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声优”,好多人会想起日本。优”在日语中是演员、表演者的意思,追根溯源还是来自于中文。在我国古代就称梨园中的戏子为优伶。声优,顾名思义,是用声音来表演的人,即传统所说的配音演员。
在上世纪的后半叶,当译制片作为外来文化在百废待兴的神州大地开枝散叶之际,“配音演员”也悄然走火,它作为一种媒介,其本宗是为了沟通,但发展到极致便成了“第九艺术”。作家严锋曾在《读库》里追忆过那些杰出的配音演员,“对过去的那些坚实的,饱满的,精雕细刻的金石之音,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有过一些堪称刻骨铭心的记忆,而那些记忆正在慢慢地,无可奈何地被现实锈蚀。我们哀叹过文字的凋零,我们正在哀叹语音的凋零。可我还是想守着我那些记忆中的美好的声音,做一个过气的语音中心主义者。”虽然这些美好的语音像时间的灰烬一样注定要消逝,但时代会记住这几条嗓子,因为在并不久远的过去,它们征服了好几代的中国人。
邱岳峰
代表作:《简·爱》、《悲惨世界》、《警察与小偷》、《红菱艳》、《大独裁者》、《白夜》等。
邱岳峰生前虽然亦受追捧与爱戴,但论受欢迎的程度,他不及上译厂的同门师兄毕克和童自荣,因为他的声音不够明亮和高亢,在那个红色年月,人们的审美狭窄而单一,邱岳峰的语调深处无不散发着另一种浓郁的气质,一种被我们五十年来的文化排除尽净的气质。没错,我愿将这气质称之为“颓废”。他的才华即颓废,一如颓废乃稀有的才华,我们的文艺此后再没遇到过禀赋颓废的天才,邱岳峰的气质因之寥若晨星。
因着这份稀有,时过境迁之后,邱岳峰毫无悬念地成了最受欢迎的男声。如果把配音用音乐作比喻,我觉得邱岳峰的配音象复调音乐,拥有巴洛克时代巴赫、亨德尔音乐中的丰富层次感,甚至是一种繁复的“对位”感。他习惯用松弛的语调表达紧张的心理,用温和的口气表达辛酸和凄凉。这种声音早已超越时代的审美,当年若不是上译厂老厂长陈叙一力排众议,抵死坚持启用他来给《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配音,想必大家的耳福,又少了一道盛宴。 陈丹青曾经赞誉邱岳峰是“一位嗓音的诗人,一位在配音艺术中无所不能的莫扎特”。
邱岳峰是自杀的。生不逢时,郁郁而终。这也变相解释了为何许多知识分子都钟情于他的声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均曾满蓄难以声张的沮丧、憎恶、心有不甘、尊严折损、疯狂的本能,凡此种种均能在邱岳峰所塑造的角色的声音里得到短暂的抚慰。
罗兰·巴特说:“每回我看到明知过世的演员的电影,总会感到忧郁,此即摄影的忧郁。”括弧里又补了一句:“当我听到死去的歌者的嗓音,也感受到同样的心情。”其实,活人说话,一旦话音刚落,声音即告永逝;而邱岳峰仍在说话,他正在说话——他的葬礼没有哀乐,而是反复播放他生前的作品,“诸位,现在我向你们告别了。再见,再见!改天有机会我们再谈吧……”
他的声音比他的不在雄辩百倍!
童自荣
代表作:《佐罗》、《黑郁金香》、《云中漫步》、《铁面人》、《苔丝》等。
我在不少女作家的书中看到过她们对童自荣的激赏。的确,童自荣的声音是一个是王子的声音——高贵、优雅、深情、性感;既不奶油,也不会像山野狂夫一样充满蛮劲和过剩的荷尔蒙。
有谁会不爱这样的声音呢?明亮而帅气,潇洒中带着风流,音色华丽、充满儒雅的贵族气质。从他的配音中你能感受到一种很有教养的绅士味道。童自荣配过很多电影,但无独有偶,他最好的作品永远是给法国电影配音。法国男人身上那种无药可救的浪漫与温柔被他诠释得淋漓尽致,尽情蒸发,听者无不霍然唤醒,骤然舒解。我不禁要问,在那个闭关锁国的时代,他是如何配音的?这和天赋无关,却关系到阅历与见识。他去过西方么?如果没有,又是什么使他语音的气质与“中国”毫不相干?
