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当下大致有以下三种状况:其一,因为各项考试的命题编制很少涉及略读课文,因此,草草教之;其二,受“将略读课文教得像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负责”的错误观念影响,精耕细作;其三,由于教学水平和能力局限,无法做到“教略学丰”。以上三种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认识不够正确和清晰。
我以为,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应当立足于让孩子“善读”。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学会略读、浏览、跳读、扫读、猜读、抓重点读等阅读方法,粗知文本大意,训练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抓住主旨,恰当地学习语言;提高阅读的速度,养成阅读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第一学段以精读为主;第二学段开始学习略读,学习粗知文章大意。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李德成主编《阅读辞典》);第三学段,则学习通过浏览扩大知识面,学会根据需要搜集相关信息。浏览,即大略地看,快速地读。浏览的主要任务是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为准确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作准备。浏览的优势是,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浏览时可以跳读,可以一目十行。要想增加阅读量,扩大视野,浏览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习得,离不开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精心引领和指导,更离不开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更为放手的真正以学生为“第一阅读实践者”的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中指出: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一个主题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后面,它相对独立又与精读课文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应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习得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孩子真正“善读”。
【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读通课文,概览文本大意。
2.凭借快速浏览,画找描写“人”和“鸟”的举动的句子,感受“呵护”与“信赖”,实践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3.借助单元导读提示,将学生引向“善读生活之书”的美好境地。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谈话引入,生活之书
1.同学们五年级了,一定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是,这本书——你们读过吗?读得怎么样?(课件呈现“单元导读提示”: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2.师:从你们懂事开始,就一直在读这本书。但是,可能称不上善读,因为,你们还小,你们还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你们还在学习读好这本书的本领。在我的印象中,但凡作家,都是善读生活之书的人。(课件辅助呈现《落花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钓鱼的启示》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家从生活之书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
3.师:再比如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他的生活中,曾经与珍珠鸟为伴,而且这段与珍珠鸟为伴的生活,冯骥才读懂了。因此,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珍珠鸟》一文是该单元的末篇。因此,教学时从单元导读提示入手,回顾前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家“善读”之后的人生感悟,旨在引领孩子关注“生活之书”,从而走上“善读”生活之书的美好“旅程”。】
二、初读全文,概览大意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首先要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那就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试着用几句话概括地说说文章写了冯骥才和珍珠鸟之间一段怎样的生活。
【设计意图:《珍珠鸟》是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首先应当凭借初步浏览,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石。初读之后“能够用几句话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也是衡量孩子“是否善读”的标准之一,需要教师实实在在落实。】
三、抓重点句,感受“美好境界”
1.师:这是属于冯骥才生活之书中的某一个篇章,从这个篇章中,冯骥才读懂了什么?让我们拿起笔,将这句话认认真真地摘抄在课题的旁边。(课件呈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师:这句话中的“美好的境界”指什么?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最最美好的境界?(课件呈现13自然段)
为什么这是最最美好的境界?(曾被人们视为怕人的珍珠鸟,竟然在人的肩头睡着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哪几个词特别体现了“不可思议”?(居然、竟)
“居然”“竟”这样的词语,往往能很好地表达出乎意料,再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这段话的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应当遵循“整体概览,局部精读”的原则。从文章的“点睛之笔”入手,去读文章,是一种好方法。因为这样的阅读有利于让孩子从整篇文章入手,迅速“聚焦”与“锁定”重点内容,从而保障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立足重点,细细咀嚼,真正实现“探”有所获,“究”有所得。】
四、“人”“鸟”对应,感受“信赖”
1.师:如此和谐、美好的境界,令冯骥才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冯骥才为什么认为——这美好的境界是“信赖”创造出来的呢?请快速浏览全文,用横线画出冯骥才做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鸟儿的表现。
2.师:请大家将冯骥才的一举一动跟珍珠鸟的表现对照起来读读,你一定会有所感悟和发现。(模拟情境对话)你发现了什么?(人呵护鸟——鸟信赖人——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师:是啊,要是人不关心、呵护鸟,还会有这样的美好的境界发生吗?(再次模拟情景对话:师陈述:我经常扒开叶蔓瞧它们……我大喝一声……我拿着鸡毛掸子追赶它们……生自由应对)
