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隐”亦“侠”的湖湘骄子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ana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家简介】
  韩少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最具思想家魅力的著名作家。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汉族。 1968年初中毕业时就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江畔的天井乡务农。后相继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担任过《主人翁》杂志副总编、《海南纪实》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现兼任海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意等多种文字。
  他的散文《土地》和《阳台上的遗憾》于2005年高考分别被湖北卷、重庆卷作为语文现代文阅读题材料。
  
  【思想和艺术】
  
  韩少功的散文以思想蕴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厚重与真实,是其作品总的艺术风格。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1. 领域广泛,思想敏锐、独特。韩少功对今日中国政治、经济、商业、道德等诸多主题都有着深入的思考。他做到了对一切貌似先进的,标示文明的财富、城市化进程、旅游、超前消费等时尚保持着审视和警觉,在他看来,“淡泊钱财没有什么了不起,钱财只是利益的形态之一。下一个世纪的人也不一定在乎钱财,但可能毫不含糊地争夺信息、知识、清洁的空气或者季风。”(《完美的假定》)城市是“人造品的巨量堆积,是一些钢铁、水泥和塑料的构造。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机控制、山水正在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的生活”。(《遥远的自然》)于是,怀念自然之情总是充溢于他的笔端。他的散文集《心想》所涉及的话题则是针对中国现实的,不是象牙塔里的无病呻吟,读者能感受到韩少功直视大地的冷峻目光。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韩少功绝不人云亦云,其论点及论证过程每每让人警醒难忘;文辞间流动着的浩然正气尤让人肃然起敬。
  2. 强烈的责任感和悲天悯人情怀。与曾经风行的文化散文和学者散文脱不了的书卷气不同,韩少功的思想性随笔往往直指内核,显出一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刚烈。他喜欢把笔端一下子伸向人的灵魂深处,站在全球的角度回望某些国人的狭隘。在《完美的假定》一文中,他不无痛楚地说:“我们只有在猛然回头的时候,偶尔面对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人,才会发现我们少了点什么。不,我们似乎什么也没有少,甚至比以前更加自由和丰富,但我们最终没法回避一个明显的事实:我们的内心已经空洞,我们的思想已经泛滥成流行歌台上的挤眉弄眼,却不再是我们的生命。”读他的散文《生命》时,你会不自觉地被他迸溅的思想火花和直指心灵的毫无矫饰的语言所灼痛。他认为,人和动物应该是平等的,人不能自视甚高,而必须“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在“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中逐渐融入“更大的一个家族”。作品撇开了个人的小烦恼、小感慨,把笔触伸向了关注人类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流露出强烈的忧患情思和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流淌着一种“豪侠”情怀,具有空谷足音般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3. 朴素、真诚的表达和浓厚的乡土气。韩少功以勇于探索新形式著称,但又始终不失真诚。他说,他“并不愿意拘泥一法”,“写作就是交流,哪怕只准备给极少数读者看,也会下意识地考虑到读者反应”。他的笔调不动声色,叙事结构上与时下哗众取宠的作风截然不同,表现出一种让人惊叹的坦诚!另外,其作品与乡村民间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近期出版的随笔集《山居心情》被评论界称为当下散文的“一个杰作”,“是一个令人陶醉的长篇交响乐”。99篇作品,都是韩少功偏居家乡大地的所忆所见所想所思,个个独立,又相互牵手拥抱,让人感觉到是一气呵成。一个个故事人物,一个个思想文化,自由自在,生气贯注,气象万千,使文章“显现着程碑似的气度”,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
  
  【重要作品】
  
  韩少功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等,在“伤痕文学”中别出新声。中篇小说《爸爸爸》等作品更使韩少功成为“寻根文学”的领军人物。前者与《飞过蓝天》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发表后,曾在文坛掀起“马桥风波”,并相继获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台湾《中国时报》和《联合报》最佳图书奖,入选海内外专家推选的“二十世纪华文小说百部经典”。《暗示》获2002年度“华文媒体文学大奖”的小说奖。译作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2005年推出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政府》和演讲谈话集《大题小作》。另有散文、随笔集《夜行者梦语》《圣战与游戏》《心想》《灵魂的声音》《山居心情》等。
  
  【经典重读】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韩少功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的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丁丁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我已经身在何处?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
  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选自《山居心情》)
  
  [赏析]
  
  《山居心情》是韩少功隐居湖南汨罗乡间、荷锄躬耕的收获。节选的这段文字以凝练、清新的笔调描写了乡间的月夜以及“我”的那种身心俱醉、无比得意之情,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陶翁笔下恬静、美好的田园景象和诗一般的意境。
  作者显然是太钟爱乡村了,以至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劈头就说:“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客观地说,月亮,无论停留在哪里,都是美丽的。然而作者竟会如此斩钉截铁地“厚此薄彼”!这种“出离”理智的评说恰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它为下文渲染乡村月亮的美妙诱人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真像一位美丽而多情的姑娘,这样的月光能不让人怦然心动吗?“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丁丁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用比拟的手法、从视听结合的角度突出了月光的灿烂、轻柔、灵动。“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这样的图景恐怕也只有乡下的月光方能唤起。“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则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乡村的静谧。倘若不是亲身体验,又怎能有那么美丽的意境跳入笔下,又怎会有那么多珠玉般的独特比喻、比拟、联想等从作者的笔端汩汩流出?
  