正是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让“佐罗”加入了中国籍,成了尽人皆知的英雄,以至于后来“阿兰·德隆”所有的电影都要点名指定他。据说,童自荣配的每一部电影,他都能把台词通篇背诵下来。为了制造情景,进入角色,他在配懒散的贵族时会穿拖鞋,而配那个俊朗的剑客时就会蹬上雪亮的皮鞋。角色在伤心欲绝的时候,他也会在棚里放声大哭……
在高度政治化的年代,童自荣的声音全然是非政治的。我想,童自荣之于中国的意义不是单纯地表现了外国人怎样生活,也不仅仅是塑造了几个难忘的人物;而是他立体圆雕式的语音形象赐予了贫瘠的时代一扇窗——童自荣站在窗口旁,身子在这边,眼睛望着那边;生活是局促的,精神是丰富的。
毕克
代表作:《追捕》、《砂器》、《远山的呼唤》、《复仇》、《尼罗河上的惨案》等。
毕克。人如其名,简洁、克制、爽利,还有一点酷酷的味道。如果年轻的观众对他的主要电影作品不太熟悉,那么你一定看过《阿凡提的故事》吧?
“亲爱的巴依老爷,您的福分大,只要瞧一瞧这里边,您就知道魔鬼是啥模样了。”没错。阿凡提的声音正是来自毕克的配音。尽管这是一部充满喜感的放给儿童看的动画片,但阿凡提身上的特立独行和冷静的狡黠均在毕克的声音里有全面的体现。
毕克的成名作是《追捕》。高大、冷酷,脸上没有笑,永远像鼓一样绷得紧紧的高仓健经过毕克的二度创作,成为一代中国人心中的偶像。看过原版的人恐怕都会失望于高仓健的声音,过分的粗粝、沙哑和浑浊,有一种老人的沧桑,却少了一份矫健、冷峻和智慧。巧的是,毕克和高仓健二君都是“前吐音”,所以毕克的配音既有音质上的雷同,亦有音色上的发挥,可谓雪中送炭,又外加锦上添花。1986年,高仓健先生访问上海译制厂之际,他见到毕克后,一躬到地以表示对演艺同行的“代音”深致敬意。然而,高仓健息影前的重要作品《铁道员》,毕克却爱莫能助,因为彼时他患有严重的肺衰竭。去世后,高仓健像丢失了影子的浮士德一样难过,他特意发来唁电,“突闻噩耗,一时竟无言以对。未能再度相见,不胜遗憾。衷心祈祷冥福。”这份情谊,有着分量适中的苦和清凉的遗憾,很像两人的性格,哀而不伤。
据说,在毕克的追悼会上,没有哀乐,而是用他生前最后一部配音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为波洛配的大段案情分析代替。 孙道临
代表作:《王子复仇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基督山伯爵》、《白痴》等
孙道临是演员,亦是配音演员。他不仅在国产片银幕上成功塑造了许多激情鲜活的角色,还是一位出色的译制片配音大师。作家严锋说,“《王子复仇记》是孙道临的杰作。孙道临在这部电影的配音中所达到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连他自己也没有能超越。孙道临配的哈姆雷特立刻就成了演艺界训练口音的标准教材,进而对全国人民从此以后的说话腔调产生了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只消听听宋世雄、孙正平、韩乔生这些体育评论员的口音就知道了。”
“唱歌的技巧,有所谓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我想配音如果也有这样的划分的话,孙道临应该算是头腔共鸣派。他的发音位置高,音调高,当他的气息催发到极致的时候,有一种坚硬的金石之质,铮鏦激越,荡人心魄。”
孙道临早前在燕京大学学习哲学,后来从事文艺工作,配音不过是他的副业,是他能者多劳,故借来缓兵,孙道临不过是无心插柳,却成就一方。他的高度专业性和他的激情,以及哲学专业给他声音带来的思辨与疑虑,万千思绪,起伏摇摆……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后来者竞相学习的标杆。
