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实”与“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关注目标制定的“实”与“活”。所谓实,就是目标制定的整体性和具体性,既要从全局考虑教学目标的制定,又要以明确的语言表述它,使它具有可操作性。所谓活,就是立足学生、立足课堂,从学生和课堂的实际出发,注重目标设置的分层性和目标实施的生成性。
  一、目标的整体性
  重视目标的整体性,首先要确立教学的系统化意识,从课程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分析教材,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文章为例,如果教师有目标系统化的意识,就不会单纯着眼于文本内容,而会根据所教年级、对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它是高一下学期要学习的课文,教师就应根据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程目标,即“侧重于文本研习和问题探讨,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探寻人类应恪守的共同准则”,结合文章内容特点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其时、其景和其情,品析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2.探讨爱国真谛,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只有从课程的高度去审视课堂教学,结合课程的总体目标去设置课时目标,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视目标的整体性,一要将它放在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的系统中进行考虑;二要将它放在教学设计的体系中关注它的落实。切实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发挥其对教学的支配和指导作用,从而让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高效有序。
  二、目标的具体性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更常见的问题还表现为目标陈述的草率和泛化。那么,怎样来改正教学目标的表述呢?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采用美国的罗伯特·马杰(Robert F. Mager)教授在《准备教学目标》一书中提出的行为目标叙写模式,有人将之称为ABCD模式,即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标准(degree)。(1)对象,即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目标陈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尽量用确定的语言,避免模糊的、不切实际的词语。(3)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4)明确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程度或要求。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要求明确分为体验(或感觉、感触、了解)、感悟(或领略、激发、懂得)、形成(或区别、识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三个层次。
  三、目标的分层性
  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效的語文教学绝不能搞“一刀切”。就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着眼于课程的阶段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又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高二的议论文教学为例,既要讲究作文教学的序列性,从审题、扣题到学会辩证分析走一个来回,分点解决学生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层批改。对于写作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教学目标就定为能在高二阶段写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又有点思辨性的作文;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则降低要求,只要观点明确,紧扣材料,条理清晰就可以了;对于写作水平差的学生目标则定得相对较低,只要作文扣题,字数足够,像篇议论文就可以了;而对于一些极个别放弃学习的学生,则只要每次作文能交上来就给予鼓励。这样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既增加了作文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使学生写作训练目标明确,容易获得成就感,又可以节省教师批改作文的时间,腾出时间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指导,同时不打击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四、目标的生成性
  我们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应有弹性,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一些现场的突发事件做出及时的调整,即具有灵活的现场生成性。笔者在教学《河的第三条岸》时,根据读本编排特点将它置于“人物”的话题下进行教学,并将教学目标定为品析人物细节,概括人物特点,体会现代派小说人物的类型化特点,从而提炼人物的象征寓意。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质疑了人物类型化,这使得笔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文本,通过讨论,将目标调整为提炼人物的个性与共性,多元解读“河的第三条岸”的寓意,体会现代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生成,使课堂无比精彩。这堂课假如没有学生的质疑,虽然教学过程流畅,但是由于学生被动地由教师牵着走,他们的集体智慧就没有发挥出来,他们对现代小说的特点的体会也难以如此深刻。但是,假如没有教师课前对文本的深刻钻研和成熟的框架构建,就难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质疑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预设是保障生成目标的有效性的前提。预设与生成,一静一动,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学的进步。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必须树立目标意识,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教学目标的设置,以明确具体的语言表述它,以人性化的方式调整它,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虚”,让学生每课一得、每课必得。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全国安置帮教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天津大港司法局、财政局、民政局、残联共同建立刑释解教人
9月28日,云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向省政府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询问。这是该省人大常委会首次采用“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政治课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政治综合素养的培养。在一些较为大型的政治考试中,考查学生政治素养的题目如材料分析题的分值比例明显增加。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很多学生来说,材料分析题往往成为他们“失分”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着“下笔千言,跑题万里”的现象。为改善这一情况,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笔者在教学当中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一、传授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不同于一般的
信息化已经往前推进了十多年,“十一五”期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从无到有,解决了业务流程信息化等问题,下一步的趋势是将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与融合。
推动国家的法制建设,需要公民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指一个公民表现出来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还要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即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的能力。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理应关注国家大事,对国家的决策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国家的建设建言献策。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更应提高他们的政治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动起来,多参与课堂活动,不断开动脑筋;多表扬、多鼓励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型思维。
一、良好班风建设的重要性  1.班风的概念  所谓班风,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良好班风的作用和意义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有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良好班风建设的
李继红现担任天津市三潭医院护理部主任兼骨外科护士长。熟悉和了解李继红同志的人,都称赞她是一位女性同胞中的佼佼者,而在医院多年的领导岗位上,她更是一位为了护理事业舍得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得到体现。立足学生主体,就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引导让其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一、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根本就不喜欢化学”,这是很多高中生共同的心声。从学生的感慨中可知,学生并不是学不好化学,而是对化学学习没有兴趣,故而学习也就较为消极,学习效率自然不高。要培养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预算监督工作的根本保证。依法搞好人大审批、监督预算工作,就是依法管理国家经济和社会事务,就是贯彻党的意图,执行党的主张。预算监督工作越是深入,越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