  【 相关链接 】
  
  韩少功的“隐士”生活
  几年前,韩少功从繁华的海南回到了以前插队的乡下,过上了“隐士”生活。他一年中有六个月住在乡下自己养鸡,种菜,还把菜做成小包装,贴上自制的标签、条形码后送给朋友。
  不少人不理解韩少功的“出世”。“在我看来,像古人说的那样‘晴耕雨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是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很人性化的方式。”这是他的“坦白”。
  “中国还有近七成的人生活在乡下,在乡下哪儿是‘出世’呢?我到乡下无非是想多接近一些文化圈之外的人,多得到一点清静的时间,并不是当什么隐士。”可见,韩少功并无“出世”之念。恰恰相反,他是为了关切底层的人与生活,包括底层的社会问题,正是社会热情的一种表现。他对一些认为他看破红尘的人提出过反问:难道只有成天在文人圈里好吃好喝和高谈阔论的人才是社会问题的关心者吗?可见,他的隐居是一种责任使然。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并不是每个曾经撼动世界的城市都享有相应的知名度。德国图林根州山脚下的小城魏玛,是被欧盟确立的“欧洲文化之都”。魏玛这个小城用了60年的时间,为德国诗人歌德孕育出《浮士德》——那个被称为“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300年历史的总结” 的名作。歌德的存在,也使他所生活和工作的小小的魏玛城作为德国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在欧洲历史、文化和政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  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比想象中漫长,陪伴我的是歌德的名
活着1涂鸦少年撞见沙坡尾的那点激动  沙坡尾开始进行旧区搬迁的时候,第一批臂带文身的少年就随着改造团队或是早期文创团队早早来到了这里。当地的老人盯着少年的“花臂”看,少年察觉了,会回头大喊:“文的是只老虎!”身体往老人那边再转一下,指着自己的花臂又喊:“藏在玫瑰花后面啦!”这些少年给沙坡尾带来巨大变化,而这个曾经衰败、沉默、存在感微弱的老城区,也成为少年们飞扬青春和性格的舞台。  小凯有段时间没好
拍摄人:城市穿梭客—吴赐欣  INFO;Nikon D810,f/2.8,30s.ISO 2500  灵通山位于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境内,是1亿多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它坐拥千米飞瀑、天下第一天然卧佛和悬空寺“三绝”,气质蒹具武夷之清幽、太行之大气、桂林山水之隽秀,2019年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悬空寺的人正在佛祖前为众生虔诚祈福。寺庙悬于半山崖壁之上,空间狭窄紧凑,我采用
与很多人对伊朗“遍布荒漠”的想象不同,这个广袤的国度其实也有高耸的崇山峻岭。入冬之后,设拉子、伊斯法罕、亚兹德等旅游名城的温度开始变得十分宜人,山区陡坡上厚实的积雪,也吸引着伊朗的富余阶层和“海龟”们聚集到为数不多的滑雪场。这些雪场的设备虽然陈旧,但有免费的咖啡和奶茶供应,更难得的是,波斯美女们在这里也终于有机会让一直包裹在头巾里的秀发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一会儿。伊朗还能滑雪?  近几年,滑雪几乎成
2016年10月1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荷兰风情街举行竣工仪式,盐城市委常委、大丰区委书记王荣和区长宋勇等区领导出席。荷兰风情街是荷兰花海旅游度假区的重要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能满足每年近千万游客量的消费需求。随后,2016“大丰好玩呢”金秋旅游季暨荷兰花海百合花文化月在大丰荷兰花海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大丰区长宋勇主持,盐城市政协主席李驰出席并宣布活动开幕,盐城市委常委、大丰区委书
初夏时节的绿野小城青川,任凭蔷薇信手涂鸦。无论是雕栏玉砌、幽庭深院,还是公园广场、街边巷角、阳台窗户,广阔与方寸之间,都可见明丽热烈、娇艳欲滴的蔷薇花盛世缠绵。“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每每路过,衣袂留香。这还不够,打开微信朋友圈,但见花开似瀑,繁华明媚。每到这个时节,小城的人们都在自发庆祝这场盛大的蔷薇花事。  世间,大概没有比蔷薇更美的花名了,一声蔷薇,仿佛一声由衷的呼唤,让人不由得想到夏日
内藤湖南(1866—1934)  本名内藤虎次郎,日本近代著名的中国学研究者,曾提出“唐宋变革说”等重要学术假说。本文是他在1899年初次到中国旅行经历的记述。  这天早晨,我们三个朋友以寓所的主人林先生为向导,骑驴从北京出发。我们过了东长安街,从东安门进入皇城内,沿着紫禁城的墙向北走。从墙上面可以看到,长满绿树的小山上有两三个亭子,黄瓦红柱,如画中一般。这就是景山,又叫万寿山。明崇祯皇帝在李自成
语词的写法往往包含我们对事物的原初认知。举例来说,“从羊、从大”的“美”字就最直观不过地传达了中国美学的精髓。按照《说文解字》的讲法,这表示美首先来自味觉:“美,甘也。”所谓五味之美皆曰甘,对于吾国先民来讲,甘腴肥美的馔食是美感的首要源头。本期杂志的专题报道《舌尖上的“川”透力》正回应了中国古人对美的定义。从井盐、川酒和彝家烧烤等饮馔要素入手,我们的报道者系统地探究了川菜之美。人们通常对川菜的印象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至今保留着古人穴居的生活方式,当地人所住的民居称“地坑院”,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仅存的一种地下古民居建筑。这些传承人类古老文明的建筑活化石,一度因居民流失被填埋,用于耕种,数量骤减。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开始得到关注和保护。如今,人们可以通过一条条通往地下的隧道,体会古人无处不在的生活智慧。黄土高坡孕育的穴
“纪实摄影记录我们时代的社会场景,它映照现在,为将来保留文献。”  ——多萝西娅·兰格  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1895—1965)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霍博肯,是第二代德国移民,童年时有两件事给她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7岁时患脊髓灰质炎,右腿留下残疾;12岁时父亲离开了她和母亲。然而,这些没有影响她对摄影的热爱,靠着天分和努力,她在摄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兰格在纽约哥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