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两个具体的本土素材挖掘出的地理知识题,探索应用本土素材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方面的可行性。通过具体实例的课堂实践,学生们联想了许多身边平时没留意到的地理现象,取到了较好的知识迁移效果。课堂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素材的研究,可以快速实现地理原理的迁移学习,课下通过本土素材的收集,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本土素材
新课标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内容之广涵盖了中学地理教材设计的方方面面。学以致用,地理核心素养规定了这门学科学完后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些素养最终形成于稳定于身的人的素质。怎样在地理教学中贯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是研究我们周边地理事物、现象的学科,学科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可以应用身边熟悉的素材很好地实现地理原理的迁移学习。本文试图通过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本土资源案例为出发点,从地理事物提炼地理知识点,培养学生思维和实践力,树立学生们人地协调观。
一、珠三角的新鲜事
笔者工作的地方在珠江三角洲,课余带领学生们地理实践,走在海边,迎面吹着徐徐的海风;波光粼粼的水面,偶尔有几只海鸥飞过,一副唯美的画面。海,是我们这最熟悉的素材,有洋流、海陆风、台风、盐度、渔场、桑基——蔗基鱼塘等,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们思考,尝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珠三角有着特有的景致,更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各种新经济区林立。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举世瞩目。面对这样的新素材,关乎我们地理学区域发展的知识,应该及早地让学生们学习。我们组织了学生登大桥实地考察,在课后组织学生收集相关素材,并对素材进一步研究,挖掘可能的地理素养,以大湾区为载体,聚大家的智慧写了下面一组题。
1.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 )
A.使区域水质变差,水量及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B.改变大气成分,热岛效应增强
C.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
D.城市群协同发展,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
2.湾区经济是城市发展到城市群阶段的重要产物,下列正确描述湾区经济区位的是( )
A.湾区都位于大江大河入海口
B.湾区经济体都位于发达国家
C.湾区经济城市依托突出,有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交往网络
D.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经济区位于珠江口西岸
3.不属于“空巢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影响的是( )
A.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让城市更多的融入新鲜血液
B.青年人长时间在外,内心孤独,加重城市管理负担
C.“空巢青年”往返于城乡,利于城乡交流
D.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减少空巢青年的数量
4.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港珠澳大桥将全面提升湾区各城市等级
B.港珠澳大桥将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合作
C.港珠澳大桥将促进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
D.港珠澳大桥面临三地制度问题,通勤效率受到一定的限制
参考答案:1.D 2.C 3.D 4.A
素材题组围绕名词湾区展开,在题目设计时引入了湾区建设中的一些词汇,如湾区经济区,空巢青年等,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应的是《地理2》第二章与城市化和《地理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题组通过对具体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案例考查,考查学生们的区域认知力、综合分析能力。试题体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要求。试题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以新出现的世纪工程、国家新闻为载体,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科学衡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
二、云贵高原腹地的地理素养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属于低纬度的高海拔的区,泸西县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部,云南省东南部,北纬24°从其南部穿过。这样的一个地理区域,会有哪些特有的地理事物可以用作中学地理课堂的素材,哪些可总结出我们的乡土地理课程。一次云南之行的机会,在泸西县做了小调查,区内各种自然素材极其丰富:岩溶地貌是一大特色。区域内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特有的溶洞、地下河、石林、石笋遍布,还有两条在当地具有神秘色彩的盲谷河流(地表河流通过河床上的漏水孔转入地下,地表上的水流消失或河道终止,在地表形成没有出口的河谷,这就是盲谷);农业生产千姿百态:泸西县广泛种植高原梨、油桃、烟草、三七、玛咖、除虫菊、灯盏花和各种蔬菜瓜果。这些自然或人工的鲜活的素材怎样进入我们的地理课堂呢?以其中一个不起眼的水果——高原梨为例,提炼出如下地理教学素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梨的适应性强;泸西县海拔1800米左右,处在低纬度的高原,气候温凉,适合梨的生长;梨的市场需求量大。(2)泸西县处在低纬度高原腹地,春季受西南风的影响早,回暖快,树木苏醒快,梨树生长发育提前,开花期结果期提前,梨早熟;緯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生长期长,适合多种早、晚熟品种;区域内海拔高差大,垂直地带性明显,不同海拔开花结果不同,谷地到山顶早晚熟品种相继成熟,挂果期持续时间长。(3)当地市场狭小,梨产量大,价格低;当地气候优越,多种水果量集中上市,竞争大;区内地形复杂,无高等级快速交通,对外联系不便;区域知名度低,品牌效应不明显。(4)公司—农户合作,推进高原梨产业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等生产条件;加强种植技术推广,科技兴农;加强梨产品的开发,形成产业链;参加农产品交流会,大力推广优质品牌;推广生态种植,生产绿色产品;加大网络宣传,提供网络销售;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 素材以《地理3》区域农业发展知识为背景出发,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体现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第(1)题,考查低纬度高原的气候特点,分析处在云贵高原腹地的泸西县与位于北温带的河北、山东等地的气候相似性,得出结论着重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第(2)题,分析高原梨的两个特点,要求学生根据泸西县所处的位置、地形、海拔,等信息探究地理问题,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第(3)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分析丰收但收入降低,得出原因,体现综合思维。第(4)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科技兴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加强优质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等方面考虑,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村旅游业等方面展开。