4.师:珍珠鸟们,如果我这样对待你们,你们还会信赖我吗?还有可能会在我的肩头熟睡吗?还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因此,只有人呵护鸟,鸟才会信赖人,人鸟之间才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并非深奥之句。因此,如果泛泛而谈,一定索然无味,也不能让孩子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凭借快速浏览,让孩子画找描写冯骥才和珍珠鸟举动的句子,再借助“一正一反”两次师生合作的情境对话,一定会让孩子真正感悟、铭记这句至理名言。再者,在洋洋洒洒千余字的长文章里,孩子们若能按要求快速找到相关句子,这也是“善读”的有力表现。】
五、关注语言,学习表达
1.师:感谢冯骥才,正是因为他仔细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才让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请大家再好好读读冯骥才描写珍珠鸟的这些语句,你觉得他哪些描写很值得我们学习?(课件呈现)
学情预设:
(1)三个“一会儿”写出了珍珠鸟的活泼;
(2)抓动作把珍珠鸟的特点写具体了;
(3)字里行间流淌出对珍珠鸟的喜爱——“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小家伙”——顺势引出“大作家都擅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件顺势呈现拓展内容:
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摘自老舍《猫》)
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摘自叶诺索夫《白公鹅》)
2.师:这就是大作家,描写细腻而有情趣。你们想不想学学这些大作家,特别是冯骥才的写法?冯骥才在文中给我们预留了尝试的机会。(课件呈现: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
3.师:真了不起,你们也用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文章,只关注内容,绝对不是本色的语文课。教师在备课阶段文本细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现文本在语言层面的“个性之处”、“精妙之处”。只有教师关注了这些语言点,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种种策略和手段,辅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运用、去巩固和内化。在《珍珠鸟》一文中,冯骥才重点抓住珍珠鸟的动作进行了细腻且稍带轻松幽默的刻画,倾注了对鸟的喜爱、呵护之情。所有这些,我想作为教师是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们收获的。这实际上也是驱使孩子学会“善读”的内核和本质。】
六、课外拓展,阅读激活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若是关爱它们,呵护它们,它们就会信任你,也就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境界。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让你再次明白这个道理。(课件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2.师:还记得这堂开始的时候老师呈现的那段文字吗?生活就是一本书,一本无字之书,一本智慧之书;每个人都要学会读好这本书。老师建议大家抽空去读读这些文章,相信,你会学到许多读好生活之书的本领。
课件呈现:
《匆匆》——朱自清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叶永烈
《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
《老人与海鸥》——邓启耀
《怀念母亲》——季羡林
【设计意图:一篇篇课文,只是一个个例子。因此,一篇文章的教学活动的终结,应当是孩子们崭新的相关性阅读活动的开始。略读课文教学,尤其要做好结课环节的设计。我以为,阅读教学当有三重境界,其一,由篇及章(读好几篇文章);其二,由章及本(读好一本书);其三,由本及人(读好一段人生)。如此,让“阅读”之火,从课堂开始“燎原”,方能真正让孩子们“善读”。】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当下大致有以下三种状况:其一,因为各项考试的命题编制很少涉及略读课文,因此,草草教之;其二,受“将略读课文教得像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负责”的错误观念影响,精耕细作;其三,由于教学水平和能力局限,无法做到“教略学丰”。以上三种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认识不够正确和清晰。
我以为,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应当立足于让孩子“善读”。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学会略读、浏览、跳读、扫读、猜读、抓重点读等阅读方法,粗知文本大意,训练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抓住主旨,恰当地学习语言;提高阅读的速度,养成阅读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第一学段以精读为主;第二学段开始学习略读,学习粗知文章大意。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李德成主编《阅读辞典》);第三学段,则学习通过浏览扩大知识面,学会根据需要搜集相关信息。浏览,即大略地看,快速地读。浏览的主要任务是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为准确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作准备。浏览的优势是,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浏览时可以跳读,可以一目十行。要想增加阅读量,扩大视野,浏览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习得,离不开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精心引领和指导,更离不开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更为放手的真正以学生为“第一阅读实践者”的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中指出: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一个主题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后面,它相对独立又与精读课文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应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习得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孩子真正“善读”。
【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读通课文,概览文本大意。
2.凭借快速浏览,画找描写“人”和“鸟”的举动的句子,感受“呵护”与“信赖”,实践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3.借助单元导读提示,将学生引向“善读生活之书”的美好境地。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谈话引入,生活之书
1.同学们五年级了,一定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是,这本书——你们读过吗?读得怎么样?(课件呈现“单元导读提示”: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2.师:从你们懂事开始,就一直在读这本书。但是,可能称不上善读,因为,你们还小,你们还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你们还在学习读好这本书的本领。在我的印象中,但凡作家,都是善读生活之书的人。(课件辅助呈现《落花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钓鱼的启示》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家从生活之书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
