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与此相对应的城镇居民的健身运动的物质保障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日常需求了,特别是公共体育馆的发展较为缓慢,而且公共体育馆的维护费用等多方面的问题给我国财政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近几年,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正在不断的探索以此来寻求更好的经营发展道路,许多体育场馆开始开放新的经营项目,寻找专业人才,从而提高体育馆的利用率,获取一定的效应,但是我国大多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属于国有财产,因此经营管理的模式较为固定,与发达国家的体育场馆相比,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响应政府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号召,在保证体育场馆公益性的要求下,如何有效的运用商业手段,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将资源合理化配置,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是体育场馆发展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对策
一、国内大型公共体育场馆
(一)体育馆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及建设设施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这就意味着政府对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有着绝对的支配权、管理权、分配权。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不断前进,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体育馆的管理模式也在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特点
一是改革进程慢。绝大多数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还是归于传统事业单位,因此,体育馆的经营管理的体质改革进展就非常慢。
二是预算管理模式多元化。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费来源方式有很多,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呈现出多元化,主要是分为四种:全额预算、差额预算管理模式、自收自支、独立核算。
三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的薪酬普遍偏低。我国对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存在一定的忽视,因此使我国人民对体育馆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的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差强人意,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四是人力资源装配多元化。公共体育馆的工作人员许多并非是专业人员,因此在进行工作安排时,很难将工作任务执行好,因此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专业度。
二、国外大型公共体育场馆
(一)体育馆现状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管理模式也较为完善,商业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成熟,国家人口的分布均匀,国民的运动需求较多,运动设施的公共空间充裕,体育馆的运动设施建设已经很完善。
(二)主要特点
一是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共体育馆的运营大多都将其委托给专业的企业进行经营,经营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四种:休闲式体育馆的经营管理、竞技式体育馆的经营管理、商业化的体育馆的经营管理、混合式体育馆的经营管理。
二是财政补贴。国家政府根据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状况和价值对其进行固定或者专项的财政补贴,以此促进体育馆的发展经营。
三是功能多元化。公共体育馆的运用不仅仅用于体育锻炼,在体育馆设计初期、开发过程、建设过程和运营模式等各种不同的环节中不断探索新的运用功能。
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亚运、大运等多种大型运动会,并以此作为大型公共体育馆发展契机,使许多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得到建设和完善,这不仅是为赛事提供了需要,还为我国全民运动活动的开启创造了物质基础。但是随着公共体育馆的建设数量的增多,在比赛赛事结束后的经营管理成为了现在体育馆发展的普遍难题,经营的问题主要以以下原因为主。
(一)体制改革缓慢
公共体育馆的管理大多与事业的管理模式一致,因此受到体制的制约,这就导致体育馆的经营效率低,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体育馆的事业管理模式与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与市场化经营的矛盾,从而缺乏体育馆经营的积极性,对体育馆走向市场经营的觉悟不高,从而严重限制了我国固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这也就无形之中增加国家财政的负担,使体育馆的发展缺乏活力。
(二)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现阶段依然存在部分体育场馆拥有多个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体育场馆的内部资源很难合理的进行分配,处理工作事物的流程也会极其繁琐,这些都导致了体育馆的管理效率低下,影响工作任务的安排,降低了经营工作的效率。
(三)缺乏专业人才
公共体育场馆的开发运用,关键在于人才。将公共体育馆进行商业化运用,就在于人才对项目的培育和完善,特别是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运用和管理多种体育资源的人才,但根据我国现阶段公共体育场馆发展状况和调查报告来看,公共体育场馆的专业性人才仍然处于缺乏状态,公共体育场馆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来自于周边环境的居民、退役的一些教练和运动员、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这些人大多都没有学习和了解过公共体育场馆的系统化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缺乏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经验。很少向社会群体中招聘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公共体育场馆处于荒废的状态,使资源被大量的浪费。
四、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商业化经营管理要素
可以说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商业化经营管理要素的核心内容,管理的对象是人,在商业化的管理历程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我国体育馆的人力资源储备和人力管理的层面来看,从政策上划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事业单位的编制形式,主要是通过体育场馆的主管机构进行委派或者通过国家的专业考试进行选拔;二是合同制的形式,主要是直接通过市场进行招聘和聘任,从而增加体育馆的专业人才。
五、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商业化经营管理对策
(一)建立商业经营意识,拓展和增加经营项目
在对公共体育场馆进行经营管理时,应该时刻建立商业经营意识,特别是体育场馆的管理阶层,一定要具备营销的观念。体育场馆的管理阶层通过对自身城市的经济水平、社会背景、文化底蕴、消费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制定出详细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案,并开发出多个经济运营的项目和方案,并通过一些媒体增加曝光度,增强宣传力度,制定合理适中门票和其他消费价格,在特殊的节日和必要的时候安排一些促销活动,从而提高体育馆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引进客户管理,强化服务理念
虽然倡导共同体育馆进行商业化的管理模式,但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阶层一定要时刻谨记商业化的管理虽然属于经营的范畴,但体育场馆的公益性才是体育馆建设和经营的根本目的和基础内容。大多数体育场馆的管理阶层应该根据体育场所的定位,来引进客户管理,还要强化服务理念,将自身的利益同体育馆的发展结合起来,摆脱传统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积极学习了解商业体育馆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如引进会员制的管理模式、专门区域休闲服务管理模式等等。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黄德敏.国内外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改革对广州的启示[J].探求,2010,2:19-24.
