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廊桥遗梦》的叙事模式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e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已成为描写婚外恋情的经典之作,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新颖的情节架构方式和独特的视角模式。本文将主要从情节叙述与铺垫的角度分析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体特征,并简单归纳作品的社会伦理观及其所具有的审美艺术价值。
  关键词:廊桥遗梦 视角转换 道德批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主要讲述了一段凄婉的婚外恋情。受过良好教育的弗朗西斯卡与丈夫和一双儿女在麦迪逊小镇平稳度日,罗伯特·金凯则是一位以车为家的《美国地理》杂志摄影记者。在罗伯特迷途偶遇弗朗西斯卡后,灵魂与肉体的交融让两个人的心在四天后终生相互牵挂。只可惜爱不逢时,二人别后二十余年再未谋面,再见之时却生死相隔,其中的魂牵梦绕与遗憾令人难以忘怀。本文将着力分析作者对于整部小说的结构构思和情节铺垫方式,并在最后简单分析其中所体现的道德伦理问题。
  
  一 叙事视角的转换和情节策略使人物凸显真实
  
  所有有关婚外恋情的作品都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人称的使用会对作品真实性产生巨大影响。选用第一人称“我”会使作品本身及其内容遭受批判,选用第三人称又会使读者的思维游离在真实之外而无法使读者产生本位思考。
  因此如何让这个越轨主题获得读者同情和认可的同时,又避免作品本身被绑在道德宣判的十字架上,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从这个关键的角度看来,这部仅有8万余字的作品可谓是是非常成功。作者巧妙地运用“视角转换”这一手法将作者、读者和情节本身分隔开来:通过第一人称向读者介绍故事的基本信息,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主题情节,同时又将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的儿女作为第三“引述者”直至最后“后记”部分又回归到第一人称视角。
  如此,由于叙事视角的转换大大增强了情节的可信度。一系列的视角转换,从第一人称“我”到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再到最后“我”的再现,使得作品拥有了三位一体的立体的思考空间。
  那么这种转换效果是如何得以实现的呢?首先,小引中由第一人称“我”转换为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使得作者有权深入描写人物内心思想和动机,并可以从任意角度叙事,使得读者能够对人物内心和思维做出准确认知和判断。
  同时由于视角的转换,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第三人称的“本体形象”,故事的真实性得以加强。在情节构建策略上,作品的前言部分采用是外在叙事策略。沃勒通过第一人称和自我生活的描述对情节进行了基本铺垫和建构。他把一种真实的生活塑造成为故事的基石,从而赋予了作品逼真的真实感。在开头弗朗西斯卡的儿女献出的母亲的日记也使得故事的基础更加牢靠,在满足了读者对“日记”的偷窥心理之后,“故事”真实性在读者心理得到了彻底的加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对于叙述人称的转换还是对自我生活的再现,亦或是利用“日记”情节进行结构搭建,作者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把自己和“读者与人物情节”分离开——既能给读者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又能让读者随着情节起伏而心动!
  
  二 通过转移叙事技巧转移读者关注焦点以规避道德批判风险
  
  作品在前期通过对故事主题的独立性叙述和外力铺垫,于是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进入了一种虚拟而真实的氛围,而作者则把自己悄然放置在了读者的眼界之外。
  因为如果婚外恋这个敏感的话题若是被作者直接拿来进行美化,作者势必会遭受读者的道德批判。但如果让读者自己去感知婚外恋,他们所看到的则又是另一种感受。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小引”中所谈及的虽然是作者的经历,但实际上是对主题故事素材来源的一个解释,且证据确凿。如此,作者就从作者变成了故事的整理者,而非故事中讲述的“婚外恋情”的缔造者。因为那“过于真实的”弗朗西斯卡的日记说服了读者:弗朗西斯卡——日记的主人——才是故事的缔造者;而真正的作者只是一个转述者的而已。
  所有这些现在看来都是为了逃避因作品本身的道德矛盾所带来的道德舆论压力。作者之所以强化小说内容的真实性,其目的不仅仅是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引起读者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在给读者一个严肃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的同时,不让作者自己陷于“不道德的创作者”的尴尬境地!因为创作是对作者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个在线过程,因此作者必须为他的作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但如果仅仅作为“一堆日记的编辑”显然其道德责任就不再归咎于作者了,而当属于小说里日记的创作人。
  这样,读者眼中《廊桥遗梦》中为道德伦理所不能容忍的越轨行为,就只属于小说人物了。读者不仅不会对作者进行道德上的批判,反而对其小说中的人物给与同情和欣赏。
  
  三 回归作品看其伦理道德的归宿
  
  通观整部作品,我们必须承认弗朗西斯卡对罗伯特是有真感情的,但是这种感情是短暂的,短暂到可以让她为了生活而放弃。我们并非单纯地关注其婚外的不忠,而是注意到那种只有在无言、平实的生活中才会显现的真爱。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因其写作手法独特,还因为作者笔下的人物及其情感的真挚和美好,似乎是越出常规,而实际却在情在理。没有任何受到谴责的理由,而只留给人们一种美好的怀念。
  
  参考文献:
  [1] [美]伯特·詹姆斯·沃勒:《廊桥遗梦》,外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
  [2]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闵洁,女,1981—,河北保定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
其他文献
英国主要的卫生慈善研究机构英国癌症研究会最近对一些亚洲国家的研究成果全面分析后证实,蘑菇对防癌、治癌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会发表的研究报告说,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研究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雄心勃勃地宣布了两项计划,即载人登月和攻克癌症,希望在短短的几年里解决这两个问题。但30多年过去了,老总统载人登月的计划早已实现,攻
冬天的窗台上,可以没有大白菜;冬天的餐桌上,不能少了大萝卜。相信那句老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谁没吃过?摸上去有点凉,吃起来有点辣,咽下后有点热。有这个
问:我父亲患了肝硬化并发肝癌,手术后又复发了,看来非常难治。有人介绍说,吃甲鱼可以帮助治疗,我们又害怕有副作用。请问,癌症病人吃甲鱼好吗?能天天吃吗?答:从营养学角度讲,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病得到正确的治疗而又较省钱呢?对于肿瘤病人一个重要的建议是:首诊首治,选择肿瘤专科医院。如果发现身体有某些不良征兆,应选择到正规医院做相关的检查以排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留下了许多以歌颂爱情或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本文试对莎翁及其诗歌艺术进行探讨,旨在领略其魅力。
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重要的作家,创作了《玩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告别圆舞曲》等众多作品。他的作品继承了卡夫卡的小说精神,寻求“隐藏在‘那后边的某个地方’
很多时候喜欢酒吧里慵懒、放松的气氛,是因为安置在那里的沙发椅。不但造型抢眼,一坐下去就令人忍不住想靠在椅背上,好好地发半天呆。一把赏心悦目的沙发椅,不仅能让家居有型
期刊
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实验室内,一位科学家正以“迷你”镭射光,对准一个从癌症患者体内取出的细胞。这是美国科学家们研究的一种追踪癌症进程的新方法——追踪蛋白
癌症仍然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敌人。不过,近来人类对癌症有了比较新的认识,对癌症的防治也出现了一些突破。    新计划与新方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于2005年12月13日宣布启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研究。这个研究有助于增进人类对癌症生物基础的认识。反过来也可通过进行新的试验,便于在早期最容易治疗的阶段及时发现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