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文化图书出版之路在何方?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a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新的科学进展还不够,要看到书里深层文化的内涵。□在我们目前状况下,应该优先引进,原创靠后;在吸收和创新方面,要更强调吸收,特别是在人文学科。□畅销与时尚有关,科学文化图书应寻找一个结合点,既有文化积累,又能为全社会所关注的。
  
  让每个人都把科学当做一种文化胡亚东(著名化学家、科普活动家):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其实比生产力还要再高一点。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了,科学文化图书就有希望了。
  科学不断进步,科学文化图书的出版也应该同步。其他国家与中国相比,对科普的重视不如中国。中国有科普法,中央有“关于科普的决定”,等等,像这样由国家出面费这么大劲科普还是弄不上来,大家应该仔细思考思考,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国家自己的原创出不了这么高品质的科学文化图书?13亿人中有这么多科学家这么多文学家,写出来的科学文化图书能跟欧美相比的却没有多少;可相提并论的,也没有这么高的科学性、思想性,也没有如此大的规模。国内科学文化图书的作者很多不是科学家,而是科学记者。与自己人相比他们写得还不错,但跟欧美还是有距离。“哲人石丛书”起了一个示范作用。科普翻译出版近50年,也许100年来,这套丛书是最大最好的。国内的学者们,无论是文史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者们,看了这套书以后应该觉得很惭愧。而且他们也应该好好地读这些书,学习学习,促使我们国家也有更好的科学文化图书出现。很多学者的著作都非常不错,但比起人家,还稍差一点。
  科学文化图书所起的作用,相信要慢慢来,因为许多人不懂它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读,读的时候也没有动脑筋,只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新的科学进展。只看这些,还不够,要看到书里深层文化的内涵。所以,要提醒读者用心。要提高读者的水平,这是出版社的责任,但也不全是出版社的责任。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大家都讨论得很热火。西方是18世纪开始启蒙运动的, “五四”是对中国思想界的启蒙,但到底“五四”这“启蒙”启了没有?底子薄就薄在这里。
  科学文化图书的出版者的确是作了最大的努力,比如“哲人石丛书”,十年下来做了这么一大套,但是读者的“脸”还要扩一扩,这要靠全社会的努力。
  
  意义在于书写科学文化出版史刘兵(清华大学科学史教授):把国际上最好的东西引进来,为广大读者直接接触国际上最好的科学文化作品提供了机会,当然是对国内科普工作的直接贡献。同时,这也为国内的科普作者和科普研究者们提供了学习国际经验的机会,对于国内科普创作和科普研究,是一种积累,而只有在有了这样的积累的前提下,再与国内的具体语境和具体需求相结合,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著作。我们需要认识到,这将是一个相对长时段而且应该是持续下去的过程。
  另一方面,科学文化图书的意义又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传统的科普的范围。除了对于科普图书的消费者和创作者的直接收益之外,把一些既有科普意味,又可以归属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性著作也包括进来,对于这些领域中的学者和关心这些领域的研究者,也有着重要的学术积累意义。从国内科普研究和创作人员的变化情况来看,从传统的仅由科学家们和极少量的科普作家们创作的“传统”科普作品(即以关注对于具体科学知识的传播为主旨),到有越来越多对科学本身进行人文研究的学者们介入科普的研究与创作,这种发展和变化,在传统科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科普的人文意识。
  目前国内科普读者偏少,是国内科普图书出版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困境。这里面有许多具体的原因,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有我们的科普作品缺乏吸引力的因素在起作用,也有一些体制的、社会风气与导向的因素在起作用。对于前者,出版社的持续出版是积极解决问题的重要努力。而对于后者,就不仅仅是由出版社的努力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了。但至少有优秀科普作品出版,是改变科普现状的最根本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以前,有位科学史学家叫萨顿,他被认为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奠基者。他在评价科学史这一学科发展初期因为一些认识和体制的原因,某位科学史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时,曾说过这样的话:“著作使他流芳百世。不论过去他是不是教授现在都无关。没有人想到去查明他是否得到过这一或那一荣誉,从永恒的观点来看问题,所有这些学术上的荣誉,不论它们是什么,全都是无用的东西。发表了的著作才是唯一对后世有重大关系的东西。”如果我们把这段话的意思用于目前的科学文化图书,也会是非常恰当的,因为,从后世来看,其他的事也许都是无关紧要的,唯一重要的是出版了的著作。“哲人石丛书”在这方面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应该在引进的基础上创新吴国盛(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对于做科学史和科学研究的人来说,科学文化图书是一个出版舞台,因为没有这样一个舞台的话,永远是在学院派里做事情,不能把它转化为一种为大众所了解的东西,无法让学术研究造成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科学文化出版方面不必过分强调原创,因为中国还是很落后的,在落后的情况下,原创反而是重复垃圾的东西。在原创和引进方面,在我们目前状况下,应该优先引进,原创靠后;在吸收和创新方面,要更强调吸收,特别是在人文学科。现在有一股创新之风,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创不出来硬创,创出来的实际上都是一些垃圾。还不如沉下心来,把那些优秀的经过历史和时间淘汰的成果,仔细吸收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引进、翻译、吸收、阐释是更重要的。
  出版社应该对已出版的图书作一个评估,在经济效益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对图书种类更加细分,比较哪些类别的要更好一点。同时丛书的分类和主题还可以再鲜明一点,结构再调整一下。例如,可能有些书是很专业的,如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人类学方面非常专门的大师的著作,有些书则是很大众化,对它们应该有所区分。
  出版科学文化图文书,对出版社的要求其实很高。出版这种书没有相应的业内人是不行的,它要求你有科学背景,要有科学文化的背景,还要有热情,现在的编辑一般哪有心思做这个东西。中国的科学传播事业为什么这么差,就是因为没有相应的人。“哲人石丛书”的出版,体现了一种出版情怀和出版责任。
  
