,到后来发现月与影都不解诗人愁思,渐渐换用壶来醉饮,喝得酣畅淋漓之时寄情云汉。“月”月亮虽然在空中,似乎不用刻意作为道具,可是我们发现整首诗月下饮酒、月下歌舞、月下寄思都关联了这一个重要的意象,甚至可以夸张渲染这一意象。
通过对舞台道具的思考,在课堂上学生给出了李白人物形象这样的解读:
这是一位孤独、飘逸、矛盾的李白,这里的孤独不言而喻,飘逸在对月、影的歌舞中流露出一种形象的飘逸洒脱,刚经历政治失意,李白的仕途之路受阻,他的内心是愁苦的,但是这时候他却想要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是一种与万化冥合的追求,可惜只是单纯的心理追求,可见现实里没有实现,这是一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而现实仕途不得意,内心的归隐心愿又难以实现,这是何等的矛盾啊。
鉴赏《将进酒》一诗时,学生抓住的舞台道具是“金樽”“酒”,孩子们还特别指出了需要让化妆师注意处理李白的白发。一位以酒频频消愁,豪放不羁、自信乐观、寻欢作乐、嗜酒如命、个性张扬的李白走进了学生的脑海里。
有了对前一首酒杯的思考,对《将进酒》的舞台道具解读,学生明显感觉轻松很多。但是,我认为第二首并非只关注如此显而易见的道具就足够。于是,我引导学生关注“高堂明镜悲白发”中的“明镜”意象。古代男女以镜相赠来表达相思之情,而男子用镜所照的更多的是悠悠的时光。李白在镜中悲叹自己的白发,其实是在悲叹一去不不复返的岁月,在已逝的岁月中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如果关注到“明镜”这一意象,对于李白人物内心情感会多一份真切的感受,也会给予接下来开展的场景演绎更多灵感。
任务2:诠释动人场景,演绎形象。
请任选诗歌中的动人场景进行具体说明,并从诗歌旁白、场景独白或对话场景等角度对这首诗的人物进行场景设计与演绎。
这一任务为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可以自选旁白、独白、对话的形式,进行场景的说明和设计。
两首诗歌有如下精彩的设计:
组1:“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独白设计
天上的明月啊,愿你与我共饮此酒,赏花间舞。(对水月长叹)我孑然一身,天才竟无人识。(深深望着圆月)要是人们如你一样纯净,该有多好啊。(不复望月,纵情饮酒)不说了,要落泪了,要今朝有酒今朝醉。来共饮此酒,忘怀于天地。
组2:“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对话设计
李:月亮,为什么你一直那么皎洁,我为什么做不到呢?
月:因为我不被世俗玷污 李:影子,为什么你总是躲在黑暗中呢?
影:因为世间比黑暗还污浊
这组设计很新颖,设计了饮酒问月问影的对话,将月与影拟人化了,同时通过月与影表达一种对现实对社会的认识与评价,很贴合诗人的处境,有一种醉与醒的迷离感。
组3:“相期邈云汉”对话设计
李:云霄之上太上老君的兜率宫想必是个值得参观的地方吧!
影:我不能上去,我属于地下!
李:只要胆大,一切皆有可能!(影子飞了起来)
影:飘飘欲仙,不如落地仰望;东摆西摇,不如好好准备一下,一同登上云梯。
组4:“相期邈云汉”对话设计
唉,我一个人干喝有什么劲呢?来,你下来,跟我喝两口,你看,我影子也来了,这么地就有三个人一起喝酒了!(对月说)
唉,你又不会喝,你跟着我也没有意思。(对影说)
我还是暂且陪着你俩,不然辜负这一片的春光,
月,你伴我高歌,影,你随我起舞,
唉,愿我永远可以永结无情游,相约高远的天河,与万物齐一。
前一组将内心的这种期望理解为勇于追求的自信与乐观,在迷离的状态里高蹈于红尘之外,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由于现实社会中报复不能实现,又不为人理解的旷世孤独。后一组“与万物齊一”鉴赏深刻,激活了同学们对课内所学的联想。正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所说“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当一个人不想任何的事情,忘掉了自己的存在,融于自然之境中,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愁绪的消解,达到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
组4:“与尔同销万古愁”对话设计
李:我漂泊的一生终是仕途不顺,今日同你们一起放歌纵酒,排遣内心的忧愁
岑:太白,你有着旷世的才华,大可不必为了求仕而如此忧愁
元: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如果你有好的作品流传后世,也能留下不朽的功名。
李:今日不谈仕途了,来,我们喝酒!
