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是一种必然趋势,尤其是现在,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也是在课改形势下每位教师必须达到的一个高度。
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在新的教育理念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即如何使语文课堂高效起来。教学内容增多了,教学课时却相应地减少了,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何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题型,如何在新课标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了许多语文老师探索的方向。在此,谨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现在的青少年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觉得没什么必须要学好语文的理由,许多理科生甚至直接把语文定位为次要科目,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阻碍。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喜欢语文知识,喜欢语文课,这是一门学问很深的艺术。
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语文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其他学科只是一门单纯的知识,而语文是一种技能、一种情操、一种境界,语文是一种超越了学科界限的审美情趣,一种净化心灵、激荡灵魂的精神享受:其他学科不学不会,甚至可能学了也不懂,但语文是我们先会了、说了,然后再回头来研究如何才能说得更好,写得更好,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汉字、词语、成语、对联、诗词歌赋,每一样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哪一个领域都有许多值得探究、挖掘的内涵。作为语文老师,要懂得将冰山之一角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领略语文的美,发现语文的深层内蕴,引导他们体味语言的奇妙之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语文原来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当学生对语言文字充满好奇,有了探究的欲望之后,再将他们带入语文深奥的殿堂,他们哪里还有力量抗拒呢。
二、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语言文化的平台
在新形势下,许多老师已经意识到了学生与课堂的关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在上语文课若还只是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状态,那就真的落后了。只有将课堂打造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师生合作共同学习语文知识的模式,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养成自己找答案得出结论的习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多的知识,真正实现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目标,最终帮助学生全面进步。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自由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小组长,全面安排本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检查学习、复习的情况。比如字音、字形;课文背诵、默写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当课上需要讨论问题、分析课文内容时,整个小组分工合作,通过讨论研究得出答案。讲解作文,各小组可以先在本组成员的作文进行组内分析,讨论每篇作文的优缺点,从中选择一两份“样品”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最后选出全班优秀作品。
由于许多学生的基础较差,在刚开始接触这种高效课堂的合作模式时也许会出现学生不投入、不认真,甚至有个别学生偷懒不参与的现象,作为语文老师,如何使每个小组都动起来,引导不爱学习的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地开展小组活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当活动的内容逐渐增多,活动的形式不断变化,当各个小组之间较起劲儿来,有了竞争的意识之后,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讨论,喜欢上小组活动,这样,课堂的高效也就很容易做到了。
三、全方位使用问题教学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新课标的语文教材里,有很多文章都比较长,也都有一定深度,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节一节地讲解,语文课的学时怕是远远不够的。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把课文最精华的部分聚集起来讲解,也就是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线索,将重点教学内容换成几个问题,一个一个引出、串起,形成一条线索,略去许多繁杂的文句后,把课文的重点和主题等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达到用少的时间学多的知识的目的,实现课堂的高效。
设定的问题可以是课文的主题,可以是文章的脉络、布局,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可以是某一部分的表现手法……这些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解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分析,再由教师总结点评,还可以个别同学提出问题,全班学生共同探讨、解决。但教师要懂得“疏导”,巧妙地设置情境和问题,懂得用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学会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多想思考,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这样使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既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又能节省课文讲解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分析、概况的能力,真正地实现高效。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也许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模式,但“高效”这个话题在教育的领域里永远也不会过时。许许多多的教师仍在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怎样才能因生而异、因材施教,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法?怎样才能真正帮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怎样让语文超越课堂,超越单纯的知识,成为学生自觉的一种行为?相信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我坚信,我们会走得更远。
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在新的教育理念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即如何使语文课堂高效起来。教学内容增多了,教学课时却相应地减少了,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何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题型,如何在新课标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了许多语文老师探索的方向。在此,谨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现在的青少年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觉得没什么必须要学好语文的理由,许多理科生甚至直接把语文定位为次要科目,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阻碍。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喜欢语文知识,喜欢语文课,这是一门学问很深的艺术。
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语文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其他学科只是一门单纯的知识,而语文是一种技能、一种情操、一种境界,语文是一种超越了学科界限的审美情趣,一种净化心灵、激荡灵魂的精神享受:其他学科不学不会,甚至可能学了也不懂,但语文是我们先会了、说了,然后再回头来研究如何才能说得更好,写得更好,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汉字、词语、成语、对联、诗词歌赋,每一样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哪一个领域都有许多值得探究、挖掘的内涵。作为语文老师,要懂得将冰山之一角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领略语文的美,发现语文的深层内蕴,引导他们体味语言的奇妙之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语文原来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当学生对语言文字充满好奇,有了探究的欲望之后,再将他们带入语文深奥的殿堂,他们哪里还有力量抗拒呢。
二、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语言文化的平台
在新形势下,许多老师已经意识到了学生与课堂的关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在上语文课若还只是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状态,那就真的落后了。只有将课堂打造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师生合作共同学习语文知识的模式,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养成自己找答案得出结论的习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多的知识,真正实现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目标,最终帮助学生全面进步。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自由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小组长,全面安排本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检查学习、复习的情况。比如字音、字形;课文背诵、默写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当课上需要讨论问题、分析课文内容时,整个小组分工合作,通过讨论研究得出答案。讲解作文,各小组可以先在本组成员的作文进行组内分析,讨论每篇作文的优缺点,从中选择一两份“样品”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最后选出全班优秀作品。
由于许多学生的基础较差,在刚开始接触这种高效课堂的合作模式时也许会出现学生不投入、不认真,甚至有个别学生偷懒不参与的现象,作为语文老师,如何使每个小组都动起来,引导不爱学习的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地开展小组活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当活动的内容逐渐增多,活动的形式不断变化,当各个小组之间较起劲儿来,有了竞争的意识之后,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讨论,喜欢上小组活动,这样,课堂的高效也就很容易做到了。
三、全方位使用问题教学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新课标的语文教材里,有很多文章都比较长,也都有一定深度,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节一节地讲解,语文课的学时怕是远远不够的。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把课文最精华的部分聚集起来讲解,也就是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线索,将重点教学内容换成几个问题,一个一个引出、串起,形成一条线索,略去许多繁杂的文句后,把课文的重点和主题等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达到用少的时间学多的知识的目的,实现课堂的高效。
设定的问题可以是课文的主题,可以是文章的脉络、布局,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可以是某一部分的表现手法……这些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解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分析,再由教师总结点评,还可以个别同学提出问题,全班学生共同探讨、解决。但教师要懂得“疏导”,巧妙地设置情境和问题,懂得用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学会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多想思考,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这样使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既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又能节省课文讲解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分析、概况的能力,真正地实现高效。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也许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模式,但“高效”这个话题在教育的领域里永远也不会过时。许许多多的教师仍在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怎样才能因生而异、因材施教,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法?怎样才能真正帮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怎样让语文超越课堂,超越单纯的知识,成为学生自觉的一种行为?相信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我坚信,我们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