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开始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品读能力。广泛品读各类书籍,确实可以拓宽每个人的知识面,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则没有太大效果。一方面是由于考试所考查的是每个人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各类书籍与教材内容的主题可能存在着差异,浏览书籍并不能帮助每个人深入的理解课本知识。
【关键词】语文主题阅读 中学语文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79-01
为了真正帮助每个人能够从书籍中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帮助他们提升语文成绩,主题阅读这一方法应运而生。它主要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而设置,以课本中的单元内容为主线,根据每个人的发展需要,设置相应的主题。而学生需要依据这一主题寻找对应的书籍,并在一定时间内对于这些图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帮助每个人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构架。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随意性较大
根据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对于阅读都存在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浏览方向,在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多数人的浏览习惯是看到好看的书籍就会多读,如果发现优美的语句也不会记录,对于书籍或者文章的主题在浏览结束就抛之脑后。这种随意的浏览方法确实是打发时间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学生在浏览后并不能理解课本知识,也不能提升每个人的学科成绩。
(二)实际效果较差
想要提升自身的閱读能力,就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浏览书籍,并在后期写好摘抄与个人感悟,才能从书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但是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不少人表示由于作业较多,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拜读名著、浏览书籍,专业课程成为每个中学生在品读方面最大的障碍。
(三)缺少整合观念
虽然在实践中主题阅读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不少教师表示学生对于主题的整合观念较差,即使老师因为他们布置下相关主题、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浏览活动,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学会将相关题目进行整合。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大部分主体在浏览过程中虽然明确了文章的主旨,但是他们并没有学会如何应用、如何围绕着题目搜集素材。从这种情况看,主题阅读并不能发挥出真正价值。
二、语文主题阅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影响
(一)改善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首先,教师可以将语文课本中不同文章的主题整合出来,为学生框定了浏览的大致范围,这样就可以避免每个人的浏览随意性。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五个单元就是有关于动物的文章,老师可以将这一主题确定出来,为每个人布置浏览动物书籍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每个主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有价值的文章、真正提升浏览效率。而教师也可以从每个人的作业完成情况中,观察出不同主体的浏览兴趣,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一些对动物描写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浏览心得,对其他同学进行文章介绍。
(二)改变教师的传统授课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想要帮助每个人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就必须全面讲解文章的内容。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对于课本上的文章进行全方面讲解。这样做确实可以帮助每个人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但是却容易滋生他们的懒惰心理、使他们难以提升自己的品读能力。而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教师能够从中提取不同文章的共同焦点,以及相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与解决方法,则需要每个人自行搜索。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个专题就是“学写传记”。在这一专题中已经有相关文章,教师在讲解文章后,需要每个人自行归纳出几篇文章中的共同特征。同时每个主体也需要搜索课外文章,检验所归纳特征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完成传记写作的作业。
(三)增加每个人的阅读量
针对一个主旨,老师可以推荐给学生多篇参考文章,这就需要每个人在实践中掌握多样化的品读能力、提升浏览数量。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相应的问题做出指导。例如针对浏览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指导相关主体学会泛读与精读。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每个人的浏览数量,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多样化的阅读能力,在后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利用这项能力完成相应的作业。
语文主题阅读对于提升实际的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样做能够帮助改善中学生的阅读问题、转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法、增加每个人的浏览数量,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刚明. 例谈初中主题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1):53-54+81.
作者简介:
李瑞林(1982-),男,汉族,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阅读)。
【关键词】语文主题阅读 中学语文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79-01
为了真正帮助每个人能够从书籍中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帮助他们提升语文成绩,主题阅读这一方法应运而生。它主要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而设置,以课本中的单元内容为主线,根据每个人的发展需要,设置相应的主题。而学生需要依据这一主题寻找对应的书籍,并在一定时间内对于这些图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帮助每个人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构架。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随意性较大
根据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对于阅读都存在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浏览方向,在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多数人的浏览习惯是看到好看的书籍就会多读,如果发现优美的语句也不会记录,对于书籍或者文章的主题在浏览结束就抛之脑后。这种随意的浏览方法确实是打发时间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学生在浏览后并不能理解课本知识,也不能提升每个人的学科成绩。
(二)实际效果较差
想要提升自身的閱读能力,就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浏览书籍,并在后期写好摘抄与个人感悟,才能从书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但是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不少人表示由于作业较多,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拜读名著、浏览书籍,专业课程成为每个中学生在品读方面最大的障碍。
(三)缺少整合观念
虽然在实践中主题阅读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不少教师表示学生对于主题的整合观念较差,即使老师因为他们布置下相关主题、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浏览活动,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学会将相关题目进行整合。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大部分主体在浏览过程中虽然明确了文章的主旨,但是他们并没有学会如何应用、如何围绕着题目搜集素材。从这种情况看,主题阅读并不能发挥出真正价值。
二、语文主题阅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影响
(一)改善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首先,教师可以将语文课本中不同文章的主题整合出来,为学生框定了浏览的大致范围,这样就可以避免每个人的浏览随意性。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五个单元就是有关于动物的文章,老师可以将这一主题确定出来,为每个人布置浏览动物书籍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每个主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有价值的文章、真正提升浏览效率。而教师也可以从每个人的作业完成情况中,观察出不同主体的浏览兴趣,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一些对动物描写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浏览心得,对其他同学进行文章介绍。
(二)改变教师的传统授课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想要帮助每个人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就必须全面讲解文章的内容。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对于课本上的文章进行全方面讲解。这样做确实可以帮助每个人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但是却容易滋生他们的懒惰心理、使他们难以提升自己的品读能力。而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教师能够从中提取不同文章的共同焦点,以及相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与解决方法,则需要每个人自行搜索。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个专题就是“学写传记”。在这一专题中已经有相关文章,教师在讲解文章后,需要每个人自行归纳出几篇文章中的共同特征。同时每个主体也需要搜索课外文章,检验所归纳特征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完成传记写作的作业。
(三)增加每个人的阅读量
针对一个主旨,老师可以推荐给学生多篇参考文章,这就需要每个人在实践中掌握多样化的品读能力、提升浏览数量。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相应的问题做出指导。例如针对浏览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指导相关主体学会泛读与精读。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每个人的浏览数量,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多样化的阅读能力,在后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利用这项能力完成相应的作业。
语文主题阅读对于提升实际的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样做能够帮助改善中学生的阅读问题、转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法、增加每个人的浏览数量,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刚明. 例谈初中主题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1):53-54+81.
作者简介:
李瑞林(1982-),男,汉族,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