  生态与环境保护图书应成为重头戏林自新(《科技日报》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建议科学文化图书多引进一些关于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选题。中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但自己不够重视,甚至有的专家对此也不够了解。《寂静的春天》毕竟是多年前的著作了,现在应该有新的声音,比如哥本哈根大会的声音,《B模式》的声音。
  中国人太乐观了,缺少忧患意识。气候变化管他呢,没事;粮食管他呢,没问题。说粮食没问题的科学家,大概从来没有想过气候变化。设想全球气温升高,然后粮食减少30%,中国怎么办?设想喜马拉雅山冰川融化,黄河长江水量减少,中国怎么办?在20世纪80年代末,气象学家建议,应该把二氧化碳维持在350ppm,不是450 ppm,450世界就维持不下去了。这次哥本哈根会议,教堂有350响钟声。就这些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内容,中国应该赶紧走在前头。科学文化类图书对此应该当仁不让。
  
  点石之情,有容乃大王绶琯(北京天文台前台长):科学,包括以认识自然为旨的自然科学和以运用由此得来的知识以扩展人类自身能力的技术科学。前者以其理性与思辨汇入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往往被归入“科学文化”,后者常被笼统地称作“科技”,主宰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的进步。在我国文化大饥馑期间,前者遭到了致命摧残,后者遭到了全面歪曲。灾后的“拨乱反正”虽然扭转了大局,但有些高层次上的问题至今余波未息。“科学文化”属其中之一。近来谈论甚多的“钱学森问题”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在科普的拨乱反正中,着力开拓国际名著的引进显然是必由之道。(当今文明世界中科学知识的共献共享已成共识。但是第一流的科学家往往并非就是最好的科普作者。所以任何国家出现的名家科普佳作就必然为普世珍惜,争相出版。)对于我们的初期开拓者,面对嗷嗷待哺的读者和尚待摸索的市场,选题和翻译无疑是最关键的要素。“哲人石丛书”所做的选择确实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其中策划者的眼力,编者的胆识,还有翻译者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古代炼金士们炼石点金,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终于造就了今日化学科学的成长。今日坚持科学文化图书的出版社也应把自己当做炼金士。可能读者的“泥沙之质”,难以变出几两黄金,但是沙中碎石一旦被“点”到了,“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碎金也许只是一二毫克,但也就“快然自足”了!世上“读书人”芸芸如此者一定很多,聚起来就会成为一种“资源”。
  至于“炼金士”“点”出“金块金砖”的宏愿,相当于人们想望中的学术大成就。对此王国维在他脍炙人口的名篇里曾经以三则宋词形容三个必要条件,即:学识(或天赋)、勤奋和机遇。对于任何一个人,“三事俱备”的概率一般不高。而如果以每100万人为一群,那么不管是哪一群,人的天赋情况和勤奋程度的分布都应当基本上相同,各群人做出成就的概率就完全取决于他们为自己创造的机遇。科学文化图书看来平常,但却正是在为自己社会的科学成就创造机遇。这是概率问题,主要看数量,但质量赋有权重。只要出版者保持现在的势头“炼而不厌,点而不倦”,总有一天会点到玉石之质,灿然成金。
  
