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存在于数学的整个教学中,思考问题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设定让学生思考的对象,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把握学生思维的尺度,使学生在思考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个体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剪拼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合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交流中,激发学生寻求不同的剪拼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发了思维的共鸣,从而确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新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同样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最显著的特征。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很难发现事物所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 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发现和顿悟是创新的先导。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发现中产生创新的意念和灵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许多不同的圆形纸片和实物,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圆的周长、直径填在表格内,通过一系列量出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学生在思索中发现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产生顿悟,体会了创新的快乐。
四、培养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学生求异能力的培养。求异思维就是要让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不守旧于框框,有独到的创见性、变换的思维、更新的方法。例如教学一道应用题: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是3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已知圆锥的底面积是27平方分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学生一般的解题方法是先求正方体的体积3×3×3=27(立方分米),再求圆锥的高27÷27÷ =3(分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方法,如:1÷ =3(分米)。在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自编应用题或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变换练习形式来鼓励学生积极的求异思维。例如:“修一条水渠2400米,前4天修了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还要多少天?”学生在得出一般的解题方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求异思维。在得出其他解法之后,可以寻求一种更为简捷的办法:4÷20%-4=16(天)。总而言之,只要在授课时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积极培养学生求异、多变的思维,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培养学生创造的潜能。
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阵地在课堂,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新课程要求我们数学的教学也应该树立大数学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数学、去发现数学问题,让数学教学走出书本、走向生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教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时,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具体的概念,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与实物接触得少,一个鸡蛋重多少、一桶油重多少,有些学生无法确定这些重量单位。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逛超市时去观察物品,让他们去观察哪些物品用克作重量单位、哪些物品用千克作重量单位,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辨别的。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在课堂上再通过分析比较,很好地掌握了这一单元的内容。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存在于数学的整个教学中,思考问题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设定让学生思考的对象,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把握学生思维的尺度,使学生在思考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个体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剪拼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合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交流中,激发学生寻求不同的剪拼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发了思维的共鸣,从而确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新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同样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最显著的特征。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很难发现事物所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 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发现和顿悟是创新的先导。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发现中产生创新的意念和灵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许多不同的圆形纸片和实物,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圆的周长、直径填在表格内,通过一系列量出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学生在思索中发现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产生顿悟,体会了创新的快乐。
四、培养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学生求异能力的培养。求异思维就是要让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不守旧于框框,有独到的创见性、变换的思维、更新的方法。例如教学一道应用题: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是3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已知圆锥的底面积是27平方分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学生一般的解题方法是先求正方体的体积3×3×3=27(立方分米),再求圆锥的高27÷27÷ =3(分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方法,如:1÷ =3(分米)。在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自编应用题或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变换练习形式来鼓励学生积极的求异思维。例如:“修一条水渠2400米,前4天修了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还要多少天?”学生在得出一般的解题方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求异思维。在得出其他解法之后,可以寻求一种更为简捷的办法:4÷20%-4=16(天)。总而言之,只要在授课时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积极培养学生求异、多变的思维,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培养学生创造的潜能。
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阵地在课堂,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新课程要求我们数学的教学也应该树立大数学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数学、去发现数学问题,让数学教学走出书本、走向生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教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时,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具体的概念,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与实物接触得少,一个鸡蛋重多少、一桶油重多少,有些学生无法确定这些重量单位。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逛超市时去观察物品,让他们去观察哪些物品用克作重量单位、哪些物品用千克作重量单位,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辨别的。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在课堂上再通过分析比较,很好地掌握了这一单元的内容。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