组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独白设计
看看这能照进我心的明镜吧,镜子中的人是谁?是我吗?为什么我不认识他,那容颜如此苍白无力,那头顶上如雪的头发丝丝都好像能戳伤我的心。这明亮的镜子却照进了一段黑暗的光阴,随着这光阴的流转,怎么就将我变得眼神涣散、内心悲凉呢!啊!时光啊!你能不能不要如此残忍待我,只让我一个人悲伤,只让我一个人悲伤!
学生的这些设计让人十分感动,我看到一颗颗纯粹的投入的心灵在感受着李白和他的诗歌。李白在豪中畅饮,在豪中作乐,在豪中直抒心中追求功名的志向,同时也在豪中毫不隐藏自己现实失意的愁苦。洒脱不羁的外表下,李白的内心怀有强烈的政治抱负,这是诗人矛盾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些分解任务,遇见了孩子们如此的走心鉴赏,真让人觉得欣慰。
三、教学反思
作为课改课活动的示范课,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我品尝新鲜与活力。但是静心反思后,本节课还是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这节课的备课初衷是要解决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三大问题。但是回顾整节课,在教学内容上一节课只能大概解决前两个问题。对于任务的设置能否推广至更多的诗歌鉴赏,笔者觉得有一定的不可控因素。因为,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任务的完成度需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与理解力。示范课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优秀,所以能够给出很多出彩的诠释。如果学生基础稍欠缺些,教师该如何通过细化任务解决相关问题,这是值得进一步去探索的问题。否则,仅满足于一次新鲜热闹的示范课,于以后成长无疑没有一点好处。
情境任务的设置够全面和严谨吗?
从情境任务角度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进行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感悟与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有很好的助力作用。但是,关于诗词人物形象鉴赏,关注人物描写、分析关键词句、学会知人论世等方面,是需要教师在课前预习做好相应指导的,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激发。所以,本节课的人物设置起点其实是比较高的,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本节课以两首诗作为剧目创作素材,关于整部剧的人物情节、主题确立等并没有明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直接进入诗歌人物的赏析,情境任务显得不够全面,只能算是展示了一个大任务在课堂上一个小小的横截面。一节课完结后,是否真的能顺利让学生展开切实创作,可能还是有待进一步印证的。
总而言之,笔者努力尝试着新的教学方式,在古诗教学传统与新型的方式之间曾多次徘徊犹豫。以此浅文,记录情境任务助力诗词教学的一次实践,并感谢给予我指导的前辈们。
顾秀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教师。
在一次市区课改课教研活动中,我开设了一节以情景任务为主体的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课。活动带给我很多反思,借本文梳理并总结我对此次实践的认识。
一、贴近校园生活,设计情境任务
李白其人其事给予了创作者们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于是我想尝试让高中生成为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完成对李白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因此,我便这样设计了下面的课堂核心情境任务:
学校将举办戏剧节特色活动,本班计划原创剧目“不朽的李白”,演绎内容需要涉及所选两首诗歌,现邀请你担当总导演,请你结合两首诗紧扣诗人形象进行赏析和创作。
初次看到这一任务时,学生露出了熟悉又紧张的神情。由于该校一直举办校园戏剧节,同学们自然感觉到亲切熟悉。但是,要求小组对一个没有剧本的诗歌展开人物赏析和创作,学生的关注点不光聚焦于人物形象赏析,平添的导演身份一时让学生有点手足无措。于是,我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或解读或演绎李白的作品。比如昆曲《太白醉酒》、秦腔《李白长安行》、话剧《李白》等,这些剧目的精彩演绎能让人们深入理解李白人物形象。又如汉学家顾彬、诗人霍尔茨对李白的研究与创作,亦展现了李白的人物魅力。分享这些资料给学生,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新视角,让他们关注舞台设计、台词表现等等,为教学中的其他情境任务做一定的铺垫。