孙道临早前在燕京大学学习哲学,后来从事文艺工作,配音不过是他的副业,是他能者多劳,故借来缓兵,孙道临不过是无心插柳,却成就一方。他的高度专业性和他的激情,以及哲学专业给他声音带来的思辨与疑虑,万千思绪,起伏摇摆……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后来者竞相学习的标杆。
向隽殊
代表作:《流浪者》、《一仆二主》、《静静的顿河》、《复活》、《战争与和平》、《人证》等。
在译制片最辉煌的时代,除了鼎鼎大名的上海电影译制厂,长春电影译制厂亦是功不可没。虽然后者的作品数量不及前者,但却贡献了一个极富魅力的配音皇后——向隽殊。
向隽殊的声音融温柔娇媚端庄善良于一体,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内敛而蕴藉含蓄的情感。所谓话中有话,言外之意,指的就是向隽殊的声音。但与此同时,高度的专业和技巧又让对自己的声音驾驭十足,她能能按照原片对角色的要求,熟练自如地对声音进行化装,让声音闪出角色个性的魅力。她为《静静的顿河》中的阿克西尼亚配音,声音刮拉松脆,泼辣粗俗;她为《流浪者》中的丽达配音,声音温柔清澈,带着鲜明的韵律和节奏,她为《蝴蝶梦》中的德文特夫人配音,气息间充满颤栗,表现了人物自尊与自卑交织、坚强与柔弱互溶的复杂性;她为《人证》中的八杉恭子配音,语调透着压抑之下的绝望,不时夹入泣音,刻画了她色厉内荏、悲悔交集的心理状态……因着特殊的成就,向隽殊在2011年获得了金鸡电影节的“终生成就奖”。
李梓
代表作:《简·爱》、《阴谋与爱情》、《白夜》、《被侮辱与被迫害的人》、《红与黑》、《卡桑德拉大桥》等。
李梓的声音十分华丽,就像在触摸一张散发出东方香料气息的上等织锦丝绸。她的音色非常干净,好像从小到大,这条嗓音都没有承受过任何挫折与幻灭,有一种像钻石一样坚定而纯净的品质。光听她的声音,就会让异性沉醉而迷惑,继而问,要给她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没有委屈她?
本钱好,用行话讲就是祖师爷赏饭吃。李梓在入行之初所配的角色都是无脑美人,她的声音特别适合那些白俄贵族小姐,但却无法胜任随着丈夫一起流放到西比利亚的妻子的角色,因为缺乏一种坚定和大气。若没有遇到陈叙一,她或许就这么一直站在小布尔乔亚的少女背后且行且珍惜。然而,然而爱将惜才,又一向懂得挖掘千里马的上译厂的厂长陈叙一发现了李梓的潜能,坚持要她配《简·爱》中的简。一个贫穷、不美,却有用精神制高点的角色。这对她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要颠覆她的声音特质,也会颠覆她过去所有的经验。
“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当这段雷霆万钧的台词从李梓的口中喷薄而出,听者无不感到轻微的晕眩。
石班瑜
代表作:1989年之后周星驰的所有电影。
说到声优,不得不提港剧和港片的配音。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香港电影和TVB的电视剧其实都是配音版。虽然同为配音,但配港剧的和配欧美的完全是两拨人。所以饶是一般观众,在只听声音不见画面的情况下,亦能分辨出哪部是港片,哪部欧美大片。给港片配音的众多翘楚中,要数石班瑜最厉害。他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如果周星驰没有它的配音,恐怕星爷的在内地的拥趸绝对要大批量减少。对演员来说,角色有量身订造一说,但极少有哪一个角色是缺谁不可的。梅艳芳当年辞演关锦鹏为她量身的《胭脂扣》,转身间,张曼玉就凭借这个这角色拿到国际影后。一个演员,若能做到任谁都不可取代的份上,那他真是一个神人。
石班瑜正是这样一个演员——尽管他只用声音表演。客观讲,他的声音条件很不好,高不上,低不就,扁平而淡薄。刚出道时,他都是给太监或匪兵甲配音,因为声音太尖利,又缺乏正气。直到邂逅周星驰,那真是将遇良才。石班瑜刚