[3]李梁华.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6,4:109-110.
[4]易國庆.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郑华.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2):18-21.
[6]雷亚洲.运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管理现状与分析[J].科教导刊,2010,1176-177.
[7]任文颖.体育场馆经营之研究[J]. 2010,9(1):137-138.
(作者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对策
一、国内大型公共体育场馆
(一)体育馆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及建设设施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这就意味着政府对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有着绝对的支配权、管理权、分配权。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不断前进,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体育馆的管理模式也在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特点
一是改革进程慢。绝大多数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还是归于传统事业单位,因此,体育馆的经营管理的体质改革进展就非常慢。
二是预算管理模式多元化。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费来源方式有很多,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呈现出多元化,主要是分为四种:全额预算、差额预算管理模式、自收自支、独立核算。
三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的薪酬普遍偏低。我国对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存在一定的忽视,因此使我国人民对体育馆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的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差强人意,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四是人力资源装配多元化。公共体育馆的工作人员许多并非是专业人员,因此在进行工作安排时,很难将工作任务执行好,因此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专业度。
二、国外大型公共体育场馆
(一)体育馆现状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管理模式也较为完善,商业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成熟,国家人口的分布均匀,国民的运动需求较多,运动设施的公共空间充裕,体育馆的运动设施建设已经很完善。
(二)主要特点
一是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共体育馆的运营大多都将其委托给专业的企业进行经营,经营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四种:休闲式体育馆的经营管理、竞技式体育馆的经营管理、商业化的体育馆的经营管理、混合式体育馆的经营管理。
二是财政补贴。国家政府根据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状况和价值对其进行固定或者专项的财政补贴,以此促进体育馆的发展经营。
三是功能多元化。公共体育馆的运用不仅仅用于体育锻炼,在体育馆设计初期、开发过程、建设过程和运营模式等各种不同的环节中不断探索新的运用功能。
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亚运、大运等多种大型运动会,并以此作为大型公共体育馆发展契机,使许多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得到建设和完善,这不仅是为赛事提供了需要,还为我国全民运动活动的开启创造了物质基础。但是随着公共体育馆的建设数量的增多,在比赛赛事结束后的经营管理成为了现在体育馆发展的普遍难题,经营的问题主要以以下原因为主。
(一)体制改革缓慢
公共体育馆的管理大多与事业的管理模式一致,因此受到体制的制约,这就导致体育馆的经营效率低,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体育馆的事业管理模式与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与市场化经营的矛盾,从而缺乏体育馆经营的积极性,对体育馆走向市场经营的觉悟不高,从而严重限制了我国固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这也就无形之中增加国家财政的负担,使体育馆的发展缺乏活力。
(二)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现阶段依然存在部分体育场馆拥有多个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体育场馆的内部资源很难合理的进行分配,处理工作事物的流程也会极其繁琐,这些都导致了体育馆的管理效率低下,影响工作任务的安排,降低了经营工作的效率。
(三)缺乏专业人才
公共体育场馆的开发运用,关键在于人才。将公共体育馆进行商业化运用,就在于人才对项目的培育和完善,特别是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运用和管理多种体育资源的人才,但根据我国现阶段公共体育场馆发展状况和调查报告来看,公共体育场馆的专业性人才仍然处于缺乏状态,公共体育场馆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来自于周边环境的居民、退役的一些教练和运动员、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这些人大多都没有学习和了解过公共体育场馆的系统化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缺乏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经验。很少向社会群体中招聘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公共体育场馆处于荒废的状态,使资源被大量的浪费。
四、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商业化经营管理要素
可以说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商业化经营管理要素的核心内容,管理的对象是人,在商业化的管理历程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我国体育馆的人力资源储备和人力管理的层面来看,从政策上划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事业单位的编制形式,主要是通过体育场馆的主管机构进行委派或者通过国家的专业考试进行选拔;二是合同制的形式,主要是直接通过市场进行招聘和聘任,从而增加体育馆的专业人才。
五、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商业化经营管理对策
(一)建立商业经营意识,拓展和增加经营项目
在对公共体育场馆进行经营管理时,应该时刻建立商业经营意识,特别是体育场馆的管理阶层,一定要具备营销的观念。体育场馆的管理阶层通过对自身城市的经济水平、社会背景、文化底蕴、消费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制定出详细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案,并开发出多个经济运营的项目和方案,并通过一些媒体增加曝光度,增强宣传力度,制定合理适中门票和其他消费价格,在特殊的节日和必要的时候安排一些促销活动,从而提高体育馆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引进客户管理,强化服务理念
虽然倡导共同体育馆进行商业化的管理模式,但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阶层一定要时刻谨记商业化的管理虽然属于经营的范畴,但体育场馆的公益性才是体育馆建设和经营的根本目的和基础内容。大多数体育场馆的管理阶层应该根据体育场所的定位,来引进客户管理,还要强化服务理念,将自身的利益同体育馆的发展结合起来,摆脱传统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积极学习了解商业体育馆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如引进会员制的管理模式、专门区域休闲服务管理模式等等。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黄德敏.国内外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改革对广州的启示[J].探求,2010,2:19-24.
[3]李梁华.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6,4:109-110.
[4]易國庆.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郑华.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2):18-21.
[6]雷亚洲.运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管理现状与分析[J].科教导刊,2010,1176-177.
[7]任文颖.体育场馆经营之研究[J]. 2010,9(1):137-138.
(作者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