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实验学校的前身是香山慈幼院,由民国总理、著名慈善教育家熊希龄先生于1920年创建。新中国成立后,香山慈幼院成立知名人士理事会,成员有康克清、李德全、谢冰心、林巧稚等,雷洁琼女士担任理事长。香山慈幼院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其中包括多位共和国部长。
学校简介,拥有光荣历史
197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立新学校,是海淀区唯一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十五年建制公办学校。2011年,著名教育专家、物理特级教师、原北京十一学校主抓高三工作的教学副校长曾军良校长调入学校担任校长,使学校飞速发展。
在北京市和海淀区教委、教工委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与平谷六中、二中、四小、七幼共同组建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全面开展十五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全面探寻中国现代化基础教育普适规律,力争为中国当代基础教育发展提供鲜活样板,为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共同打造中国基础教育普适新品牌。
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拥有近7000名学生,700多名教职员工,其中包括20位特级教师和多名博士,50多位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快速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全校师生团结一心,锐意进取,铭记“健康、明礼、乐学、创新”的校训,弘扬“笃行以致用,弘毅而致远”的校风,践行“勇于担当,善于超越”的学校精神,努力把学校建成“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
十课同构,建设魅力课堂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学校以建设“魅力课堂”为目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提出魅力课堂“三原则”,即以学定教的原则,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激扬生命成长为标准的原则。魅力课堂“四归还”,即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质疑问难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探究性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魅力课堂“五不讲”,即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讲明白的不讲,学生能动手体验的不讲,学生能合作解决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魅力课堂“六特别”,即特别有吸引力,特别能开发思维,特别重视情感传递,特别注重合作互助,特别注重教学相长,特别能激活潜力。
为了把魅力课堂建设引向深入,学校推出“十课同构,魅力课堂建设攻坚活动”。
一是特级领航课。学校聘请多位著名特级教师来校做学术报告、上示范课。本校的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特级教师也定期组织教学开放活动,与老师们一道切磋研磨,为魅力课堂建设领航探路。
二是骨干开放课。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骨干教师开放课,由教学处统筹安排,写入教研组工作计划,列入学校工作周程,使之成为制度化、常态化工作。
三是教学起始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开学第一周听教学起始课的制度,由教学处统一协调学校行政和年级主管领导进班听课,确保所有班级和全体教师无盲点、全覆盖。
四是教学观摩课。观摩课是学校教学水平的门面和名片,能够直观反映学校教学教研水准,学校经常承办国培项目教学观摩、外省市教育同仁来校考察等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为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五是教学评优课。市区及学区教学评优活动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大检阅。学校按照自愿报名、择优选拔、教研组集体磨课的原则参与活动,确保推出的每一节课都有上佳表现,因此获奖率高。2014年学校参加学区清流杯评优课活动,荣获优胜奖杯。
六是魅力展示课。为浓厚魅力教育文化,扎实推进魅力课堂建设,2014年11月起,学校先后推出面向北京市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共50节魅力课堂展示课和全校教师参与的魅力课堂汇报课。2015年10月,学校还将推出魅力课堂教学节活动,将魅力课堂、魅力教育推向更高水准。
七是学科整合课。2014年,学校参加全球教育共同体“桥”主题研究活动,并开展学科整合研究。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淡化学科界限,与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围绕“桥”的主题指导学生探索、学习,并根据学生特点,优化整合各学科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是家长开放课。为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课堂,了解学校魅力课堂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了解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家长开放课,今年更是创新开展此项工作。5月6日至22日,学校开展了以“推进魅力教育,促进师生发展”为主题的家长开放课活动,此次活动历时3周,涵盖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科及所有教师,包括外籍教师和外聘特色课程教师。家长们听课后好评如潮,新华网、中国教育品牌网等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此次活动。
九是青蓝汇报课。学校于2014年9月启动青蓝工程,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联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做师傅,颁发聘书,签订协议,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撰写教学反思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学年末,学校举办青蓝工程汇报课,评选优秀师徒。
十是幼小初衔接课。每学年的下半学期,学校都会认真开展幼小初衔接活动,幼儿部大班师生走进小学,熟悉校园环境,观摩哥哥姐姐上课,感受小学课堂氛围,参观校园和专业教室。六年级学生及家长走进中学校园,观看初中部学生展示,聆听领导报告,观摩初中同学的班会和社团活动。毕业测试结束后,学校就组织六年级同学们开展小初衔接课程学习,教材由小学部和初中部老师共同编写,授课也是由小学部和初中部老师共同承担,通过小初衔接课堂教学,使同学们提前熟悉初中部教师的教学风格,了解中学教材内容,适应初中学习方法,为迎接初中生活做好准备。
回归生本,开展学法研究 为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力场、思维场和情感场,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学校成立学法研究中心和课程科研中心,每周四晚6:00-8:00是干部培训和学术委员会活动时间,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幼小初高四个学部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负责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干部和特级教师等。研究中,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学法研究课题,并依托“魅力课堂”建设,扎实开展学法研究,使教学和科研有机融合,周四晚学术委员会活动时间就由教研组长轮流汇报开展学法研究工作的情况。