给周星驰配音,有时一条要重说十几遍,周星驰说话随意性很大,语调、语句长短经常变化,有的腔调拖到不可思议的长度。他平时有特定的表情和动作,而表演过程中会有他特殊的表现方式,比如他演孙悟空时,总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哦哦”、“哼哼”之类的猴子发出的声音,必须对他有完整的把握,才能抓住神髓。这真是一个励志神话。一个没有天分的人,靠着仅有的资质,不断钻研不断练习,竟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才。
在上世纪的后半叶,当译制片作为外来文化在百废待兴的神州大地开枝散叶之际,“配音演员”也悄然走火,它作为一种媒介,其本宗是为了沟通,但发展到极致便成了“第九艺术”。作家严锋曾在《读库》里追忆过那些杰出的配音演员,“对过去的那些坚实的,饱满的,精雕细刻的金石之音,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有过一些堪称刻骨铭心的记忆,而那些记忆正在慢慢地,无可奈何地被现实锈蚀。我们哀叹过文字的凋零,我们正在哀叹语音的凋零。可我还是想守着我那些记忆中的美好的声音,做一个过气的语音中心主义者。”虽然这些美好的语音像时间的灰烬一样注定要消逝,但时代会记住这几条嗓子,因为在并不久远的过去,它们征服了好几代的中国人。
邱岳峰
代表作:《简·爱》、《悲惨世界》、《警察与小偷》、《红菱艳》、《大独裁者》、《白夜》等。
邱岳峰生前虽然亦受追捧与爱戴,但论受欢迎的程度,他不及上译厂的同门师兄毕克和童自荣,因为他的声音不够明亮和高亢,在那个红色年月,人们的审美狭窄而单一,邱岳峰的语调深处无不散发着另一种浓郁的气质,一种被我们五十年来的文化排除尽净的气质。没错,我愿将这气质称之为“颓废”。他的才华即颓废,一如颓废乃稀有的才华,我们的文艺此后再没遇到过禀赋颓废的天才,邱岳峰的气质因之寥若晨星。
因着这份稀有,时过境迁之后,邱岳峰毫无悬念地成了最受欢迎的男声。如果把配音用音乐作比喻,我觉得邱岳峰的配音象复调音乐,拥有巴洛克时代巴赫、亨德尔音乐中的丰富层次感,甚至是一种繁复的“对位”感。他习惯用松弛的语调表达紧张的心理,用温和的口气表达辛酸和凄凉。这种声音早已超越时代的审美,当年若不是上译厂老厂长陈叙一力排众议,抵死坚持启用他来给《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配音,想必大家的耳福,又少了一道盛宴。 陈丹青曾经赞誉邱岳峰是“一位嗓音的诗人,一位在配音艺术中无所不能的莫扎特”。
邱岳峰是自杀的。生不逢时,郁郁而终。这也变相解释了为何许多知识分子都钟情于他的声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均曾满蓄难以声张的沮丧、憎恶、心有不甘、尊严折损、疯狂的本能,凡此种种均能在邱岳峰所塑造的角色的声音里得到短暂的抚慰。
罗兰·巴特说:“每回我看到明知过世的演员的电影,总会感到忧郁,此即摄影的忧郁。”括弧里又补了一句:“当我听到死去的歌者的嗓音,也感受到同样的心情。”其实,活人说话,一旦话音刚落,声音即告永逝;而邱岳峰仍在说话,他正在说话——他的葬礼没有哀乐,而是反复播放他生前的作品,“诸位,现在我向你们告别了。再见,再见!改天有机会我们再谈吧……”
他的声音比他的不在雄辩百倍!
童自荣
代表作:《佐罗》、《黑郁金香》、《云中漫步》、《铁面人》、《苔丝》等。
我在不少女作家的书中看到过她们对童自荣的激赏。的确,童自荣的声音是一个是王子的声音——高贵、优雅、深情、性感;既不奶油,也不会像山野狂夫一样充满蛮劲和过剩的荷尔蒙。
有谁会不爱这样的声音呢?明亮而帅气,潇洒中带着风流,音色华丽、充满儒雅的贵族气质。从他的配音中你能感受到一种很有教养的绅士味道。童自荣配过很多电影,但无独有偶,他最好的作品永远是给法国电影配音。法国男人身上那种无药可救的浪漫与温柔被他诠释得淋漓尽致,尽情蒸发,听者无不霍然唤醒,骤然舒解。我不禁要问,在那个闭关锁国的时代,他是如何配音的?这和天赋无关,却关系到阅历与见识。他去过西方么?如果没有,又是什么使他语音的气质与“中国”毫不相干?