熟悉又陌生的情境任务,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预习课上,小组能主动和老师交流自己的困惑,参与度较高。可见,这一贴近校园生活的情景任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锁定学习问题,分解情境任务
针对学生突出的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在创作“不朽的李白”过程中,完成两个分解的情境任务。
任务1:筛选舞台道具,感知与设定形象
筛选道具即意象的把握。对具体意象的思考,利于深入理解相关诗句。学生很是细心地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花’需要多少?”“‘花’什么颜色为好?”“酒杯需要几个?”“月亮有没有必要当做道具处理?如果设计道具该怎么和人物勾连起来”等等。这一任务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关注诗歌意象表现人物的情境。在解决任务时,学生初步表现出思维的发散和思考的深度。
关于《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我欣喜的收獲了学生如下的解读。
学生1:“花”需要团簇的鲜艳的花,这一道具是诗人歌舞的背景,因为乐景才更加衬出诗人内心的哀愁。
学生2:“酒杯”需要一杯,虽然举杯邀明月然而实际上只有诗人自己对月与影饮酒,是饮酒触景生情后举杯邀明月的,一杯的落寞更显人物的落寞。或者需要三杯,月亮与影子都有酒杯,具体化的道具能体现诗人将月与影拟人化,而且在演绎的时候与月、影的对话,才更能体现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的孤独和空虚,诗人不被理解的形象可以通过多出的两个酒杯得到有力诠释,更显叙事的张力。
学生3:“一壶酒”最开始的独酌可以是用酒杯小酌,到后来发现月与影都不解诗人愁思,渐渐换用壶来醉饮,喝得酣畅淋漓之时寄情云汉。“月”月亮虽然在空中,似乎不用刻意作为道具,可是我们发现整首诗月下饮酒、月下歌舞、月下寄思都关联了这一个重要的意象,甚至可以夸张渲染这一意象。
通过对舞台道具的思考,在课堂上学生给出了李白人物形象这样的解读:
这是一位孤独、飘逸、矛盾的李白,这里的孤独不言而喻,飘逸在对月、影的歌舞中流露出一种形象的飘逸洒脱,刚经历政治失意,李白的仕途之路受阻,他的内心是愁苦的,但是这时候他却想要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是一种与万化冥合的追求,可惜只是单纯的心理追求,可见现实里没有实现,这是一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而现实仕途不得意,内心的归隐心愿又难以实现,这是何等的矛盾啊。
鉴赏《将进酒》一诗时,学生抓住的舞台道具是“金樽”“酒”,孩子们还特别指出了需要让化妆师注意处理李白的白发。一位以酒频频消愁,豪放不羁、自信乐观、寻欢作乐、嗜酒如命、个性张扬的李白走进了学生的脑海里。
有了对前一首酒杯的思考,对《将进酒》的舞台道具解读,学生明显感觉轻松很多。但是,我认为第二首并非只关注如此显而易见的道具就足够。于是,我引导学生关注“高堂明镜悲白发”中的“明镜”意象。古代男女以镜相赠来表达相思之情,而男子用镜所照的更多的是悠悠的时光。李白在镜中悲叹自己的白发,其实是在悲叹一去不不复返的岁月,在已逝的岁月中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如果关注到“明镜”这一意象,对于李白人物内心情感会多一份真切的感受,也会给予接下来开展的场景演绎更多灵感。
任务2:诠释动人场景,演绎形象。
请任选诗歌中的动人场景进行具体说明,并从诗歌旁白、场景独白或对话场景等角度对这首诗的人物进行场景设计与演绎。
这一任务为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可以自选旁白、独白、对话的形式,进行场景的说明和设计。
两首诗歌有如下精彩的设计:
组1:“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独白设计
天上的明月啊,愿你与我共饮此酒,赏花间舞。(对水月长叹)我孑然一身,天才竟无人识。(深深望着圆月)要是人们如你一样纯净,该有多好啊。(不复望月,纵情饮酒)不说了,要落泪了,要今朝有酒今朝醉。来共饮此酒,忘怀于天地。
组2:“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对话设计
李:月亮,为什么你一直那么皎洁,我为什么做不到呢?
月:因为我不被世俗玷污 李:影子,为什么你总是躲在黑暗中呢?