目前,学校已拥有7个国家级课题,12个市级课题,35个区级课题,95个校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干部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大家撰写论文参赛,获奖级别高,得奖人数多。
多维联动,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建立和完善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内的三级课程体系,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加以实施,达到了多维联动的效果。
一是微观层面,基于师本的校本课程。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必须经过教师的加工后才能变成课程。以语文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形成了课前预学、课上互学、课后助学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基于师本的校本课程。此外,有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发的“模拟飞行”“写字教学”等辅助教学资源,也是优秀的校本课程。
二是中观层面,基于学科的校本课程。学科教研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学校注重引导和发挥学科教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开发对学科教学有补充和拓展作用的校本课程。例如基于书香校园建设和传统文化渗透,学校开发了集“诵诗”“品词”“训蒙”“赏文”于一体的《经典诗文300篇》诵读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此外,还开发了《生活数学》《低年级语言训练》《足球》《模拟飞行》等校本课程。
三是宏观层面,跨学科、跨学段的校本课程。学校在不断完善以学科为单位的校本课程基础上,还着力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开发跨学科、跨学段的校本课程。例如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幼小初高十五年一体化的衔接课程;开发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德育、人文、艺术教育于一体的学校美育校本课程等。
选课走班,实施活动课程
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学校为学生提供多种门类的活动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这是课程建设的大势所趋,也是学校的不懈追求。
成绩展望,打造普适品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学校高中部是海淀区示范校,幼儿部是北京市一级一类示范园,小学部也先后荣获全国航空特色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教学管理先进校、校本培训先进校、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等光荣称号。
由于学校一体化工作扎实有效,学生学业成绩取得大幅提升,近三年来,学校中考和高考成绩快速攀升,被市区领导称赞为最具加工能力的学校,真正实现了不为高考,赢得高考,不为成绩,赢得成绩的理想目标。
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学校将以打造中国基础教育普适品牌为目标,砥砺前行,锐意进取,谱写基础教育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 北京实验学校小学 )
学校简介,拥有光荣历史
197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立新学校,是海淀区唯一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十五年建制公办学校。2011年,著名教育专家、物理特级教师、原北京十一学校主抓高三工作的教学副校长曾军良校长调入学校担任校长,使学校飞速发展。
在北京市和海淀区教委、教工委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与平谷六中、二中、四小、七幼共同组建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全面开展十五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全面探寻中国现代化基础教育普适规律,力争为中国当代基础教育发展提供鲜活样板,为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共同打造中国基础教育普适新品牌。
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拥有近7000名学生,700多名教职员工,其中包括20位特级教师和多名博士,50多位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快速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全校师生团结一心,锐意进取,铭记“健康、明礼、乐学、创新”的校训,弘扬“笃行以致用,弘毅而致远”的校风,践行“勇于担当,善于超越”的学校精神,努力把学校建成“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
十课同构,建设魅力课堂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学校以建设“魅力课堂”为目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提出魅力课堂“三原则”,即以学定教的原则,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激扬生命成长为标准的原则。魅力课堂“四归还”,即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质疑问难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探究性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魅力课堂“五不讲”,即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讲明白的不讲,学生能动手体验的不讲,学生能合作解决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魅力课堂“六特别”,即特别有吸引力,特别能开发思维,特别重视情感传递,特别注重合作互助,特别注重教学相长,特别能激活潜力。
为了把魅力课堂建设引向深入,学校推出“十课同构,魅力课堂建设攻坚活动”。
一是特级领航课。学校聘请多位著名特级教师来校做学术报告、上示范课。本校的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特级教师也定期组织教学开放活动,与老师们一道切磋研磨,为魅力课堂建设领航探路。
二是骨干开放课。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骨干教师开放课,由教学处统筹安排,写入教研组工作计划,列入学校工作周程,使之成为制度化、常态化工作。
三是教学起始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开学第一周听教学起始课的制度,由教学处统一协调学校行政和年级主管领导进班听课,确保所有班级和全体教师无盲点、全覆盖。
