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化学中环境保护素材十分丰富,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怎样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呢?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高中生在学习“原电池”时,渗透废弃电池对土壤的污染。电池中加入汞的目的:使汞与金属形成汞齐,提高超电压,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加金属汞,金属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很快就会用尽。“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够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真正的废旧电池处理厂现在国内可能还没有。发达国家基本上都能达到低汞和无汞标准,他们的做法是:鼓励回收,回收以后集中掩埋。那么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呢?引导学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学习“聚乙烯”时,还介绍了白色污染。让学生自觉拒绝用塑料袋打饭、买东西。当然,在化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内容都涉及到环保,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挖掘,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1.以环保意识备好实验课
备有关实验课时,要设计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以及有关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在有毒气体的实验中,毒气泄漏的预防、处理、吸收及停止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设计等。
2.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对进行环保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尤其是涉及环境教育的实验。
3.改进实验,体验环保。
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中的有毒或有害物质对人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既是实验安全的要求,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将现有仪器改装成能防毒气逸出的实验装置。又如氨分子扩散的探究实验,可以将氨水改为醋酸,将酚酞改为紫色石蕊试液。
4.开展微型实验,减少环境污染。
开展微型实验是当前国际上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这种实验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实验中反应物和产物的量都很少,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降到最低程度。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中,改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为在点滴板上进行。
三、将环保问题渗透到实际测试中
在测验中我都精选有关社会热点的“环保”方面的试题。如苏丹红事件;3.29的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露事件;高露洁事件;雀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在考试中利用这些环保素材来创立试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化学与社会、与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环保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我选了这样一道题:2005年3月29日江苏淮安车祸导致液氯泄露事件,使周围几百米内都弥漫着黄绿色、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泄露出来的氯气流向低洼地带堆积。高浓度氯吸入后,会刺激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8人,中毒入院人数为350名,其中危重病人17人,大部分死者都是倒在逃生那条路上的,这条路是该村向南通向王兴镇的一条主要通道。据目击者说:“向南跑的都死了,向北跑的都活着。”事故发生后消防官兵在事故发生地附近人工挖了一个水塘,将槽罐吊到水塘中,使泄露的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其中两个设问最为精彩:液氯事故发生后,村民虽已知事故的发生,却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逃生。对此,你对学习化学有何感想?你对当前加强环保意识有何感想?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进一步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
四、结合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环境专题讲座
化学教师应在课堂或以其他形式,组织有关环境知识专题讲座,内容可以设计为“环境与人”、“大气污染及防治”、“土壤污染及防治”、“酸雨的后果”等。这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比较完整系统。例如:“水体污染及防治”,首先介绍水体污染的分类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然后讲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有富氧物质,石油、酸、碱、盐等无机物,重金属、难降解的有机物等;最后介绍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在讲“环境与人”除了介绍英国的“悲惨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发生的“核泄漏”及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的污染程度外,強调生态破坏问题。由于森林的规模砍伐,破坏水源涵养条件,引起江、河、湖水质恶化,雨水和径流直接冲刷地面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水、旱灾害频繁,风沙日益加剧。所以人类一定要限制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在不伤害自然生态功能的条件下发展生产,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讲“土壤的污染和防治”时,让学生了解土壤受污染后会使农作物减产,改变耕作制度,增加生物降解能力,以提高土壤的自净功能。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防治污染技术更加有效。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使学生牢固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高中生在学习“原电池”时,渗透废弃电池对土壤的污染。电池中加入汞的目的:使汞与金属形成汞齐,提高超电压,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加金属汞,金属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很快就会用尽。“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够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真正的废旧电池处理厂现在国内可能还没有。发达国家基本上都能达到低汞和无汞标准,他们的做法是:鼓励回收,回收以后集中掩埋。那么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呢?引导学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学习“聚乙烯”时,还介绍了白色污染。让学生自觉拒绝用塑料袋打饭、买东西。当然,在化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内容都涉及到环保,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挖掘,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1.以环保意识备好实验课
备有关实验课时,要设计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以及有关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在有毒气体的实验中,毒气泄漏的预防、处理、吸收及停止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设计等。
2.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对进行环保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尤其是涉及环境教育的实验。
3.改进实验,体验环保。
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中的有毒或有害物质对人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既是实验安全的要求,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将现有仪器改装成能防毒气逸出的实验装置。又如氨分子扩散的探究实验,可以将氨水改为醋酸,将酚酞改为紫色石蕊试液。
4.开展微型实验,减少环境污染。
开展微型实验是当前国际上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这种实验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实验中反应物和产物的量都很少,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降到最低程度。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中,改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为在点滴板上进行。
三、将环保问题渗透到实际测试中
在测验中我都精选有关社会热点的“环保”方面的试题。如苏丹红事件;3.29的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露事件;高露洁事件;雀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在考试中利用这些环保素材来创立试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化学与社会、与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环保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我选了这样一道题:2005年3月29日江苏淮安车祸导致液氯泄露事件,使周围几百米内都弥漫着黄绿色、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泄露出来的氯气流向低洼地带堆积。高浓度氯吸入后,会刺激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8人,中毒入院人数为350名,其中危重病人17人,大部分死者都是倒在逃生那条路上的,这条路是该村向南通向王兴镇的一条主要通道。据目击者说:“向南跑的都死了,向北跑的都活着。”事故发生后消防官兵在事故发生地附近人工挖了一个水塘,将槽罐吊到水塘中,使泄露的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其中两个设问最为精彩:液氯事故发生后,村民虽已知事故的发生,却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逃生。对此,你对学习化学有何感想?你对当前加强环保意识有何感想?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进一步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
四、结合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环境专题讲座
化学教师应在课堂或以其他形式,组织有关环境知识专题讲座,内容可以设计为“环境与人”、“大气污染及防治”、“土壤污染及防治”、“酸雨的后果”等。这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比较完整系统。例如:“水体污染及防治”,首先介绍水体污染的分类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然后讲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有富氧物质,石油、酸、碱、盐等无机物,重金属、难降解的有机物等;最后介绍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在讲“环境与人”除了介绍英国的“悲惨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发生的“核泄漏”及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的污染程度外,強调生态破坏问题。由于森林的规模砍伐,破坏水源涵养条件,引起江、河、湖水质恶化,雨水和径流直接冲刷地面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水、旱灾害频繁,风沙日益加剧。所以人类一定要限制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在不伤害自然生态功能的条件下发展生产,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讲“土壤的污染和防治”时,让学生了解土壤受污染后会使农作物减产,改变耕作制度,增加生物降解能力,以提高土壤的自净功能。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防治污染技术更加有效。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使学生牢固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