影:因为世间比黑暗还污浊
这组设计很新颖,设计了饮酒问月问影的对话,将月与影拟人化了,同时通过月与影表达一种对现实对社会的认识与评价,很贴合诗人的处境,有一种醉与醒的迷离感。
组3:“相期邈云汉”对话设计
李:云霄之上太上老君的兜率宫想必是个值得参观的地方吧!
影:我不能上去,我属于地下!
李:只要胆大,一切皆有可能!(影子飞了起来)
影:飘飘欲仙,不如落地仰望;东摆西摇,不如好好准备一下,一同登上云梯。
组4:“相期邈云汉”对话设计
唉,我一个人干喝有什么劲呢?来,你下来,跟我喝两口,你看,我影子也来了,这么地就有三个人一起喝酒了!(对月说)
唉,你又不会喝,你跟着我也没有意思。(对影说)
我还是暂且陪着你俩,不然辜负这一片的春光,
月,你伴我高歌,影,你随我起舞,
唉,愿我永远可以永结无情游,相约高远的天河,与万物齐一。
前一组将内心的这种期望理解为勇于追求的自信与乐观,在迷离的状态里高蹈于红尘之外,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由于现实社会中报复不能实现,又不为人理解的旷世孤独。后一组“与万物齊一”鉴赏深刻,激活了同学们对课内所学的联想。正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所说“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当一个人不想任何的事情,忘掉了自己的存在,融于自然之境中,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愁绪的消解,达到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
组4:“与尔同销万古愁”对话设计
李:我漂泊的一生终是仕途不顺,今日同你们一起放歌纵酒,排遣内心的忧愁
岑:太白,你有着旷世的才华,大可不必为了求仕而如此忧愁
元: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如果你有好的作品流传后世,也能留下不朽的功名。
李:今日不谈仕途了,来,我们喝酒!
组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独白设计
看看这能照进我心的明镜吧,镜子中的人是谁?是我吗?为什么我不认识他,那容颜如此苍白无力,那头顶上如雪的头发丝丝都好像能戳伤我的心。这明亮的镜子却照进了一段黑暗的光阴,随着这光阴的流转,怎么就将我变得眼神涣散、内心悲凉呢!啊!时光啊!你能不能不要如此残忍待我,只让我一个人悲伤,只让我一个人悲伤!
学生的这些设计让人十分感动,我看到一颗颗纯粹的投入的心灵在感受着李白和他的诗歌。李白在豪中畅饮,在豪中作乐,在豪中直抒心中追求功名的志向,同时也在豪中毫不隐藏自己现实失意的愁苦。洒脱不羁的外表下,李白的内心怀有强烈的政治抱负,这是诗人矛盾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些分解任务,遇见了孩子们如此的走心鉴赏,真让人觉得欣慰。
三、教学反思
作为课改课活动的示范课,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我品尝新鲜与活力。但是静心反思后,本节课还是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这节课的备课初衷是要解决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三大问题。但是回顾整节课,在教学内容上一节课只能大概解决前两个问题。对于任务的设置能否推广至更多的诗歌鉴赏,笔者觉得有一定的不可控因素。因为,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任务的完成度需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与理解力。示范课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优秀,所以能够给出很多出彩的诠释。如果学生基础稍欠缺些,教师该如何通过细化任务解决相关问题,这是值得进一步去探索的问题。否则,仅满足于一次新鲜热闹的示范课,于以后成长无疑没有一点好处。
情境任务的设置够全面和严谨吗?
从情境任务角度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进行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感悟与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有很好的助力作用。但是,关于诗词人物形象鉴赏,关注人物描写、分析关键词句、学会知人论世等方面,是需要教师在课前预习做好相应指导的,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激发。所以,本节课的人物设置起点其实是比较高的,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本节课以两首诗作为剧目创作素材,关于整部剧的人物情节、主题确立等并没有明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直接进入诗歌人物的赏析,情境任务显得不够全面,只能算是展示了一个大任务在课堂上一个小小的横截面。一节课完结后,是否真的能顺利让学生展开切实创作,可能还是有待进一步印证的。
总而言之,笔者努力尝试着新的教学方式,在古诗教学传统与新型的方式之间曾多次徘徊犹豫。以此浅文,记录情境任务助力诗词教学的一次实践,并感谢给予我指导的前辈们。
顾秀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