正是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让“佐罗”加入了中国籍,成了尽人皆知的英雄,以至于后来“阿兰·德隆”所有的电影都要点名指定他。据说,童自荣配的每一部电影,他都能把台词通篇背诵下来。为了制造情景,进入角色,他在配懒散的贵族时会穿拖鞋,而配那个俊朗的剑客时就会蹬上雪亮的皮鞋。角色在伤心欲绝的时候,他也会在棚里放声大哭……
在高度政治化的年代,童自荣的声音全然是非政治的。我想,童自荣之于中国的意义不是单纯地表现了外国人怎样生活,也不仅仅是塑造了几个难忘的人物;而是他立体圆雕式的语音形象赐予了贫瘠的时代一扇窗——童自荣站在窗口旁,身子在这边,眼睛望着那边;生活是局促的,精神是丰富的。
毕克
代表作:《追捕》、《砂器》、《远山的呼唤》、《复仇》、《尼罗河上的惨案》等。
毕克。人如其名,简洁、克制、爽利,还有一点酷酷的味道。如果年轻的观众对他的主要电影作品不太熟悉,那么你一定看过《阿凡提的故事》吧?
“亲爱的巴依老爷,您的福分大,只要瞧一瞧这里边,您就知道魔鬼是啥模样了。”没错。阿凡提的声音正是来自毕克的配音。尽管这是一部充满喜感的放给儿童看的动画片,但阿凡提身上的特立独行和冷静的狡黠均在毕克的声音里有全面的体现。
毕克的成名作是《追捕》。高大、冷酷,脸上没有笑,永远像鼓一样绷得紧紧的高仓健经过毕克的二度创作,成为一代中国人心中的偶像。看过原版的人恐怕都会失望于高仓健的声音,过分的粗粝、沙哑和浑浊,有一种老人的沧桑,却少了一份矫健、冷峻和智慧。巧的是,毕克和高仓健二君都是“前吐音”,所以毕克的配音既有音质上的雷同,亦有音色上的发挥,可谓雪中送炭,又外加锦上添花。1986年,高仓健先生访问上海译制厂之际,他见到毕克后,一躬到地以表示对演艺同行的“代音”深致敬意。然而,高仓健息影前的重要作品《铁道员》,毕克却爱莫能助,因为彼时他患有严重的肺衰竭。去世后,高仓健像丢失了影子的浮士德一样难过,他特意发来唁电,“突闻噩耗,一时竟无言以对。未能再度相见,不胜遗憾。衷心祈祷冥福。”这份情谊,有着分量适中的苦和清凉的遗憾,很像两人的性格,哀而不伤。
据说,在毕克的追悼会上,没有哀乐,而是用他生前最后一部配音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为波洛配的大段案情分析代替。 孙道临
代表作:《王子复仇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基督山伯爵》、《白痴》等
孙道临是演员,亦是配音演员。他不仅在国产片银幕上成功塑造了许多激情鲜活的角色,还是一位出色的译制片配音大师。作家严锋说,“《王子复仇记》是孙道临的杰作。孙道临在这部电影的配音中所达到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连他自己也没有能超越。孙道临配的哈姆雷特立刻就成了演艺界训练口音的标准教材,进而对全国人民从此以后的说话腔调产生了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只消听听宋世雄、孙正平、韩乔生这些体育评论员的口音就知道了。”
“唱歌的技巧,有所谓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我想配音如果也有这样的划分的话,孙道临应该算是头腔共鸣派。他的发音位置高,音调高,当他的气息催发到极致的时候,有一种坚硬的金石之质,铮鏦激越,荡人心魄。”
孙道临早前在燕京大学学习哲学,后来从事文艺工作,配音不过是他的副业,是他能者多劳,故借来缓兵,孙道临不过是无心插柳,却成就一方。他的高度专业性和他的激情,以及哲学专业给他声音带来的思辨与疑虑,万千思绪,起伏摇摆……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后来者竞相学习的标杆。
孙道临早前在燕京大学学习哲学,后来从事文艺工作,配音不过是他的副业,是他能者多劳,故借来缓兵,孙道临不过是无心插柳,却成就一方。他的高度专业性和他的激情,以及哲学专业给他声音带来的思辨与疑虑,万千思绪,起伏摇摆……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后来者竞相学习的标杆。
