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学习兴趣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认知兴趣。缺乏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毅力和信心。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工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语)。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那么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个人的价值观、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笔者这里主要从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谈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什么是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如他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
三、学习动机如何影响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也就是把一种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去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形成学习兴趣。
四、有关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需要层次论
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有广泛的影响。马斯洛将人类的多种需要分为5个层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表现实现的需要。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尊重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所以,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或惩罚。
2.麦克利兰、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
美国的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他认为动机由三种不同的成分组成:认知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动机。当预期会成功时,个体会决定追求,若反之预期会失败时,则会决定放弃追求。此理论认为成就是学习行为的最大诱因。
3.成败归因理论
以Weiner(韦纳)所提出来的理论最为完整,他认为个体的成就行为受到归因历程的影响,而个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以及个人对成就需求等会影响个人对成败的归因,且归因更进一步影响未来个人对成败的期望、努力程度、情绪反应、行为表现及选择,行为的结果归因影响下一次的行为表现。简而言之,个体动机的强弱与自身对于过去成功或失败经验的原因与解释,会互为循环影响。
4.自我效能理论
Bandura(班杜拉)明白指出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在某一领域中对于自己完成工作能力的信念。这种信念会影响个人对活动的选择、继续努力与动机的坚持度以及精熟的表现水平。个体对自己是否具备信心完成此一学习活动,是影响动机强弱的主要因素。
五、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1.尊重学生,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倾注爱心。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教师应注意在各方面关心和爱护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们。在课堂上,要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帮助,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由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以学习的成就感,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和Weiner成败归因理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的阵地。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感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需要。一般说来,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和老师配合,表现出一种很积极自信的精神状态,给教师的反馈信息是:他们对学习是有信心的,是很感兴趣的,同时教师的“教”得到肯定。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此时就产生了对应的正面信息传递,对教师的教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因此教学活动就形成了所谓的“场”效应,教师和学生同时入戏,教师既是主角又是导演,学生同样也是主角。
4.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
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教学的原则,给学生创造各种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思维,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发现新的方法,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只有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才会更为主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作单位:郑州商贸技师学院)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认知兴趣。缺乏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毅力和信心。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工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语)。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那么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个人的价值观、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笔者这里主要从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谈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什么是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如他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
三、学习动机如何影响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也就是把一种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去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形成学习兴趣。
四、有关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需要层次论
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有广泛的影响。马斯洛将人类的多种需要分为5个层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表现实现的需要。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尊重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所以,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或惩罚。
2.麦克利兰、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
美国的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他认为动机由三种不同的成分组成:认知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动机。当预期会成功时,个体会决定追求,若反之预期会失败时,则会决定放弃追求。此理论认为成就是学习行为的最大诱因。
3.成败归因理论
以Weiner(韦纳)所提出来的理论最为完整,他认为个体的成就行为受到归因历程的影响,而个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以及个人对成就需求等会影响个人对成败的归因,且归因更进一步影响未来个人对成败的期望、努力程度、情绪反应、行为表现及选择,行为的结果归因影响下一次的行为表现。简而言之,个体动机的强弱与自身对于过去成功或失败经验的原因与解释,会互为循环影响。
4.自我效能理论
Bandura(班杜拉)明白指出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在某一领域中对于自己完成工作能力的信念。这种信念会影响个人对活动的选择、继续努力与动机的坚持度以及精熟的表现水平。个体对自己是否具备信心完成此一学习活动,是影响动机强弱的主要因素。
五、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1.尊重学生,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倾注爱心。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教师应注意在各方面关心和爱护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们。在课堂上,要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帮助,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由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以学习的成就感,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和Weiner成败归因理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的阵地。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感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需要。一般说来,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和老师配合,表现出一种很积极自信的精神状态,给教师的反馈信息是:他们对学习是有信心的,是很感兴趣的,同时教师的“教”得到肯定。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此时就产生了对应的正面信息传递,对教师的教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因此教学活动就形成了所谓的“场”效应,教师和学生同时入戏,教师既是主角又是导演,学生同样也是主角。
4.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
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教学的原则,给学生创造各种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思维,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发现新的方法,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只有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才会更为主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作单位:郑州商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