除高原梨外,有不少学者研究过三七、烟草等,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就更多了。来自于学生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的知识迁移,教师经过适当的提点,引导学生把素材与地理原理相结合,在不断的发问中实现了综合思维的培养。同学们在举一反三中实现对相似素材进行分析。
三、收集身边素材,丰富地理课堂
以上两个例子,能从学生们身边的熟悉素材出发,和学生一起研究、提炼、升华。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思考,建立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思考的能力;课后学生们进行实践观察,在举一反三中培养了自己地理实践力。简单的熟悉事物蕴含着地理素养,只要学生们有一颗发现和探究的心,多观察、多思考,到处都是知识。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要培养学生具体学科能力,最后上升到素养,凝固为学生的素质。作为地理老师,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原理解释地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發现地理事物的之间的联系,思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最终树立人地协调观。
在课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多主动观察,多收集身边的事物现象,多思考,要求学生们多交流,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要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如看到一个工厂,我们应该思考它的选址的区位、对环境的影响;看到台风预报,我们能思考它的成因、影响等;结合当地的特有事物思考它的地理意义。
在课堂上,我们要多引入身边熟悉素材,多做知识迁移。地理学科是研究我们身边地理现象的学科,本身具备亲切性,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学习起来更容易。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允许我们从熟悉的事物开始,经过原理分析,最后又落实到熟悉的事物上。课本知识的每一章节都是真实的素材,在我们生活中也能找到现实的原型。
收集身边的素材,可以丰富我们的地理课堂。学生、老师一起动手,聚大家的力量使我们的地理学习丰富多彩。如上面两个实例,我的熟悉的东西也可以提炼出具有很高水准的试题;我们熟悉的事物也蕴含着高深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沈劲松,施洋.“辣椒之乡—洮南”试题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1):62.
[3]余美君,叶回玉.基于乡土问题情景的区域认知素养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0):36.
[4]王富通.浅谈本土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20):59.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本土素材
新课标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内容之广涵盖了中学地理教材设计的方方面面。学以致用,地理核心素养规定了这门学科学完后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些素养最终形成于稳定于身的人的素质。怎样在地理教学中贯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是研究我们周边地理事物、现象的学科,学科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可以应用身边熟悉的素材很好地实现地理原理的迁移学习。本文试图通过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本土资源案例为出发点,从地理事物提炼地理知识点,培养学生思维和实践力,树立学生们人地协调观。
一、珠三角的新鲜事
笔者工作的地方在珠江三角洲,课余带领学生们地理实践,走在海边,迎面吹着徐徐的海风;波光粼粼的水面,偶尔有几只海鸥飞过,一副唯美的画面。海,是我们这最熟悉的素材,有洋流、海陆风、台风、盐度、渔场、桑基——蔗基鱼塘等,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们思考,尝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珠三角有着特有的景致,更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各种新经济区林立。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举世瞩目。面对这样的新素材,关乎我们地理学区域发展的知识,应该及早地让学生们学习。我们组织了学生登大桥实地考察,在课后组织学生收集相关素材,并对素材进一步研究,挖掘可能的地理素养,以大湾区为载体,聚大家的智慧写了下面一组题。
1.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 )
A.使区域水质变差,水量及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B.改变大气成分,热岛效应增强
C.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
D.城市群协同发展,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
2.湾区经济是城市发展到城市群阶段的重要产物,下列正确描述湾区经济区位的是( )
A.湾区都位于大江大河入海口
B.湾区经济体都位于发达国家
C.湾区经济城市依托突出,有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交往网络
D.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经济区位于珠江口西岸
3.不属于“空巢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影响的是( )
A.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让城市更多的融入新鲜血液
B.青年人长时间在外,内心孤独,加重城市管理负担
C.“空巢青年”往返于城乡,利于城乡交流
D.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减少空巢青年的数量
4.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港珠澳大桥将全面提升湾区各城市等级
B.港珠澳大桥将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合作