四是教学观摩课。观摩课是学校教学水平的门面和名片,能够直观反映学校教学教研水准,学校经常承办国培项目教学观摩、外省市教育同仁来校考察等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为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五是教学评优课。市区及学区教学评优活动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大检阅。学校按照自愿报名、择优选拔、教研组集体磨课的原则参与活动,确保推出的每一节课都有上佳表现,因此获奖率高。2014年学校参加学区清流杯评优课活动,荣获优胜奖杯。
六是魅力展示课。为浓厚魅力教育文化,扎实推进魅力课堂建设,2014年11月起,学校先后推出面向北京市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共50节魅力课堂展示课和全校教师参与的魅力课堂汇报课。2015年10月,学校还将推出魅力课堂教学节活动,将魅力课堂、魅力教育推向更高水准。
七是学科整合课。2014年,学校参加全球教育共同体“桥”主题研究活动,并开展学科整合研究。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淡化学科界限,与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围绕“桥”的主题指导学生探索、学习,并根据学生特点,优化整合各学科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是家长开放课。为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课堂,了解学校魅力课堂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了解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家长开放课,今年更是创新开展此项工作。5月6日至22日,学校开展了以“推进魅力教育,促进师生发展”为主题的家长开放课活动,此次活动历时3周,涵盖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科及所有教师,包括外籍教师和外聘特色课程教师。家长们听课后好评如潮,新华网、中国教育品牌网等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此次活动。
九是青蓝汇报课。学校于2014年9月启动青蓝工程,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联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做师傅,颁发聘书,签订协议,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撰写教学反思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学年末,学校举办青蓝工程汇报课,评选优秀师徒。
十是幼小初衔接课。每学年的下半学期,学校都会认真开展幼小初衔接活动,幼儿部大班师生走进小学,熟悉校园环境,观摩哥哥姐姐上课,感受小学课堂氛围,参观校园和专业教室。六年级学生及家长走进中学校园,观看初中部学生展示,聆听领导报告,观摩初中同学的班会和社团活动。毕业测试结束后,学校就组织六年级同学们开展小初衔接课程学习,教材由小学部和初中部老师共同编写,授课也是由小学部和初中部老师共同承担,通过小初衔接课堂教学,使同学们提前熟悉初中部教师的教学风格,了解中学教材内容,适应初中学习方法,为迎接初中生活做好准备。
回归生本,开展学法研究 为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力场、思维场和情感场,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学校成立学法研究中心和课程科研中心,每周四晚6:00-8:00是干部培训和学术委员会活动时间,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幼小初高四个学部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负责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干部和特级教师等。研究中,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学法研究课题,并依托“魅力课堂”建设,扎实开展学法研究,使教学和科研有机融合,周四晚学术委员会活动时间就由教研组长轮流汇报开展学法研究工作的情况。
目前,学校已拥有7个国家级课题,12个市级课题,35个区级课题,95个校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干部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大家撰写论文参赛,获奖级别高,得奖人数多。
多维联动,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建立和完善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内的三级课程体系,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加以实施,达到了多维联动的效果。
一是微观层面,基于师本的校本课程。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必须经过教师的加工后才能变成课程。以语文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形成了课前预学、课上互学、课后助学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基于师本的校本课程。此外,有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发的“模拟飞行”“写字教学”等辅助教学资源,也是优秀的校本课程。
二是中观层面,基于学科的校本课程。学科教研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学校注重引导和发挥学科教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开发对学科教学有补充和拓展作用的校本课程。例如基于书香校园建设和传统文化渗透,学校开发了集“诵诗”“品词”“训蒙”“赏文”于一体的《经典诗文300篇》诵读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此外,还开发了《生活数学》《低年级语言训练》《足球》《模拟飞行》等校本课程。
三是宏观层面,跨学科、跨学段的校本课程。学校在不断完善以学科为单位的校本课程基础上,还着力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开发跨学科、跨学段的校本课程。例如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幼小初高十五年一体化的衔接课程;开发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德育、人文、艺术教育于一体的学校美育校本课程等。
选课走班,实施活动课程
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学校为学生提供多种门类的活动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这是课程建设的大势所趋,也是学校的不懈追求。
成绩展望,打造普适品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学校高中部是海淀区示范校,幼儿部是北京市一级一类示范园,小学部也先后荣获全国航空特色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教学管理先进校、校本培训先进校、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等光荣称号。
由于学校一体化工作扎实有效,学生学业成绩取得大幅提升,近三年来,学校中考和高考成绩快速攀升,被市区领导称赞为最具加工能力的学校,真正实现了不为高考,赢得高考,不为成绩,赢得成绩的理想目标。
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学校将以打造中国基础教育普适品牌为目标,砥砺前行,锐意进取,谱写基础教育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 北京实验学校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