向隽殊
代表作:《流浪者》、《一仆二主》、《静静的顿河》、《复活》、《战争与和平》、《人证》等。
在译制片最辉煌的时代,除了鼎鼎大名的上海电影译制厂,长春电影译制厂亦是功不可没。虽然后者的作品数量不及前者,但却贡献了一个极富魅力的配音皇后——向隽殊。
向隽殊的声音融温柔娇媚端庄善良于一体,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内敛而蕴藉含蓄的情感。所谓话中有话,言外之意,指的就是向隽殊的声音。但与此同时,高度的专业和技巧又让对自己的声音驾驭十足,她能能按照原片对角色的要求,熟练自如地对声音进行化装,让声音闪出角色个性的魅力。她为《静静的顿河》中的阿克西尼亚配音,声音刮拉松脆,泼辣粗俗;她为《流浪者》中的丽达配音,声音温柔清澈,带着鲜明的韵律和节奏,她为《蝴蝶梦》中的德文特夫人配音,气息间充满颤栗,表现了人物自尊与自卑交织、坚强与柔弱互溶的复杂性;她为《人证》中的八杉恭子配音,语调透着压抑之下的绝望,不时夹入泣音,刻画了她色厉内荏、悲悔交集的心理状态……因着特殊的成就,向隽殊在2011年获得了金鸡电影节的“终生成就奖”。
李梓
代表作:《简·爱》、《阴谋与爱情》、《白夜》、《被侮辱与被迫害的人》、《红与黑》、《卡桑德拉大桥》等。
李梓的声音十分华丽,就像在触摸一张散发出东方香料气息的上等织锦丝绸。她的音色非常干净,好像从小到大,这条嗓音都没有承受过任何挫折与幻灭,有一种像钻石一样坚定而纯净的品质。光听她的声音,就会让异性沉醉而迷惑,继而问,要给她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没有委屈她?
本钱好,用行话讲就是祖师爷赏饭吃。李梓在入行之初所配的角色都是无脑美人,她的声音特别适合那些白俄贵族小姐,但却无法胜任随着丈夫一起流放到西比利亚的妻子的角色,因为缺乏一种坚定和大气。若没有遇到陈叙一,她或许就这么一直站在小布尔乔亚的少女背后且行且珍惜。然而,然而爱将惜才,又一向懂得挖掘千里马的上译厂的厂长陈叙一发现了李梓的潜能,坚持要她配《简·爱》中的简。一个贫穷、不美,却有用精神制高点的角色。这对她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要颠覆她的声音特质,也会颠覆她过去所有的经验。
“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当这段雷霆万钧的台词从李梓的口中喷薄而出,听者无不感到轻微的晕眩。
石班瑜
代表作:1989年之后周星驰的所有电影。
说到声优,不得不提港剧和港片的配音。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香港电影和TVB的电视剧其实都是配音版。虽然同为配音,但配港剧的和配欧美的完全是两拨人。所以饶是一般观众,在只听声音不见画面的情况下,亦能分辨出哪部是港片,哪部欧美大片。给港片配音的众多翘楚中,要数石班瑜最厉害。他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如果周星驰没有它的配音,恐怕星爷的在内地的拥趸绝对要大批量减少。对演员来说,角色有量身订造一说,但极少有哪一个角色是缺谁不可的。梅艳芳当年辞演关锦鹏为她量身的《胭脂扣》,转身间,张曼玉就凭借这个这角色拿到国际影后。一个演员,若能做到任谁都不可取代的份上,那他真是一个神人。
石班瑜正是这样一个演员——尽管他只用声音表演。客观讲,他的声音条件很不好,高不上,低不就,扁平而淡薄。刚出道时,他都是给太监或匪兵甲配音,因为声音太尖利,又缺乏正气。直到邂逅周星驰,那真是将遇良才。石班瑜刚
给周星驰配音,有时一条要重说十几遍,周星驰说话随意性很大,语调、语句长短经常变化,有的腔调拖到不可思议的长度。他平时有特定的表情和动作,而表演过程中会有他特殊的表现方式,比如他演孙悟空时,总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哦哦”、“哼哼”之类的猴子发出的声音,必须对他有完整的把握,才能抓住神髓。这真是一个励志神话。一个没有天分的人,靠着仅有的资质,不断钻研不断练习,竟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