C.港珠澳大桥将促进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
D.港珠澳大桥面临三地制度问题,通勤效率受到一定的限制
参考答案:1.D 2.C 3.D 4.A
素材题组围绕名词湾区展开,在题目设计时引入了湾区建设中的一些词汇,如湾区经济区,空巢青年等,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应的是《地理2》第二章与城市化和《地理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题组通过对具体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案例考查,考查学生们的区域认知力、综合分析能力。试题体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要求。试题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以新出现的世纪工程、国家新闻为载体,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科学衡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
二、云贵高原腹地的地理素养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属于低纬度的高海拔的区,泸西县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部,云南省东南部,北纬24°从其南部穿过。这样的一个地理区域,会有哪些特有的地理事物可以用作中学地理课堂的素材,哪些可总结出我们的乡土地理课程。一次云南之行的机会,在泸西县做了小调查,区内各种自然素材极其丰富:岩溶地貌是一大特色。区域内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特有的溶洞、地下河、石林、石笋遍布,还有两条在当地具有神秘色彩的盲谷河流(地表河流通过河床上的漏水孔转入地下,地表上的水流消失或河道终止,在地表形成没有出口的河谷,这就是盲谷);农业生产千姿百态:泸西县广泛种植高原梨、油桃、烟草、三七、玛咖、除虫菊、灯盏花和各种蔬菜瓜果。这些自然或人工的鲜活的素材怎样进入我们的地理课堂呢?以其中一个不起眼的水果——高原梨为例,提炼出如下地理教学素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梨的适应性强;泸西县海拔1800米左右,处在低纬度的高原,气候温凉,适合梨的生长;梨的市场需求量大。(2)泸西县处在低纬度高原腹地,春季受西南风的影响早,回暖快,树木苏醒快,梨树生长发育提前,开花期结果期提前,梨早熟;緯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生长期长,适合多种早、晚熟品种;区域内海拔高差大,垂直地带性明显,不同海拔开花结果不同,谷地到山顶早晚熟品种相继成熟,挂果期持续时间长。(3)当地市场狭小,梨产量大,价格低;当地气候优越,多种水果量集中上市,竞争大;区内地形复杂,无高等级快速交通,对外联系不便;区域知名度低,品牌效应不明显。(4)公司—农户合作,推进高原梨产业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等生产条件;加强种植技术推广,科技兴农;加强梨产品的开发,形成产业链;参加农产品交流会,大力推广优质品牌;推广生态种植,生产绿色产品;加大网络宣传,提供网络销售;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 素材以《地理3》区域农业发展知识为背景出发,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体现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第(1)题,考查低纬度高原的气候特点,分析处在云贵高原腹地的泸西县与位于北温带的河北、山东等地的气候相似性,得出结论着重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第(2)题,分析高原梨的两个特点,要求学生根据泸西县所处的位置、地形、海拔,等信息探究地理问题,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第(3)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分析丰收但收入降低,得出原因,体现综合思维。第(4)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科技兴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加强优质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等方面考虑,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村旅游业等方面展开。
除高原梨外,有不少学者研究过三七、烟草等,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就更多了。来自于学生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的知识迁移,教师经过适当的提点,引导学生把素材与地理原理相结合,在不断的发问中实现了综合思维的培养。同学们在举一反三中实现对相似素材进行分析。
三、收集身边素材,丰富地理课堂
以上两个例子,能从学生们身边的熟悉素材出发,和学生一起研究、提炼、升华。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思考,建立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思考的能力;课后学生们进行实践观察,在举一反三中培养了自己地理实践力。简单的熟悉事物蕴含着地理素养,只要学生们有一颗发现和探究的心,多观察、多思考,到处都是知识。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要培养学生具体学科能力,最后上升到素养,凝固为学生的素质。作为地理老师,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原理解释地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發现地理事物的之间的联系,思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最终树立人地协调观。
在课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多主动观察,多收集身边的事物现象,多思考,要求学生们多交流,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要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如看到一个工厂,我们应该思考它的选址的区位、对环境的影响;看到台风预报,我们能思考它的成因、影响等;结合当地的特有事物思考它的地理意义。
在课堂上,我们要多引入身边熟悉素材,多做知识迁移。地理学科是研究我们身边地理现象的学科,本身具备亲切性,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学习起来更容易。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允许我们从熟悉的事物开始,经过原理分析,最后又落实到熟悉的事物上。课本知识的每一章节都是真实的素材,在我们生活中也能找到现实的原型。
收集身边的素材,可以丰富我们的地理课堂。学生、老师一起动手,聚大家的力量使我们的地理学习丰富多彩。如上面两个实例,我的熟悉的东西也可以提炼出具有很高水准的试题;我们熟悉的事物也蕴含着高深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沈劲松,施洋.“辣椒之乡—洮南”试题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1):62.
[3]余美君,叶回玉.基于乡土问题情景的区域认知素养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0):36.
[4]王富通.浅谈本土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