3.师:再比如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他的生活中,曾经与珍珠鸟为伴,而且这段与珍珠鸟为伴的生活,冯骥才读懂了。因此,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珍珠鸟》一文是该单元的末篇。因此,教学时从单元导读提示入手,回顾前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家“善读”之后的人生感悟,旨在引领孩子关注“生活之书”,从而走上“善读”生活之书的美好“旅程”。】
二、初读全文,概览大意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首先要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那就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试着用几句话概括地说说文章写了冯骥才和珍珠鸟之间一段怎样的生活。
【设计意图:《珍珠鸟》是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首先应当凭借初步浏览,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石。初读之后“能够用几句话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也是衡量孩子“是否善读”的标准之一,需要教师实实在在落实。】
三、抓重点句,感受“美好境界”
1.师:这是属于冯骥才生活之书中的某一个篇章,从这个篇章中,冯骥才读懂了什么?让我们拿起笔,将这句话认认真真地摘抄在课题的旁边。(课件呈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师:这句话中的“美好的境界”指什么?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最最美好的境界?(课件呈现13自然段)
为什么这是最最美好的境界?(曾被人们视为怕人的珍珠鸟,竟然在人的肩头睡着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哪几个词特别体现了“不可思议”?(居然、竟)
“居然”“竟”这样的词语,往往能很好地表达出乎意料,再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这段话的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应当遵循“整体概览,局部精读”的原则。从文章的“点睛之笔”入手,去读文章,是一种好方法。因为这样的阅读有利于让孩子从整篇文章入手,迅速“聚焦”与“锁定”重点内容,从而保障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立足重点,细细咀嚼,真正实现“探”有所获,“究”有所得。】
四、“人”“鸟”对应,感受“信赖”
1.师:如此和谐、美好的境界,令冯骥才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冯骥才为什么认为——这美好的境界是“信赖”创造出来的呢?请快速浏览全文,用横线画出冯骥才做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鸟儿的表现。
2.师:请大家将冯骥才的一举一动跟珍珠鸟的表现对照起来读读,你一定会有所感悟和发现。(模拟情境对话)你发现了什么?(人呵护鸟——鸟信赖人——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师:是啊,要是人不关心、呵护鸟,还会有这样的美好的境界发生吗?(再次模拟情景对话:师陈述:我经常扒开叶蔓瞧它们……我大喝一声……我拿着鸡毛掸子追赶它们……生自由应对)
4.师:珍珠鸟们,如果我这样对待你们,你们还会信赖我吗?还有可能会在我的肩头熟睡吗?还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因此,只有人呵护鸟,鸟才会信赖人,人鸟之间才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并非深奥之句。因此,如果泛泛而谈,一定索然无味,也不能让孩子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凭借快速浏览,让孩子画找描写冯骥才和珍珠鸟举动的句子,再借助“一正一反”两次师生合作的情境对话,一定会让孩子真正感悟、铭记这句至理名言。再者,在洋洋洒洒千余字的长文章里,孩子们若能按要求快速找到相关句子,这也是“善读”的有力表现。】
五、关注语言,学习表达
1.师:感谢冯骥才,正是因为他仔细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才让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请大家再好好读读冯骥才描写珍珠鸟的这些语句,你觉得他哪些描写很值得我们学习?(课件呈现)
学情预设:
(1)三个“一会儿”写出了珍珠鸟的活泼;
(2)抓动作把珍珠鸟的特点写具体了;
(3)字里行间流淌出对珍珠鸟的喜爱——“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小家伙”——顺势引出“大作家都擅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件顺势呈现拓展内容:
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摘自老舍《猫》)
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摘自叶诺索夫《白公鹅》)
2.师:这就是大作家,描写细腻而有情趣。你们想不想学学这些大作家,特别是冯骥才的写法?冯骥才在文中给我们预留了尝试的机会。(课件呈现: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
3.师:真了不起,你们也用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文章,只关注内容,绝对不是本色的语文课。教师在备课阶段文本细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现文本在语言层面的“个性之处”、“精妙之处”。只有教师关注了这些语言点,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种种策略和手段,辅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运用、去巩固和内化。在《珍珠鸟》一文中,冯骥才重点抓住珍珠鸟的动作进行了细腻且稍带轻松幽默的刻画,倾注了对鸟的喜爱、呵护之情。所有这些,我想作为教师是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们收获的。这实际上也是驱使孩子学会“善读”的内核和本质。】
六、课外拓展,阅读激活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若是关爱它们,呵护它们,它们就会信任你,也就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境界。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让你再次明白这个道理。(课件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2.师:还记得这堂开始的时候老师呈现的那段文字吗?生活就是一本书,一本无字之书,一本智慧之书;每个人都要学会读好这本书。老师建议大家抽空去读读这些文章,相信,你会学到许多读好生活之书的本领。
课件呈现:
《匆匆》——朱自清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叶永烈
《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
《老人与海鸥》——邓启耀
《怀念母亲》——季羡林
【设计意图:一篇篇课文,只是一个个例子。因此,一篇文章的教学活动的终结,应当是孩子们崭新的相关性阅读活动的开始。略读课文教学,尤其要做好结课环节的设计。我以为,阅读教学当有三重境界,其一,由篇及章(读好几篇文章);其二,由章及本(读好一本书);其三,由本及人(读好一段人生)。如此,让“阅读”之火,从课堂开始“燎原”,方能真正让孩子们“善读”。】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