  抓住热点,贵在坚持陈芳烈(人民邮电出版社前总编辑、著名科普作家):现在出版业的浮躁大家是谈得比较多的,浮躁之下问题很多,而相较之下,在科学文化传播和积累背后的那种精神,很值得发扬和提倡。出版科学文化图书必须坚持优良的文化传统,并保持严谨的作风。
  科学文化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将来在历史上可能都是很重大的,但同时也要考虑目前的发行量。畅销与时尚有关,科学文化图书应寻找一个结合点,既有文化积累,又能为全社会所关注的。例如,《石油战争》以全球能源危机为契机,销售了13万册;随后的《粮食危机》同样热销。要做到这一点,对出版人提出了应变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机制的要求,既要有速度,又要保质量。
  还要考虑科学文化图书的立体出版,除了图书,还可以做其他衍生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购买能力的读者的要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是后话了。
  总体来看,中国的科学文化图书出版任重而道远。无可否认,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也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但首先,它既要学会宣传自我,也要学会耐心等待。评
其他文献
由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开展的第二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活动日前结束,共有10种优秀理论图书获得推荐。通俗理论读物是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普及科学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组织开展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活动,有利于推动出版界与理论界、学术界共同携手,打造更多通俗理论读物精品,更好地发挥通俗理论读物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
今天,在少儿书信文化比赛的现场,我选择了第三个题目——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因为我想在这封信里,用我的方式感谢您无私的爱,感谢您在抗震救灾中用勇敢和坚强为我树立了榜样。
人类不懂动物的语言,所以难免好奇:动物们"喵喵喵""汪汪汪"的,都在"说"些什么呢?本文的小作者就是这"好奇大军"中的主力队员。别人好奇过后就算了,她却以好奇为出发点,运用自
欧洲资本主义的未来 [美]薇安·A·施密特著,张敏、薛彦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这部译著全面考察了法国、英国和德国三个国家在全球化、欧洲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特征。作者认为,这三大国家不仅是欧盟三大经济体,三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传统吸宫术在临床应用多年,成功率很高。但对于双子宫畸形妊娠、宫角异位妊娠、不全流产或吸宫术后残留组织机化等高难度病例,成功率则很低,且易造成子宫穿孔。本文总结7例(
查令十字路84号,海莲·汉芙著,陈建铭译,(台北)时报文化,2002    查令十字路84号,如今成了一家鸡尾酒吧,店门外镶着一面铜铸圆牌,镌着,“查令十字路84号,因海莲·汉荚的书而举世闻名的马克与科恩书店原址。”时至今日,每年还有许多读者从世界各地去往伦敦,来到这条街,站在早已不复存在的书店(70年关门大吉)门口,为了凭吊一段绵延20年、横跨大西洋的友谊:一方是生活窘迫而乐于助人的美国女作家,
通过介绍头屯河灌区基本情况,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及工程建设情况,从灌溉和节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其可能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
卡特金纳氏三联综合症是一组具有右位心、支气管扩张症、鼻及副鼻窦病变的综合征。现将我所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例1:男,21岁。咳脓痰、流脓涕20年。气喘、心悸、发热1月,于19
我是一个女孩.一个幸福的女孩。你问我幸福是如何涌向我的,我悄悄告诉你:这是我用心发现的……早晨.窗外几只小鸟“唧唧喳喳”地聊着天,把我从美妙的睡梦中吵醒。当我挣扎着爬起来
做书要比摔胶泥复杂得多,把节奏放慢一些,多摔打几遍,也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出书的过程中变得从容一些,澹定一些,稳重一些,否则。我们的书就会变得浮躁。变得粗糙,变得匆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