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直接推理中介模型理论为框架,结合融入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步骤,探讨了高效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直接推理中介模型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 任务型教学
英语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了解其他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现在的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非常重要。但是,在课堂内外作者经常听到有学生这样说: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我看不懂,不看了;也有学生说只要有不认识的单词我就看不下去了;有时,学生说我认识全部单词,但是看不懂课文。
2007年Cromley和Azevedo提出了新的阅读模型——推理中介模型。他们认为背景知识,推理,策略的使用,词汇,单词辨认的准确性共同构成了阅读理解的五个因子;每个部分都可能单独促成理解的进行,但是在某些复杂的情况下,背景知识、单词辨认、词汇等也需要借助推理促进理解进行。
本文就以直接推理中介模型为理论基础,针对该模型中的五个因子进行训练,尤其是背景知识和词汇进行训练。同时,我们参照Rupley(2009)提出的“六步”阅读教学法提出了“复习→引入→新课传授→巩固复习→小结”的教学步骤,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验证。
一、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共202人。他们学习英语至少5年,在分班前都参加了学校的分班考试,按照成绩进行分班。
2.实验方法。为了控制教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根据自愿原则,在征得教师本人同意之后,我们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影响阅读的五个因子进行训练,并按照“复习→引入→新课传授→巩固复习→小结”的教学步骤,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按照Willis的任务型教学过程框架进行设计(见魏永红,2003)。任务前:(1)复习(2)词汇学习。我们稍微修改了宋晓峰(2012)所介绍的词汇教学法:分组找出新词汇并正确拼读词汇;然后结合课文用新词汇造句,让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讲解,同时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给出规范的词汇表及用法解说。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我们的核心思想是学生动手、在语境中学习。任务中:(1)引入。让学生分组阅读第一部分并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四下走动、监控,支持、鼓励学习者尝试用目的语交际”(见魏永红,2003);之后小组讨论,组织语言,最好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新课传授。同样地,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之后汇报结果。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思考并让他们换位思考:你会怎么写自己与朋友的差异?任务后:(1)巩固复习。学生分组讨论文中不易理解的地方,教师指出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归纳其规则并举例。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句子的英文表达方式:在英语课堂上说英语是有必要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完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的;周末去乡下露营是个好主意。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找一些有关友谊的英语格言。(2)小结。
3.数据的收集。我们学校期中和期末测试的试卷均采用由南昌市统一命题的试卷。我们把考试中学生阅读分数按班级输入电脑,并用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第一次期中考试四个班阅读平均分几乎没有差距,新的教学方法效果一点都没有显示出来,甚至出现了对照班比实验班平均分高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阅读材料比较容易,且阅读问题设计的比较简单,学生能直接在材料中找到答案;这一点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考试后学生对试卷的评价就能知道。这也能说明,如果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或阅读问题提出的不科学,那么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不需要背景知识和推理、策略等技巧和方法。第一次期末考试和第二次期中考试四个班阅读平均分的差距开始增大了,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平均成绩要高,但是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只能说这种按照“复习→引入→新课传授→巩固复习→小结”并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初步显示了一定的成效。当然,这也说明我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操作越来越熟练了。而最后一次考试——第二次期末考试的结果证明这种教学效果比较科学,至少相对于我们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效率要高。但是,这种教学的成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示出来。这也再一次验证了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世界知识、词汇等方面,这关系到学生阅读是否成功。第一次期中考试实验班4班阅读平均分低于对照班3班也能从侧面说明教龄长的教师更容易受到以前方法的干扰,而第二次期中、期末考试实验班4班阅读平均分低于实验班1班更能说明新教师更能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更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实践为直接推理中介模型的正确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我们也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提供了一条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 Cromley J G
【关键词】直接推理中介模型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 任务型教学
英语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了解其他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现在的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非常重要。但是,在课堂内外作者经常听到有学生这样说: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我看不懂,不看了;也有学生说只要有不认识的单词我就看不下去了;有时,学生说我认识全部单词,但是看不懂课文。
2007年Cromley和Azevedo提出了新的阅读模型——推理中介模型。他们认为背景知识,推理,策略的使用,词汇,单词辨认的准确性共同构成了阅读理解的五个因子;每个部分都可能单独促成理解的进行,但是在某些复杂的情况下,背景知识、单词辨认、词汇等也需要借助推理促进理解进行。
本文就以直接推理中介模型为理论基础,针对该模型中的五个因子进行训练,尤其是背景知识和词汇进行训练。同时,我们参照Rupley(2009)提出的“六步”阅读教学法提出了“复习→引入→新课传授→巩固复习→小结”的教学步骤,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验证。
一、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共202人。他们学习英语至少5年,在分班前都参加了学校的分班考试,按照成绩进行分班。
2.实验方法。为了控制教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根据自愿原则,在征得教师本人同意之后,我们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影响阅读的五个因子进行训练,并按照“复习→引入→新课传授→巩固复习→小结”的教学步骤,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按照Willis的任务型教学过程框架进行设计(见魏永红,2003)。任务前:(1)复习(2)词汇学习。我们稍微修改了宋晓峰(2012)所介绍的词汇教学法:分组找出新词汇并正确拼读词汇;然后结合课文用新词汇造句,让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讲解,同时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给出规范的词汇表及用法解说。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我们的核心思想是学生动手、在语境中学习。任务中:(1)引入。让学生分组阅读第一部分并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四下走动、监控,支持、鼓励学习者尝试用目的语交际”(见魏永红,2003);之后小组讨论,组织语言,最好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新课传授。同样地,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之后汇报结果。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思考并让他们换位思考:你会怎么写自己与朋友的差异?任务后:(1)巩固复习。学生分组讨论文中不易理解的地方,教师指出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归纳其规则并举例。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句子的英文表达方式:在英语课堂上说英语是有必要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完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的;周末去乡下露营是个好主意。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找一些有关友谊的英语格言。(2)小结。
3.数据的收集。我们学校期中和期末测试的试卷均采用由南昌市统一命题的试卷。我们把考试中学生阅读分数按班级输入电脑,并用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第一次期中考试四个班阅读平均分几乎没有差距,新的教学方法效果一点都没有显示出来,甚至出现了对照班比实验班平均分高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阅读材料比较容易,且阅读问题设计的比较简单,学生能直接在材料中找到答案;这一点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考试后学生对试卷的评价就能知道。这也能说明,如果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或阅读问题提出的不科学,那么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不需要背景知识和推理、策略等技巧和方法。第一次期末考试和第二次期中考试四个班阅读平均分的差距开始增大了,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平均成绩要高,但是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只能说这种按照“复习→引入→新课传授→巩固复习→小结”并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初步显示了一定的成效。当然,这也说明我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操作越来越熟练了。而最后一次考试——第二次期末考试的结果证明这种教学效果比较科学,至少相对于我们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效率要高。但是,这种教学的成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示出来。这也再一次验证了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世界知识、词汇等方面,这关系到学生阅读是否成功。第一次期中考试实验班4班阅读平均分低于对照班3班也能从侧面说明教龄长的教师更容易受到以前方法的干扰,而第二次期中、期末考试实验班4班阅读平均分低于实验班1班更能说明新教师更能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更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实践为直接推理中介模型的正确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我们也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提供了一条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 Cromley J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